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者视域下测绘管理学课程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2020-12-04 23:25肖海平陈兰兰
教书育人 2020年9期
关键词:管理学测绘学习者

肖海平 陈兰兰

(1 江西理工大学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2 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

一 前言

测绘管理学作为测绘专业人才培养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集理论性、专业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课程课时较少,并且涉及的概念、专业知识较多,教师基本上采用的是理论填鸭式课堂教学,实践内容较少,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不足,工程化素质不高,缺乏实际动手能力[1]。

李峰等[2]依据测绘法规与管理课程特点构建了基于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杨福芹等[3]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和教材改革方面对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然而,在课程教学中,教与学两者是密不可分的,两者缺一不可。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兰先芳[4]从学习者的立场就高职课程教学改革方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张泽庆等[5]从学习者视角下讨论教学的设计,认为只有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课程教学,才能真正地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全面、深入地安排教学内容,实现“学生成为主动构建知识的学习主体,掌握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目标[6]。

二 测绘管理学课程教学基本情况

为使课程内容更契合注册测绘师考试以及工程专业认证的要求,提高学生对测绘行业发展的了解,我校在大三上学期(第5 个学期)为测绘专业的学生开设了测绘管理学课程,教材采用的是清华大学出版社王建敏主编的“测绘工程管理与法规”,其教学内容在原来课程授课内容[7]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主要包含两个部分:一部分为测绘企业管理相关的内容;另一部分为测绘法律法规方面的内容,其中理论课时为26 学时,实验课时为6 学时(实验内容与原有实验内容安排没有变化),共32 学时。此外,从课程教材及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由于课程涉及内容多(包括管理学知识、专业知识以及法律法规知识等交叉学科知识)、专业性强(涵盖了测绘专业大部分专业内容),而且偏记忆,教师授课大多采用填鸭式教学,尽管会融合部分案例分析和实验教学,但考虑到课程学时少,教师在介绍完相关基本概念和内容后,很少有时间摄入大量的案例分析。

三 课程学习分析

本文从学习者的角度,根据测绘管理学课程特点及授课内容,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我校测绘工程专业57 名同学和测绘相关专业8 名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通过微信、QQ以及面对面等方式与部分同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从调查结果来看,在测绘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学习者在课程学习中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学生对课程内容认识、了解相对较少,学习热情度不高。目前,国内出版的面向测绘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测绘管理学教材不多,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认识、了解相对较少。此外,部分学生认为课堂缺少互动,案例分析较少,内容枯燥乏味,缺少能够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的主观创新内容。

第二,学生对课程学习态度散漫,不端正。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有半数以上的同学上课时基本不听讲,并且做些与课程无关的事情,有时候出现玩手机、睡觉甚至旷课等现象。而对于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以及实验报告等,大部分都是copy 同学的内容,学习态度散漫,不端正。

第三,课程综合性强,学生专业基础较为薄弱。测绘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涵盖了管理学、法律法规以及大部分专业基础知识,内容多、范围广。在开设该课程之前,大部分同学没有接触过管理学及法律法规相关的内容。此外,测绘管理学课程中的专业内容和名词涉及测绘专业的大部分专业基础知识,而在此之前,学生所学的专业课程较少,基础较为薄弱,导致对教师上课的很多内容不理解。

第四,学生对课程的应用及自身今后发展定位不清晰,目标不明确。很多学生对课程在就业、自主创业以及实际应用中所起的作用不是很了解,大部分同学不清楚自身今后的发展方向,定位不清晰,目标不明确。

四 学习者视域下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学生课程学习效果是课程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要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就不仅要从教师的角度开展课程教学,还要从学生的角度分析教学效果。为此,作者从学习者的角度,并结合上述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从教学内容和方式、学生能力、教师工程实践、实践教学、课堂管理以及考核形式等方面,提出学习者视域下测绘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第一,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由于国内出版的面向测绘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测绘管理学教材较少,而且大部分教材只涉及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很少涉及测绘管理方面的内容。为适应测绘专业发展要求,满足学生创业需求,应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合理设置测绘管理方面的知识,并增加最新专业技术知识以及测绘案例的内容。同时,学生对案例分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教学方法比填鸭式教学更具有兴趣。

第二,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测绘管理学课程内容多、专业交叉性强,涉及的很多管理学知识以及条条框框的法律条款,仅靠死记硬背以及32 学时的授课,很难达到课程学习的效果。而应通过小组讨论、工程实践等方式,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在课程教学中主动去摸索、去实现,以达到课程学习内容的融会贯通,为个人今后的专业发展及目标的实现打下基础。

第三,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目前,大部分高校引进的教师都缺乏足够的实践工程经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相对欠缺。为使课程案例分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教学方法顺利实施,应积极鼓励并组织教师多参与企业测绘工程项目建设以及项目管理,甚至到测绘企业挂职锻炼,以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此外,还可以通过老带新、参加注册测绘师考试、参与纵横向科研项目以及专业技能培训等方法,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

第四,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测绘管理学课程涉及的概念多,容易造成学生记忆混乱,不利于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为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使学生更深入、全面地理解课程内容,应在充分保证课程理论知识讲解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加强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更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

第五,强化课堂教学管理。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的主要场所,良好的课堂纪律是保证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基础。为保证课堂纪律,避免出现上课玩手机等现象,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设置班级手机收纳袋),上课期间将所有同学的手机放入手机收纳袋中等方法,以强化课堂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同时,为保持学生听课的专注度,应不定时的提问,抽查学生对上课内容的掌握程度。此外,还应充分发挥班干对课堂的监督和管理作用,保证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第六,完善课程考核方式。课程采取考试的形式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其成绩评定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20%)、实验成绩(20%)、考试成绩(60%),其中平时成绩包含考勤和作业两个部分。但实际上,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的评定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比如考勤没有充分考虑学生上课的状态、很多作业都是相互copy 等问题。因此,为保证考核的合理性,必须完善考核方式,将课堂问题回答情况、课堂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实验过程考查等纳入课程考核范围当中,强化过程考核与成绩评定的一致性。

总之,课程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两者是密不可分的,不仅要从教师的角度开展课程教学,还要从学生的角度分析教学效果,但实际上,很少有研究从学习者的角度讨论课程的教学改革,忽视了学生作为“学”的主体性。鉴于此,为充分发挥“学”的主体作用,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出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作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从学习者的角度,分析测绘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内容和方式、学生能力培养、教师工程实践、实践教学、课堂管理以及考核形式等方面,提出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为高校课程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

猜你喜欢
管理学测绘学习者
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测绘质量的措施
测绘新技术在测绘工程中应用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科研仪器平台管理现状与建议——基于管理学理论
3D SLAM在农房不动产测绘中的应用研究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经济管理学教学的创新途径探索
工程测绘中GNSS测绘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