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发展中农村学校发展的文化路径探究

2020-12-01 11:53刘思佳
文存阅刊 2020年23期
关键词:农村学校

刘思佳

摘要:文章首先探讨了城乡统筹发展中农村学校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困境。重点指出要持续强化农村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建设富有生命力的校园制度文化,以优秀教研文化推动持续性发展,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推进班级文化的创新和建设等,从文化建设层面优化学校发展的有效路径,进而促进城乡统筹的更大发展。希望拙文可以为相关人员和单位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城乡统筹发展;农村学校;文化建设路径

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显著的城乡差距和二元化的城乡经济结构阻碍着城乡统筹的深入发展。其中,城乡教育统筹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它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长远性、根本性任务和目标。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须树立大统筹观、大城乡观和大人才观,以城乡教育统筹推动城乡居民尤其是农村群众综合素质的稳步强化,并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积极而有力的文化建设有利于农村学校发展。因此,农村学校应找到科学合理的文化建设路径,促进农村学校发展,为城乡统筹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城乡统筹发展中农村学校文化建设的主要困境探源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实施,两不愁三保障场域中义务教育保障的突出问题得到显著缓解,截至2020年9月15日,国内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总数从60万人减少到2419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辍学学生从20万人减少到0人,2019年小学净入学率达到了99.94%,初中毛入学率达到了102.6%。这些都是国家大力推进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稳步提升教育有效覆盖面做出的积极努力。

从另一方来看,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农村学校当前的文化建设依然不尽如人意。

首先,农村学校同样非常重视思想道德建设,然而很多时候受到教育资源、内外部环境的影响,无法或者无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没有充分依托当地丰富的乡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推进文化建设。

其次,农村地区的教研文化形态没有受到足够重视,不少教师的教研理念比较淡薄,通常存在着重教轻研、轻视理论提升,注重经验借鉴,重视形式轻视实质性内容等现象。当前农村教研文化的封闭性、保守性非常浓厚,开拓创新的精神和意识不够强烈。未能结合农村学校、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善教研文化的状况,出现了模仿、照抄照搬城市学校教研文化的情况。

再次,不少农村学校虽然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在长期管理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些校园制度和管理规范,但是依旧缺乏活力较强的校园制度文化。新课改背景下,不少学校的课程改革制度建设和落地实施不够有力,缺乏与本校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动态调整机制。大量特岗教师纷纷走进学校,给学校带来了充足的青春活力和知识更新,在农村教育领域掀起了阵阵青春风暴。然而,不少学校缺乏动态化、适应性强的制度和管理措施,无法为这些教师展示自我风采和聪明才干提供更大舞台和有效渠道。

二、持续强化农村学校思想道德建设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未成年人是民族的希望和国家的未来,寄托着社会以及家庭的無尽希望。农村学校要坚持我国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培育与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关键线索,不断举办多种主题实践活动。农村学校要结合学校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举行各种类型的专题讲座、参观访问、文艺汇演等,引领和团结青少年爱党爱国爱家乡。学校要与本地青年志愿者携起手来,对留守儿童开展亲情陪伴、学业辅导,实施阳光助残活动,动员全社会共同携手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当前,学校可以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艺术活动,引导他们免费学习民间民族舞蹈、书法、国画等优秀传统文化,在这些活动中持续强化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当然学校也可以举办各种校园内的体育赛事、体育项目训练营、校园运动会等,带动他们养成科学、自觉健身的优良习惯,不断充实他们的文化体育生活,激发和培育他们顽强拼搏、团结奋斗、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学校可以通过这些活动形成思想道德建设的较强合力,使农村学校思想道德建设朝着纵深持续推进。

三、以优秀教研文化推动持续性发展

教研工作质量的高低与农村学校的发展状况存在着密切关系。农村学校为了取得更大进步,应持续构建优秀教研文化以推动农村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要构建科学化、规范化的教研文化观,对已有教研文化及其价值取向进行重塑。农村学校的教研文化旨在满足学生对高水平教育资源的需求而被创造出来。

在城乡统筹发展的背景下,要坚持“引进来”以及“走出去”相结合,借助校本教研、区域间、校际间、城乡间、跨区域间的大规模联合教研等,让农村学校的科任教师和教育专家、同伴群体间找到更有效的交流、合作平台。切实树立“教研合一”“以研促学”“以研促教”的教研观念。强化各位教师参与建设优秀教研文化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可以邀请农村学校教研工作的行家里手参与拟订和完善优秀教研文化方案,指导农村教师培训以及教研工作的具体细节等。就其价值导向而言,要坚持以农村学校为主的教研文化建设。要结合农村学校的学生素质、地域文化等多种因素,结合本校师资队伍、硬件设施、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等。还要善于借鉴其他学校教研文化的长处和经验,进而积极探索本校教研文化的构建路径和有效措施。

四、建设富有生命力的校园制度文化

新课改的深入推进牵涉到培养目标的转变、课程结构的调整、课程标准的完善、教学改革、课程实施、课程资源构建、评价体系的开发、保障支持系统以及师资培训机制等。这项改革旨在通过课程改革,全面变革我国基础教育滞后的状况,因而在教育场域中导致了系列化连锁反应,牵涉到教师教学方式与教育观念的更新、校园管理模式的优化等。农村学校要转变被动性、消极化的校园制度文化,积极地适应和满足新课改的要求,构建积极主动、以生为本、富有生命力的学校制度文化。制度的生命力在于不断更新、完善和优化,所以,应强化制度文化的主动性、适应性和动态性。要切实植根于本校的教学教育实践,植根于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励师生取得更大发展。制度文化的制定应该融进学校独特的人文精神、管理理念,进而对全校师生产生较强的感召力、凝聚力和执行力,使其富有生命力。师生要为校园制度文化的优化、改进提供丰富的资源和素材。

五、循序渐进推进班级文化建设创新

班级是学生学习课程、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是落实教学管理规范的最基层单位,是推动学生全方位发展的关键载体。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之所在,它综合反映了一个班级的集体形象、共同意志、发展愿景。班级文化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行为习惯的培养、思想道德的提升具有非常关键的影响。因此,每一个班级都必须带动本班所有学生,聚焦主要精力循序渐进推进班级文化建设和创新。

因此,学校要求教师依托班级物质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精神文化,运用班级内为数不多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来创造更多的教育价值。

其一是进行布置教室的各种设施,比如以富含寓意的名字为图书角命名,在卫生角旁边设立“绿化带”——菊花、芦荟、兰花、月季、多肉盆景等。张贴班训,用好黑板报。

其二是建设班级精神文化,设计造型别致、寓意深刻的班徽,确定班歌,设立班级博客、微博、吸引家长参与进来。

其三是班级制度文化,比如班级可以结合校历、班级教学、管理工作方案,结合周次拟定每周的班级主题活动,使它成为班级开展各种活动的备忘录。它易于操作和查阅,能够有效彰显班级每周的工作主线,强化学生的目标感、参与感和获得感。要充分发挥这三者相互渗透,彼此影响的功能和作用,进而逐步形成与众不同的班级文化和教育教学氛围,进而引导学生在健康成长之路上全方位发展和渐进性发展。

结语: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相关单位和人员要牢牢抓住农村学校和文化建设等重要议题,从器物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层面增强农村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学校要善于扬长避短,从细节着眼,从小处入手,建设性地进行投入,批判性地进行思考,以生态学进行植入,在塑造积极健康的学校文化过程中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小龙,冯庆梅.城乡教育统筹背景下重庆市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0(6):86-90.

[2]乔华平,刘关军.农村学校文化建设现状分析[J].學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5):85-86.

[3]王荣珍,王兰爽.农村贫困地区民办学校校园文化建设[J].未来与发展,2017,41(7):15-18.

[4]谭诤,商宪春.萃取乡土文化精髓,培育农村学校文化[J].中小学管理,2017(07):43.

猜你喜欢
农村学校
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探究
农村小学集体备课活动的有效开展
农村学校创客教育发展之路
浅谈农村学校的班主任工作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实效性练习的探讨
小班额背景下学生作业批改方式的研究
浅谈农村学校管理艺术
农村学校音乐兴趣小组活动的思考与实践
新教改背景下的农村学校教学管理研究
浅谈多媒体在农村语文课堂的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