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主题式教学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反思

2020-12-05 02:16
中学政史地 2020年36期
关键词:林则徐人文精神高中历史

曹 军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红桥高级中学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黄牧航根据主题式教学的内涵和外延将中学历史的主题式教学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单元式主题教学、学科式主题教学、学习领域式主题教学。所谓单元式主题教学,是指在不改变教材章节结构的前提下所进行的教学。所谓学科式主题教学,是指打乱教材的章节结构,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的教学。所谓学习领域式主题教学,是指综合历史、政治、文学、经济、社会、宗教、法律等相关学科来拓展教材内容的教学。本文主要从单元式主题教学和学科主题式教学两个角度谈谈主题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和反思。

如何设置主题呢?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教学为例。首先,对本节课教学主题的设置。从教学目标来看,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的发展,所以,最好紧扣人文主义的中心来设置本课的主题。但有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为了标新立异,往往忽略课文主题,结果适得其反,既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又使学生“误入歧途”。比如,讲《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时,有的教师用“历史的选择”作为主题,显得大而不当,哗众取宠。课堂主题的确定是第一步,如何进一步确定分主题,既是保证一节课形成完整体系的关键,也是通过分主题的提炼和论证来组织教学的重要步骤。好的分主题,能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有助于学生形成知识体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继续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教学为例。我在教学中设计以下分主题“丧失自我”、“发现自我”、“表达自我”“追问自我”。因为文艺复兴是在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随着资产阶级日渐富有,他们迫切需要去消费和享受生活,然而一千年来统治一切的基督教神学却强调禁欲,这极大损坏了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但是当时的资产阶级及知识分子对教皇和教会有一定的依赖性,他们只好从古希腊和罗马的人文精神中寻找养料,在文化艺术和科学领域表达自己的不满。所以,我提出“丧失自我”和“发现自我”分主题,实际上揭示了人文精神从被压抑到主动提出的过程。所谓表达自我,是指人文精神以不同形式呈现,如“文学三杰”以文学形式表达对人文精神的理解,“美术三杰”通过绘画形式来表达人文精神的内涵。追问历史是学习历史的较高境界,对史料的辨伪,对历史的解释,以及通过借鉴历史来联系现实等,都是对历史的追问。同样,文艺复兴中的人文精神。与现实有何联系?现实生活中要不要人文精神?社会主义国家需要何种人文精神?这些都是本节课“追问自我”的内容。可见“追问自我”是本节课内容的深化。通过设计巧妙的问题,不仅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而且对于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也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好的教学主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的内容,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学科式主题教学是高三历史复习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模式。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的教学为例。这个专题围绕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过程展现了近代中国思想流变的进程。主题式教学设计要关注史学最新研究动向,更新史学观念,增加历史教学的“学术味”,紧跟时代的步伐,避免教学与时代脱节。有人从近代思想演变的因果关系出发提出《明变·求因·评判》的教学命题,在评判环节则涉及史学研究的新动向,如:从两面的林则徐看“师夷长技”。一段是节选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的材料:“一部分中国人透过弥漫的硝烟终于发觉自己面临的对手是完全陌生的……两千年来传统的夷狄观念在他们的头脑里开始动摇了。处风云漩涡中心的林则徐便在时代波潮的鼓荡下成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另一段摘选自蒋延黻《中国近代史》中一段材料:“真的林则徐他是不要人知道的……他让主持清议的士大夫睡在梦中,他让国家日趋衰微,而不肯牺牲自己的名誉去与时人奋斗。”林则徐无疑是中国旧文化最好的产品。他尚以为自己的名誉比国事重要,别人更不必说了。这不仅能开拓学生的眼界,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以上是我在高中历史主题式教学中的几点浅见。主题式教学远远不止这些,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主题的确定必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否则就会画蛇添足。

猜你喜欢
林则徐人文精神高中历史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谈高中历史教学情境的创设
图像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历史教学探析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爱国
简论林则徐的以夷制夷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