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加强朗读训练

2020-12-07 20:50杨玲
魅力中国 2020年13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语感语言

杨玲

(云南省广南县莲城镇北宁中心学校,云南 广南 663300)

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发展语文素养都不可或缺的有效方法。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悟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高度重视朗读训练,还要创新策略落实,让训练更加有效,促进学生发展。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小学语文学习阶段是小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培养语言应用能力的基础阶段,也是儿童进行系统的语文学习的重要阶段。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朗读教学对于小学生语文学习与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十分重要,因此,加强对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重视,采取有效的方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有效性,对于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语言能力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下面,我结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谈谈加强朗读训练的有效作用。

一、加强朗读训练,有利于发展学生语言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也是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训练方式。学语文,首要目的就是学语言,能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这是语文作为母语学科要求使然。而学语言最好的方法,就是读。正如宋代理学家朱熹在《读书之要》中所说:“大抵观书先需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有了这样的反复读,就可以使规范的书面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就必须重视朗读训练,加强其指导力度。实践中,我们应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要读通句子,理解其意。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当然也可以是默读)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和积极性。

纵观现行语文教材,特别是部编版教材的到来,其中编写的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对方言的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更能起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促进学生语言内化过程中,我们不宜作过多的分析,就让学生反复读,有感情地读,把书面语言读熟得像自己语言说出来的那么流利,就达到促进学生语言发展的目的了。

二、加强朗读训练,有助于开展审美教育

新课程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就是说,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仅要发展学生语感,陶冶情操,启迪智慧,还要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情趣。而这个平台就是开展审美教育。我们知道,以阅读为主的现行语文教学,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美丽的大兴安岭》、《火烧云》、《五彩池》、《观潮》、《草原》等,不仅描写的景物美到极致,其描写的语言也是很美,具有景美语言美的双重特征,是我们以美引美、以美育美的良好载体。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就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写的事物开关、颜色,感受自然之美。例如,在教学《观潮》一课时,开展有情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抖起来”的潮之观壮——雄浑的气势。文中作者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教师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朗读中,感染学生,让学生入情入境,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能唤起美的共鸣,使学生领略到自然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在语文教学中“以读为本”,既是学生学习的需要,也是优化阅读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语文课只有书声郎朗,才能情境融融。的确,加强朗读训练,有利于我们实施审美教育的目的,能促进学生去审美感受与体验。但是,仅让学生去读是实现不了这效果的,需要我们教师加强朗读技巧训练,方法就是如陶行知先生主张的“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对学生的美读指导,可在读前对朗读教材作必要指导,教师再范读或播放录音,然后针对学生实际进行处理,包括停顿、重音、速度、情感处理等。

三、加强朗读训练,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语文学科具有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优势,可以说是肥沃土壤,即使是以朗读为载体的训练中也是能有效培养学生思维的。朱熹认为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朗读时口到、眼到是基本的,最关键的如何心到,如何使学生发散思维和想象力。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就是学生认识和体会语言的过程,很多课文中的人物情感的体会和环境的感受需要通过朗读去慢慢体会。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加强朗读训练。有效的朗读指导,让学生能从中受到感染和启迪,能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叶圣陶先生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和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这是非常必要的。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语感语言
关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语言是刀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语言文字规范 中华通韵(征求意见稿)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
安陆市荣膺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城市”
我有我语言
2015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在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