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文佛塔浅谈

2020-12-06 13:56□李
文物季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佛塔建筑

□李 丹

佛塔,又名浮屠(梵语“佛陀”的音译),传入我国时,曾被音译为“塔婆”、“佛图”、“浮图”、“浮屠”等,由于佛塔被用来供奉舍利、经卷或法物等,因此也被音译为“圆冢”、“方坟”。直到隋唐时,才以“塔”作为统一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佛教传入中国后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逐渐被汉化从而形成了汉传佛教,塔作为佛教建筑中的一种形式,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被我国的建造工匠们将其与亭、台、楼、阁等传统建筑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了新颖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楼阁式塔、亭阁式塔、密檐式塔、花塔等种类繁多的塔。其中楼阁式塔在中国的古塔中历史最为悠久,形体最为高大,保存的数量也最多。在我国五行文化的影响下,楼阁式塔的塔层均为奇数,一般有三层、五层、七层、九层、十三层等。据《周易》说:“阳卦奇,阴卦偶。”在古代数学中把“一”、“三、”“五”、“七”、“九”等单数称为奇数,作为阳的象征;把“二”、“四”、“六”、“八”、“十”等双数称为偶数,作为阴的象征。塔是阳的象征,所以就取奇数了。尽管我国古塔的造型种类多种多样,但它们的基本构造都大体相同,一般都建有地宫、基座、塔身和塔刹四个部分。永祚寺内的宣文佛塔便是这样一座由佛教信徒——万历皇帝母亲李太后资助而修建的十三层楼阁式空心砖塔,是一座具有观赏性和标志性,且独具特色的明代楼阁式佛塔,是中国建筑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类型。

宣文佛塔屹立于永祚寺塔院的西北隅,是一座典型的楼阁式空心砖塔,修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至四十年(1608—1612),迄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宣文佛塔为晋藩王朱敏淳邀请五台山的著名高僧、建筑大师——妙峰法师修建,在建塔时因万历皇帝的母亲宣文慈圣李太后出资佐助,故以李太后尊号命名,称为宣文佛塔。传说宣文佛塔内供奉有舍利子,因此也被人称为舍利塔。它与永祚寺塔院东南方的文峰塔巍峨对立、高耸入云,双塔之名闻名遐迩,历来为世人所瞩目,被誉为晋阳奇观,历代的地方志书都把“凌霄双塔”作为太原城的八景之一,是明代晚期具有观赏性和标志性的时代产物。

一、宣文佛塔的结构

宣文佛塔高54.78 米,为十三层全砖仿木结构建筑。十三在佛教中被认为是一个吉祥的数字,代表功德圆满。该塔平面呈八角形,最底层边长4.6米,且每一层均为空心塔室,是一座典型的楼阁式空心砖塔。宣文佛塔塔身为一色青砖砌就,白灰抹缝,每层高阔依比例同步缩小,呈角锥形,蔚为大观。一至七层的砖仿木斗栱,无论从它的形制还是结构看,都与主殿大雄宝殿同为“五踩重翘”,上承橑檐枋、椽、飞,组成塔檐。随着塔身的拔高,塔层的上升,每层的高度逐渐降低,斗栱的形制也随之变小。到八层以上,斗栱结构则改为一跳(即三踩),塔身亦出现了明显收分,使得塔身的整体轮廓造型呈现出流线型,十分美观。宣文佛塔每层的八个角,都镂刻有砖雕的装饰性莲花垂檐柱,而在垂柱与垂柱之间,用砖砌的阑额左右相连,在垂柱上方,砖雕的雀替、枋头、华板等构件上面,还刻有细腻逼真的卷草纹、云纹等,图案富丽,镂工精细。每层塔檐均以青色琉璃瓦剪边,青色属木,是一种生命力的体现,代表了万物生长,它象征着坚强、希望,这也是我国传统器物和服饰常常采用青色的原因。塔的檐角为砖质角梁,各角梁又都悬挂有一只铁质风铃,微风徐来,叮当之声不绝于耳,更为宣文佛塔增添了些许灵气与神秘。在宣文佛塔的一层塔檐下,斗栱与斗栱之间镌刻有“阿弥陀佛”四个字,一句“阿弥陀佛”,反映出了我国净土宗佛教的信仰格局,独尊念佛,一枝独秀,体现了浓厚的佛教色彩。“阿弥陀佛”刻字不仅增强了塔身墙面的装饰性,为塔的外表增添了一份璀璨夺目的风采,也说明了该塔与东南隅的文峰塔属性存在着实质性的区别,又突出了宣文佛塔的庄严肃穆,让人不由地产生一种恭敬、肃然的心情。

我国佛塔的下面一般都建有地宫,以便埋藏舍利子、供奉经书等。宣文佛塔的底层西门即为地宫门,现早已用青砖垒砌封闭。东门为半圆形拱券门,朝东南向开。从东门拾阶而上,迎面是石砌的佛龛,龛中造像早已毁于战火。由右侧方的塔门直接进入塔内便是砖质阶梯,设于塔室与塔外壁之间,由阶梯盘旋而上,塔内一层为平坦的塔室,顶部简单地以青砖层层叠涩而上,形成下大上小的天井,井上加木制棂窗井盖,上下贯通,仰视则可见最上一层之天井。宣文塔每层开八窗,有两个明窗,其余六个均为砖质假窗,呈交叠虚掩式样。越往上走,塔外壁与内壁之间的宽度便愈来愈窄。塔最高层塔室开四个明窗,在最高处凭窗俯瞰太原全城,一种豪迈之气油然而生。正如明代诗人李溥诗中所写:“三晋楼城俯首看,一声长啸倚栏杆。振衣绝顶青云湿,浊酒危楼白日寒。矗矗苍龙擎宇宙,绵绵紫气发林峦。我来欲把星辰摘,到此方知世界宽。”塔内最上方有两根木柱嵌在塔身内壁之中,木柱上横搭一块长方形木板,应该是作以登顶之用。

所谓无塔不刹,塔刹是塔顶攒尖收尾的重要部分。刹是梵文的音译,它含有土田、国土、佛国的意思。一般造型规范的塔刹本身也是一座小覆钵塔的形制,可以分为刹座、刹身和刹顶三部分。宣文佛塔塔顶的塔刹是整座塔上最为显著的标志,为八角攒尖,由铜、铁两种金属铸造而成。刹座为覆盆仰莲式须弥座,用生铁铸成。刹顶则为铜质宝瓶式,置于覆盆仰莲座中。在刹顶宝瓶的外壁上镂刻着许多铭文,是研究宣文佛塔的重要文献。下面我们摘录几段比较重要和代表性的铭文:

“山西太原府阳曲县城东南郝庄宣文塔

万历三拾陆年吉月吉日兴工至四十年吉月吉日工完

都统五台山护国禅师总理宣文塔永祚寺主持僧福登

书写入塔经僧人 镇澄”

通过这几段铭文,我们知道这座宣文佛塔创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至四十年,造塔总监是当时蜚声海内在沙门中颇有影响力的著名高僧福登和尚(即妙峰法师),书写入塔经的僧人为镇澄。镇澄是明代五台山狮子窝的高僧,俗姓李,字月川,别号空印,金台宛平桑峪(今属北京市)人。

宣文佛塔以砖仿木制,将木制建筑的结构特色完美地融入青砖雕琢之中的建筑技艺,使整座塔的外形建筑与雕琢融为一体,构成了雄宏中见富丽,粗犷中含精细的砖石建筑,深刻地反映和代表了明代砖仿木结构建筑的艺术风格,为明代砖仿木建筑中的优秀作品。

二、宣文塔的方位与背景

我国传统建筑的方位非常重要,而且讲究,尤其是在皇家建筑、寺庙等建筑的选址方面,佛教的建筑形式逐渐被汉化,早与我国的五行堪舆融合在了一起,成为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堪舆家言太原西北高于东南,左痹不胜右,因此文明不开,故以傅霖为首的缙绅学士们在太原东南方修建文峰塔,昌文风兴文运。文峰塔建成后九年,妙峰法师在文峰塔西北又建宣文佛塔。按照五行方位来说,东南方为巽,五行属木,为风,西北方为乾,五行属金。乾为天,为父,为君王,象征龙,是形成一切的宇宙世界,它广袤无垠、无穷无尽、复杂精妙。乾卦是周易中最重要的一卦,乾统率着大自然,万物才能够生长,两塔方位有向上生长发展,风调雨顺,谷物滋长的寓意。

按照五行相克法则,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在五行中,金不是单纯的指液体水,也指一种资源,这种资源包括金属矿产等物质资源。所谓金克木,东南属木,西北属金,金有肃杀之意。万历时期,全国赋税征收繁重愈演愈烈,万历皇帝在全国范围内聚敛民财。他派出大批宦官,分赴全国各地充当矿监、税使,肆意搜括民脂民膏。而缙绅学士是这个时代一个特殊群体的存在,他们往往把握着地方的经济权和政治权,在当时社会上占有绝对优势。明代仕宦和缙绅之家享有免役特权,无优免特权的地主和农民常将自己的田地寄在这些人家的名下,以逃避赋役。这种情况严重影响国家田赋收入,而明朝的经济来源于赋税。同时,由于巨额的军费和宗禄支出,以及统治阶级的奢侈浪费,财政支出与日俱增。加之“国本之争”中,万历皇帝与文官集团多年的对峙,以及文官对万历皇帝的步步紧逼,宣文佛塔的方位无形中也暗寓皇帝想要压制并统领文官集团,独掌大权的心态。同时,在宣文佛塔西北方又建大雄宝殿,而宣文佛塔则巧妙自然地位于大雄宝殿东南方,乾位变巽方,塔以太后尊号宣文命名,取宣扬文化之意,与东南方的文峰塔遥相呼应,有异曲同工之妙,成为了一座昌文风兴文运、弥补地形不足的,有振兴风水之意的佛塔。不得不说,古代的建造者们用他们的智慧,将我国五行风水文化的精髓与建筑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为我们呈现出不一样的古建筑文化色彩。

三、结 语

宣文佛塔在解放战争时期成为军阀阎锡山固守太原的重要据点,他的第四十三军炮兵的观察哨就设在宣文佛塔上。1949年,我军为解放太原与阎军争夺双塔要塞发生激战,为了遏制阎军的炮兵火力,由彭德怀和徐向前率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十九、二十兵团用重炮从东山轰击双塔防御阵地,导致宣文佛塔二至八层被炸飞半边,几乎倾覆。宣文佛塔自问世数百年来,几经冷落,几经凋敝,饱经人间沧桑,到新中国建立前夕,早已是老态龙钟、满目疮痍。1982年由国家拨款对其进行修复,在古建筑专家的指导与全面修复下,才使这座古老的宣文佛塔重获新生,再放异彩。如今,宣文佛塔修旧如旧,正以新的姿态傲然挺立在晋阳大地上。

猜你喜欢
佛塔建筑
中国政府援缅甸蒲甘他冰瑜佛塔修复项目举行启动仪式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山居中的石建筑
佛塔画(大家拍世界)
惊鸿一瞥(大家拍世界)
天然佛塔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