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骨在人体解剖实验示教中的体会

2020-11-30 08:50郑二来肖春苟张灼荣陈金锋黄剑真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24期
关键词:颅骨

郑二来 肖春苟 张灼荣 陈金锋 黄剑真

[摘要] 人体解剖学是阐述正常人体各器官组织的形态特征、位置及毗邻关系,是医学生进入医学院校开设的第一门医学基础课程,医学名词中1/3源于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是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培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融“教、学、做”一体化,突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实用型医学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它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颅骨是骨学教学中的难点,其结构复杂,骨上的孔洞、管道较多,通过传统实验示教和应用中国“数字人”实验示教,该文认为中国“数字人”直观形象,操作方便,可以反复使用,有效解决了标本不足,为实验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潜力、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 颅骨;人体解剖;示教

[中图分类号] R19;G424.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20)08(c)-0177-03

The Experience of Skull in Experiment Teaching of Human Anatomy

ZHENG Er-lai, XIAO Chun-gou, ZHANG Zhuo-rong, CHEN Jin-feng, HUANG Jian-zhen

Zhaoqing Medical College, Zhaoqing, Guangdong Province, 526020 China

[Abstract] Human anatomy is the description of the morphological features, positions and adjacency of various organs and tissues of the normal human body. It is the first basic medical course for medical students to enter medical schools. One third of medical terms are derived from human anatomy. Experimental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teaching link for higher vocational medical schools to train high-quality practical medical talents with service as the purpose, employment-oriented, integrating "teaching, learning and doing", and highlighting practical ability. It has theory of irreplaceable role of teaching. The skull is a difficult point in osteology teaching. Its structure is complicated, and there are many holes and pipes on the bone. Through traditional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d the application of Chinese "digital human" experimental teaching,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Chinese "digital human" is intuitive and easy to operate, which can be used repeatedly, effectively solve the shortage of specimens, and provide a strong guarantee for experimental teaching; it improves students' interest and enthusiasm for learning, and stimulates their learning potential and good habits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Key words] Skull; Human anatomy; Teaching

人體解剖学是阐述正常人体各器官组织的形态特征、位置及毗邻关系,是医学生进入医学院校开设的第一门医学基础课程,医学名词中1/3源于人体解剖学,由此可见,人体解剖学犹如建造高楼大厦的根基,只有把基础打造好了,才能更好地学习掌握其他医学基础课程及临床医学课程。实验教学是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培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融“教、学、做”一体化,突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实用型医学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它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人体解剖学作为形态学科,器官的位置及形态结构一目了然,学生必需通过观察触摸才能更好地掌握,因此,实验教学是重要的教学环节。

颅骨是骨学教学中的难点,其结构复杂,骨上的孔洞、管道较多,连通部位比较复杂,这些孔洞、管道有的是位于某块骨内,有的则是由相邻的几块骨所围成[1]。颅骨学习要求主要掌握颅骨的名称、位置、主要结构以及颅的整体观。该校骨学内容一直采用直接实验方式进行授课,每班约60名学生进行实验。颅骨分为脑颅骨和面颅骨共23块,其中脑颅骨8块,面颅骨15块[2];要求学生掌握颅骨的名称及位置外,还要掌握颅骨整体观的主要结构。实验教具准备真颅、正常大小分色颅骨模型及部分分离颅骨放大模型,2015年引进了中国“数字人”解剖教学系统。该文探讨引进中国“数字人”前后对颅骨实验示教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传统实验示教方法

授课老师利用正常大小分色颅骨模型向学生们示教,学生边听老师示教边在模型在辨认。一般示教顺序如下:①颅骨看似一整块,其实它是由23块骨组成的,以眶上缘至外耳门为界,后上方的为脑颅骨,共8块,脑颅骨围成颅腔容纳脑组织;前下方主要构成颜面为面颅骨,共15块。②介绍成对的顶骨和颞骨,单块的额骨、筛骨、蝶骨及枕骨,其中示教筛骨、蝶骨时把颅盖打开显示,然后再次让学生从前到后认识不成对的额骨、筛骨、蝶骨、枕骨的位置关系。③利用放大的颞骨、筛骨、蝶骨及枕骨模型讲解外耳门、乳突、下颌窝、关节结节、颧弓、内耳门、筛孔、筛骨垂直板、垂体窝、鞍背、视神经管、眶上裂、圆孔、卵圆孔、枕骨大孔、枕髁、舌下神经管、横窦沟、乙状窦沟、枕外隆凸等主要结构。④以颜面中心成对的上颌骨开始示教,逐步示教颧骨、鼻骨、泪骨、下鼻甲骨,然后从颅底外面示教上颌骨后方的腭骨。⑤示教犁骨、舌骨及下颌骨的名称及位置。⑥讲述下颌骨的下颌体、下颌支、髁突、下颌角、下颌孔、颏孔等主要结构。⑦颅骨整体观示教时也用分色颅骨从颅的顶面观、侧面观、前面观、颅底内面观及颅底外面观示教相关主要结构。

实验教学约60名学生为一个自然班,正常大小颅骨示教显示颅骨的名称或结构时,后面的学生比较难看清楚甚至看不到,为了让同学们都能尽量观看到示教的结构,老师就必须走近学生来回示教讲解,这种演示方式势必消耗太多的时间在讲解示教上,学生观察标本结构的时间将减少。在有限的课堂里学生动手机会较少,对知识结构的理解和认识不理想,没有更好体现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培养“教、学、做”一体化,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

2  应用“数字人”实验示教方法

2015年该校引进了中国“数字人”教学系统,该系统由山东易创电子有限公司研发,建立了2 300多个人体三维结构模型、100多个人体解剖学微课视频以及非常方便操作的自主学习平台,包括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断层解剖学、解剖学微课、自主学习5大模块[3],实现了实物标本与虚拟结合教学,配合多点触控可对三维结构图像360°旋转、任意角度拖动、缩放、着色、结构隐藏、分离及随手画等操作。

示教时打开中国“数字人”教学系统系统解剖学运动系统部分,选择颅骨全貌打开。把颅骨调整到侧面,点击随手画后从眶上缘至外耳门划出分界线,分为后上方的脑颅骨8块及前下方面的颅骨15块。首先按自动分离,见图1,让学生感受颅是由很多块骨结合形成的,接着点击每块脑颅骨进行示教,讓学生更好地观察它们的位置及名称;随后单独介绍颞骨,见图2,筛骨、蝶骨及枕骨的主要结构,示教时通过单独显示所示教骨,然后点击主要结构的部位将会显示结构名称,让学生对着标本更好的识记,示教时可以通过放大、360°旋转等方法充分显示结构,必要时还可以进行随手画进行讲解。讲述面颅骨时,选择颅全貌通过360°旋转到显示下鼻甲和犁骨清楚可见角度,见图3,然后点击每块面颅骨进行讲解让学生辨认,因为腭骨位于上颌骨腭突与蝶骨翼突之间,显示时用手动分离的方法把上颌骨移开观察其位置及形态,见图4,随后再通过整颅下面观指认,学生可以从不同方位观察认识会更深刻;最后也用放大、旋转等方法示教辩认下颌骨的主要结构。颅骨整体观示教时通过利用打开颅全貌、颅底内面观、颅底外面观图进行观察辩认讲解,可以点击上面、侧面、下面等观看顶面观、侧面观及颅底外面观结构,观察结构时根据示教需要进行放大、旋转、分离、随手画等,目的让学生通过多角度观察认识,以达到教学要求。

中国“数字人”使用方便灵活,显示颅骨名称或主要结构时可以根据情况进行不同方位的显示、手动分离或自动分离、隐藏、放大、360°旋转及随手画等,通过不同的手段让学生清楚观察到颅骨的名称、位置、形态及其主要结构等,同时节省了示教时间,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观察辨认标本结构,在标本辨认结构时学生可以利用“数字人”教学系统辅助学习,对不清楚的结构点击相应位置就可以显示出来,增添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识记能力,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3  小结

中国“数字人”教学系统通过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将真实人体断层图像数据信息整合重建而成的人体三维立体结构图像[4]。颅骨是骨学教学中的难点,其结构复杂,骨上的孔洞、管道较多,连通部位比较复杂;这些孔洞、管道有的是位于某块骨内,有的则是由相邻的几块骨所围成。颅骨标本非常匮乏,而且有些部位骨质薄难以保存完整,借助模型有些结构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传统实验示教法老师占用课堂时间较多,以讲解示教为主,学生自主认识结构时间较少,没有更好体现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培养“教、学、做”一体化,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增加中国“数字人”教学系统,实现了实物标本与虚拟结构结合学习,配合多点触控可对三维结构图像透明度调节、任意角度拖动、360°旋转、结构隐藏、缩放、着色、自动分离、手动分离及随手画等操作,解剖结构可实现俯视、仰视等观察效果,同时配有中英文名称及标准发音,为人体解剖学教学提供了丰富资源和便利,可以更好地发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体的教学培养方向。

4  体会

中国“数字人”直观形象,操作方便,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余时间利用“数字人”系统进行自主学习,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潜力、主动性和积极性。该系统可以反复使用,有效解决了标本不足,为实验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然而,如今该校4个实验室,每个实验室只有一套中国“数字人”教学系统,不能满足实验教学的需求,应该每实验室至少增加到4套为宜。在课堂、课后学生才能更好地利用“数字人”教学系统学习和自学,充分地发挥作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5]。

[参考文献]

[1]  张宏,薛黔,蒋彦军.人颅骨上的孔洞、管道、间隙及通过的结构与临床[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1,24(6):544-546.

[2]  吴建清,徐冶,刘扬,等.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  陈金锋,尹春丽,郑二来,等.数字人解剖系统在人体解剖学教学及社会服务中的应用[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8,5(53):26-28.

[4]  王松涛,陶晶,崔卫刚,等.数字人解剖系统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2(12):84-85.

[5]  郑二来,张海玲,黄剑真,等.眼球在解剖学实验中的应用探索[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15):2490-2491.

(收稿日期:2020-05-22)

[作者简介] 郑二来(1976-),男,本科,高级实验师,主要从事人体解剖技术与实验教学。

[通信作者] 陈金锋(1980-),男,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学及研究工作,E-mail:chenjinfeng1218@ sina.com。

猜你喜欢
颅骨
When weird weather strikes 当怪天气来临时
系统解剖学颅骨分离标本的制作
内蒙古化德县裕民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M1人骨研究
原发性颅骨内溶骨性脑膜瘤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More gum disease today than 2,000 years ago
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颅骨改变的实验研究
打仗是件残酷事
颅骨峽谷
头皮扩张修复颅骨植皮后骨外露合并毛发缺损
颅相重合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