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升级改造过程中地方高校对城市特色文化建设的引领*
——以菏泽市为例

2020-12-04 23:25胡玉莲魏艳春菏泽学院巨野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教书育人 2020年9期
关键词:菏泽市特色建设

胡玉莲 魏艳春 (.菏泽学院.巨野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目前,地市级城市升级改造力度空前扩大,菏泽市的拆迁改造规模堪称全国首位。市内到处是拆迁中或者拆迁完毕的棚户区,开发商蜂拥而至,圈起一个个楼盘,建起一个个售楼处,可谓未见其形,先闻其名。然而,新城市升级改造绝不仅仅是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等“硬件”。面对各地突飞猛进的城市建设,很多学者撰文指出了三线城市更新“惊人的速度背后”伴随着一系列让人心痛的“城市病”[1]:开发商过分满足单块土地的容积率和功能,只重视单个小区的外表形象,而忽视了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尤其忽视了城市人文环境建设,缺乏城市特色和文化精神的城市雷同病再现;盲目扩建和片面追求增长速度以至于存在严重的公共设施浪费和地产公司圈地现象;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着只重视场馆等硬件设施建设的倾向,而竣工后的场馆使用方式机械单一,缺乏动态巡展、讲座和许多其他知识传播的活动,文化氛围不浓厚;盲目模仿大城市,缺乏结合自身的特色,使得本地城市景观生硬和单薄,缺乏相应的文化品位,无法与整个城市风貌充分融合[2];城市建设存在“三重三轻”现象:重精英特权文化,轻平民大众文化;重物质建设文化,轻精神修养文化;重近期逐利文化,轻长远内涵文化[3];城市建设急功近利,而“忽视了经济发展背后的文化隐患”[4]。总之,地级市改造存在着文化建设缺失的通病。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理,文化兴则城市强,文化主宰着城市的灵魂,彰显着城市的特色,是提升城市软实力的最核心元素。城市的文化建设直接影响到一个城市的软实力的提升,影响城市的文化输出和城市影响力的提升,并且“直接影响城市政治与经济的和谐发展,影响城市民众的整体素质水平提升”[5]。因为“文化创造经济”,文化本身可以成为一种“可以无限使用的资源”。一个城市的未来怎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这个城市的文化建设规划上是否体现了用强烈的文化意识来做根本指导。所以要想营造人与人、人与城市之间和谐共处、快乐活泼的文化环境,必须高度重视特色文化建设,只有文化建设才能体现出城市固有的价值观、人文关怀和城市本身的文化底蕴,从而增强城市的独特魅力[6],只有文化建设才能提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力和竞争力。

一 菏泽市特色文化定位

谚语有云:“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因为“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自己的风土人情”[7]。这种特有的历史和风土人情可以表现为城市形态格局和色彩、城市的自然山水景观、建筑物的风貌和景观等空间形态,并承载着广泛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意义[8]。正是它们构成了城市的历史记忆,成为城市的独特名片。这些特色文化和人一样,是没有也不能雷同的,它们是留住城市记忆,打造城市独特名片的抓手。菏泽市特色文化深深根植于其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中。据史书记载,黄帝、尧、舜、禹、商汤、孔子等古圣先贤均在这片大地上留下过奋斗的足迹;孕育了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吴起、孙膑,其中《孙膑兵法》是中国古代的最著名中原军事著作之一,也是《孙子兵法》后的又一力作;这里出现过独领儒学风骚数千年的代表人物冉雍、冉耕、冉求和子夏;曾经是理财家又被称为商圣的范蠡和孔门得意弟子子贡的家乡。先进的人物传递着智慧和力量,促进经济和文化的繁荣,使这里在先秦有“天下之中”的美誉。经过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牡丹文化、戏曲文化、书画文化、武术文化、民间艺术文化、黄河文化、水浒文化等[9]。这些文化在历史的跌宕起伏中沉淀下来,形成菏泽市的文化特色。

二 地方高校对城市特色文化建设的引领

在我国高等院校中,60%以上是地方高校,它们作为一个地区的文化机构和学术资源中心,对周边地区有相当强的文化辐射力,因为高校有与当地文化零距离了解和接触的便利条件,因而能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资源。高校要利用和发挥智力资本和技术优势,以高质量的文化创新力为城市文化建设提供思路和方案,承担起高校的文化引领和服务职责。我国有很多地方高校成为成功引领城市升级改造的典范。菏泽学院作为菏泽市唯一的地方综合本科院校,志在成为本地产学研中心,力争促进当地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转变;志在帮助塑造文化重镇,推动本市的产业升级和文化品位的提升。本院校对新城市建设的文化引领思路如下。

第一,主动与当地有关机构无缝对接,组织各路城市建设人才,进行跨学科的交流与多元化融合,为政府打造“人文城市”建设智囊团。地方高校居于智力资源战略高地,要善于把企业、市民等组织和各路精英聚合起来,共同参与,从“要我做”变为“一起做”,为城市文化建设建言献策、探讨论证。平时要经常以学术讲座等各种方式挖掘具有历史性质的人文和自然资源文化,就城市文化建设进行商讨如何把消费文化、特色产业文化、区域政治文化、娱乐文化等进行整合,使“人文城市”建设理念融进城市建设中。这是高校真正的发挥文化引领服务的针对性、主动性的表现;也是很好地将学校的文化资源、研究成果与区域社会发展有机联系起来;同时也为人文社科领域的精英积极参与地方事务提供有效途径。

第二,促成城市政府以“文化眼光”科学规划城市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文化的特点决定了城市文化建设是增进效益、避免失误和折腾的重要手段。智慧城市建设离不开特色文化的光辉。城市政府当局务必以清醒的“文化自觉”来正确定位、科学规划新时代的城市建设[10]。真正尊重专家选择和公众民意,杜绝“权力审美”,力争使文化建设与城市规划、建筑、环境相协调,坚决抛弃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文化[11]和“硬件思维”。在调查中发现,凡是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城市特色文化需求,在文化方面做足功课的小区,房子销售得非常好,足以证明文化的魅力。

第三,建议优先建设几种特色文化。

首先是城市公共空间文化建设。作为城市文化主要载体的空间环境,“其艺术、建筑和景观能够使人类感动和获得精神上的满足[12]。”牢牢抓住本土文化中的特色要素,结合城市功能完善的要求,有创造性地策划和安排颇具地方特色的人文或民俗活动场所,如博物馆、大剧院、体育馆、风情街、主题公园等予以展示和弘扬,也可以展示市树、市花、吉祥物等城市象征,提炼并体现城市特有的人文精神[13]。居民区要规划出文体活动室,最好做到与居民住宅区的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14],为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打造好良好的空间。特色空间的创建必将展现本市传统文化特色并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和艺术价值[15]。

其次,建言政府优先加强提升型文化建设。所谓就是建设以及利用可利用的场馆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播。菏泽市是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的发源地,高校要充分利用智力资源优势,积极传播圣贤文化,提高全体居民的人文素养,尤其是要重视科技与文化相结合的力量,与青少年儿童的兴趣点发生连接,开展对青少年的熏陶和教化。市图书馆近几年来每月都邀请精通传统文化名师讲解《论语》《道德经》《中庸》等经典,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受益者众多,充分发挥了文化建设的作用。

再次,协助政府做好竞争性文化建设。竞争性文化建设指城市文化精品培育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正如东方明珠电视塔是上海的象征和标志一样,牡丹也已经成为菏泽市的文化名片,名扬全国和世界,其影响力不断加大。如何把牡丹文化作为一种文化产业来做奢侈品、创意设计、文化旅游等方面,历届政府已经做了足够的努力,并且成果显著。下一步如何在城市建设中把更多的牡丹文化元素添加进去,高校的每一个精英和有识之士应以此为己任,协助政府努力去做到。

菏泽市新城镇建设拉开序幕,由于新城市更新换代工程浩大,且周期长代价高,必须认识到文化之于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它直接影响到一座城市的软实力的提升,并且“直接影响城市政治与经济的和谐发展,影响城市民众的整体素质水平提升”[16]。地方高校有义务利用自身智力资源优势,提出和强调进行城市特色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有义务提醒城市决策者科学规划,防止重蹈城市病的覆辙。加强文化建设还可以有效发扬菏泽市文化之长,规避工业基础薄弱之短,并能带动本地房地产的健康有序良性发展,给百姓带来长久的利益,也为进入国家级文明城市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菏泽市特色建设
特色种植促增收
菏泽市木瓜产业现状与发展建议
菏泽市苗木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