卓尼县高原夏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2020-11-30 08:51何江涛
种子科技 2020年19期
关键词:发展对策现状

何江涛

摘   要:高原夏菜是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的特色支柱产业,具有经济效益高、发展前景广阔的优势。就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的地形、气候及高原夏菜生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卓尼县发展无公害、有机高原夏菜产业的对策及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卓尼县;高原夏菜;现状;发展对策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0)19-0123-02       中图分类号: F326.13       文献标志码: A

高原夏菜是利用西北高原夏季凉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气候特点,在高海拔地区生产的优质蔬菜。位于甘肃省西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东部的卓尼县,具有发展高原夏菜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卓尼县发展无公害有机高原夏菜,是在对当地的海拔、土质、地形、气候、水源、土壤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县政府调研试验,认为该地地域广阔,适合绿洲灌溉,采用“科学灌溉,绿色富农”的方针政策,建立起多个卓尼县高原夏菜试验点作为示范基地,并通过长期试验的结果。通过在全县积极推广有机无公害蔬菜和代加工工厂,使得高原夏菜不仅增加了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而且卓尼县的蔬菜以绿色、健康、安全的品质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目前,卓尼县高原夏菜种植已成为当地的优势特色和主导产业,是广大农民致富增收的主要渠道,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卓尼县高原夏菜产业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与难点。

1   卓尼县地形概述

卓尼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位于东经102°40′~104°02′、北緯34°10′~35°10′。全县土地总面积约5 420 km2,海拔2 000~2 900 m,年均气温低,年降水量约584 mm,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雨季少、太阳日照长、昼夜温差大、气候凉爽,属高原性大陆气候。同时,卓尼县位于黄河主要支流洮河流域、洮河中游区,洮河自西向东分两段贯穿县境,流长174 km。境内支流众多,呈网状分布,水流充足、流量稳定、水质清洁,地表水资源总量达14.461亿m3,地下水蕴藏量也比较丰富,是适合发展绿洲灌溉农业的典型环境。

2   卓尼县高原夏菜产业发展优势

2.1   气候凉爽

卓尼县的大部分地区海拔2 000~2 900 m,地势相对比较高,年平均气温比较低,在3~6 ℃。不仅夏季气候凉爽,而且白天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特别适合高原夏菜生长。

2.2   肥料充足

由于卓尼县属于半农半牧区,所以牲畜饲养量大,养殖牲畜畜粪量也比较充足,因此为卓尼县发展高原夏菜提供了充足的有机畜肥。同时,卓尼县在促进农业提质增效以来,极力倡导“化学农药化肥不进县”,县人民政府通过宣传、补贴等方式鼓励群众使用有机肥,以有机肥代替化肥,让高原农产品更“绿”,为无公害有机高原夏菜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础。

3   卓尼县高原夏菜生产现状

卓尼县农业人口比重大,耕地面积广,发展高原夏菜产业不仅可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还可以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卓尼县人民政府明确工作思路,不断改进和完善推动高原夏菜种植的方法与举措,全力扶持高原夏菜产业,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在全县创新模式、探索新路、总结经验、树立典范,通过优先流转贫困户土地,扶持贫困户种植,积极吸纳贫困户到企业、合作社务工等方式,增加贫困户收入。通过对当地高原夏菜进行收购和加工,再推动转销,既带动了项目区周边农牧民种植的积极性,又扩大了生产规模,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示范推广的有机结合。近年来,卓尼县紧盯内地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建设,不断提升农产品品质,致力于打造标准化、现代化、便利化外销平台,形成高效设施蔬菜种植模式,使高原夏菜产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1]。

4   卓尼县高原夏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农业灌溉设施不完善

虽然卓尼县水资源丰富,但是在农业灌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卓尼县以小型农田为主,因资金等问题导致小型农田没有完善的配套设施、一体化沟渠及水利灌溉设施,使得水利灌溉出现了弊端,这种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的问题,制约了卓尼县农田的水利灌溉工作。尤其在山区,灌溉问题是影响高原夏菜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有些地区因缺少沟渠而出现灌溉困难、排水不畅,或者出现了排水沟渠泥土淤积等问题,影响了卓尼县高原夏菜产业的发展。

4.2   种植结构调整较慢

卓尼县自开展高原夏菜种植以来,受自然、技术等因素影响,种植结构调整比较慢,设施蔬菜以青椒、西红柿、黄瓜、西葫芦等为主,露天蔬菜以胡萝卜、甘蓝、白(绿)菜花、大白菜、芹菜、青笋等常规蔬菜种植为主。这些蔬菜在其他地区也有广泛栽培,上市时间比较集中,潜在的市场风险也正在积聚。由于种植品种和市场需求存在差距,造成产量相对较多,因此要求企业必须逐渐创立绿色品牌,以抢占市场份额。

4.3   市场营销产业链不足

当前,卓尼县高原夏菜加工、储存及销售的相关企业还比较短缺,加工、销售方面的龙头企业较少。近几年来,卓尼县人民政府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方针策略[2],吸引其他发达地区的优质企业深入卓尼县高原,从事高原夏菜产业的开发,大力支持外来的高原夏菜加工、销售企业发展,对卓尼县高原夏菜的产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与高原夏菜的产销量相比,销售企业的数量仍然不够,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

4.4   农村经济组织不成熟,订单履约没有纪律性

虽然订单夏菜作为农业产业,在卓尼县得到了广泛推广,但高原夏菜的推广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农民文化程度低、不能履行专业合作经济、订单双方的履约行为不好[3]。此外,市场价格的不稳定与农民文化局限之间产生的供需矛盾,始终难以得到有效统一。

5   卓尼县发展高原夏菜产业的建议

5.1   合理调配水资源

为开发更好的市场交易场所,逐步建设卓尼县高原夏菜高质量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通过调整当地的农业结构,搭配附近灌溉井进行有效的资源调配种植。同时,政府部门还要做好整体规划和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工作,根据季风气候,利用科技设备实现水资源的高效调配,为高原夏菜生产基地创建良好的种植环境。此外,还应通过全面分析,对高原夏菜推广制定科学的制度规范,以保障高原夏菜生产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5.2   制定市场营销策略

首先,创建良好的生产基地,加强高原夏菜的市场信息流通和网络宣传,全面分析高原夏菜的市场需求、定位、销路和订单量。其次,在卓尼县高原夏菜生产基地周边建设蔬菜加工和长期储存的车间、冷库,以保证高原夏菜的新鲜程度,并配备冷藏车等交通运输工具,为蔬菜基地生产的产品有效输出和及时运到销售市场提供保障。最后,政府根據市场销售、加工和农产品开发企业的需求,给予优惠政策方面的大力扶持,使卓尼县高原夏菜获得更好的市场销量[4]。同时,提供优质服务,鼓励有实力的企业积极创办蔬菜加工与销售企业,在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扶持。此外,还可以通过与电商、网络营销等组织展开合作,开拓无公害蔬菜的国际品牌,发展出口无公害蔬菜,合理调配线上线下资源,拓展更广的市场空间。

5.3   全面提升高原夏菜示范园管理

一方面,对于卓尼县高原夏菜产业已经建立的生产基地,政府要加强与研发机构的紧密沟通;另一方面,也应加大对于农民的培训力度,促使农业技术人员实行责任承包制,提高其参与定期培训、开展现场指导、促进提质增效的意识,提升种植管理水平。同时,还要加大科技服务力度,深入研发更多适宜在卓尼县种植的高原夏菜品种,在研发过程中对系统化与网络化技术进行精准推广,推动卓尼县高原夏菜产业向精准化方向发展。

5.4   开展多元化特色菜品研发

依托农业技术部门,通过调研、试验示范,积极引进发达地区和国外市场需求的新品种,经过多次比对试验,研发出多元化的、具有特色的卓尼县高原夏菜品种,促进卓尼县高原夏菜产业的高效发展。

5.5   健全有效机制,推进订单履约

为了更好地发展农业订单,政府部门应该进一步健全产销机制,严防市场风险。针对生产基地的技术应用、运输渠道、销售市场3个环节,确保所有运营程序规范化、合同化。监督企业在完成订单时严格按照订单合同执行,避免为维护眼前利益临时更改价格等违约行为的出现,防止订单违约情况的发生[5]。建立完善的合同制,为企业和农户出台长期盈利的规划方案。

总之,卓尼县针对高原夏菜的有效开发,借助本地日照长、地理面积广的优势,建设高标准的高原夏菜生产基地,创造良好的生产流通环境,加强高原夏菜生产技术的应用,加大多元化品种的研发力度,针对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拓展线上线下销售市场。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卓尼县高原夏菜产业发展初见成效,不仅为民众提供了丰富的无公害有机蔬菜,也实现了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参考文献:

[ 1 ] 徐长春,郑戈,聂善明.高原夏菜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基于甘肃省榆中县的调研[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2):52-56.

[ 2 ] 冯毓琴,李国峰,李梅.兰州高原夏菜产业现状与发展思路[J].中国蔬菜,2009(11):9-12.

[ 3 ] 柴佩钦.张掖市高原夏菜生产机械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农业机械,2016(10):99-100.

[ 4 ] 穆静军,石光农.临夏市高原夏菜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J].现代农业,2020(5):84-86.

[ 5 ] 黄斌.以管理创新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甘肃农垦永昌农场有限公司推进高质量发展纪实[J].中国农垦,2020(3):42-43.

猜你喜欢
发展对策现状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基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LED照明系统研究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