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三种路径

2020-12-04 00:20江苏省扬州市高新区实验小学钱启芳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20年18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教材内容

江苏省扬州市高新区实验小学 钱启芳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统编版语文教材的使用,无论是在教材的内容上还是编排上都有所变化,这也引起了广大语文教师的普遍关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能够明确意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同时,善于结合教材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具体实情,采取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当中,真正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确定适宜的教学内容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内容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明确教学重难点,并且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实情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纵观当前的阅读教学,不同的教师所选取的教学内容也是各不相同的。教师所要选取的教学内容,重点应该放在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以及知识点解析的内容上。

由于学生的年龄不同,他们的认知能力与水平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能够正确把握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同时,教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要求自然也是各不相同的。比如,在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读时,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段,明确教学的目标以及内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要能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重在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要求学生大声地把字音读准确、清晰。而到了教学二年级上册时,就要求学生学会默读。此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朗读方法上的指导,让学生能够结合课文的内容,以及教师所提出的朗读目标,循序渐进地提升朗读能力。

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朗读的训练与培养是一个长期而渐进的过程。如果教师刻意地降低或者是拔高对学生的要求,反而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二、明确区分教学的主线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当中,教师更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传授,而采取较为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或者“一问一答”的形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较为被动。教师提问的内容并不全部具有针对性,有时甚至会缺乏意义与价值。因此,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就要设计有价值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思考。

比如,在教学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文时,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学生读了文章之后,自然会提出心中的一些疑惑:“这是一座怎样的屋子?为什么总也倒不了呢?”“这个老屋具有怎样神奇的魔力呢?”“老屋一定有法力,否则为什么一直倒不下去呢?”等等。学生只有在心中产生了疑惑,他们才愿意积极主动地阅读课文内容,并产生探究欲望,去解开心中的疑惑。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能够设计出巧妙的问题,同时还要让学生善于提问。所以,教师自身必须提前备好课,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深入了解,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与学习,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注重学生实践性探究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还要根据学生认知能力与水平,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比如,在教学统编版教材三年级《掌声》一课时,掌声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掌声所带来的力量。在教学时,教师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同时展开丰富的想象与联想。“你就是小英,面对老师的要求,你能不答应?你又不愿意同学们看到自己走路的样子,但最终你下定决心走上讲台,就在你刚刚站定的那一刻,同学们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此时,你是怎样的心情?”“你演讲得非常精彩,此时,班级中又响起了掌声,你又是怎样的心情?”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感同身受,并说说自己的体会。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说一说“哪一次掌声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自己又有什么样的影响”。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感受与体会,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反馈,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探究,让学生感受到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真正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与综合能力。

总而言之,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要认真地研读教材,把握好教学体系,巧妙地设计出符合学生学情的教学设计。同时,能够采用学生较为感兴趣的提问形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感受与体会。只有学生真正走进了作者与文本,他们才能够切身体会到作者以及文本所要体现的丰富情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教材内容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教材精读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