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创设与实施策略研究

2020-12-03 09:00董彩红
名师在线 2020年31期
关键词:环境幼儿园游戏

董彩红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伊庄镇中心幼儿园,江苏徐州 221128)

引 言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游戏扮演着极其特殊的角色。游戏能释放幼儿的天性,培养幼儿的各项能力,让幼儿更加热爱生活。在幼儿园集体活动中,开展游戏化教学不仅符合幼儿的心理预期,其还是一项有益的教育举措。本文结合教育实例,深入探讨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实施策略,旨在给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以便全方位提升幼儿的素质。

一、打造游戏环境,优化游戏氛围

游戏化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为核心的步骤就是营造游戏环境。在创设游戏环境时,教师应遵照如下相关要求:第一,安全是开展游戏活动的前提,更是对幼儿负责任的表现,应在确保幼儿安全的前提下展开游戏;第二,应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尽量用别开生面的游戏形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第三,投放多样化的游戏材料,以便全方位培养幼儿的能力。总之,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幼儿能够获得更好更全面的发展。

实践研究证明,在游戏过程中,环境氛围不同,幼儿的行为表现也会不同。由此可见,环境对游戏化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游戏环境不仅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还能提高游戏活动的效能。在具体营造游戏环境时,教师可以采取如下步骤进行:第一,精心布置物理环境。教师要确保环境的干净整洁,营造童真、童趣的游戏氛围,让游戏活动的开展更加有序、顺利。第二,引入丰富的游戏材料。在游戏化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游戏的吸引力,教师要在各个区域中投放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游戏材料的多寡,将直接影响游戏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例如,教师首先可以提前准备各种形状的玩具,然后引导幼儿思考:“老师现在需要一个圆形的玩具,请问哪位小朋友可以帮老师挑出来呢?”以此类推,让幼儿在多种形状中找出指令要求的形状。在这一游戏中,幼儿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与记忆能力都能得到有效提升。

游戏化教学的第一步是营造游戏环境。不同的环境既影响教学的质量,又影响幼儿的自主参与性。良好的环境,不仅能提高游戏活动的效率,还能让游戏更有趣味。

二、立足日常生活,全面渗透游戏

游戏化教学是指用游戏的方式、游戏的思路展开教育活动。在幼儿日常游戏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游戏内容,准确把握教育信息,保证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知识、提升技能。因此,在游戏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心理特征,优化并整合游戏资源,对课程知识点与内容进行合理规划,从而确保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获得直接经验,切实提高游戏化教学的效率。

安全教育是幼儿园中班和大班的主要教育内容。为了在幼儿心灵深处植入安全意识,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展开教育活动。首先,教师可以创设具体的游戏情境:在熙熙攘攘的十字路口,一位老人准备过马路。但是,这位老人并没有看交通信号灯,而是急急忙忙地奔向马路对面,完全不知道此时是红灯状态。为了避开老人,很多的司机踩了急刹车,进而发生了追尾事件。有的司机在过斑马线时没有及时减速,致使很多路人受伤;有的司机在开车时突然超车变道,引发交通事故。然后,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材料模拟十字路口的场景,鼓励幼儿扮演各色路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并没有不断地重复具体的交通规则,而是利用角色扮演这样一个趣味的游戏进行安全知识的渗透。通过真实的场景,不仅使幼儿对安全意识的认知得到强化,而且顺利实现了教育目标。

安全教育应贯穿幼儿园教学始终,是幼儿主要的学习内容。教师如果用说教的方式进行教育,不仅不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还会引起幼儿的厌恶情绪。而游戏化教学能够提高教育效率,帮助幼儿获得生动、鲜活的认知[1]。

三、优化幼儿课程,发掘游戏因素

幼儿园课程虽然五花八门,但主要包含5 个领域,分别为社会、科学、健康、艺术及语言。这些课程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游戏因子。因此,在开展游戏化教学时,教师可以立足于幼儿课程,从中发掘游戏因子,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首先,教师要对课程资源进行深入细致的解读与分析,发现最佳的游戏切入时机。其次,教师要增加游戏中的实践内容,最大限度地锻炼幼儿的实践能力。最后,教师还要对游戏活动进行优化改良,进一步提高游戏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开展游戏活动的过程中,笔者给游戏区投放了大大小小、各种形状的盒子。幼儿们都表现出了高兴的情绪,有的幼儿垒高,有的幼儿搭房子。但是,其中一个幼儿表现得很冷静,没有直接拿着盒子玩,而是将小盒子放进大盒子中,并像俄罗斯套娃一样寻找更小的盒子放进去。随着盒子越放越小,难度水涨船高。在观察到这一现象后,笔者对游戏进行了调整。原本的游戏相对简单,只是借助材料培养幼儿的形状思维。笔者借助上述现象将游戏形式进行改编,要求幼儿用俄罗斯套娃的形式进行盒子组装。游戏中,有的幼儿负责找大小,有的幼儿负责打开盒盖,有的幼儿负责组装。这样的游戏教学不仅能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还能培养幼儿的团队协调能力。

在幼儿园集体活动中,游戏化教学是一项有力的教育举措。幼儿教师应立足于课程的实际情况,结合校内的具体设施条件,并根据幼儿的兴趣、年龄等相关特征,确定适宜的游戏活动,通过不断发掘课程内容的游戏因子,进一步提高游戏化教学的效率。

四、进行游戏指导,提高教育成效

在幼儿园的集体活动中,无论是基于一定的目的展开游戏还是自主性游戏,教师都应隐藏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期待,鼓励幼儿用自主探索的方式获取直接经验。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处于旁观者的状态,而是积极参与游戏中,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游戏指导。在教师的辅助下,游戏将不再只是一个轻松休闲的活动,而是带着特定的教育目的。只有这样,游戏活动才能真正发挥其教育价值。

例如,在教学“欢乐的曲线”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幼儿手持彩带,伴随着音乐的节奏,有规律地舞动,让幼儿在音乐氛围中感受曲线的美,同时引导幼儿结合每一次彩带舞动的情景,记录不同形态、不同方向的曲线。教师可以模拟小鱼的口吻引出特定的场景:“幼儿园的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一尾可爱的小鱼,请你们帮我在小小的池塘中画出我最喜欢吃的小虫子,再画出长长的水草,清清的河水吧。”然后鼓励幼儿自由表现不同的曲线形态。最后,教师可以让幼儿扮演小鱼去每个“池塘”进行巡视,看看哪个“池塘”最符合自己的心意。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巧妙隐藏了教育目标,用指导者的身份陪伴在幼儿身边,给幼儿带来丰富的游戏体验,最终既完成了教育任务,又提高了活动的质量和效率。

教师的指导是开展游戏化教学的保障。在幼儿园活动中,教师不能只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参与活动,还要加入游戏以指导者的身份对幼儿进行引导,从而真正提高游戏化教学效果。

结 语

在幼儿园集体活动中,游戏化教学不仅符合幼儿的心理期待,还能提高活动教学的效果。本文从打造游戏环境、立足日常生活、优化课程内容、积极进行指导四个角度深入论述了游戏化教学的实施策略,旨在提高幼儿园的课程质量,让幼儿在游戏中习得技能、增长知识。

猜你喜欢
环境幼儿园游戏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爱“上”幼儿园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漫观环境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