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西夏文佛教文献遗存唐译经的整理与综合研究”简介

2020-12-02 11:51崔红芬
西夏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西夏文西夏敦煌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西夏文佛教文献遗存唐译经的整理与综合研究”(项目批准号:19ZDA240)于2019年11月立项,该项目由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崔红芬教授主持。课题拟以影印出版的《俄藏黑水城文献》(1—28册)、《英藏黑水城文献》(全5册)、《中国藏西夏文献》(全20册)、《黑城出土文书》(汉文文书卷)、《中国藏黑水城汉文文献》(全10册)、《拜寺沟西夏方塔》、《山嘴沟西夏石窟》(上、下)、《日本藏西夏文文献》(全2册)、《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西夏文文献》(全1册)、《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全3册)等作为主要整理和研究对象,从中厘清与课题研究相关的唐译经、律、论西夏文本具体情况,对文献资料进行多维度的综合研究。

本课题拟借鉴敦煌、吐鲁番文献成功的整理经验和方法,在残经的录文、校注、定名等方面采用敦煌、吐鲁番文献整理的规则和格式,利用西夏文字库、西夏文字输入法,对西夏文进行录入、翻译、编目、缀合和编订索引,对各地遗存唐译经西夏文本进行文献学的整理,力争在古籍整理层面取得一定的突破。本研究涉及西夏学、敦煌学、佛教文献、佛教史、民族史、民族文化交流史、古文字和版本目录等多个学科。在研究过程中既注重传世典籍的搜集利用,也注重出土文献价值的分析研究,将传世典籍与出土文献相结合、将出土文献文本与图像或卷首画相结合,充分利用各学科知识,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对唐译经西夏文本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的分类比较考证和归纳综合研究。

对西夏文佛教文献整理研究是传统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方兴未艾的西夏学正在成为我国人文学科领域继敦煌学之后的又一个新的学术增长点。选取内容丰富的唐译经、律、论西夏文本作为研究对象,有独到的学术、应用价值和社会意义。出土的西夏原始文献资料,是我国历史上灿烂文明的见证,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包含许多已佚失的历史信息。深化西夏文文献整理研究,有利于增强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西夏学和敦煌学学科相近、文献发现的历史背景相同、流散海外的命运相似、从事研究的外国学者比较多,加强对西夏文佛教文献的深入研究,可促进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对提升我国西夏学的国际学术地位和争取在国际学术界的话语权有重要意义;西夏在10—13世纪丝路贸易、文化交往中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对传承陆路丝绸之路文化具有独特的优势。黑水城文献作为敦煌藏经洞文献的延续,前后相接,皆以佛教文献占绝大多数,具有明显的传承性,了解西夏对丝路文化的传承、延续和贡献,有利于丰富丝路文化史研究的内涵。全面译读和系统研究唐译经、律、论西夏文本,深入挖掘文献所包含的丰富历史、语言、民族交流和文化传承的信息,也必将对认识中古历史和民族史中的某些问题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猜你喜欢
西夏文西夏敦煌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俄羅斯科學院東方文獻研究所西夏文獻庫研究的過去和未來
西夏陵雕塑与自然人文环境
西夏文《金光明最胜王经》卷六讹误汇考
武威亥母寺遗址新出土西夏文《普贤行愿品》残叶考释
西夏文《佛顶心观世音菩萨经》考略
西夏及其周边吐蕃语地名考释举隅
西夏河渠技术述论
西夏“城主”及其渊源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