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州关帝庙石刻图案解读

2020-12-07 05:56孔令杰
兰台世界 2020年11期
关键词:美术史

摘 要 解州关帝庙较为完整地保存了大量清代石刻,这些石刻图案分为植物、动物、人物、器物等几大类。工匠以简练的刀法、巧妙的构图和谐音,表达出众多的吉祥寓意和民间故事,反映出当时社会人们的价值观念和风俗爱好,对研究美术史以及传统民俗等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解州关帝庙 石刻图案 美术史 传统民俗

中图分类号 E760.45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19-10-17

★作者简介:孔令杰,梧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讲师,历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秦汉史、美术史。

Abstract Many stone inscriptions of Qing Dynasty are completely preserved in Guandi Temple of Xiezhou. They can be classified into plants, animals, human figures, utensils, and so on. They are created by craftspeople with succinct techniques, ingenious composition and homophony, reflecting numerous auspicious meanings and folk stories as well as peoples values and customs at that time. The stone inscriptions have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in studying history of art and traditional folklore.

Keyword Guandi Temple in Xiezhou; stone inscription; history of art; traditional folklore

关公在清代被儒、释、道三家所共同推崇,因而在他的老家山西运城解州镇建有关帝祖庙。解州关帝庙现存大量精美的清代石刻,尤以四殿阁石栏杆上的丰富石刻图案为代表。这四殿阁依中轴线排列依次是午门、御书楼、崇宁殿和麟经阁。在传统社会中,这些石刻图案的寓意妇孺皆知,为人们喜闻乐见,如封侯、升官、福禄、长寿、多子、吉祥等,但是由于传统文化的衰落和人们审美趣味的变化,如今罕有人能理解这些石刻图案的寓意了,本文即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它们进行分门别类的解读。

一、动物类图案

1.麒麟、凤凰。传说孔子出生时有“麒麟吐書”的吉象,故午门的石栏板上刻有麒麟吐出一卷经书的图案,这部书就是孔子所作的《春秋》,故《春秋》也称“麟经”。民间传说和小说都认为关羽喜读《春秋》,故关帝庙中有“麟经阁”,也叫“春秋楼”。与麒麟搭配的图案是凤,这与常见的龙凤搭配不一样,是关帝庙石刻的一个特殊之处。

2.猴。因为猴与“侯”谐音,汉代画像石就已经有了以猴寓“侯”的图案。关羽生活在汉末三国,生前受封“汉寿亭侯”,死后又被蜀汉赐谥为“壮缪侯”,故而关帝庙中不仅单体石猴多,而且有数幅“挂印封侯”“爵禄封侯”之类的浮雕石刻图案。

3.虎。虎为百兽之王,为武官之象,故旧有“虎威”之说,关羽为武将,故石刻中有数幅虎图。虎还多与立于山巅的宝塔状物搭配,这“宝塔”无一例外都是高矮不同的三根,似乎是表达做官节节高升、连升三级之意。虎和三根“宝塔”的搭配应与石猴表现“挂印封侯”“爵禄封侯”的寓意一样,因为在御书楼右侧的一块石栏板上,右边一幅刻“爵(雀)禄(鹿)封(蜂)侯(猴)”,左边与其搭配的石刻图案恰恰就是虎、雀(与爵谐音)、“宝塔”;麟经阁则刻有猴(侯)、雀(爵)、鹿(禄)搭配在一起的图案,右侧与之搭配的石刻图案也是一只猛虎,另外午门也有一幅虎、雀和“宝塔”一起搭配的石刻图案,说明虎确实和爵位有关。

4.狮子。中国古代的狮子多是从西域进贡而来,最晚到东汉中国人对狮子就已经很熟悉了。关帝庙绝大部分的石狮都属石栏柱上的圆雕,其数量和石猴相当,崇宁殿栏杆上还有浮雕的双狮。

5.鸟。关帝庙鸟类石刻数量众多,四殿阁几乎都有。鸟的种类也特别多,如鹰、鹤、雀、白鹭等。(1)鹰是猛禽,石栏柱和石栏板上都有其形象,浮雕为单鹰,左右多与猛虎、狡兔等搭配。御书楼石栏柱上有个“鹰啄兔”的圆雕,能在有限的石材上刻出如此生动的形象,体现出工匠的高超技艺。(2)雀与爵谐音,与猴、鹿搭配表现“爵禄封侯”的寓意。另有一种喜鹊,与梅花搭配表达“喜上眉梢”的寓意,御书楼上即有一幅。(3)御书楼上刻有白鹭与莲花搭配的图案,以此表达“一路(鹭)连(莲)科”的寓意。清代瓷器上也采用这种题材的装饰,如广西梧州市博物馆即藏有这么一件。(4)松鼠葡萄。运城博物馆现存有清代“松鼠葡萄”瓷瓶一只,御书楼上也有这么一幅石刻图案,与运城相邻的临汾市大云寺内的塔基上也有“松鼠葡萄”纹的清代砖雕,可见这是清代常见的装饰题材。(5)鹌鹑,鹌与“安”谐音,有祈求平安之寓意。

6.蝙蝠与“福”谐音,寓意有福。午门石栏杆刻有“和合二仙”,二仙手中所持之盒中飞出蝙蝠;御书楼栏板上刻有双瓶、双羊和蝙蝠,瓶与“平”谐音、羊与“祥”谐音,三者搭配为平安、吉祥、有福之寓意。

7.象、羊。它们都与吉祥的“祥”谐音,汉代人就已经刻石羊来代表吉祥了。关帝庙中“三阳开泰”石刻有两幅:一幅在午门,仅有三只羊;另一幅刻于麟经阁,画面上一牧羊人持鞭赶着三只肥羊迎向对面来人,表达“三阳开泰”、送人吉祥之意。另外,佛教有“白象入梦”而佛祖诞生的典故,关公被佛教奉为“伽蓝神”,庙中既然有儒、道二家故事题材,此象亦极可能就是与此佛教故事有关。

8.鱼与年年有余、鲤鱼跳龙门等相关,关帝庙里的鱼表达的是后一种寓意,具体表现是将鱼和龙刻于同一石栏内,这在御书楼上可以看到,另在崇宁殿前的地面上也有一巨幅“鲤鱼化龙”的石刻。在运城另一古建筑池神庙内有一废弃的石栏板,从上面残存的巨大鲤鱼和残缺的龙身来看也应是“鲤鱼化龙”的题材,可见在清代这一题材非常流行。

9.鹿、兔是两种温顺而又寓意吉祥的食草动物,关帝庙石刻上的鹿、兔搭配分四种:雌雄双鹿、雌雄双兔、一鹿一兔和各自单独出现。(1)汉代人就已经将鹿视为长寿的仙兽,因此汉代画像石和摇钱树上经常出现鹿的形象,关帝庙的清代石刻仍然沿用这一题材,且雄鹿的口中多了仙药灵芝,如御书楼上与“白猿献寿”并刻于一栏的就是。鹿又谐音“禄”,故其形象常在古代木雕、石雕、绘画当中出现,如前述御书楼的“爵禄封侯”石刻,“禄”就是刻一只“鹿”来表达,午门也刻有手托盘中鹿的“禄星”形象。(2)关帝庙中的兔子寓意丰富多樣。兔早在西汉初的马王堆汉墓帛画上就出现了,两千年来它都被当作月中精灵。关帝庙院墙外西侧的石牌坊上还有兔捣仙药的石刻浮雕,雕刻于明万历年间,比关帝庙内大多数石刻的年代还早很多。关帝庙午门石栏上刻有雌雄二兔,雄兔也衔着仙草灵芝,另在御书楼上也有一奔一坐的雌雄二兔。关帝庙的兔子还出现在“鹰啄兔”的题材中,如崇宁殿石栏板上的一幅浮雕和御书楼石栏柱顶的一尊圆雕;在午门石栏板上则有一幅蛇缠绕在兔子身上的浮雕,盖源自山陕民间“蛇盘兔,辈辈富”的说法。

10.龙。关帝庙中龙的数量也不少,除了一些纯粹起装饰作用的外,还有几幅与鲤鱼搭配表现“鲤鱼跳龙门”的吉祥寓意,前面已述。

11.牛、马。牛、马刻在一起寓意天马行空、犀牛望月,故关帝庙内马做奔跑状,牛的斜上方则刻一月亮。关帝庙内这种题材的石刻数量较多,麟经阁、崇宁殿、御书楼三殿阁皆有,虽有马和牛单独雕刻的,更多则是把二者刻于一栏之内。除了关帝庙的石栏杆,在运城池神庙中尚有废弃的门墩石一对,一左一右分别浮雕有牛、马图案做装饰。有趣的是无论石栏杆还是门墩石上的“犀牛望月”,其牛的形象不是犀牛而是黄牛,盖因清代工匠已不知犀牛真实形象,故取黄牛以代之。

二、人物类图案

1.二十四孝。儒家重孝,故有《孝经》,民间则有“二十四孝”的故事。关帝庙石栏杆上有数幅“二十四孝”题材的石刻内容,如午门的王祥卧冰、取水休妻,再如麟经阁的孟宗哭竹和郭巨埋儿等。

2.文人故事。(1)午门和御书楼石栏上各刻有“孟浩然踏雪寻梅”一幅,崇宁殿则有两幅之多,画面由骑驴老者孟浩然和肩扛梅花的牵驴童子构成,踏雪寻梅为文人雅好,故明朝沈周也画有《骑驴赏雪图轴》。(2)琴棋书画与抚琴观鹤。御书楼西侧石栏杆并排刻有弹琴、弈棋、书法、绘画四幅图案,即古代文人喜好的琴、棋、书、画四种技艺。在麟经阁则刻有一人边弹琴边观鹤,琴、鹤亦为古代文人雅好,唐朝郑谷《赠富平李辛》云:“夫君清且贫,琴鹤最相亲”,又有五代齐己《寄镜湖方干处士》云:“闻君与琴鹤,终日在渔船”,与之相对,毁坏文化的行为则被斥为“焚琴煮鹤”。御书楼还刻有一席地而坐的老者,于古树巨岩之下悠然吹箫,一副仙风道骨的样子,故该图与“孟浩然踏雪寻梅”刻于同一栏内。(3)御书楼台阶左侧石栏杆刻有一幅画面,上有两个书生做拜别状,左侧书生的书童背对主人持瓶倒水,表达的应该是“君子之交淡如水”之意;又麟经阁石栏上刻一书生手捧一元宝做奉献状,应是“拾金不昧”之意,两个题材都是赞美君子美德的。

3.民间故事。(1)福、禄、寿三星与“和合二仙”,二者皆是明清常见的绘画、雕刻题材。“和合二仙”即寒山、拾得二僧,刻于午门石栏,二仙开一宝盒,盒中升起仙气,其中连绵不断飞出蝙蝠,寓意“福”气连绵。午门左侧石栏上还刻有托着盘中之鹿(谐音“禄”)的禄星,其右侧则对称刻有一盘中托桃(即寿)的寿星,这三幅图合刻于同一排石栏杆上,寓意福、禄、寿齐全。(2)烂柯山。午门台阶右侧刻有《烂柯山》的故事,画面上两位仙人坐于桌子两侧弈棋,画面正中持扁担等工具的则是观棋的樵夫。(3)追韩信。麟经阁台阶右侧石栏刻有《萧何月下追韩信》的画面。前面背宝剑骑马飞奔者是韩信,后面戴文官帽骑马追赶的是萧何,画面右上方还刻了一个小小的月亮,以示“月下”之意。(4)刘海戏金蟾。这个故事流行于明清时期,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多商人或商家供奉石、玉等材质的“三足蟾”以求财源广进,即源于此传说。庙中共有三幅此题材的石刻,麟经阁一幅、崇宁殿二幅,其中崇宁殿二幅又有差别,一为刘海和金蟾齐备、一幅只有两只三足金蟾。(5)杂剧。《墙头记》在过去曾广泛流行于民间,麟经阁石栏刻有此故事。画面左侧是一屈身弓背的老者侧身骑在高高的墙头上,墙根下则是一个空碗,表示其两子无人愿意赡养他,画面右侧是一蹲坐在紧闭的大门口抽旱烟的老者,他就是为可怜的老哥们出主意的老银匠。

4.渔樵耕读,这是古代绘画、雕塑等常用的题材,关帝庙也有不少这样的石刻内容。(1)渔樵。御书楼石栏上有一“渔樵”图案,左右分别刻有坐在岸上垂钓的渔翁和挑两捆柴火下山的樵夫。(2)耕作。御书楼西侧石栏有一披蓑衣、荷锄头之骑牛农夫,与他同栏的是一披蓑衣、吹横笛的骑牛牧童。(3)龙角挂书。御书楼刻有一老者悠然读书,背景是惊涛骇浪中有一龙,龙角上则挂书一卷。过去民间有“龙角挂书,还淳返古”的说法,挂龙角、龙头还有中举、登科之意,故有民谣曰:“承蒙主人的美意,正值早日挂龙角,寸(趁)早挂在龙角上,富贵荣华早登科。”

5.童子。关帝庙的石童子几乎都是圆雕,且都刻于石栏杆柱顶。其形象,除了在午门左右对称而刻的一对扳牛角的骑牛牧童和一持桃子的童子,其他多是手持莲花扛于肩上的“莲花童子”。这种与佛教故事有关的“莲花童子”在唐宋时候就已开始流行,之后被用来表达“多子”的吉祥寓意。

三、植物类图案

1.石榴、甜瓜。传统社会崇尚多子多福,石榴因为籽多故寓意“多子”,而瓜则寓意“瓜瓞连绵”,寓意子子孙孙世代昌隆,所以在过去它们是百姓喜闻乐见的装饰题材。在关帝庙中,它们少数为浮雕,大多数则为集中于午门石栏柱顶上的圆雕。

2.桃。关帝庙的石桃数量较多,既有浮雕于石栏板上的,又有圆雕于石栏柱上的;既有单独出现的,也有与猴子搭配的,如每个石栏柱顶上的圆雕石猴都手托一桃。桃在传统文化中寓意“寿”,手托寿桃的南极仙翁是传统年画中常见的题材,民间为老人祝寿也用面粉做“寿桃”,御书楼石栏板上“献寿”的白猿和午门石栏板的寿星都托桃,皆是此意。

3.四君子梅、兰、竹、菊与岁寒三友松、竹、梅,集中刻在崇宁殿石栏上,其含义众所周知,此不赘述。

4.莲花、牡丹。莲与“廉”谐音,牡丹则为唐人所盛爱,在今天也有“国花”之誉,这应该是唐风在河东民间艺术上的遗存。

5.柿子。在御书楼石栏板上刻有一枝柿子搭配一个如意,寓意“事事(柿柿)如意”,与之同栏搭配的则是“喜(鹊)上眉(梅)梢”。

6.白菜。白菜与“百财”谐音,不仅石刻采用,清代的玉器也常用此题材。

7.佛手、枇杷。这是两种产于温暖地带的水果,佛手顾名思义,枇杷则能忍冬,故二者皆有吉祥寓意。

8.铜镜花纹。之所以称呼它们为“铜镜花”,是因为它们与汉唐铜镜背后的花纹风格极其相似,与关帝庙其他石刻花果的写实风格不同,这些铜镜纹都是几何图案,整体轮廓是圆形,花瓣则按照对称原则分布,它们集中刻于御书楼石栏杆内侧。

除去上述所论动物、人物、植物,关帝庙石栏杆上还有器物类石刻图案,但数量、种类都极少,主要是佛家、道家的法器,这与关公在清代被佛、道二家崇拜有关。佛教多刻“三具足”,道家则多刻“暗八仙”,它们又大多集中刻于午门,其中仅“三具足”就有四组之多。

根据现有资料,可知解州关帝庙的这些石栏杆都是清代所刻,这种在四殿阁的石栏杆内外精雕细刻各种图案的风格,实属罕见,更可贵的是这些石刻破坏极少、保存较好,为我们研究传统石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标本。这些石刻图案所取用的题材,在传统绘画、刺绣、瓷器、年画等艺术形式上也可以看到,论其使用的地域范围,也不限于运城、山西,而是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现,由此,为研究和比较不同种类的传统民间艺术以及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艺术交流提供了很好的研究素材。

猜你喜欢
美术史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中外美术史
新媒体文化语境下的美术史教学研究
进化与唯物
作为美术史方法论的图像学及其理论“失语”问题
民国时期中国美术史研究评述
风格与样式
郭诗奇作品
激变中的美术史研究与教学改革
画学学科设立与技法成熟关系略论
威廉?亚历山大笔下的中国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