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与“劳动”共存

2020-12-01 11:53李大寨
文存阅刊 2020年23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高中历史智慧

李大寨

摘要:劳动教育是教育改革最新加入的内容,与其他四类教育共同组成学生全面发展的要素,在促进学生的成长方面有着切实的意义。在高中历史的教学课程中,渗透劳动精神,能够更好的向学生展现真实的历史。因为劳动是人类走向文明的唯一途径,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不能离开劳动,而劳动的精神就是推进文明发展的动力。只有在劳动精神的引导下,让学生学会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才能够使他们的人格更加完善。

关键词:高中历史;劳动教育;方法

一、从人类自身进化的历史角度对学生进行劳动美的教育

恩格斯曾提到,人类从猿进化为人,劳动这一因素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而人区别于其他生物,也是因为人们具备劳动精神,能够有序的进行社会生产劳动。正是劳动让人从无变有,无论身处哪个时代,劳动永远是人类活动的主题。在普通高中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中,首先就强调了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劳动对人类产生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从人类发展进化的角度出发,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劳动精神的重要性。例如,在学习历史之前,许多学生会在他人的影响下认为人是由神创造的,这种说法毫无科学依据,也不被历史认可,此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明白真正的人类进化过程,就必须从猿人开始讲起。而人区别于猿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人开始了直立行走;随后,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学会了合作劳动,共同捕猎;最后,在火的发现和运用下,人类开始走向文明。在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每个关键的节点都是劳动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学生正确的认识到了人类进化过程后,他们就能够以更加科学的眼光去看待历史,从而正确的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是劳动促进的人的发展,因此劳动精神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

二、从人类文明发展史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劳动美的教育

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火种的发现和使用只是文明开始的第一步,随着人们学会运用火,人类文明便随着劳动而诞生。我们的祖先曾茹毛饮血,但是今天的我们决然不会这样,这就是文明,而精神文明的形成离不开劳动精神的推动。社会的形成是基于社会分工这一前提的,而社会分工的意义的就是劳动,随着劳动的发展,人们学会的运用工具,从石器逐渐走向青铜器,再走向铁器,每个时代的发展都是劳动在推动。纵观华夏五千多年的文明积淀,出现的劳动文明产物数不胜数,例如贯穿东西的万里长城,曾用动用了无数的劳动汗水,时至今日还屹立不倒。又如世界奇迹始皇兵马俑,其精巧的工艺、宏大的规模举世震惊。在《中外历史纲要》的教材中,诸多文明的产物都源于人类的劳动,学习历史文明,我们会发现,劳动的力量不仅能够促进人的发展,更能够促进世界万物的发展。

除了中国文明外,还有许多世界文明,都是劳动的结晶。例如,埃及的金字塔,该塔的构建原理至今是个迷;空中花园、狮身人面像等,这些建筑的构建无不体现了人类劳动的智慧。即使是身处现代文明,也很难理解当时的人们是如何通过劳动为我们遗留下这些文明瑰宝的。作为历史教师,在高中的历史课堂中,在向学生介绍这些人类文明时,完全可以将劳动教育的理念融入其中,让学生明白劳动给世界带来的改变。

三、从历史人物进教育学生继承发扬勤劳智慧和艰苦劳动的美德

历史是由人创造的,是人的活动成就了历史,因此,普通高中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中不乏介绍著名的历史人物。例如,当学到电灯的发明时,我们认识了爱迪生,走进他的生活,我们了解到了他曾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但是从未放弃,最终发明了电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光明。又如,学习中国近代历史时,教材向我们介绍了铁路工程师詹天佑,他是我国的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他学成回国后,曾主持了多个重大建筑工程项目,并且都完美落幕。他的这些成就都来源于他的勤奋、刻苦,他身上折射出的劳动精神造就了他,也成就了上个世纪的中国。当时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落后,在没有相关技术支持和条件支持的情况下,他刻苦钻研,最终建成了八达岭铁路,其中的人字形设计举世闻名。在历史人物身上我们除了敬佩他们的智慧和人格魅力外,最重要的还有他们身上体现的劳动精神。在历史课堂中,我们要善于抓住历史人物身上的魅力,引导学生发扬劳动的美德。

四、从历史遗留教育学生发掘劳动之美

历史课程不同于其他的课程,他所能表现的劳动精神无处不在,且都是真实可考的。因此在历史的逻辑中,劳动是最真实的,贴近生活、贴近人物。在历史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发掘劳动精神,能够更加切实的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力量。例如,在蒸汽机时代,人们开始了工业的发展,当时的人们生活在资本的剥削下,人们发现劳动的廉价,但是并没有质疑劳动本身的价值,而是质疑当时资本的观念。于是,人们开始进一步的认识劳动的意义,用科学辩证的眼光去分析劳动精神。又如,在介绍景德镇陶瓷时,当时的中国瓷器闻名遐迩,而国人用智慧和劳动创建了先进的陶瓷烧结窑炉,加上精湛的制瓷工艺,造就了精美绝伦的陶瓷产品。在历史的引导下,我们真正的认识了劳动,也重新认识了我们当今的世界。人们都知道以史为鉴,但是历史能够教给我们的不仅是在历史事件上展现的智慧与选择,还有在历史事件和人物身上的劳动精神,是他们的舍生取义、勤劳勇敢造就一段段的历史佳话。

结束语:

综上所述,历史教学不是纯粹的历史文化和知识的教学,更是人类思维和精神的教学。作为历史教师,需要在历史课程中渗透人类精神的教育,而劳动精神作为人类活动的基本精神之一,是历史教师必须渗透的一个重要精神。在历史为我们带来文明的同时,我们也要用历史中的精神来教育当代的学生,完善他们的人格,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施久.高中历史教学中劳动教育的渗透路径[J].人民教育,2017(11):102-105.

[2]孫敦顺.高中历史教学中劳动教育的研究[J].成才之路,2017,(05):67-69.

[3]周洪琴.高中历史教学的优化策略[J].时代教育,2018,(08):89-91.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高中历史智慧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