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地下党组织领导下的中央大学学生自治会研究

2020-12-04 18:02江莉莉顾金亮
关键词:中央大学学生自治东南大学

江莉莉,顾金亮

(1.东南大学学生处,江苏南京211189;2.金陵科技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江苏南京211169)

20世纪20年代,以国立东南大学为代表的中国现代大学尝试将美国的学生自治会制度引入高等教育的实践层面,在国内产生很大的示范效应。学生自治会逐渐完善制度,成为大学校园中公开、合法、最具权威性的学生组织,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又面临新的考验和抉择。青年学生是国共双方努力争取的力量,大学校园里的政治斗争更趋错综复杂,国共两党通过各种形式争夺学生自治会的领导权,争取青年学生,组织和带领学生开展各类活动。国立中央大学(中大)学生自治会在中国共产党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带领中大学生开展了一系列反歧视、反甄审、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等活动,通过学生自治会这一纽带,引导广大学生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贡献力量。

一、民初以来学生自治制度在中国的兴起

学生自治,指在校学生在指定自治区域或范围内建立自治组织机构、开展自治活动,学校辅助建立健全自治制度并赋予自治区域或组织成员处理内部事务的决定权和管理权的一种学生管理方式(1)向华:《民国前期学生自治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年,第4页。。它起源于欧洲中世纪大学,作为一种传统的民主管理模式被欧美高校广泛采用,在20世纪后期成为发展中国家高校内部管理改革的原则之一。民国时期,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开始模仿西方办学模式,盛行于美国的学生自治制度逐渐纳入中国大学的治理结构。五四运动之后,一批留美学者大量归国,中国教育理论发生很多变化,在学生管理上倾向于以杜威实用主义理论为指导,实行自动主义,组织学生自治会,倡导训练学生自治能力。据统计,仅《新教育》杂志的1919年第2、3期就发表杜威、蒋梦麟等人的学生自治类文章6篇(2)蒋梦麟:《学生自治:在北京高等师范演说》,《新教育》1919年第2期,第118-121页。杜威:《学生自治》,《新教育》1919年第2期,第163-166页。陶行知:《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新教育》1919年第2期,第193-201页。郑晓沧译:《中小学校学生自治实之计划:美国学生自治研究委员会宣布:附自治简章之一例》,《新教育》1919年第3期,第229-248页。顾樊山(I.Edwin Goldwasser)演讲,廖世承译:《关于学生自治的几个问题》,《新教育》1919年第3期,第256-264页。陈鹤琴:《学生自治之结果》,《新教育》1919年第3期,第248-256页。。很快,各种类型的学生自治会组织遍布全国初、中、高等各类学校。1922年江苏一中校长陆殿扬对20个省份69所中学的调查显示,其中成立学生自治会的占89.9%(3)陆殿扬:《全国中学校状况调查统计》,《新教育》1922年第5期。。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学校、复旦公学等知名高校的学生自治会也纷纷成立。为了规范高校学生自治组织,国民政府官方先后出台了相应规章制度。1930年1月,国民政府通过《学生团体组织原则》,“本三民主义之精神,作成学生在学校以内之自治生活,并促进其智育、德育、体育、群育之发展”,“名称暂定为学生自治会”(4)教育部:《教育法令汇编第1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440页。。

二、从南高到中大——国立中央大学学生自治会的历史考察

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南高)到国立东南大学(东大)、国立中央大学,这所高校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随着国家政局的动荡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南高到东大的学生自治会在不同时期均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1.南高时期——着力培养学生的自治精神

1919年10月4日,从欧美各国考察归国的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郭秉文在江苏省教育会演讲会的报告中提到,战后欧美教育的新趋向之一就是“德育知育上特重自动”(5)方玉芬:《近代国人出国教育考察与中国教育改革》,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174页。。当时的南高教授、知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共和国所需要的公民,是要他们有共同自治的能力”,“自己立法、执法、司法”,“自己管理自己”(6)陶行知:《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新教育杂志》1919年第2期。。1919年底,校长郭秉文对学校的组织系统进行改革,正式废除了原有的学监制,成立学生自治会,将学生管理的工作通过学生自治会来进行。当时的学生自治会设评议会、执行部、仲裁院三个机构,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又互相制约(7)朱斐:《东南大学史:1902-1949》第1卷,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53页。。“由于学校对学生工作既指导,又放手,学生自治会的工作生机勃勃,学校里显得很有生气。”(8)朱斐:《东南大学史:1902-1949》第1卷,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53页。参照美国三权分立的模式,学生自治会主要有管理、监督和组织活动的职能,培养学生自治意识和自治能力的同时,协助学校管理。

2.国立东南大学时期——引导学生参与校园事务管理

1923年,国立东南大学修订学生自治会大纲,规定学生自治会的权限范围为教育、学艺、体育、卫生、经济、事务、消防,同时规定学生自治会章程规则议案等均宜承报校长得其核准然后执行(9)《国立东南大学学生自治会大纲》,1923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缩微胶片。。这一时期,学生自治会在承担校园事务、维护学生权益、训练学生自治能力、辅助学校风纪、提升校园文化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首先是重视提倡科学精神,校、科、系学生自治会中参加人数最多、最活跃的项目就是组织各类学术研究会、创办各种学术刊物。据已知资料,当时由教授指导学生主办的期刊就有《工学丛刊》《史地学报》《数理化杂志》等八种(10)朱斐:《东南大学史:1902-1949》第1卷,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22页。。同时,学生自治会在学校事务管理中主动承担了一定职责。1923年,东大主楼起火,事发后学生自治会立即召开会议,勉每位学生捐助20银元,多者不限,还组织义演队,赴苏锡沪演出,将收入全部充作学校恢复基金。1925年,东大学生自治会因“外侮日亟,国民非谋根本防卫之策,不足以救时艰,而止侵略,军事训练洵为要图”,“恳请大会详加规划,自下学年期,实施军事教育,改普通体育为兵式操”(11)《南大百年实录》编辑组编.《南大百年实录中央大学史料选(上卷)》,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80页。。1925年发生“易长风潮”,东大学生自治会组织召开全校大会,决议“组织学生维持学校委员会案”(12)诸葛微文:《记二十年代东南大学易长风潮》,朱一雄编:《东南大学校史研究》,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234页。,对风潮中维持学校秩序发挥了积极作用。

3.国立中央大学时期——自觉开展爱国学生运动

1929年,国民政府推行“大学区制”宣告失败,7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训练部部长致函中央大学校长张乃燕,“命令禁查校学生会”(13)南京大学高教研究所:《南京大学大事记(1902-1988)》,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46页。。11月,正式成立“国立中央大学学生”,分总务、学术、社会三部;1930年春,教育部令改学生会为学生自治会(14)《国立中央大学沿革史》,1930年,第51-52页。。这一时期,政府和学校制定了相关制度规范学生自治会的组织原则,对其加以限制,自治会享有“有限自治”。“九一八”事变后,各地纷纷发生学潮,中大学生也组织了抗日救国会。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中央大学西迁,抗战初期,学生自治会带领中大学生组织了各种形式的抗日救亡活动。后期随着抗战的推移,中大学生由激进态度趋于理性,逐渐回归应有的大学生活状态,中大全体师生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更加奋发努力求发展。这一时期,国民政府开始加强对学生自治会的引导和管控,在校园内设立党、团组织,渗透国民党意识形态。1941年5月25日,三青团中央大学分团部与重庆沙磁区各校三青团分团部在重庆大学礼堂正式成立(15)《沙磁区三青团各分团奉命正式成立》,《中大周刊》1941年第8期。。1943年1月,中大学生自治会改选,当选结果是“除一二例外,余均为三青团”(16)《沙磁点滴》,《新华日报》1943年1月4日第3版。。1943年11月,国民政府颁布了新的《学生自治会规则》,规定:“学生自治会为学生课外活动之唯一组织,以在学校以内组织为限,不得有校与校间联合组织,并不得以会参加校外各种团体组织或活动”,“学校校长及主管训导人员负学生自治会指挥监督之责。学生自治会之各种活动应由学校选聘教职员,分别担任指导”(17)《学生自治会规则》,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北京:档案出版社,1997年,第48页。。抗战后期,学生自治会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逐渐走向进步,开展了一系列抗日爱国和反内战学生运动。

三、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地下党组织对国立中央大学学生自治会的传导作用

抗战后期到解放战争时期,国际、国内政治形势错综复杂,校园政治力量此消彼长。国立中央大学所在的南京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城市,早在1922年就有了党的小组(18)刘峰:《革命——生刘峰回忆录》,南京:南京出版社,2005年,第50页。,具有长期革命斗争历史,但同时也是国民党发动反共反人民战争的总指挥部。南京的党组织遭受了多次大破坏,直到1942年,江苏省委在南京成立工作小组,正式重新开辟党的工作,发展党的力量。皖南事变后,中共在当时的重庆中央大学建立“据点”,团结进步青年。1945年8月,经中共中央南方局批准,中央大学“新民主主义青年社”正式成立,简称“新青社”。新青社是共产党领导下,以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为政治纲领的进步青年学生的党的外围组织,之后中共中央大学地下党主要通过新青社开展活动。国立中央大学由渝返宁后,1946年6月,成立中共中大支部,罗炳权任书记;1947年10月,建立党总支,颜次青任总支书记;1948年初,各学院分支部陆续成立(19)朱斐:《东南大学史:1902—1949》第1卷,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05页。。根据国统区的斗争形势和群众工作要求,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创新性的“勤学、勤业、勤交友”工作方法,鼓励学生党员勤奋学习,积极参加学生自治会等重要学生组织,“大概他在每一学校,都免不了有细胞组织,或核心组织。这些组织潜伏于学生自治会”(20)熊梦飞:《学潮透视》,《社会评论(长沙)》1946年第25期,第4页。。由进步势力掌握的学生自治会逐渐成长为一支反对国民政府的重要力量,通过这种形式有效地团结青年、引领青年,既隐蔽党的力量,保全党的组织,又发挥党的作用,进行有力斗争。

1.领导学生自治会走向进步

南京国民政府执政后期,学生自治会是学校最高学生自治机关和活动枢纽,学校对学生自治会的一般性要求和活动予以支持,但也愈加严格地加以限制。教育部详细规定了学生自治会的组织程序,相关筹备材料需要由学校转呈主管教育行政机关核准备案(21)《中央法规:学生自治会规则》,《浙江教育行政月刊》1944年第10期,第2-3页。,国民党政府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控制学生自治会。中央大学复迁南京前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中大学生自治会均处于国民党、三青团的控制之中。1945年的《中央大学据点报告》中就提到“三青团、国民党在这里思想上的统治力量也特别大”(22)吴佩纶:《中央大学据点报告(一九四五年初)》,南方局党史资料编辑小组编:《南方局党史资料·群众工作》,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年,第164页。。然而,社会的强烈动荡、国民党政府的倒行逆施使得学生民主自治意识空前高涨,学生和学校的关系愈加脆弱。当时主张民主治校的吴有训校长通过了修改学生自治会组织章程,废除过去由训导长包办的间接选举,支持学生民主选举学生自治会。新青社利用这个时机,开始通过选举带领中大学生自治会摆脱国民党、三青团的操纵,“新青社在学生中积极开展工作,不久就把三青团把持的学生自治会领导权夺了过来”(23)郑洸:《中国青年运动六十年》,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0年,第307页。。以1947年学生自治会换届冲突事件为例,竞选当天,发生了破坏自治会选举的连续性殴打事件。系科代表大会开会时,电灯突然熄灭,暴徒冲入,主席盛志杰和全部文件失踪,开会代表在校内遭遇了长达几个钟头的追捕痛殴。该事件引发中大学生罢课抗议,“学生方面发言人称,暴徒为前三民主义青年团分子”(24)《中大学生滋事罢课》,《中华时报》1947年11月29日第1版。。随后,学校行政会议决定暂停自治会系科代表大会及常委会的活动。学生“实行罢课,以抗议选举学生自治会时数人被殴”(25)《中大学生罢课》,《新闻报》1947年11月29日第2版。,“一千多名学生手拉着手,围成肉墙保护代表们开会”(26)《学校解散系科会中大再度罢课,十二常委被处罚》,《燕京新闻》1947年12月29日第2版。。学生自治会通电全国各校,公开反对教育部制定的自治会规则(27)《南京中大全体学生号召全国同学争取自治权利抗议蒋府学治会规则》,《华商报》,1947年第705期。。通过一次次的斗争,广大青年学生逐渐走上了国民党政府的对立面,1945年之后的每一年选举,都是进步力量取得胜利,直到1948年,当时的中共地下党员华彬清当选中大学生自治会主席。然而新中国成立前夕,政治形势已经十分严峻,国民党政府撕破伪装,“唆使一批暴徒对学生大打出手,砸票箱,撕选票,殴打选举主持人,破坏选举”,“华彬清被国民党特务列入黑名单,后被秘密逮捕入狱”(28)中共南京市鼓楼区委宣传部中共南京市鼓楼区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编:《虎踞群英》,第55页。,系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活动被停止,中大学生自治会也就此结束。

2.合理维护学生权益

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政府在收复区之南京等地设立“临时大学补习班”(简称“临大”)(29)阮华国:《教育法规》(第二版),上海:大东书局,1947年,第280页。,所有公办大学均由“临大”管理,国民党政府一开始不承认收复区大学学生的学分,甚至宣称收复区的学生为“伪学生”,引起了收复区的教职员和学生的反对与不满。中国共产党认为这是“打击国民党势力、发展民主运动的好时机。便积极进行大量的思想发动和组织工作”(30)中共天津市委党史研究室:《解放战争时期天津学运史料》(上),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7页。。当时的中央大学地下党员钟沛璋、史正鉴把同学们组织起来,成立“中央大学学生自治会”,选举于柏青为主席,通知暑假返乡的同学,立即返校,共同战斗(31)罗炳权、王慧君:《解放战争时期的南京学生运动》,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34页。,最终成功开展了以学生自治会为斗争基地,以《学生周刊》等进步刊物为宣传鼓动,以组织示威游行为集中表达的一系列反甄审运动。反甄审运动中党组织成功通过学生自治会介入和领导青年学生,也影响和培养了一大批学生运动骨干,实践了通过学生自治会组织开展学生运动的可行性和操作性,为以后更大的学生运动的到来做好了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和干部准备。

3.推动学生运动与国家命运相结合

中共地下党组织通过学生自治会这一“合法”学生组织来影响、团结和带领全体中大学生,轰轰烈烈地开启了以五二○运动为代表的“第二条战线”的战斗,给予国民党反动派沉重的打击,国立中央大学的民主革命也因此被南京人民誉为“民主堡垒”(32)朱斐:《东南大学史:1902—1949》第1卷,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04页。。

“党在全国解放区人民的全力支持下,在国民党统治区学生运动、工人运动和各阶层人民斗争的有力配合下……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政府,建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33)《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1981年6月27日。国统区的学生运动有力地配合了解放战争的第一条战线,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取得这些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中国共产党用正确的政治路线为学生运动指明了方向,通过有效的组织和领导,带领学生运动走上正确道路,也在其中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党的骨干。

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新青社因势利导,发出为抗议英法侵犯我国主权与促成政治协商会议成功举行大游行的倡议,并在中大系科代表大会得以通过,最终邀请沙磁区各院校学生自治会成立“沙磁区爱国游行联合会”,于1月25日组织了声势浩大的游行运动,这是新青社第一次成功地公开发起、动员和组织的爱国民主运动,也让党组织感觉到学生自治会在团结和引领青年学生方面的重要作用,谁掌握了学生自治会的领导权,谁就有了合法学运的领导权。在中共地下党对学生自治会的领导下,学生自治发生了从“自为”到“自觉”的重要转变,学生运动逐渐走向进步。

1946年,国立中央大学复迁南京,1947年2月3日,中大系科代表大会和学生自治会竞选中,以民盟中大支部和新青社为主体的进步力量获胜,组成以王世德(民盟盟员)为常务理事,朱成学(新青社成员)、王安民(民盟盟员)为副常务理事的学生自治会(34)江苏省中国现代史学会编:《中华民国史文集》,江苏省中国现代史学会,1984年,第294页。。正是这一届学生自治会,发动、组织的学生运动,最终演变成为著名的五二○运动。五二○运动,即1947年5月发生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是我国解放战争时期最主要的学生运动,是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学生运动。中共中央上海局根据中央指示的精神,从实际出发,带领当时的中央大学学生自治会,发动、组织和领导了五二○运动。

毛泽东同志评价五二○运动说:“中国境内已有了两条战线。蒋介石进犯军和人民解放军的战争,这是第一条战线。现在又出现了第二条战线,这就是伟大的正义的学生运动和蒋介石反动政府之间的尖锐斗争”(35)中共南京市委党史办公室编:《解放战争时期第二条战线 学生运动卷中册》,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7年,第28页。。可以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大学生自治会筹划、组织、实施的五二○学生运动是中大学生革命运动史上最光辉的一页。

四、结语

国立中央大学历史悠久,是民国时期具有特殊历史地位的著名高校,从解放战争时期国立中央大学学生自治会发展情况及发挥的作用来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大学生自治会的功能已经从原有的培养学生自治能力、组织学校内部活动、参与高校内部管理,转变为争取学生权益、表达政治主张、领导和组织学生运动,在维护学生利益、启发民众民主意识、打击国民党腐朽的统治、支持新中国的成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保证了学生自治会和学生运动的进步性,而中央大学的青年学生也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代表了社会前进方向,逐渐自觉团结在党的周围并肩战斗。

猜你喜欢
中央大学学生自治东南大学
以学生自治推动学校管理走向善治新格局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稿约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稿约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稿约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稿约
“严格管理”与“学生自治”:民国著名高校学生管理的实践逻辑与当代启示
1932年中央大学教授索薪事件研究
强国兴邦?青年担当
从学人刊物看学人谱系
《国风》半月刊的思想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