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儿童的良好阅读素养

2020-12-03 08:43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实验小学
青年心理 2020年18期
关键词:群文学科课文

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实验小学 林 琳

幼童时代是启智益德的原始黄金时期,小学教育更是人生之旅的奠基铺路工程。在这一启蒙阶段,儿童的学习意识、思想道德、学科素养、能力习惯等,都应当得到重视和关注。作为语言类学科,更是母语学科,具有最大限度的基础性和实用性,无论在开发智力还是涵养道德方面,始终存在无可比拟的功能。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程活动中有效培养儿童的学科素养呢?本人立足于“语文阅读”这个角度,拟就情境阅读、生活阅读、群文阅读、读写互动、信息阅读和体验阅读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善于从情境阅读中培养语文学科素养

“教从表象入手,学于直观感知”,深刻地揭示了人的感知规律与直观教学之间的客观联系性。就语文课程来说,根据创设途径和方式,教学情境可分为实物情境、图画情境、语言情境、生活情境、活动情境、音乐情境和信息情境等基本类型。鉴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善于把情境模式应用于阅读活动,不仅有利于创设善教乐学的良好氛围,而且有利于攫取令人期待的“情绪智力”效率。以“问题情境法”为例。在《掌声》一课导入环节,我板书完课题便鼓掌,在一片疑惑下,启发道:“看了课题,并结合老师的动作,大家的脑子里会产生什么想法?”有“课文讲了什么故事”,有“题目跟鼓掌有关系吗”,有“为什么学习这篇课文”……进一步激励如下:“大家提的这些问题很好。要想把这些答案找出来,只要你们认真地读完课文就知道啦……”如此导入,有效激发了良好期待心理,由此也激活了课堂学习的应有思维。

二、善于从生活阅读中培养语文学科素养

无论从来源、发展还是从实际应用来说,语文学科与生活之间始终存在“万物滋于阳、花木涵于水”的关系。它一旦远离或者摆脱了后者的涵养与滋润,就会走向“活水断源、花木无根”现象。与之相应的是,教师善于通过“内外互动”形式,积极开展“语文生活化、生活化语文”阅读活动,有利于从“学用结合”中开辟一条生生不息的活水通渠。比如:在《珍珠鸟》课堂伊始,我没有直接进行课文讲读,而是师生之间聊起了“家常”——“你是如何学会与宠物慢慢建立友好关系的?”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竞相举手纷纷发言。在此状态下,进一步做如下引导:作家冯骥才把自己与小珍珠鸟之间发生的由“怕人”到“信赖人”的人与鸟的关系,写得细腻、生动、有感染力。认真阅读课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请大家谈一谈这种“人爱鸟、鸟亲人”的逐步变化过程……小学生不用扬鞭自奋蹄,迅速地投入到了情趣阅读和合作探讨之中。

三、善于从群文阅读中培养语文学科素养

长期以来,语文课程一直以“单篇阅读”活动为主,最近两年来悄然兴起于校园范围内的“群文阅读”活动,与前者相比较,其先进特点和自身优势更为显著,确是践行“让学引思”教学理念的有效载体和优质平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善于把“单篇阅读”与“群文阅读”相互结合起来,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素养来说,既十分必要又非常重要。比如:在教学部编版小语五上第三单元“民间故事”内容时,我本着“同一题材”为中心的导向策略,组织并引导学生寻找与之相应的课外读物,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孟姜女》,还有《夸父逐日》《田螺姑娘》等;让他们在个体阅读与体悟的基础上,通过“求同巧拓宽、求异谋深化”阅读形式,通过相互讨论和交流分享活动形式,认真思考民间故事在内容、形式和情感等方面的基本特点。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小学生课内外阅读的兴趣和热情,而且有利于在“让学引读”中培养他们的类比阅读思维能力。

四、 善于从读写互动中培养语文学科素养

“阅读是吸纳,写作是倾吐。”这种生动性“读写吸吐”之论,着重阐明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相辅相成关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组织并引导小学生,积极开展“读写互动”活动,不仅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互动的意识和能力,更加有利于在让学引思中构建素质化课程活动模式。 以“相机补白”为例。以《猎人海力布》为例。这则民间故事描绘了猎人海力布为救乡亲们而勇于自我牺牲的高大形象和可贵品质,在课文教学结束后,我提出问题——“在看见海力布真的变成一块石头后,乡亲们是如何后悔和悲痛的呢?”以此让小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认知进行“想一想、谈一谈、写一写”。在《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等古诗教学结束后,让小学生在“回忆与想象”基础上,把它们分别改写成现代文。在《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等教学结束后,让小学生在自我联系基础上,写一写发自内心的学习感受和心得。

五、善于从信息阅读中培养语文学科素养

随着教育信息化特质的不断加强,通过文本、声音、动画等良好互动,提供了喜闻乐见的“视听盛宴”,不仅有利于激活学习状态,而且有利于在加快“让学引思”教学改革的同时,更加积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以《圆明园的毁灭》为例。我借助多媒体展示了毁灭前圆明园的样子,有金碧辉煌的富丽殿堂,有玲珑精巧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繁华热闹的“买卖街”,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等;还展示了法国雨果所写的“和平信”——《两个强盗闯进圆明园》。在此基础上,让小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内容,并提出问题:(1)本文以“毁灭”为题,为什么详细地描绘了圆明园的壮观、繁华与价值,却对“毁灭”只用“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一句话了之呢?(2)作为法国人,雨果写下这封信表明了什么道理或现象?以此引导他们思考与学习、体悟与交流。离开信息技术的支持,让学引思效果会大打折扣的。

六、善于从体验阅读中培养语文学科素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与其他形式相比,自主体验活动既可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又能通过“手、口、脑”的协调互动,让“让学引思”理念落到实处、开花结果。比如:在新课讲读前,可激励小学生在自行阅读中提出问题,通过师生梳理、总结与提炼(必要补充),形成系列性问题;在此基础上,引导通过多人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与讨论交流。阅读教学结束后,引导孩子们就文中“其人其事”,开展相互之间的故事情节辩论和人物形象解析活动。此外,对于那些情节性、故事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的阅读文本,教师还可引导小学生在学习与思考后,进行课本剧改编以及与之相应的表演评比,以切实做到“既让学生多学,又引学生多思”……理论和实践表明:“自主体验”是“让学”中无可超越的载体,“引思”则是实质性的目标和形式。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非常有利于积极培养并不断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我们应努力贡献自己的心智和力量。

猜你喜欢
群文学科课文
【学科新书导览】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背课文的小偷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群文活动
端午节的来历
“超学科”来啦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