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竹枝词看贵州清代酒文化(一)

2020-12-02 14:04吴玲玲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竹枝词饮酒贵州

吴玲玲

(1.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2.凯里学院人文学院,贵州 凯里 556011)

明代是酿酒业大发展的新时期,酒的品种、产量都大大超过前朝。[1]清代,酒业进一步发展,由于大酿坊的陆续出现,产量逐年增加、销路不断扩大。

贵州酒很有名,竹枝词中由来已久:“茅苔酿冠牂牁国,甘少辛多入口迟。一任人夸渝酒好,各行其是不相师。”[2]茅台坐落在现贵州遵义仁怀,清雍正前隶属四川,雍正五年方隶属贵州布政司,故称“渝酒”。张国华的《黔省竹枝词》中,也有相关内容,《茅台村》写道:

一座茅台旧有村,糟丘无数结为邻。使君休厌曲生醉,利销名浆更醉人。

于今酒好在茅台,黔滇川沏客到来。贩去千里市上卖,谁不称奇亦罕哉!

点出了茅台的最初形态,作为村酒的酿造规模,以及远销千里之外的盛况。

一、休闲娱乐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准民自设酒肆,正统七年(1442年)改前代酒课为地方税,以后又采取方便酒商贸易、减轻酒税的措施,因此,酒的交流加快,徐渭在《兰亭次韵》中感慨无限:“春来无处不酒家”,可见当时的酒家之多。

欧阳修有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广为流传,代表了众多饮酒者的心声,寓于酒又得于心。“得之心而寓之于酒”的是“山水之乐”,结伴“野饮”在于更深刻地欣赏山河之壮美。[3]贵州竹枝词中就记载了这样的情景:

茅台村酒合江柑,小阁疏帘兴易酣。独有葫芦溪上笋,一冬风味舌头甘。

村里除了有好酒茅台,还有美味的水果、可口的菜肴,为萧索的冬季生活增添了浓郁的兴味。

茅村香酿酽于油,三五呼朋买小舟。醉倒绿波人不觉,老渔唤醒月斜钩。

首句点明了茅台的香浓特点,如金黄色的菜油一般。几个朋友约在一起,在青山绿水间小酌,直喝到月上梢头,不知道是酒醉倒了人,还是美景更让人沉醉。

挑柴挑罢再挑盐,盐趁斤斤柴论担。赚得力资赶场去,膏粱汤醉兴弥酣。

除了茅台,贵州还有很多美酒。不仅是那些游览山水的、没有生活压力的酒客爱酒,广大的劳动人民也热爱饮酒,生活虽然艰难,畅饮依然必不可少,在砍柴贩盐之余,拿着赚来的血汗钱,挡不住酒兴浓郁,寻找心仪的小酒馆,尽兴大喝一场。

昨夜东风醉流霞,一宿山城卖酒家。叠数青钱呼小妹,当门垂首坐雕花。

有的酒客如李白一样,在天气和煦的季节,喝醉了,就在酒家过夜,虽无“五花马、千金裘”的酒资,但“人生得意须尽欢”的心理是一样的,可能也在追寻“但愿长醉不愿醒”的境界。“黾眠蝠伏石谼 ,湘竹烟轻二月风。岩上白云窥醉客,夜深片片落船中。”焉知这些酷爱买醉的酒客,没有把自己当成“饮中八仙”呢。“明月团团海上飞,春江化酒醉无归。谪仙去后谁诗酒?绿水青山冷翠微。”从这几句来看,分明是将自己对李白的一片仰慕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啊。

张国华的《黔省竹枝词》中,也有相关内容,《兴义府》记载:

□□看会妇成行,夹路夷妪学汉装。春会行时春色满,好酒熏醉少年郎。

闲暇时饮酒、劳作后饮酒、风景秀丽时饮酒、天气美好时饮酒……各种饮酒的理由,层出不穷,只要想饮酒,时时皆机会。何况春色艳丽的季节里,无所事事的少年郎?在游春踏青的时节,一边欣赏满眼春色、来往行人,其中不乏盛装丽人,更是佐酒的好材料,美酒使之“暖风熏得游人醉”,大概是酒中君子们最享受的氛围了。

面对如此美景,怎能不小酌几杯?又有谁能分清:到底是景色迷人,还是美酒醉人?

波光云影白鸥汀,水色潆蓝柳色青。雨后荷花香似麝,游人同醉半山亭。

《贞丰县》:“雨余西望见红霞,绿柳塘边卖酒家。”一派“水村山郭酒旗风”景象,酒给人无限美好的遐想。酒家总是处于美景之中,即使是山野之中的酒肆,也有亮点,如《清镇县》:“山桥坡外黑泥塘,卖酒红颜请客尝。”在孤寂的野外,卖酒女孩的热情服务,增添了一抹温暖的色彩。

二、社交来往

在社会生活中,美酒具有其他物品无法替代的功能。就群体而言,有联络感情、增进友谊、加深了解、消除障碍、活跃气氛、平衡情感、解忧减愁等作用。酒在人际交往、社会生活等方面搭起了一座让人们沟通、交往、了解、理解的桥梁。

蒟酱鸡 乳漆盘,番椒郁烈若荞寒。竹筒插酒回环呷,一瓮团 大合欢。

无论因为什么原因,大家坐在一起,围着一个大酒缸,不仅有味道鲜美的菜肴,更有“同饮一壶酒”的亲密,此时,无论酒味的优劣,重点是喝酒的方式和气氛,亲密和快乐才是最重要的。

分来杯箸八人平,呷酒原来用桶盛。檐挂长香倒出烟,花开酒肉过新年。

大家一起“大碗喝酒”,一桶桶的美酒正等着大家一起分享呢,这架势,就是冲着“不醉不归”去的。

爱好饮酒的民族,必然有一些特性,比如快意恩仇。能够一起饮酒者,可以性命相托,红花仡佬族就有这样的特点:“桶裙溅血信无俦,卮酒衔来意气遒。”只要是能够一起饮酒的人,相互间志趣相投,重承诺,哪怕为之流血牺牲,也在所不惜。杨文莹在《黔阳竹枝词》中也描述了好酒民族的特点:好勇斗狠。不过,也突出了妻子地位很高的特征。

仇嫌突起笑谈中,倚醉提刀我最雄。耐德一呼雷丧胆,鳟诸于此有遗风。

猪食仡佬人因为饮食习惯而得名,他们和家畜在同一房间吃饭,饮食粗糙,不讲究调味。性格豪爽,十分重视信义,为了朋友义气,轻生死,十分强悍:

不知修饰不嫌污,犬豕同牢食味粗。惟有不平豪侠气,杯羹卮酒骨捐躯。

食兽如狼族性粗,一牛偿命律模糊。旁人莫笑形骸秽,海上还多逐臭夫。

除了传统的重大节日外,其他节日,无一例外地都要庆贺,而庆贺必不可少的是饮酒:

寒食才过去挂青,时当除夕又燃灯。团团席地醺醺醉,洽比亲邻共友朋。

喝酒,尤其群饮,必然以尽兴为结尾,如此,才能皆大欢喜。张国华的《黔省竹枝词》中,也有相关内容,《安顺府》记载五月五日的端午节盛况中写道:“酒和蒲根拼一醉,榴花插遍阿娘头。”不仅仅喝酒,还有端午特有的习俗,过得尤为别具一格。“大甑浮浮玉粒蒸,屠豨沽酒约晨兴。清明嫩日春光好,知有衣裳妇女矜。”清明佳节,灶上蒸着饭,同时准备其他美味佳肴,更少不了美酒,一大早就去购买。

三、酒宴风俗

在黔地,丧葬礼仪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大宴宾客,宰牛设宴,异常隆重,觥筹交错之际,载歌载舞,不仅如此,还有乐器辅之。不仅音乐与酒难分难舍,纵观各民族的民族生活习惯,就会发现,歌曲与酒更是难舍难分。在历代诗歌中,放歌饮酒和歌舞饮宴的描写十分多。如诗仙李白的《对酒》:“蒲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玳瑁筵中怀里醉,芙蓉帐底奈君何。”诗人把唱歌与饮酒总是相伴随行的情景描写得很形象很生动。白居易《劝我酒》:“劝我酒,我不辞。请君歌,歌莫迟。”也描写了主人敬客酒,客请主歌,歌后再饮,主客共乐的生动画面。刘禹锡《和乐天·南圆小试乐》:“处处闻弦管,无非送酒声。”更说明了放歌饮酒之俗极为普遍。酒歌在贵州民间也是处处可见:

作戛屠牛吊客嬉,角觥醉把舞僛僛。东家跳月西调鼓,一样芦笙两样吹。

张国华的《黔省竹枝词》中,也有相关内容,其《定远府》一首记载:“云寰高髻长腰鼓,宴会场中得尽欢。”舞女们浓重妆扮,在宴会上尽情歌舞,宾主尽欢而散。

美酒飘香歌绕梁,在中国几千年的音乐史上,酒与音乐关系密切。音乐与酒皆是古代“礼”的重要内容,另外,音乐的审美性极强,在渲染气氛上,远胜于其他任何艺术形式;饮酒具有诱发兴奋、欢乐、助兴之功。所以,酒与音乐的结合就是渲染欢乐气氛的强强联合了。古今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商旅百姓均希望将饮酒与音乐结合,用酒和音乐消愁解闷,催生情感,享受美好生活。

中国历史上,记载较早的乐舞饮宴是《仪礼·乡饮酒礼》,它较为详细地记载了当时宫廷饮宴乐舞表演的过程,共涉及到18首音乐作品,在《仪礼·乡射礼》和《仪礼·燕礼》中也有与《仪礼·乡饮酒礼》记载相近的内容,这些音乐作品都收集在《诗经》里,其中有不少与酒有关,比如12首风、雅歌曲,经常被士大夫用于“乡饮酒礼”,被称为《风雅十二诗谱》,其中,有些歌直接描写了酒。汉赋中的《酒赋》可谓是吟唱酒宴之祖了,其中邹阳的《酒赋》极尽铺陈之能事,从酒醴的名称到其酿造,从盛装酒的酒具到人们对它的态度,再是隆重的酒宴、宏大的音乐及弥高的颂扬等,把“酒”从头到脚吟诵得穷穷尽尽。

“饮酒唱歌,言志抒情”是人们最惬意的事情之一,它可以使人尽情、尽兴、尽善、尽美。黔地竹枝词也继承了这些特性,将民族风情在歌酒中尽情展现。

“朴厚民风属四乡,一家春酒几家尝。杀猪屠犬成欢会,腌菜坛开十里香。”即使无事,在万物复苏的春天,一家佳酿出,尽邀左邻右舍来品尝,不仅仅是品尝新酒,还杀猪屠狗地设宴款待,可谓极尽隆重之能事。《平越直隶州》中也有记载:“绿杨风动酒旗新,杨老途中饮酒频。醉过黄丝才下马,贾家儿女惯留宾。”在春风万里的季节里,家家新酒酿成,假如此时有远方来客,必然会频频接到邀饮,架不住热情款待,一路醉过。

宴饮一堂的聚会,不仅在婚丧嫁娶等红白喜事中上演,即使偶遇烦心之事,只要问题得到圆满解决,也可欢聚一堂,一醉方休:

不平鸣处事难休,牛酒携来怨欲酬。冈上数声长鼓过,一时团绕聚堂楼。

习惯法,议事决后宴饮。在黔地,民俗之一就是且舞且饮酒,这种现象在众多竹枝词中频频出现。其实,在中国古代文化长廊中,舞和歌一样,也常与饮酒相伴随而行,各民族都保留着本民族的酒礼习俗和歌舞文化。唐代诗人李端在《胡腾儿》中写道:“扬眉动目踏花毡,红汗交流珠帽偏。醉却东倾又西倒,双靴柔弱满灯前。环行急蹴皆应节,反手叉腰如却月。丝桐忽奏一曲终,呜呜画角城头发。”这既歌且舞的场面,使人们在饮酒中的欢乐的感情进一步得到升华。

酒与舞的不同结合形式,恰恰最能体现各民族的生活习性和民族性格。在各民族自发的礼仪交往中,酒与舞往往被视作最隆重的仪式和最热诚的接待,是最恰当、最美好的祝福。在黔地的少数民族日常生活中,酒与舞蹈被视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四、农事饮食

清蒋攸铦《黔阳竹枝词》写道:“健妇锄犁号土人,田歌亦解敬如宾。鲍笙谱就丰年曲,丛拜村头五显神。”“有酒先祭神,群饮祈福音”。如高山族同胞用酒来祭祀神灵,祈求平安。每年插秧之前,他们就要“先日猎生酹酒,视空中占鸟音,吉然后男女僭往耕作。”收成之际,又要“各家皆自蠲甥酒以祭神。”然后率男女同往,用手摘取稻穗,“归则相劳以酒。”宋庆常在《石阡竹枝词》中记载当地农民在农忙时请人帮忙干农活时,除了工钱,还有饮食方面的记载,有酒有饭,一日三餐,虽无详细描述,想来也不是很简单的饭菜:

赁一牛工八十文,三餐酒饭意殷殷。每天犂得三升种,计种秋成六石均。

东苗不仅在中秋等节日会祭祀祖先和亲族,(见拙著《从竹枝词看贵州清代酒文化(二)》)就连春季农忙之前,也会祭祀,饮酒、歌唱,十分隆重:

春山大猎兽肥脂,正是烧春恰熟时。叫得陈人魂欲泣,翔阳早已上门楣。

张澍的《黔苗竹枝词》也有记载,丰收之季,载歌载舞,以示庆贺,美酒自然少不了:

青衣彩带赛丰年,白号椎牛自昔然。僰女蛮童连臂舞,胜他笙乐醉婵娟。

其实,在贵州,酒在生活中十分重要,和歌舞一样,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

椎塘响处杵香粳,寅市纷纷趁晓晴。十日春光十分好,喧阗腰鼓醉歌声。

歌舞庆丰收。《诗经·伐木》中写道:“有酒醑我,无酒酤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迨我暇矣,饮此醑矣。”人们在劳动闲暇时边歌边舞边饮酒的场面是多么热烈,既是宴饮亲友的乐歌,也是舞乐欢宴的酒歌。“酒既和旨,饮酒孔偕。钟鼓既设,举酬逸逸。”《诗经·宾之初筵》描写的是在迎宾的宴席上,既有醇和的美酒,又有钟鼓器乐鸣奏,主客相互频频敬酒,一派欢乐景象。

《瓮安县志》“祭祀之俗”[4]记载:

六月六日以酒脯祭田塍间,曰祭秧苗土地,即古六社之遗也。各村中多有相结为会置田作祭需者。士大夫家以是日曝书衣,谓可免朽蠧。

自周代起,歌乐侑酒之俗一直相传至今,经久不衰,说明这是一种受人们欢迎的侑酒方式。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少数民族大都保留着本民族的酒礼习俗和歌舞文化。清代贵州竹枝词中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在贵州,歌舞乐酒是密不可分的娱乐方式,这种现象充分展现了当地的生活习性和民族性格。诸民族自发的礼仪交往中,酒与舞往往被视做最隆重的仪式和最热诚的接待,最恰当、最美好的祝福和祝愿。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酒与舞蹈也被看做宝物一样珍贵,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酒歌舞的结合构成了民族豪爽、开朗的民族性格和好客、敬客的个性。康熙时的《鹤庆府志·风俗》记载彝族风俗云:“彝俗,饮必欢呼。彝性嗜酒,凡婚丧,男女聚饮,携手旋绕,跳跃欢呼,彝歌通宵,以此为乐戏。”寥寥数语,将彝族人民能歌善舞、古朴、庄重、粗犷、豪放的性格刻划得十分鲜明。现在彝族姑娘出嫁时仍是如此。

易梧冈在《黔苗竹枝词》中记载锅圈仡佬的习俗,好逸恶劳,喜欢聚众饮高粱酒:

斜文织葛当衣裳,不好农工嗜酒浆。细竹插坛群啐马,笑人请客说称觞。

断头掉尾水西强,芦管家家引酒尝。无复剁牛轻一死,斫畲呼伴插新秧。

黔地热爱饮酒的部族远不止上述种种。张国华的《黔省竹枝词》中,也有相关内容,他在《贵阳府》中记载:“傍岭开田级似梯,垦边栽豆不成犁。短柴换粪归来晚,绿酒红灯伴子妻。”劳作之余,阖家团聚之时,小酌一杯解解乏,透出平淡生活中的温馨。伍颂圻《苗风百咏》说:“行遍南村又北村,何人祭虎共称尊。秋收最是苗家乐,极赛屠牛俗尚存。”[5]

《兴义县》的记载则表明了家境较好的人家,不仅仅藏酒,还会多种水果,赏花听鸟,享受恬静的农家生活:“捧胙邻滇俗尚淳,巡厅守备炮传声。不徒家裕饶春酒,广种黄柑好听莺。”《安南县》的生活也是一片平静,风俗淳朴,每逢赶集之时,去酒馆大醉一场:“平安耕凿俗尚淳,入市诸苗笑语真。沽酒醉时归去晚,莫怪亭中少忙人。”《羊场巡检司》则记载了市场的情况,不仅仅有生活必需品的交易,也有远离市场的野人翻山越岭来赶集,只为了买酒:“贩布鬻盐成买卖,野人沽酒到羊场。”《大定府》记载当地的习俗,卖鱼买酒,与劳作之后缓解疲劳、多种水果换酒等情景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是美好生活的添加剂:

短裙人亦爱溪居,穿洞截流惯捕鱼。卖罢鱼来沽酒去,妻儿喧笑满村圩。

就地燔柴便作炉,客来围绕架枯株。唤将牛角频酗酒,解向尊前唱鹧鸪。

酒不仅是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品之一,也是送礼佳品:“斜阳冷落九层衙,十扯云仍黑种夸。咂酒家家新酿熟,争携牛角献官家。”

也许是因为贵州百姓爱酒,遍地都是关于饮酒、酿酒的故事。因此贵州酒具有品种良多,质量上乘的特点:

甜酒连糟味比饴,膏粱包谷酿俱齐。浮桥不用寻沽去,化积消痰有刺梨。

贵州酒能满足各种不同需求,酒味香甜,种类齐全,品质堪比名酒,酒的功能还很多:“刺梨簇簇蝟毛如,酿酒煎膏宿疾除。”高兴的时候饮酒,不高兴也饮酒,农忙的时候饮酒,天气不好,也饮酒……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用酒来解决问题。

淫霖 少晴天,吠雪苍黄事偶然。见说红花浮瘴气,满斟卯酒疾能蠲。

刺梨酒本就有治病的功效,对锡圈仡佬来说,除了请鬼师做法治病外,多多地饮用刺梨酒,乃上上选:

闻说前村闹鬼师,虎头洛洛跃圆箕。不知今昔为何夕,且酌茨梨酒百卮。

病中饮酒,多多益善,一直喝到酩酊大醉,走路都不稳了:

拜罢虎头酬大巫,刺梨酒熟不须沽。阿孛阿蒙都醉了,下坡滑嗒要人扶。

如此看来,刺梨酒还是很受欢迎的。因此,采摘刺梨花就很重要了。人际罕见之处,或者其他刺梨生长的地方,都是酿酒材料的必寻之地。

嫩朵繁枝剧可怜,乱世深处马蹄前。水西已悔寻春晚,辜负青旗卖酒天。

张国华的《黔省竹枝词》中,也有相关内容,《黔西州》写道,淳朴安宁的贵州人,热爱酿酒,家家都有佳酿飘香:

不爱纷华不怨贫,浑然犹见古良民。家家惯酿梨花酒,赢得春城有醉人。

可见,酿酒是贵州各民族祖传下来的习惯。这样的生活习惯是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不管是农忙时候,还是闲暇时候,无论是招待亲友,还是缓解自身的生活压力,都需要酒的洗涤。经过历史的检验,贵州酒就这样慢慢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与贵州人形成一个整体,再也不可分离。实际上,贵州各民族绝大多数喜爱酒,只是由于不少民族没有文字,没有留下关于自己民族酒史的记载。但近现代许多研究者的研究表明:许多民族的生活与酒是息息相关的。

猜你喜欢
竹枝词饮酒贵州
“齐”心“鲁”力,助力“多彩”贵州
书法《竹枝词》
新时代的贵州值得期待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陶渊明 饮酒》
中西方饮酒文化大对比
《竹枝词两首》其一
与猫狗共饮酒
贵州古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