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文本中遨游是阅读教学的王道

2020-12-01 11:53徐燕
文存阅刊 2020年23期
关键词:王道文本阅读教学

徐燕

摘要: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教学中容易把文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世界隔离开来,学生很难产生阅读文本的兴趣。因此,本文针对阅读教学中,“忽视学生个体的认知积淀,学生缺乏个体的阅读体验”等问题,明确了走出阅读教学困境的重要策略:首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阅读文本;其次,为学生构建与文本对话、交流的平台;第三,尊重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体验。让学生在文本中遨游,才是阅读教学的王道。

关键词:文本;遨游;阅读教学;王道

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强调的是“自读自悟”。这也正说明了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文本(书)这个秘密通道,打破时空的限制,穿梭古今,漫游于人类所创造的精神空间,领悟文本的精神实质,从而扩展学生精神生活的广度,提高学生精神生活的质量,让学生在提高语文能力、文化素养的同时,构造自己的精神家园。然而,今天的阅读教学现状又怎样呢?

一、《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给予充分的重视,但受传统教学的影响,今天的阅读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

1.文本阅读常忽视学生个体的认知积淀

在阅读教学中,老师们有的口若悬河,独占讲台;有的以枯燥的阅读练习 ,取代兴致盎然的文本阅读,本应该生动活泼的课堂被弄得死气沉沉。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忽视学生个体的认知积淀却是一个重要的原因。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这主要源于有些教师过高地估计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而忽视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作为教师,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忽视了学生作为一个不断成长的个体的事实,忽视了学生这个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积淀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形成新的认知平台并不断地对教学活动提出新的要求的过程。所以,在文本阅读时容易把文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世界隔离开来,学生面对自己漠不关心的世界也就很难产生阅读文本的兴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学生个体的认知积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文本阅读缺乏学生个体的阅读体验

阅读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智活动,它洋溢着创造的愉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得了对文本的解释权,获得了精神的快感。然而,在我们实际的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似乎很少感到这种愉悦。如今,即使是一些名篇佳作,在课堂上也很难激起学生的情绪。造成这种尴尬局面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学生个体没有真正获得对文本的体验,他们与文本之间有一段很长的距离。学生因为缺乏从字词到内涵的深层体验,缺乏直观的、直觉的、情绪的个体体验,自然就会对文本感到乏味,从而影响到了人文精神的吸收和积淀。这种没有学生个体真正参与的阅读活动其实也就是一种“伪阅读”。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还文本于学生,充分调动学生个体的阅读体验。

3.文本阅读主体的主体性缺失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主体的主体性缺失却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从阅读教学实践来看,阅读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而教师和学生是构成阅读教学的两个重要方面,这两个方面的活动质量,基本上也就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质量。阅读主体性缺失的主要表现就是对文本意义的泛化,任何一个阅读材料都具有开放性特征,它的意义存在于同读者的交流之中。所以,文本阅读是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阅读行为。正是这样,在阅读教学中,只有把还文本于学生,充分发挥阅读主体的主体性,才能收到较好的阅读效果。

二、让学生在文本中遨游是走出阅读教学困境的重要策略

面对阅读教学中的诸多弊端,如何重新构建阅读教学的生机与活力,发挥其传递文化精神、浸润人文灵魂的功能,是每一个语文教师或阅览室指导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首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阅读文本。很多语文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有些学生对语文缺乏兴趣,不重视语文学科,加上数理化各科对语文空间的挤压,大量时间被占去了,留给语文的只有无奈和尴尬。并且数理化作业都是硬任务,而语文的阅读作业是软任务,学生常常会“欺软怕硬”,这是导致学生无时间阅读文本的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课堂上老师讲解分析得过深过透,把生动的文本肢解为一个又一个的知识点,让学生死记硬背,课堂重点放在分析讲解上,或给文本分段、概括段意,或归纳中心思想,或总结写作特点等等,挤占了学生阅读文本的时间。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进入新课改后,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动起来,学生合作探究的气氛浓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对话活跃了,但往往讨论来讨论去,时间用去了不少,但缺少了对文本的品读、咀嚼、吸收,收获甚微。上述原因导致阅读教学长期以来一直“高耗低效”。所以,要走出阅读教学的困境,就必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阅读文本。

其次,为学生构建与文本对话、交流的平台。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真正与文本直接对话、交流,让学生自然而然地、独立自主地理解、体验、吸收、摄取文本所蕴含的人物和景物、思想和意义、情感和态度等等。阅读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决定了阅读教学必须回归文本阅读。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是阅读教学的首要目的。要理解文本内容,学生首先必须直接与文本对话、交流,如果只听老师喋喋不休的讲解,结果是要么不能真正理解文本,要么必然缺乏对文本个性化的认识。学生离开了对文本的感性认识,就不可能真正有对文本的理性认识。

第三,尊重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体验。学生不仅是一个自然生命体,更是一个有着独立个体精神和独立人格的“人”。处于现时代的青少年学生(尤其是城市学生)视野特别开阔,思维特别活跃,接受新生事物特别快,对传统文本、经典文本的诠释往往也很“前卫”,带有鲜明的个体体验色彩,其理解不仅是多元的,也是全新的,甚至是匪夷所思的。如有些学生对愚公的阅读,对鲁侍萍的阅读,对林黛玉的阅读,对玛蒂尔德的阅读等等,都有自己的观点。尊重这些来自学生的阅读,不只是呵护了学生的热情和智慧,保护了学生的原创力,更重要的是尊重了学生的思想权利和判断权利,从而激发了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

总之,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提高阅读教學质量,就必须还文本于学生,让他们在文本中遨游才是阅读教学的王道。

猜你喜欢
王道文本阅读教学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埋个将军
Realistic Words, Chilling after Reading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