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成效为本理念的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探析*

2020-12-04 23:25廖治敏张茂军阿坝师范学院
教书育人 2020年9期
关键词:评量英语课程应用型

廖治敏 张茂军 (阿坝师范学院)

一 引言

成效为本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简称OBE)由斯派蒂(Spady,1981)提出,后来逐步发展为成效为本教学概念(Outcome Based Teaching and Learning,简称OBTL)。它是对以知识为本的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后经学者们不断地深入研究,成效为本教学理念的发展越来越成熟,近年来这一理念在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如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和我国香港的高等教育机构用于教学实践,从教学到学生学习评价都严格遵守和应用这一理念,旨在提升学习质量。“成效为本的教育范式有如下特征:一是注重学生学习的产出成果;二是学生最终获取的学习成果以个人增值的知识与能力为标志;”[1]目前,在香港以外的中国地区,一些高等院校也在积极引进成效为本教学理念,如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于2018 年11 月成立了川港高等教育教学研究专委会,该专委会多次邀请香港高等教育专家讲授成效为本教育理念。在当今社会,效率和质量极其重要,从理论和实践来看,成效为本教学理念可以较好地保证教学效率和质量。

二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现状

应用型是目前我国高校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对传统高校的一些不合理成分重新定位后的一个新的决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提出“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发展目标。可以看出,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人才需求多元化和实用化的需要,强调培养具有实际应用能力和理论知识的现代化人才。“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此类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师应始终牢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2]但我国高校应用转型是从近十五年才逐步开始的,其办学模式和理念大多在摸索中,因此发展还不够成熟。在这类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也在不停地尝试变革,大学英语课程研究者和教师们都在努力探索课程教学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在诸多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尝试中,研究者从多个角度探讨了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总结而言,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支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研究者们认为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更加高效地促进大学英语教学,还能提供更多的素材,是一种极为先进的教学方式。目前研究者们提出较多的信息教学手段有翻转课堂,网络教学平台,慕课,微课等。第二类,提出某一教学理念或者教学策略支撑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法。研究者们从语言学,教学法或者教学与其它学科的交叉角度提出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如徐笑影[3]从语用学的角度提出将会话含义理论运用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并实现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赵亚莉[4]提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可以启发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因此可以将口语课堂设计为满足不同层次需求学生的模式。第三类,从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改革等宏观层面讨论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如胡建伟提出“应用型本科高校应把握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学生个人的成长需求以及高校本身的专业特色,致力于语言应用实践能力的提升”[5]综观以上三类分析,可发现目前学界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十分激烈,这也反映了目前这一领域亟需变革与提高成效的强烈内在动因。近几年来,成效为本的教学理念逐步被引入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这一教学理念重产出,重结果,重成效的主张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宗旨高度契合。因此,将成效为本的教学理念运用到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可以更好地实现办学目标,更好地培养出具有扎实的英语应用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目前,将成效为本的教学理念运用到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还极度缺乏,因此这一领域值得深入探讨。

三 成效为本的教学理念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

成效为本研究三个层面的标准校准:即大学毕业生的特质与大学的目标;学位专业预期效果与政府资历级别通用指标;学科课程预期学习效果与学生预期成效。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校的一门公共的必修课程,应与最后一个标准相匹配,即学科课程预期学习效果。成效为本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其设计流程包括学生学习目标与成效设计,学习绩效评价标准以及达到学习成效的教学方法这三个重要方面。这些标准应在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中做出明确规定,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修正,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成效。

(一)基于成效为本的大学英语预期成效设计

预期成效设计与传统的教学大纲在本质上是相似的,都是对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等的规定。相较于教学大纲,预期成效设计注重教学成效设计,“考虑课程目标对最终成效匹配度,不强调实践课程体系性。”[6]在应用型本科大学的大学英语预期成效设计中,除了对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的规定外,还应结合各大学对人才培养的最终要求设计教学成效。教学成效的设计应是具体可操作的,适应并能提高学生的知识发展与能力素质。

尽管各应用型大学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并非完全一致,但首先预期成效设计都应包括学生应掌握的各类知识,应习得的各项能力以及应发展的情感素质。其次,预期成效设计还应包括以上三类任务与专业以及大学培养目标的对应关系,即每一项任务如何体现了本专业以及本学校对这门课程的要求。再次,预期成效设计还应包括详尽而具体的课时安排,以保证预期成效的顺利实现。

(二)基于成效为本的大学英语课程评量标准

成效为本的评量标准应对应校准的三个层面,大学英语课程的评量标准应以此为基础。

首先,应设置学校层面的评量标准。各应用型大学对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总体要求应明确,能反映和体现大学所培养人才的英语特质,并能从顶层设计层面对大学生的英语能力做出总体规划。具体而言,学校层面的大学英语课程评量标准应包括以下两方面:第一,对执行周期的规定。一般而言,执行周期应从学生在大学初学英语至毕业后至少一年,这样可以调查学生的学习成效和适时调整既有评量标准。第二,体现学校的培养特色。应用型大学以应用型为特色,强调学生的应用能力,这一特色应在学生的大学英语课程中体现。因此,应制定符合学校培养特色的应用型考量标准。

其次,制定专业学习评量标准。应用型大学的各个专业都应体现专业自身的实践性和创新性,这是与研究型大学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区别。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非英语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课程,在应用型大学的专业设置中,应逐步改变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学习模式。将大学英语课程与各个具体专业紧密结合,让学生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将来的工作生活中,应是大学英语课在专业设置中的一大趋势。同时,各专业负责人应结合本校对大学英语课程的总体要求,将其它要素,如对过级的要求,对听说读写能力的要求一并作为评价的标准。各标准的要求应有具体可操作的细则,体现专业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点。

再次,课程评量标准。这是成效为本最直接最具体的评量层面。在大学英语课堂上,课程评量要切实地执行,明确地反映教学的成效。课程评量要落实到非常细致的方面,严格地对应教学目标,即成效为本的学习结果。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家布鲁姆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技能和动作领域,经不断发展,布鲁姆将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这些目标目前被一些高校采用,作为教学目标的重要参照标准。我国目前的教学目标也基本参照了以上标准,分为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基于成效为本理念的大学英语课程评量标准应以这三方面的标准为依据,细致地将每个目标所涵盖的知识点从认知六层次加以界定,并制定具体的考评方法和标准,这是反映学习成效最直接最重要的材料。此外,应用型大学的大学英语课程评量标准还应考虑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

在具体的评量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应做到严格遵守标准,即按点考评。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要引导学生明确大学英语课的学习目标及各级学习目标的考评标准,要将考评落实到每一个知识点,并提前制定好不能达标学生的补救策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大学英语课成效为本理念成功与否的最终体现者。学生应改变传统的被动学习方法,认识到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不仅仅是满足应试与学分的要求,更是与本专业紧密结合,与未来职业密切相关,培养实用技能的重要课程。

(三)基于成效为本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方法

成效为本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注重学生的产出,这要求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以呈现学习成效。“成效为本教学没有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或学习方法,而是使用多种创新的教学(或学习)方法进行实践教学。”[7]英语教学在长期的发展和研究中,已经形成了多种学习流派,并发展出了多种多样的学习方法。基于成效为本的大学英语课,以实践和产出为目的,应具备建构主义倡导的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要素。在使各个要素有效化的过程中,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实现大学英语课的学习成效。

首先,情境方面,教师可采用情境创设法为课堂教学建立浓厚的学习氛围。情境创设法呈现的效果通常很逼真,形式常以视频,音频,图片,音乐或模仿等呈现,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在课堂内容开始之初或需要提升学生注意力的时候,可以运用这一教学方法,以取得好的学习成效。

其次,协作和交际方面,可采用小组讨论法,集体任务法,这可以鼓励学生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能力,增强与小组成员互动的能力,培养英语交际能力。“鼓励高校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创新, 尤其是能增加语言产出和小组活动的有效方法。”[8]在大学英语课堂和课外,教师都可以组织和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提高合作学习成效。

再次,在意义建构方面,建构主义认为每个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外部的正确引导对学生的意义建构具有重要作用。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学生正确地建构所学的知识,形成正确的知识体系,是保证学习成功的必要条件。建构主义倡导的学习方法较多,在意义建构方面,强调学习前、学习中和学习后的连贯和促进。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师生都应注重学前的准备,课堂学习上的配合以及课后的巩固,以提升学习的成效。同时,学校以及教师都应尽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能接触到英语知识在未来职场中的运用。高校和相关部门可积极联系社会用人单位,为学生争取锻炼机会,这更有助于学生的知识巩固及学习动机的加强。

四 结论

成效为本的教学理念区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即是从学习结果反推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及考评过程。这种理念的优点在于让高校,学院和课程教师明确学生的培养标准。这种教育理念还能接轨社会对于高校人才的需求,让高校教育适应社会发展。在以实践性和创新性为主要特色的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实践性课程,可尝试以这种理念为指导,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评量英语课程应用型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科学素养视角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台湾地区素养导向的语文评量研究及其启示
心理量表,你应该知道的那些事儿
大数据时代基于OBE的线上会计基础培训评价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论高校大学学术英语课程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