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轨智慧车站建设研究

2020-12-07 08:47马一博钱锟刘韦良钟锐楠张跃泷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20年11期
关键词:智慧服务城市轨道交通

马一博 钱锟 刘韦良 钟锐楠 张跃泷

摘 要:车站是组成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单元,智慧车站是实现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化的基础。车站智慧化是以运营、运维、服务三大主体对象作为研究方向,探索应用新一代设施设备物联网、环境自动化感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三维等技术,并增强与各专业的接口,以对数据和业务进行关联分析,并用信息组团、数据可视化的方法进行决策辅助展示。智慧车站是以运营业务需求为导向,新技术应用为基础,数据分析为依据,包含智慧运营、智慧运维、智慧服务三大方面。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车站;智慧运营;智慧运维;智慧服务

中图分类号:U231.4;TP399

智慧城轨是当前的发展热点。智慧车站是智慧城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因车站服务于乘客、运营和运维,所以车站智慧化作为一个全新的课题,须以车站对象为抓手:面向运营,提升客运组织管理能力,实现运营管理更安全、更高效;面向运维,提升系统预警和应急能力,实现设备运行更稳定、更可靠;面向乘客,提升服务乘客能力,实现乘客服务体验更便捷、更舒适。因此,智慧运营、智慧运维、智慧服务是智慧车站建设中值得探讨的问题。

1 城轨车站现状

城轨车站是城轨运输服务的主要节点,涉及三大人群:①客运人员,负责客运组织与管理;②维护人员,负责设备维修与维保;③乘客,接受城轨服务。以人为本是车站智慧化的最终目标和根本落脚点。但当前车站现状还存在较多问题。

1.1 客运管理方面

目前,车站客运管理及布岗(包括外来人员登记、信息化布岗、任务派发、设施设备操作监督、行车管理操作监督、乘客服务响应监督、工作效能评定等)仍然主要依靠纸质化文件,存在数据遗漏、登记错误、资料丢失等情况,不仅给车站运营人员带来繁重的负担,还容易导致管理工作的缺失。同时,客运人员在处理车站事务时,是有固定的场景和特定预案的,且常常需要机电设备协同处理,而目前设备系统各自独立,导致协同性和及时性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因此,探索设备监控系统(如综合监控系统(ISCS)、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BAS)、火灾报警系统(FAS)、门禁管理系统(ACS)、视频监控系统(CCTV)、广播系统(PA)、乘客信息系统(PIS)等)和运营管理系统(如人员管理、访客管理、工单管理等)的融合,重定义客运组织管理新模式,是智慧运营的重要方向。

1.2 设备运维方面

目前,车站设备维修采用的是报修和定修的方式。报修是设备故障后,先上报生产调度,再安排维修工班维修,然后由生产调度上报维修完成情况,最终以台账的形式记录。定修则是按照设备维护章程进行定期的月检、季检、年检。定修按固定时间表,因此,一定有部分设备存在过度检查,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而且作为预防性检修,定修的检查针对性较差,存在检查盲点。

探索设备感知和故障预警,对设备设施全生命周期进行监测管理,建立设备管理和运维的综合管理体系,使运维更加科学高效,是智慧运维的主要手段。

1.3 乘客服务方面

在地铁车站,乘客对于空气质量、温度和湿度、车站照明以及环境声音仅是感性和模糊的感受,而没有直观的数据化认知。在出行规划查询方面,没有实时信息提示,更没有历史规律数据参考,导致部分车站在个别时刻人群拥挤严重,甚至威胁着公共安全。在出行支付方面,传统车站单程票、城市交通卡支付的比例已经明显下降,二维码、人脸支付等电子支付方式不断增加,快捷支付、高效运转亟待解决。在导向辨识方面,物理的导向标识固定不变,信息内容单一,更新慢,在大的人流量中不容易辨识。

探索新技术的应用,提升乘客的车站环境感知、出行规划、便捷支付、导向辨识,是实现智慧服务的重要方向。

2 基于综合监控的智慧车站解决方案

2.1 全面增强信息感知

综合监控系统掌握了大量的设备、环境数据。但传统综合监控是以机电设备为对象和目标进行管理的,在客运组织与管理、设备维修与预警、乘客服务引导等方面存在不足。因此,可以在综合监控系统大量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和增强,将机电设备数据转化为有效信息,再利用这些有效信息形成决策支持,从而为车站管理赋能,为车站智慧赋能。

在车站综合监控系统基础上,增强子系统接口功能,将客流监测、一体式环境监测、扶梯远程监控等数据纳入监控范围;新增状态感知、数据管控、自动运行、智能诊断等场景联动;新增人员管理、设备管家、无线单兵系统;同时共享地铁“智慧大脑”线网中心大数据和统计分析指标。在丰富数据的基础上,构建运营、维護和车站服务的立体化模型,对数据进行智慧化分析,通过信息组团和综合看板展示出最关键和有效的信息,帮助车站安全、有序、合理、高效运转。

智慧车站需要增强的各专业接口:

(1)BAS专业增强扶梯、出入口卷帘门控制、消防压力表、电动蝶阀、消防液位、空气质量、异味探测器等传感器感知;

(2)FAS专业增加火灾预案展示;

(3)ACS专业增强人员打卡管理,巡更接口;

(4)PIS专业增强一键唤醒和一键休眠,展示列车拥挤度及车站环境;

(5)CCTV专业增强视频分析,包含站台客流密度分析、异常行为分析、扶梯逆行监测分析、隔栏递物分析、异常闯入实时提示、物品遗留分析、人员跌倒提醒、客流受阻分析、轮椅人员提醒等;

(6)站台屏蔽门(PSD)专业增强一键自检、电磁锁健康度预警;

(7)自动售检票(AFC)专业增强1 min进出站统计,AFC一键开站和关站,智能客服;

(8)新增无线接入点(AP)、安检系统、能源管理、办公室自动化(OA)、线网指挥中心(NCC)接口;

(9)新增人脸识别、人证识别、统一用户、手机嗅探客流监测系统。

2.2 优化系统架构

智慧车站对各种要素(人、设备、环境)进行全面感知、泛在互联、协同运行。智慧车站综合运管平台相比于传统的综合监控平台,服务器根据业务应用通过虚拟化技术对资源进行弹性分配与部署。网络将“物联网、生产网、办公网、互联网”四网融合,并规范信息安全。业务应用结合大数据优化客运组织相关业务,使用节能人工智能(AI)算法提升车站节能降耗水平,基于机器学习(C4.5决策树)提升设备运维能力。系统架构为:数据采集层、数据处理层、数据存储层、数据融合层、数据应用层、数据展示层(图1)。

数据采集层:除了既有综合监控系统(包括车站风、水、电、通信、扶梯、闸机等各类机电设施设备)状态信息采集,新增人员、环境、客流参数等现场采集信息。

数据处理层:通过数据采集、协议转换、数据隔离等功能实现与相关系统的数据通信。

数据存储层:数据存储层涉及实时数据库、关系数据库、历史数据库和文档库。实时数据库处理并存储生产实时数据;关系数据库处理并存储业务关系数据;历史数据库包括历史客流数据、历史预案执行数据、历史设备状态数据等;文件存储包含视频文件、图片、word文档等。

数据融合层:针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实时计算和数据处理,对于业务数据则进行统计分析、数据建模及数据挖掘。

数据应用层:包括既有综合监控系统的机电设备监控系统、乘客服务系统等,新增智慧车站的状态感知、数据管控、自动运行和智能诊断等功能。

数据展示层:向用户可视化展示智慧车站的各类应用,主要通过信息组团和车站三维方式在工作站、乘客显示终端以及CCTV监视屏等中展示。

3 智慧车站的功能设计

智慧车站包括智慧运营、智慧运维、智慧服务三大功能模块(图2)。

3.1 智慧运营

智慧运营以客运业务为对象,对车站设备生产系统和运营管理系统进行融合,在综合监控的基础上,对车站业务数据进行有效组织,定义了包含场景联动、综合看板、环境监测、通风空调节能监控、能源管理、智慧水务、智慧消防、智慧安防八大类型。

(1)场景联动实现一键开/关站、一键自检、客流高峰、突发大客流、灾害联动、故障联动、人脸联动、节能联动、辅助决策等九大业务场景。当场景联动条件触发时,系统自动推送和提示运营,并实现多专业自动协同联动,提高运营处置能力。

(2)综合看板实现数据可视化和信息组团,应用曲线图、棒图、饼图等数据可视分析组件直观向车站运管人员展示车站客运管理、设备运管的整体情况。

(3)环境监测对车站站厅、站台、卫生间、各出入口、重要设备机房及端门出口等指定区域的空气质量(温度和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及PM10等)进行全方位监测,分析车站环境变化状况。

(4)通风空调节能监控是节能AI算法,进行节能控制和调节,同时面向广大乘客展示地铁车站绿色节能的环保理念。

(5)能源管理实现各系统用电、主要设备用电以及环比统计。

(6)智慧水务分析各生产、生活环节水量(用水量、排水量、废水量),对比每天、每周、每月、每年的数据,形成相关数据统计记录。

(7)智慧消防实现消防设备设施信息统一展示。

(8)智慧安防实现安防子系统综合展示与联动。

系统界面应用如图3所示。

3.2 智慧运维

智慧运维是以设备为对象,建立设备设施感知和故障预警的全生命周期监测管理体系,包含人员管理、设备管家、无线单兵、统一用户四大模块。

(1)人员管理实现人员智能排班、电子任务表单以及巡更任务等功能。

(2)设备管家对车站重点设备建立设备专家系统,其具有维修支持、三维可视化分析、维护管理、综合智能分析功能。对设备异常状态、故障累计次数、正常运行时间、维修记录(照片或视频)和历史事件进行数学模型分析,实现设备维修管理和预警。

(3)无线单兵系统实现车控室人员与现场人员的实时沟通。单兵终端实现两大类功能:①实时视频回传、实时视频预览、公网对讲、拍照、录音、录像、实时定位、文件检索功能;②定制巡更任务执行、设备维护任务执行业务类功能。

(4)统一用户登录系统是集账号管理、认证管理、授权管理和操作审计于一体的统一安全管理模块,包含应用管理、角色管理、群组管理、部门管理、用户管理、访问限制、操作审计、个人中心和参数设置等功能模块。

3.3 智慧服务

智慧服务是从信息服务、智慧引导、客流分析方面提升乘客服务能力(图4)。

(1)信息服务是将线网数据中心换乘方案(少换乘、更舒适、更省时)拓展到智慧车站应用。

(2)智慧引导通过列车车厢拥挤度实时展示,提示乘客选择舒适车厢乘车。

(3)智慧车站通过手机嗅探系统实时掌握出入口、站厅、站台客流情况,对乘客进行实时引导,尤其是大客流和突发大客流情况下的客流引导。同时,智慧车站将与线网数据中心进行联动,采取对应的客流管控措施。

4 结束语

智慧车站还属于新生事物,是基于综合监控,以智慧运营、智慧运维、智慧服务为突破口的智慧车站整体解决方案,能够满足当前阶段的运营、运维和乘客需求,在工程上和技术上也具备良好的可行性,希望能对城轨智慧化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中城轨[2020] 10号)[R]. 2020.

[2]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城市轨道交通2019年度统计和分析报告[R].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信息,2020(2):1-54.

[3]吴昊.北京“智慧地铁”创新发展的探索与实践[J].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20(3):77-82.

[4]梁樑,宋智翔.新基建背景下北京智慧轨道交通建设路径分析[J].城市轨道交通,2020(8):18-21.

[5]西安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地铁企业標准-线网NCC指标规范标准文件[S]. 2020.

[6]马伟杰.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新江湾城智慧车站建设探索[J].城市轨道交通,2019(12):7-9,12.

[7]陈怡璇.打造智慧地铁[J].上海国资,2015(2):98-100.

[8]孙章. 努力为智慧地铁贡献智慧[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7(8):前插1.

[9]江志彬,陈菁菁,谷金晶.地铁智慧车站的内涵和实践途径[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9(9):6-9.

[10] 曹宏,何凤娟.城市轨道交通智能车站综合管理平台研究[J].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13(2):41-44.

[11] 李和平.地铁车站个性化智慧服务平台建设[J]. 交通世界,2019(20):19-20.

[12] 姜臻祺.上海轨道交通智慧车站的架构设计探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0(3):4-7.

[13] 张文彬,王硕,崔军飞.智慧车站管控系统在上海地铁的应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9(S2):84-87.

[14] 肖雄,陈朝晖,何华强.智慧地铁车站移动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研究[J].通讯世界,2020(1):46-47.

[15] 熊天圣,司春宁.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架构的轨道交通智慧车站探索研究[J].数码世界,2019(7):5-6.

[16] 陈菁菁.上海轨道交通汉中路站智慧车站的建设实践[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0(6):135-138.

收稿日期 2020-08-12

责任编辑 冒一平

猜你喜欢
智慧服务城市轨道交通
基于“互联网+”视阈下的智慧图书馆用户服务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传输系统的方案选择
基于BP神经网络的轨道客流短期预测
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基于服务角度的智慧景区建设思考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分析及对策
智能电网建设与调控一体化发展研究
以人为本的智慧图书馆服务浅析
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智慧信息服务模式探析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图书馆服务的技术智慧元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