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怪脚龙现形记

2020-12-05 07:19孙佳凤
生物进化 2020年3期
关键词:暴龙诸城赵氏

孙佳凤

赵氏怪脚龙骨架化石

挖掘恐龙化石的日常工作

2009年7 月的一天,负责诸城恐龙化石发掘的工作人员像往常一样,呈“一”字形排开分布在恐龙涧化石长廊(以下简称“长廊”)的化石层底部顺着化石层面正小心翼翼地清理着沉积岩中的化石。

每个人都有固定的分工,锤子、铁钎、铲子和刷子是化石发掘人员的四大法宝。不要以为博物馆里展出的标本在挖掘出来之时就是很规整的样子, 其实在化石埋藏的现场是看不到任何骨骼化石的。工作人员就像寻宝一样,一只手拿着锤子,另一只手拿着铁钎,顺着出露化石的层面将土凿下去。若有化石出露,就要从距化石稍远处开挖, 这样可以避免铁钎直对化石以免伤及骨面。由于要原址展示,因而要完全暴露长廊的大部分化石, 之后再对化石及周围的围岩进行修理、加固和保护,让其更加美观。如果要将某些化石采集出来, 只要能看出每块骨骼的轮廓就可以了,然后根据化石的保存情况,用适当的稀胶加固后再在化石和围岩的四周向下开槽,超过化石时向里收缩,使其成为蘑菇状,再做上石膏包, 运到实验室还有很多道工序的化石修复, 才会成为大家在博物馆展柜中看到的化石样子。

在长廊, 虽然每天都可以发现很多鸭嘴龙散了架的骨骼化石,但只要有化石发现,工作人员便会很开心。这里化石虽多,但大家对每件化石都十分珍视, 没有丝毫的轻待。倘缺失一小片,他们都会顶着烈日或蹲或坐,甚至趴在地面上搜索化石。拼凑出完整化石之时,满足感便油然而生。

工作人员在发掘化石

工作人员在给化石打胶保护

小型恐龙骨骼化石现身

每当发现与众不同的新化石时, 大家都会异常兴奋。2008年,在龙骨涧发现了完整的小型恐龙骨架 (意外诸城角龙)化石;2009年4 月, 在长廊最西面发现了完整的纤角龙骨架化石; 同年5 月,在臧家庄最北侧同一片区域发现了几十块疑似肉食性恐龙的骨骼化石,包括已经命名的巨型诸城暴龙的上颌骨、下颌骨化石,还有一些胫骨、股骨、小型恐龙的肱骨化石;同年7 月,在长廊最东侧下部化石密集区附近发现了半关联的小型恐龙骨架 (诸城坐角龙) 化石;同时,在采集过程中还无意间发现了东武山东龟化石。

没想到惊喜不断,没过几天,我们又在诸城坐角龙骨架化石东侧5 米处2平方米范围内,发现了一些散乱排列的小型恐龙骨骼化石, 包括一些股骨、胫骨、跖骨等。奇怪的是,这些化石特别小,最长的约10 厘米,与周围大型鸭嘴龙骨骼形成鲜明对比,当时大家一直以为这是刚孵化的小鸭嘴龙的骨骼化石。对于这些珍贵的小型恐龙骨骼化石,恐龙专家徐星认为其非常稀有,研究价值极高,建议把这些化石运到中科院进一步地研究。

套箱法装箱运往北京

由于这些化石非常小且分布集中, 根据专家的意见,我们用套箱法来采集它们。这一方法是根据化石分布的范围, 在化石及围岩四周用电镐凿出缝隙并垂直向下开凿出很深的槽,让其成为独立的岩块,根据岩块的长宽高订做一个箱子(不需要做箱子的顶盖与底盖), 然后把这个箱子套在切好的化石上。用石膏掺些砂子,加上较轻的草、 木块把箱子填满,在木箱顶部用石膏抹平钉上木板做顶盖, 再把箱下面四周的岩土消去准备翻箱。翻时注意下面用木板或绳托住以防箱内化石脱落,翻过来后清除上面多余的岩土使之与箱底平齐,用石膏灌满抹平钉上木板做底盖,进行编号并标明底盖标记,这样一个套箱就完成了。套箱法在采集大型古生物化石(如恐龙)时是比较常用的。

我们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对这些珍贵的化石做了一个套箱。2009年7 月26 日,装箱完成,便用吊车起吊套箱,套箱离地升至空中, 缓缓转移平放到大卡车上。当套箱放稳于车上,大家一直吊着的心才徐徐放下,运输车队即刻启程驶往北京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命名为“赵氏怪脚龙”

工作人员在修复化石

套箱法取出赵氏怪脚龙的化石

2018年3 月,中科院恐龙专家徐星传来消息,才知道那是一种窃蛋龙类的化石。经恐龙专家鉴定,那些化石标本为恐龙一不完整的后肢,包含:一根远端缺失的股骨、一根近端缺失的胫骨、一根第三跖骨以及两根脚上的指节骨。由于这些骨骼埋藏在小于0.3 平方米的区域内,在附近没有发现其他兽脚类的化石, 专家据此认为它们属于同一个恐龙个体。化石虽然只有一个不完整的后肢, 但其特征显示了它属于一种未知的因后肢特征独特而得名的近颌龙科,个体全长约3 米。研究人员将其命名为“赵氏怪脚龙”。其属名含义是“奇怪的脚”,种名“赵氏”是纪念已故的我国著名恐龙专家、 为诸城恐龙研究作出巨大贡献的赵喜进先生。

“赵氏怪脚龙” 的后肢有哪些独特特征呢?“赵氏怪脚龙”的左后腿有些外八;这条腿上有根肌肉很瘦,不发达不粗壮;着地的脚掌靠外的地方有些指头外翻, 并且这根脚趾头可以灵活地动来动去。相比诸城早先发现的“巨型诸城暴龙” 那种要支撑起庞大身躯的力量型大腿,“赵氏怪脚龙”可能是更偏向轻巧、敏捷的速度型选手。赵氏怪脚龙与在蒙古发现的“二连巨盗龙”构成姐妹群,是继“巨型诸城暴龙”之后在诸城发现的又一种兽脚类恐龙。

窃蛋龙类是一组独特的兽脚类恐龙。由于它们具有许多与鸟类类似的特征, 原始类群比如在我国辽西发现的尾羽龙不仅具有牙齿而且还具有羽毛, 进步的类群中没有牙齿, 头骨多孔,尾椎数目少等,曾经被认为是失去飞行能力的中生代的平胸鸟类。但是支序系统研究显示,它们是兽脚类中的一独特类群, 与鸟类相似的特征均为趋同演化所致。进步的窃蛋龙类可以分为两个科:近颌龙科和窃蛋龙科。大多数近颌龙科发现于北美洲,包括加拿大的柯氏近颌龙、纤瘦纤手龙和秀丽小喙龙, 以及美国犹他州的巨大哈格里芬龙等,然而也有少数发现于亚洲,包括马氏亚洲近颌龙和二连巨盜龙等。

赵氏怪脚龙有长脖子、短尾巴,头顶部发育冠饰,有较短的口鼻部和带嵴的上下颌,用来压碎脆硬的食物。没有牙齿,但是它们的喙强而有力,可以敲碎猎物的骨头。每只前肢上长有三个指的爪子,爪子上面都有尖锐弯曲的指。第一指就像个大拇指,比其他两个指短许多,可以向着其他两个指呈弧状弯曲,牢牢把猎物抓住。长长的后腿很适合在水中跋涉, 推测其行动敏捷迅速,可以高速奔跑。其体形很像火鸡,并有长长的尾巴,推测身体还长有羽毛。

“赵氏怪脚龙”的意义

自20 世纪60年代第一次发现恐龙化石之后,诸城就成了我国重要的恐龙化石产地。至今为止, 已经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恐龙化石发掘工作。特别是始于2008年的第三次发掘规模最大,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果。在诸城的龙骨涧、 库沟和臧家庄化石点发现了9种新的恐龙化石,包括3种鸭嘴龙科、1种暴龙科、2种纤角龙科、1种角龙科、1种蜥脚类和1种近颌龙科恐龙。虽然2001年古生物学家胡承志在《巨型山东龙》 一书中报道过其他暴龙类的化石标本,但是到目前为止属于暴龙科的“巨型诸城暴龙” 是诸城唯一正式命名并占统治地位的兽脚类。“赵氏怪脚龙”是继“巨型诸城暴龙”之后发现的第二种兽脚类恐龙, 结合之前发现的恐龙新属种, 可以发现诸城恐龙动物群与北美的恐龙动物群有很高的相似性, 北美地区盛产的多种恐龙化石在诸城也发现了类似的化石种,并且可能存在很近的生物地理联系。这主要是因为亚洲和北美地区在白垩纪晚期通过陆桥相连接,动物可以在两块大陆之间来往交流,但是因为两处的生态环境不同, 导致两地生物的演化各异。

猜你喜欢
暴龙诸城赵氏
全国畜禽屠宰质量标准创新中心落户山东诸城
别和诸城恐龙聊梦想
山东诸城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铜多金属找矿方向
我们不是“矮暴龙”
赵氏孤儿
药王孙思邈
赵氏的祖先造父
暴龙的生日
诸城发现纤角龙类新属种化石 获名“诸城坐角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