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高校校报突破发展的对策研究

2020-12-06 10:27张宇庆刘博轩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自媒体时代融合发展

张宇庆 刘博轩

摘 要:长期以来,高校校报作为校园媒体的主力军,是高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重要载体。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微信、短视频、直播等新型传播平台不断涌现,校报作为传统主流媒体的地位受到严重冲击。如何在自媒体时代实现校报的重生,如何让传统校园媒体平台与新媒体融合、协同发展,发挥校报权威的“耳目喉舌”作用,成為高校校园媒体发展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新课题。

关键词:自媒体时代;高校校报;融合发展

网络新闻行业吸引力持续增强,成为信息传播和社会舆论生成、发酵和消解的主力平台。自媒体时代青年人获取新闻资讯的方式对传统媒体,包括校园传统媒体的冲击是巨大的,高校校报发展也面临着与社会纸媒相近的困境,如何保持高校校报在师生中的影响力,更好地完成“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历史使命,成为高校宣传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业内情况,课题研究小组面向在京高校在校学生发放“首都高校大学生校园媒体使用及关注热点”调查问卷共2,400份,回收2,068份,回收率为86.2%;其中,有效问卷为1,992份,有效率83%。调查显示:29.9%的被调查学生表示没有看过校报,70.1%的被调查学生在校期间读过校报;校报在一定程度上仍是课余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大学生对传统纸媒的关注度呈下降趋势。

自媒体时代高校校报发展的困境

1.校报出版周期长,滞后性大

媒体的时效性是衡量新闻价值的重要指标,微博、微信等移动媒体可进行“现场报道”,校报一般是周刊或半月刊,其稿件的选用和刊登,经过编辑、编辑部主任、党委宣传部领导层层把关,只有完成一套正常程序之后,才能签发印刷。而在此之前,校报还要经过编辑的组稿、编稿、划版、排版、校对等系列环节,待完成印刷、发行等所有步骤之后,需要较长的时间。这对于时间就是生命的新闻来说,新鲜的新闻早已成为“旧闻”,新闻的价值和报纸的阅读率大大降低。校报在与校内外自媒体争夺新闻事件的主动权方面日益显现出竞争的劣势。

2.新闻内容不接地气,读者流失严重

新闻第一时间刊登于校园新闻网,并且同步发在校园官方微博、微信上,在对校报时效性造成冲击的同时,也会出现“炒冷饭”的质疑。同样一条新闻,校报的再次报道就变成了对微博、微信内容集成出版和对旧新闻的二次编辑。

校报长期以来主要用于宣传校内工作、交流学校信息。在报道的内容上,以反映学校各方面工作的主旋律声音为主,高校党政领导及其相关活动新闻占比较高,对于师生真正关注的热点问题,更偏向于以正面的报道,回避敏感内容。在自媒体时代,校报中规中矩的风格难以吸引读者,也在不自觉中和广大师生渐行渐远。

3.高校师生的阅读习惯发生变化

现代社会发达的传播条件使大学生的阅读面扩大,大学生进入“读图和视频时代”,选择“快餐式”阅读、娱乐化阅读、碎片化阅读。阅读习惯在不断改变,人们了解信息的渠道往往首选不是报纸,而是通过网络、移动手机等平台获取。校报因版面限制,提供的信息有限,时效性不足,在满足学校宣传和学生信息服务方面的定位模糊,因此从占主导地位的高校媒体平台逐步走向边缘化的困境。

4.宣传工作人员新闻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发言权,媒体平台也变得更加宽阔,昔日校报作为校媒中最具影响力的媒体平台受到强大冲击,而专职的宣传工作人员大多并非新闻传播专业科班出身,往往是从各管理部门转岗的非新闻传播专业人才,新闻专业素质有待提高,他们对校园新闻的职业敏感度不够,难以满足广大读者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校媒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业务能力与读者的期待和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形式内容创新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校报在校园媒体中的地位。

高校校报在自媒体环境下的发展对策

自媒体时代,校园的媒体生态格局已发生巨大变化,校报在困境中如何走出一条突破发展之路,是每一个校报人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调查显示:48.7%的学生希望校报继续出版并与时俱进,65.3%的学生期待看到学校重要活动的深度报道,78.1%的学生表示版式新颖、好看会增加阅读校报的兴趣。校报若要保持校园新闻媒体中的主导角色和主要渠道,必须改革创新,积极运用自媒体工具整合报纸内容信息,在资源上与网络平台,如微博、微信、视频网络加强交流与合作,实现自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双赢”。

1.转变陈旧思想,让校报风格更符合时代特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是当今主流媒体的职责担当和时代使命。校报应该讲好校园故事,而讲好校园故事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转变校报固有思想,从版式、文风到报道热点都应该更加亲民,捕捉生动的校园生活细节、展开曲折的校园故事情节,呈现出有质感的校园故事。这样既让读者体验到真实感,又增加了新闻的现场感和画面感,还能引发他们的共鸣。校报不再是一味的严肃,而是在严肃中满足了读者的需求,顺应着时代的发展潮流。同时,还要优化报纸版面设计,增强艺术表现力,综合文章字体、颜色、结构、图片等方面,在纸张上可以直观表现出校报的精心设计,在做好新闻报道的同时展现校报自身文化,从而提升校报的文化品位。

2.借助校园融媒体平台建设,提升校报在线阅读功能

加强校报由印刷媒体向数字化媒体的转变,有效利用网络传播的优势,使信息传播范围更广,让全体教职工、在校生、校友乃至社会群体,都能通过网络关注校报,进而了解学校的最新动态。目前,校报数字化主要方式是借助“中国高校校报展示平台”和“中国高校校报网”等校报平台进行展示,在本校校园网进行链接。例如:《北京工大报》的数字校报,既可以随意点击自己所要浏览的新闻内容,还可以查阅往期校报,比翻阅一张张报纸更加便捷,查询各类资讯也十分便捷。校报的数字化,扩大了校报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学校,对于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塑造学校的品牌形象有着积极意义。

微信公众平台是微信基础平台上新增的功能模块。目前,微信用户已达15亿,月活用户超过10亿,在校大学生基本上人人有微信,成为微信大潮中的中坚力量。开展数字报和微信公众平台的融合,可以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的全方位沟通与互动。例如:将校报中的校园故事录制成音频,在微信上推送;扫描校报报道中的二维码,可以观看到视频版的报道内容;围绕学校发展的定位和中心工作校报深度报道为主,联合新闻网、微信、微博、微视频截取合适各自平台的内容,二次加工后实现统一联动,让校报在“中央厨房”中发挥带动作用。

3.以内容取胜,发挥校报记者新闻写作功底扎实的长处

真正好的新闻作品始终是内容为王,校报形成的传统优势就在于其新闻写作有扎实的功底,在新的时代环境中,校报发展要看清优势与劣势,走出困境,再创辉煌。

一是加强新闻权威性,深挖细节。有效的新闻策划可以将有限的新闻资源价值最大限度地进行发挥和利用。校报只有通过加强新闻宣传策划的力度,从立意高的角度切入,大力挖掘新闻事件的深度,在报道的选题、深度、表现方法上有所创新,以深见长、以宽见新、以活见优,利用新闻作品中的优质思想吸引读者,向他们提供更多更好的新闻,才能在与自媒体的竞争中占一席之地。

二是开设品牌栏目,进行精品化报道。可以开通若干品牌特色栏目进行精耕细作,通过策划、牵头全校性的活动,以此来树立品牌、提升影响。在追求新闻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的前提下,利用品牌特色专栏,加强深入报道探究,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在“中央厨房”融媒体的传播格局下,面对与社会相比平均文化水平较高的全校师生员工,就要求校报不能只是平铺直叙、侃侃而谈,减少“领导讲话多、会议新闻多、常规工作多”的三多格局,要有情感、有情怀,更要深入细节,进行精品化报道,以还原事实真相、突出榜样力量,用优秀作品打动人心。例如:《北京工大报》推出的报道“北工大人的一天”,以校园中平凡小人物一天的活动为线索,展现学校教职员工爱校敬业的风采,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出现当期校报“洛阳纸贵”的现象,让校报供不应求。三是发挥校报新闻写作基本功扎实的特点。新闻写作讲究的是“七分采,三分写”。对于校报而言,“七分采”更是说明了记者必须深入校园、贴近师生、扎实采访。只有深入生活、活跃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才能发掘校园新闻的一座座“金山银山”。校园无时无刻都在发展,这些发展不仅体现在学校建设上,更体现在人才培养、文化活动等方方面面,因此校报记者要善于发现、善于提炼,发现属于自己的新闻素材。校园记者还需要独具慧眼,把握时代的脉搏、切合时代背景、对准凡人善举,将真挚的情感融入采访中,通过深入采访挖掘素材,来获知每一位被采访者生活、工作、情感的事实和细节。

不可否认,当今社会自媒体传播的内容虽然好看易懂,但是却存在缺乏“营养”、内涵深度不足等弊端。相比于自媒体的作者,校报记者经过较为严格的采编技能训练,撰文更加严谨,新闻敏感性更强,对各类新闻题材的驾驭能力也更强。校报不遗余力地培养大批学生记者从事新闻采写活动,关注学生思想动态,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在学生参与度和关注度上下足功夫。校报指导教师引导大学生参与办报,因为学生更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点,在编辑过程中能够发挥自身优势作用,在思想内容上有独特创新、在采访人物时更加亲切随和、文章结构上别具匠心,语言表达新鲜活泼。

4.增强校报育人与文化传承的功能

校报在编辑过程中,往往把学校的意图、观点、精神等要素渗透在对事实的选择和对事实的报道中,使读者在接受事实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接受了校报的观点和意见。这种教育方式比起会议、学习等教育方式来,影响面更广,起到一种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校报学生记者不仅提升了新聞采写专业能力,更提升了思想政治水平。充分挖掘校报的育人功能,让师生因鲜活的事例感受到学校的大学文化。同时,校报承载着学校历史发展见证者的功能,通过编辑整理把校报记载的历史以师生喜爱的方式重新展现,让他们了解学校发展历史,回顾创业发展的艰难和努力,增强师生爱校、护校、荣校的动力。

自媒体时代,高校校报要迅速向各类媒体平台靠拢,构建立体化、全方位的传播渠道,这要求高校校报必须培养出会创作、会拍摄、会编辑、会策划的全面型人才。引入人才、培养人才,树立自媒体形式下校报的办报理念,使校报重新展现新的活力,与自媒体融合、协同发展,继续发挥其权威的耳目喉舌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明平.融媒体背景下的高校校报创新发展策略[J].中国高等教育,2017(12):52-54.

[2]孙艳敏.高校校报在新媒体时代如何应对挑战—以《河北科技师院报》为例[J].采写编,2017(2):72-73.

[3]吴兰兰.基于新媒体背景的高校校园媒体发展策略研究—以浙江省高校校报为例[J].知识经济,2018(16):86-87.

[4]顾兴良.数字媒体时代高校校报的困境与转型生存[J].中国出版,2010(16):23-25.

[5]靳婷婷.中美高校校园媒体的运作模式比较及启示[J].今传媒,2015,23(4):93-95.

(作者单位:张宇庆,北京工业大学党委宣传部;刘博轩,北京工业大学信息学部)

[责任编辑:苑聪雯]

猜你喜欢
自媒体时代融合发展
浅议自媒体时代我国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策略
自媒体时代的公安微博和公安微信发展研究
自媒体时代下广播的发展现状
校园文化视角下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融合发展途径之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传统媒体走出“融合发展”误区的理论与现实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非理性表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