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上“玩”出精彩
——在“玩”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2020-12-07 20:47宁肖维
赢未来 2020年2期
关键词:科学课科学探究

宁肖维

石家庄市沿东小学,河北石家庄 050000

著名教育专家张先傲在《张先翱少先队教育文集》中有篇文章《聪明来自玩》中写到:对少年儿童而言,聪明来自两个字:学、玩。学习是少年儿童的天职,玩是他们的天性,凡是身心发育健康的少年儿童都离不开学与玩。作为一个科学课教师,要想让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就要让学生深深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就要根据孩子的天性,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科学。而在玩中学科学,是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学生在玩中学科学,寓学于玩,在玩中体验,在玩中思索、在玩中辨析、感悟、甚至创新。我校核心价值理念是“特慧玩”,围绕“玩”课堂教学也进行课程整合,开发各学科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中悟、学中思。

那么怎样让学生在科学课堂上“玩”的好,而且“玩”中学会知识,“玩”出精彩呢?

1 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褚宏启教授在《细说“21世纪核心素养”》一文中提到:教育发展方式即包括孩子学习的方式,也包括老师的教育的方式,所以想要让孩子富有创造力,必须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这样他将学会发现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的课程改革要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科学课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这个宗旨,更是应该保护好孩子玩的这一特点,想方设法让学生通过玩,经历探究科学的过程,激发探究科学的兴趣,培养探究科学的思维,获取探究科学的方法。

2 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科学课实验比较多,而学生们对实验往往特别的好奇,也有很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有时候不等老师讲完它,就迫不及待的想要亲自去试一试做实验,因此上课,培养学生倾听的好习惯尤其重要。每次讨论问题的提出或实验之前,给学生确定明确的目标,每小组分发言人、组长、记录员、操作员,每人都有事做并且谁应该干什么、怎么干,告诉他具体要求,实验后还要收取各小组的实验过程记录,班内进行小组活动结果交流,如此一来学生们带着任务上课学习就会效率提高。

3 “玩”的定义

“玩”有两个层面:一是无目的的“玩”,这是学生天生的纯粹的玩,但它是有意义“玩”的基础。二是学生有目的的“玩”,即有意义的“玩”,这是科学学习中所提倡的“玩”。教师要细心呵护学生与生俱来的无目的的“玩”,更要诱导学生由无目的的“玩”逐步进入有意义的“玩”,也可以理解为“实践活动”和“思维活动”。

4 具体做法

4.1 创设情境“玩”好开局

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结合所要探究的具体内容,从孩子身边寻找教学的切入点,创设适当的情境吸引学生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教学《简单机械—杠杆》时,为了让学生对杠杆有所了解,利用操场上的跷跷板进行现场导入,先找两个体重相当的同学玩,然后老师和其中一个玩,(体重相差大玩不了)怎么玩?学生纷纷想办法,有的甚至亲自到跷跷板上实验,探究兴趣自然被调动起来,在这个过程中科学知识慢慢浮出水面,试验之后回到教室进行整理总结,一系列探究、交流的过程让孩子们在“玩”中掌握了本课知识点。

4.2 引导学生“玩”中发展

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观察、思考、分析、总结等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则是助手。当学生明确了探究的方向后,教师要鼓励学生为自己的探究活动设置一个可行的方案,然后用实验去验证,亲自动手很重要。所以我经常让学生带材料,放手让学生“玩”。

六年级《巧妙的结构》一课,大家准备材料,各小组根据教师准备的材料自由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探究题目,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增强建筑物承受力的方法。这种题目一般要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学生们立刻进入状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制定出简单的设计方案,用书本做河的两岸,将纸张折叠成各种形状做桥梁进行承重实验,一时间“玩的”好不热闹。最后全班交流各自实验方案,听其他组的设计是否科学,是否可行,有什么优点和不足。互相进行评价,进而得出结论,这样的动手实践有利于学生研究科学现象,又要有利于学生发展科学思维,真正让学生玩中益智,玩中发展。

4.3 激励学生“玩”出创意

一节科学课的学习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小学生探究科学的活动往往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因此,科学课不能仅仅满足于课堂上的时间,要努力向课外、生活中延伸。所以课堂教学最后部分要留下悬念,诱发学生继续思考,激励学生继续探索。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以展现,学生的探究兴趣才能得以培养。在教学“材料”这一单元时,第一课便是对各种各样的材料进行分类,并进行交流,提出想研究的问题。学生提了很多问题,即将下课时,我问学生:“我们平时用的直尺大部分是塑料的,还有其他材料的吗?问什么要制作不同材料的尺子”听我这样一问,很多同学都利用课余时间去闻、去找、去查。第二次上科学课时,不少学生都将自己的课外研究结果向我作了汇报。他们找到了裁衣服用的软尺,并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研究,连体裁衣时软尺更方便,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了解到了各种尺子的材料,还认识到了这些尺子的功能,促成这么好教学效果的就是一个疑问的提出,它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他们利用课余时间找到了问题的无限答案。这难道不是探索精神的体现吗?

从以上案例中可知,“玩中学、学中玩、学中悟、学中思”的教学方法强调以“玩”为主线,让儿童经历:无意义的“玩”──体会(问题及思考)──有目的的“玩”(观察与实验)──总结(分析与交流)的科学认知过程。在“玩”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学会认真、全面的观察,敢于提出各种有效的问题,能像“科学家”一样搞一些实验、做记录,并对科学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将自己的观点与他人进行交流研讨。

让学生在科学课上“玩”,让他们在“玩”中学科学,这大大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学生在活泼、宽松、充满激情的课堂氛围中,有感悟、有收获。把“玩”与“学”这样一对看似不可化解的矛盾有机地结合起来,获得的知识才是活的知识,课堂也才是真正精彩的课堂。

猜你喜欢
科学课科学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上一堂动森科学课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科学课教学反思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