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永恒价值

2020-12-07 05:56朱亦一
时代报告 2020年9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化马克思

朱亦一

在人类历史上,马克思是对人类世界现代文明进程产生深远影响的思想家和革命家,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人类数千年优秀文化的结晶,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行动指南,是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为缅怀和纪念伟大领袖的丰功伟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事业繁荣发展,推进加快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推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提升到一个更新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题教育已成为全国人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永恒主题。

习近平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支柱。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矢志不渝、百折不挠地推动党的建设,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努力奋斗。

马克思主义创立至今已逾一个半世纪,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已近百年,中国共产党执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已七十年,人类历史文明发展时而风和日丽,时而风雨交加,跌宕起伏,但规律尚存,人类历史文明发展始终遵循着事物发展的永恒规律,随着生产力发展,由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最终进入生产力高度发展、生产资料极大丰富的共产主义社会。

18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创立;俄国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与发展,苏联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建立,列宁主义产生、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承、实践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发展,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传承、实践、创新与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创新与发展,更是新时期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创新、实践与发展,是逐步得以完善的当代伟大的马克思主义。

重新走近马克思辉煌灿烂的人生,学习和发扬马克思的崇高精神和光辉思想,是每个革命者的天职和使命。

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奮斗的一生;是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一生;是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战斗的一生。马克思是顶天立地的伟人,也是有血有肉的常人。他热爱生活,勇于探索,真诚朴实,重情重义。

马克思主义是以马克思命名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留给我们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马克思主义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发展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它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因此,马克思主义能够永葆其美妙之青春,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习近平同志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上的讲话》)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同历史时期共产党人的初心是什么?使命是什么?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进步、发展有何启示?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切的一切,若用填充式的回答,似乎不太难。但若要厘清来龙去脉,拎出其要害、关键,还原当时的政治氛围和社会环境,道出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者对其现实问题的认识过程,揭示当时历史环境下中国共产党的决策方式,就必须站在马列主义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高度,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方式方法去梳理历史脉络、剖析历史事件纵横面,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真正认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根源和时代特点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历史文明发展有何贡献?什么是列宁主义?列宁领导创立的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会在74年后轰然倒塌消亡、红旗落地?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却能由此汲取教训、总结经验,通过改革开放、和平发展,走上繁荣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辉煌道路?

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融入中国百年,虽饱经沧桑,承受万般屈辱,却仍能艰难地破冰前行。特别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领导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与辉煌。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对的?为什么中国人民对邓小平同志永远怀念?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根源在哪里?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号召十四亿中国人民广泛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系列催人奋进的治国理政、兴业安邦活动的本心是什么?怎样才能使9000万党员干部在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坚强领导下,带领14亿中国人民在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如何能让广大党员干部、青少年在建设美好中国伟大征程中,更加全面地接受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并能融进更多创新元素?……我们想了很多很多,最后经与众多专家、学者的沟通,而后达成共识,决定倾尽全力编辑一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题教育普及读本,用通俗易懂的大众化语言对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青年学生、部队官兵进行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题教育系列普及读本,将根据历史发展脉络,纵览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发展逾百年的变化,重塑历史、还原现实、树立信心,展望祖国美好未来。它将部分解释、解决马克思主义产生至今困惑人们多年的诸多难题,融心灵沟通和相互交流,找出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隐藏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从而达到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目的,进而为党员干部和广大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提供精神食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贡献我们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创新元素。

诚然,总结、梳理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无产阶级革命取得的成就和应汲取的教训,特别是中国革命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能够以展馆展览的创新方式,让更多的受访者接受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在当前社会发展的环境下对马克思主义整体认知度,能从纷繁复杂的社会万事万物中去伪存真,获得人生旅途中具有旺盛向上生命力的创新元素,从而进一步树立坚定不移地跟着共产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水平,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视角去审视世界、处理事务,这是全体编辑人员的初心。

始于初心,终于使命。我们深信,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题教育的深入开展,它将部分解释、解决马克思主义产生至今困惑人们多年的诸多难题,融心灵沟通和相互交流,找出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隐藏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常言道:行胜于言,止于至善。要知梨子味道,需要亲自尝一尝,鞋子合不合脚,更需要亲自穿一穿。统一思想,切记主观武断,把自以为是的结论强加于人。交流沟通,开会讨论,不是简单地让人接受你的主张,而是要充分调动人的创新和认知能力,畅所欲言,取长补短,要鼓励人讲真话,不怕分歧,不怕臉红,因为我们是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的。真正发扬民主,就能“各去所偏,归于一是”,达到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行动的目的。

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治国理政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在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正带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层面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带领14亿中国人民的中国共产党人要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历史命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了行动指南,也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天佑中华,感恩马克思。习近平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题教育将成为全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构成元素,成为全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主题。我们倡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题教育不仅仅是纪念马克思,而是要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使之永远成为引领人类文明发展的灯塔。

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的强势崛起,使中华民族在艰难探索科学社会主义道路上,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的万里征程中,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增添了无尽的中国元素和中国方案。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凝聚9000万党员和14亿中国人民的力量,我们有决心、有毅力、有能力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题教育推向一个新台阶,把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取得的丰硕成果,镌刻在人类历史文明发展史上,成为世人心中永远的丰碑。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化马克思
最有思想的句子
HIP –HOP AGANDA?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关于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思考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体”问题
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专家笔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共产国际七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别开生面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