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铿锵 情意和雅

2020-12-02 17:31韩刚
现代艺术 2020年3期
关键词:瘟神音韵古风

千字大赋以“天”起韵,一运到底,格律森严,而变化多端。既若香象渡河,步步沉底;又似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显然,仅凭满腔豪情、一时冲动绝难做到,而须出之以长期磨炼中谨慎细密之学养、工夫,方能将心中那股郁勃纯真正气一贯到底。

二O二O年二月十二日中午12:29,新冠肆虐正紧,人心惶惶无依。评协为扶持、弘扬正气,以赋抗疫,请蜀中当代词赋名家蔡长宜先生针对疫情以古风创作,先生慨然允之。十四日凌晨00:51,先生寄来千字大赋《送瘟神》,大喜过望。后得知,系先生“用了二天一夜,不眠不休,敲字酌句,用骈文形式,加音律对仗以成。”先生年过古稀,愿心之切,用功之勤,予为之赞叹无已。

收到《送瘟神赋》,连讽三遍,感其以正心、平眼视疫情,字词允惬,音韵铿锵,情意中正和雅,境界阔大,风气醇厚绵长,大手笔也!古瓶新醴,深厌予心,文章合为事而作,宜为传世者也。

时贤以古风作赋,难;以古风作大赋,更难;以古风作大赋且格律森严、理事无碍,尤难!先生《送瘟神》殆兼之矣!非临事应景、率尔操觚,实经验丰富、惨淡经营之大制作也,如2011年作《成都赋》2012年作《书法赋》、2013年作《流水不腐赋》、2016年作《巴蜀赋》等,均为超千言的大赋佳构,皆可证!

古贤诗词赋,对声律音韵与对仗十分讲求,若在这些形式语言。上能与所状事物契合无间,则会收到相得益彰、尽善尽美之效。该赋对声律音韵之选择、组织与运用极具匠心,以起首八字“星分奎野,位占天元”中“天元”押an韵,开口呼,字正腔圆,之后,川、连、天、炎、言、冠、缘、前……安,鱼贯而下,一韵到底。如龙吟长空,虎啸平原,堂堂之阵,正正之旗,气势如虹,新冠邪恶宵小,如何不应声落荒而逃?

实则,对声律音韵之娴熟应用即让文艺家气息(生命力)在作品中圆转无碍、游刃有余地运行,没有贯注于作品中的这种气,就不可能有好作品,乐、舞、诗、赋、书、画、印等概莫能外。故从音韵上看,该赋允为以正气消邪之典型制作。前贤诗赋以押an韵表达斗战、豪迈与阳刚精神境界者,有悠久传统,远如盛唐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698-757)《出塞》之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近如毛泽东《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等等,均为千古名讴,之所以历代童叟莫不能讽诵者,音韵铿锵之美中所蕴含的那种活泼泼之纯真、昂扬与浩然正气应为成功关键,此亦为《送瘟神赋》声律音韵匠心所在也。翻开先生近著《长宜诗词赋精选》,针对自然、社会重大历史事件,内心震动,押an韵,一韵到底,格律森严,境界阔大,阳刚豪迈之佳构者甚多。如1970年作《诉衷情·山洪》:“西溪洪水泄山巅,万马跃川间。污泥杂草相伴,朽木烂柴翻。风雷吼,雨生烟,浪掀天。震苍崖抖,撼地皮摇,宇宙斜偏。”再如1995年作《声声慢·甲午海战百年祭》、2008年作《沁园春·汶川大地震》等,长宜为文质彬彬之女先生,其诗词歌赋似应属宋易安居士婉约一派,却擅长苏、辛一路豪迈者,奇哉!

若以为先生仅擅豪迈风格,亦不全面,无论是抒情、写景、状物与叙事,其选集中甚多宁静清幽、低回徘徊与婉约缠绵者乃最好说明,押an韵之此类佳构亦复不少。如1978年作《沁园春·乡村》、1996年作《古风·娘亲》1998年作《莺啼序镜前》2003年作《江城子·两祭亡母》等。这类大概是才情馥郁、敏感细腻的女性文艺家之专擅吧,先生自然不能例外。

《送瘟神赋》在声律音韵上即是将上述两种风格恰到好处地融合在一起之佳构,体现出中正和雅之美。该赋以“天”起韵,一运到底,格律森严,而变化多端。既若香象渡河,步步沉底;又似羚羊掛角,无迹可寻。显然,仅凭满腔豪情、一时冲动绝难做到,而须出之以长期磨炼中谨慎细密之学养、工夫,方能将心中那股郁勃纯正之气一贯到底,而避免李逵、张飞式的直接、粗率与鲁莽,中间当然就少不了曲折深隐、绕树三匝与柳暗花明,古贤言“大声已去,余音复来,悠扬宛转,声外之音。”此亦为诗词赋行家展现家当之处,“识者遇之,则暗然心服,油然神会。”于此,先生是通过对“天”之后80个以an为韵之汉字(元、川、连、天、炎、言、冠、缘、前、汉、源、染、烟、山、奸、员、跹、篇、线、天、战、难、山、援、寒、丹、研、喚、染、餐、走、萱、暖、关、言、段、鞭、范、渊、斑、万、千魇、寒、残、安、圈、冠、艰、珊、闲、乱、颜、天、权、川、源、先、川、坛、钱、寰、天、见、然、棺、潭、堪、盘、前、年、妍、见、仙、见、园、愿、天、贤、安)的巧妙排列组合实现的。赋中句联以四、五、七言为主,参之以三、六,80个an韵字镶嵌在三、四五、六、七言句末,意气运之,变动不居,一气讽下,阳刚、响亮而一唱三叹之声律节奏便蓬蓬勃勃而来,美哉!

《送瘟神赋》以写实笔调叙事、抒情与造境,亦复妙绝!

开篇“星分奎野,位占天元……霾邪气,忽漫楚天”以涵裹宇宙洪荒之宏阔气势,以大观小,概述新冠疫情发生现场之天文、地理及人文。以天地星辰之眼观之,风水名城亦不过微尘,微尘中之邪气阴霾又何足道哉!开篇为赋之起,“气吞万里如虎”,喻示抗疫必胜。

而后“钟南山断言”“城封武汉”“雷火矗神山”“白衣八方来”“请缨参战”“悉心呵护”“悬壶圣手有灵

“岂畏新冠肆虐,不容毒菌漫延”,动人心魄之白衣天使抗疫细节一帧帧呈现出来,镜头感极强,而“定教疫神就范”更是作者抗疫必胜之豪迈乐观精神的自然流露。此节为赋之承,高扬战疫中最具功德、最应感谢的专业医护人员,奏出高亢强音。

曲不能终扬,须转离,抑随之而来,历数人类历史上瘟神,天花、鼠疫、黄热、艾滋、伤寒……人类相生相伴,劣迹斑斑,人类与瘟神之战何曾停息!人啊,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自大自满,对自然万物心存畏敬友善,和平相处,方为正道!此节为赋之转,转出先生之夕惕若厉、平等慈悲之心。

虽然,瘟神来袭,天地秀气所生之人,聪明颖悟,自然全力以赴斗之、战之。“举国一心”“共克时艰”“停业关门延假,宅家坚壁赋闲”“春风待约事从权”“记地震汶川,铭无疆大爱;报疫区恩德,倾天府资源”“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此节为赋之合,突出寰宇人类互助,大爱无疆,豪迈壮丽,高峰体验如期而至。

曲非能至高峰体验即戛然而止也,应有余味。末段,先生引昔彦时贤诗句“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物质基础,精神家园,人类社会同心愿。扭乾坤、造绿色和平,但看明天”等,寓意平正深微,“测之而益深,究之而益来”“余音绕梁”,其是之谓矣!终之以祝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气定神闲,至矣!

予虽疏于词赋之学,以为该赋既为蜀中文艺抗疫精品,又为珍贵之历史记忆。君不见,吾蜀长卿、子云、太白、东坡、升庵群星璀璨;君不见,《甘泉》《子虚》《上林》《羽猎》《长杨》彪炳千古,长宜先生《送瘟神赋》殆后身欤?

韩刚

文学博士,四川大学教授。主要教学与研究方向为中国美术史、艺术理论,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回归原境,致力于拓展、深化乾嘉考证之法。学术与教学获奖20余次;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项目5项;出版专著9部;发表论文93篇;主持《中国书画报》“中国画论解读”栏目,刊发136篇次;参与或组织国际、全国重要学术会议与活动30余次。学术兼职有教育部高校艺术学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同行评议专家、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等。

猜你喜欢
瘟神音韵古风
毛泽东诗作《七律二首·送瘟神》(书法)
战瘟神
赞抗疫工作者
大疫
古风十年愿清风明月依旧动人
MiNi只“装”少女心
论汉字三美
从声调演变史看方言中调值变化现象
教师的语言如何主宰课堂
时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