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2020-12-07 20:50孙媛媛
魅力中国 2020年13期
关键词:教材内容教材小学生

孙媛媛

(吉林省白山市浑江区城南小学,吉林 白山 134300)

引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对于小学语文学习同样适用。只有当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他们才会全身心的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但是就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来看,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普遍偏低,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样化的。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加强对学生学习特点和学习偏好的分析,并积极引进各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此来优化课堂教学,使得小学语文教学始终充满活力,从而有效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语文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加强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和培养策略的研究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一、影响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因素分析

根据教学实践表明,影响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因素是多样化的,但是其中最为主要的因素为以下两个:

第一,语文学习内容枯燥。小学语文教学以奠定学生语文基础为主,教学内容以汉语拼音、简单语法、修辞手法等基础语文知识为主,作业形式则主要以抄写和被动为主。而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注意力容易被外界因素所影响,只有新鲜事物才能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而这种一成不变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终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1]。

第二,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弱。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有限,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在学习中存在较大的惰性,如果缺乏教师和家长的督促,很少有小学生能够自觉完成学习任务。但是由于教师只能够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督,课后监督还需要家长完成。而部分学生家长整天忙于工作,对孩子学习督促不及时,导致他们与其他学生的差距逐渐拉大,久而久之,就会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激发和培养的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环境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效率的提升能够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要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以此来达到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小学生天性活泼,想象力丰富,执行能力强,小学语文教师在营造学习氛围时,就可以结合小学生的这些特征,尽可能的运用丰富的表情动作、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等来为优化课堂氛围,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将课堂打造成学生自我展示的大舞台,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例如,在对《夏日里成长》这一课文进行教学时,在上课伊始,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唱歌《度夏》这首儿歌,以此来活跃课前氛围,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身到课堂学习中。

(二)充分开发利用教材

教材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依据,教材运用的程度和合理性能够在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产生直接影响。同时教师对于教材内容的处理方式,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刺激程度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要对小学语文教材进行全面分析,并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思维方式,充分开发和利用教材,采取由易到难的方式对教材进行处理,这样可以使得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例如,在对《宇宙生命之迷》进行教学时,教师就需要在对教材内容全面分析后,适当的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并利用多媒体来来丰富教材内容的呈现形式,以此来将教材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合理运用激励策略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在他们的内心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同和赞扬。根据调查显示,成年人的赞扬是小学生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要合理运用激励策略,这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其他素质的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3]。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改变传统以成绩为唯一标准的评价方式,多采取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需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对于学生学习中的进步需要及时肯定,并给予一定的奖品,以此来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并将更多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这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是大有裨益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够使得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同时对于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要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和培养的研究,并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征和学习需求,通过渲染氛围、合理运用教材、灵活运用激励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和探索语文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教材内容教材小学生
教材精读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运用创新理念整合与运用历史教材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学案教学的几种有效方法
西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转换探析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