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资源对咸阳发展的重要意义

2020-12-08 07:35
时代人物 2020年28期
关键词:咸阳旅游业历史

陈 焱

(中共咸阳市渭城区委党校 陕西咸阳 712000)

咸阳地区是一方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热土。几千年来,在这片土地上,上演了一幕幕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孕育诞生了一个个伟大的历史人物;千古第一帝都—秦咸阳城傲然屹立;帝王陵墓群落如星辰般分布在咸阳塬上……

面对如此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作为咸阳人,我们不能对此置之不理,而应充分进行发掘整理,精心策划、全面布局,推动咸阳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并依托历史文化资源,不断推动人文咸阳建设向纵深发展,使咸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彰显人文城市的魅力。下面,笔者就这一问题,谈一些自己的粗浅认识:

深入发掘整理咸阳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

咸阳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千古第一帝都—秦咸阳城

公元前350年,在商鞅变法期间,战国七雄之一的秦国将都城迁至咸阳(今咸阳市东北窑店、正阳一带),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向东扩张,开疆拓土。在咸阳建都期间,秦因商鞅变法而迅速强大,扫灭六合,实现了统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大一统帝国—秦王朝,所以咸阳城当之无愧是中国千古第一帝都。统一后因秦的暴政,存国14年,历二世而亡。咸阳城作为秦的都城,共计143年。秦咸阳城早已随着秦王朝的灭亡而不复存在,但这段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个曾经无比辉煌的地方。

陵墓

在咸阳流传着这样的民谣:“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咸阳塬上埋皇上”。在咸阳塬上分布着星辰般的帝王陵寝及陪葬墓,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历史名人的墓葬。

帝王陵墓。

绵延百里的咸阳塬上共埋葬着18位君主,多达27座帝王陵寝和400余座的陪葬墓。主要有西周、西汉和唐代帝王的陵墓。

西周:周陵,是西周文王、武王的陵墓,位于咸阳市渭城区周陵镇。在中国历史上,周朝统治时间最长,达800年之久,而周以礼乐治天下,其创立者就是长眠于周陵的文王、武王这对父子。今年的清明节,地方政府还在周陵进行了祭祀活动。

西汉:西汉共十一位皇帝,除文帝、宣帝葬于西安之外,其余九位皇帝都葬于咸阳塬上。由西向东依次是:武帝茂陵、昭帝平陵、成帝延陵、平帝康陵、元帝渭陵、哀帝义陵、惠帝安陵、高祖长陵和景帝阳陵。在这九座西汉帝陵中,已开发并接待游客的只有茂陵和阳陵,其它陵墓只是荒冢一堆,立了个标志牌而已。其实,咸阳塬上西汉帝陵走一遭,便可将西汉历史全部掌握,诸多帝王中流传下来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所以西汉帝陵的价值还有待于进一步发掘。

唐:咸阳地区共分布着六座唐朝帝王陵寝,由西向东依次是:乾县境内的乾陵(高宗和武则天合葬墓)和靖陵(僖宗),礼泉境内的建陵(肃宗)和昭陵(太宗),泾阳境内的崇陵(德宗),三原境内的端陵(武宗)。除此之外,渭城区境内还有武则天母亲杨氏的陵寝—顺陵。在唐诸陵中,乾陵博物馆和昭陵博物馆早已开放,每年会接待大批的中外游客。

历史名人墓葬。

苏武墓:苏武墓位于武功县境内。汉武帝时期,苏武奉命持节出使匈奴,因匈奴发生内乱,苏武被扣留。匈奴单于多次命人劝降苏武,均遭严辞拒绝。单于无奈之际,遣苏武于北海牧羊,并扬言公羊产子方可放其归汉。苏武北海牧羊十九年,倍受苦楚,但始终持节不变。后汉昭帝即位,曲折辗转救回苏武。苏武牧羊的故事流传甚广,其矢志不渝、忠贞爱国的精神广为流传。

萧何和上官婉儿墓:这两座墓葬均位于渭城区境内。萧何是“汉初三杰”之一,辅佐刘邦建立了汉王朝。流传下来的关于他的典故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月下追韩信”“萧规曹随”等。上官婉儿是唐朝女政治家,死于公元710年李隆基发动的诛灭韦后和安乐公主的政变中,死后葬于何处一直是一个谜。2013年考古工作者在渭城区北杜镇发掘了一座唐代墓葬,并判断墓主是上官婉儿。

咸阳籍历史名人

在咸阳这片土地上,孕育诞生了很多历史名人,他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主要有:

班氏三兄妹:“一门三兄妹,个个是史家”,这句话说的是东汉大文豪、史学家班彪的三个儿女——长子班固、次子班超和女儿班昭,他们是扶风郡平陵县人(今咸阳市渭城区韩家湾人)。班氏三兄妹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班固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的作者。《汉书》创作未竟,班固离世,由小妹班昭将剩余部分完成。班昭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才女,女史学家、文学家,除《汉书》外,还著有《女四书》之一的《女诫》,对女子进行教育。她品行才华俱佳,经常被皇帝召入宫中,教授后妃经史,被称为“大家”。班超智勇过人,数度出使西域,流传下来的典故有“投笔从戎”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于右任:陕西三原人,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爱国诗人、书法家,被誉为“当代草圣”。1879年出生于陕西三原县东关河道巷,1964年病逝于台北。三原县于右任故居位于城西关斗口巷5号,常年对游人开放。

重要历史事件

发生在咸阳大地上的对中国历史产生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有:

后稷教稼:后稷是周族的始祖,姬姓,名弃,是黄帝的玄孙,善种五谷稼穑,帝尧举为农师,后因有功被封在古邰城(今陕西武功西),教民耕种,为中华农耕文明作出了杰出贡献,被奉为农耕始祖。今天武功县境内有教稼台、后稷教稼园和后稷祠,都已对游人开放。

马嵬兵变: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在安史之乱爆发后第二年,叛军势如破竹,长安城危在旦夕。唐玄宗带领杨贵妃兄妹和皇子皇孙奔蜀,禁军将领陈玄礼护卫。逃至长安西北的马嵬驿(今兴平市马嵬镇)时,士兵哗变,斩杀杨国忠,并逼迫玄宗赐死杨贵妃。马嵬兵变标志着唐玄宗统治的结束和唐肃宗统治的开始,在唐代政治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以上介绍,可以看出,咸阳地区有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当之无愧的历史文化名城。那么,怎样盘活这些资源,让这些资源服务于咸阳发展呢?

历史文化资源对咸阳发展的重要意义。

大力发展旅游业

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被誉为“朝阳产业”。这些年,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我国旅游业已进入爆发性增长阶段。咸阳地区有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是我们的不二选择。但近些年来我们对旅游业的重视和投入还不够,所以旅游业的发展还大有可为,旅游市场的开发能够为咸阳经济发展贡献新的增长点。

树立全市一盘棋的观念,由市委市政府统筹咸阳旅游业的发展。咸阳地区各县(市、区)都多少拥有历史文化资源,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开发,但由于规模和实力有限,都没有很好的发展起来,没有使这些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基于此,应由市委市政府对咸阳地区旅游业进行全盘管理、统一布局、科学规划,各县(市、区)积极配合,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规模化发展,做大做强旅游业。

加大广告宣传力度,不断扩大咸阳的社会知名度和认可度。聘请国内著名的广告公司,紧扣咸阳历史文化特色和地域特色,进行高品质广告设计,力争设计效果富有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让人过目不忘。然后利用各种渠道,不拘形式、大范围、高频率进行广告投放,让千古第一帝都—咸阳的知名度不断提高,让全国乃至世界认识咸阳、了解咸阳、向往咸阳,为咸阳旅游业的发展做好前期的宣传工作。

编排高规格高品质大型演艺节目,介绍咸阳,吸引游客。近几年,很多旅游胜地通过大型演艺节目丰富旅游内容,推介宣传本地的旅游产业,门票收入也很可观。如云南的《云南印象》系列节目,杭州的《宋城千古情》,陕西的华清池也推出了演艺节目—《长恨歌》。我们咸阳也可以借鉴这种做法,聘请国内著名导演编导,立足咸阳实际,体现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乡土民情,要确保节目的地域性特色和高质量、高品位,以及宏大壮观的场景,再现秦汉文化的辉煌灿烂。

政府进行投资,对现有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有效开发。东汉班氏三兄妹,对中国历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故事至今人们仍耳熟能详。可以由政府出资,在渭城区韩家湾,根据东汉建筑风格修建班氏故居和纪念馆,并全盘布局,以此带动当地农业采摘、休闲观光、农家乐发展,为当地经济注入新的活力。萧何墓和上官婉儿墓也可以进行合理开发,建成博物馆,免费对游人开放。这样以来,一日游线路的景点会更加充实丰富。

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满足各类游客的不同层次的需求。除历史文化资源外,还要将其他旅游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如:宗教活动场所(教堂、寺庙、道观)、民俗风情园、农家乐、地方特色小吃、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建筑等。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打造一日游、二日游精品线路。一日游可以划分为不同的主题,如:文物景点一日游、风土民情一日游、休闲美食一日游。还可以将一日游线路进行合理揉合,设计出内容更加丰富的二日游线路。针对不同游客的需求,由游客自由选择,真正做到各个环节无疏漏,各方面服务无瑕疵,让所有来到咸阳的游客都乘兴而来、满意而归,真正感到不虚此行。

加强行政监管,规范旅游市场。旅游业要不断做大做强,市场监管须臾不可懈怠。市场、物价、旅游等相关行政管理部门,要对旅游行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都严格监督管理,坚决防止不讲诚信、欺客讹诈、漫天要价、降低服务标准等事件的发生,并严格监管车辆、住宿、餐饮等安全质量问题,确保每位游客都玩得开心、住得安心、吃得放心。

中国的旅游业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由最初的价格竞争、质量竞争发展成为最高层次的文化竞争,文化特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咸阳地区旅游业要想做大做强,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注重文化内涵是必由之路。咸阳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人文咸阳,二者刚好不谋而合。咸阳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对于建设人文城市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建设人文咸阳

各级各类媒体大力宣传历史文化遗产,做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作为咸阳人,很多人对咸阳境内有哪些历史文化遗产都不甚了了,也就很难产生历史认同感和地域自豪感,更不会将先贤的人文精神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针对这种情况,应由市政府主导,要求全地区各级各类媒体高频次、大力度宣传介绍历史文化遗产,并通过通俗易懂、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其中的历史故事、人文精神、价值取向介绍给人民群众,从而让人民群众真正的了解这方热土,产生强烈的地域自豪感和历史认同感,先贤们的精神追求和行为标准也会潜移默化的对咸阳人产生影响。

标志性建筑及新建筑在外观设计上要体现历史文化特色,彰显人文精神。咸阳是一座有着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其历史文化特色以秦汉风格为主。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过多地追求了经济的发展,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钢筋混凝土结构千篇一律,毫无特色。相反的,一些具有地域风格和历史文化特色的老旧建筑却被拆除,确实非常可惜。这种做法可能和历史发展阶段以及人的认识水平有关,但无论如何不能继续下去了。我们要把咸阳建设成为一座有浓郁文化氛围的城市,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上也要下大功夫,标志性建筑和新建筑都要体现秦汉风格,沉稳厚重、古色古香,让人一进咸阳就有一种如入历史画卷之感。比如咸阳古渡廊桥就是成功之作。

市政公共设施和公共宣传栏在设计上也要体现出历史文化特色。市政公共设施随处可见,也可以看做是咸阳的一张名片,所以在外观设计上也要展示出秦汉特色。最近,我发现市政护栏中间的图案是秦半两钱,乍一看,很有感觉,但半两钱中间的文字又不伦不类。所以在外观设计上,要真正找高水平的设计师,这样才不会弄巧成拙、不伦不类。公共宣传栏在内容选择上,也可以多选和咸阳有关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

大型公共活动着古装、行古礼,让秦汉历史文化深入人心。今年的清明节周陵祭祀活动,就组织的比较成功,参与祭祀者着古装、奏古乐、行古礼,祭文也是古文,让人有重回先秦之感。这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示,以后咸阳地区的大型公共活动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展示秦汉文化的厚重庄严、辉煌灿烂,包括服饰、音乐、礼仪、场景等等。通过这些活动,让秦汉文化真正深入人心。

让咸阳的人文精神真正内化于人民心中,成为自觉的精神追求和行为选择。秦国变法图新,发展壮大后实现统一;西汉王朝以仁孝治天下,才有了“文景之治”;唐王朝海纳百川、开放包容,才造就了封建社会的鼎盛:苏武北海牧羊十九载,历尽艰辛而持节不变;班超“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得以建功立业。在咸阳这片土地上,几千年来,涌现出太多伟大的历史人物,发生了太多感人至深的历史故事。让我们咸阳人真正的从中汲取精神养料,培养塑造开拓创新、自强奋进、开放包容、团结友爱、爱国诚信的咸阳精神,让咸阳人丰沛饱满的精神世界和崇高的道德追求在历史文化遗产的映照下更加熠熠生辉。

千年古都咸阳有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这是祖先给我们的慷慨馈赠。我们要充分发掘和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建设人文城市,让咸阳赫然屹立于三秦大地,让千年古都焕发出崭新的风采。

猜你喜欢
咸阳旅游业历史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新疆旅游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贡献实证分析
咸阳
沐猴而冠
新历史
咸阳值雨
政府间合作与区域旅游业发展——以构建辽西区域旅游业为例分析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