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建设研究

2020-12-08 07:53胡哲铭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16期
关键词:编导师资广播电视

◎胡哲铭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广播、报纸、电视的传播作用正逐渐淡化,取而代之则是新媒体的循序崛起,如果无法正确把握“互联网+”的发展趋势,那么,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传统的传媒方式将迅速被取代,退出历史舞台。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对广播电视的质量、形式以及传播的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广播电视编导做出具体的改变,具备更强的应变能力。那么,如何将广播电视与“互联网+”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这也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现状

(一)师资力量不雄厚

目前而言,广播电视编导行业是很多高校刚刚开设的专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还处于发展建设阶段,关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师资力量还不是很健全,很多教师所学习的专业与广播电视编导行业毫无关系,专业水平有限,实践能力也是差强人意。即使是本专业的教师,教师的年龄层次也处于年轻化趋势,教学经验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基于此,对于刚刚开设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高校,师资力量是一个薄弱点,所以,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而言,师资力量建设是摆在面前的首要任务。

(二)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高校开设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比较晚,缺乏相应的师资力量,教师年龄趋于年轻化,教师教学有待于提升。除了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具有充足的实力吸引有经验的广播电视编导教师之外,其他很多高校都很难招收到高水平的教师。还有一些高校,广播电视编导行业还处于研究建设阶段,缺乏科学的教学规划,还处于探索阶段,所以,教学质量不是十分理想。

二、“互联网+”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建设的方式

(一)利用“互联网+”对教师进行指导建设

对于高校而言,首先要着手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这是保证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质量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一般而言,高校在吸引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时,都会采用一些高福利的方式来吸引教师加入本校。对内则是通过对本校教师进行培训的方式,以此来完成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师资力量建设。需要注意的是,在引进校外师资的过程中,要注意教师的专业技术和专业素养,还可以联合一些其他高校师资的方式,并且需要具备“互联网+”方面的视野。在对本校教师进行培训时,可以以互联网的形式进行学习,找一些比较专业的广播电视编导方面的视频资料,以此来丰富本校教师的教学经验。对于专业知识储备不足的教师,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寻找相关的视频资料进行学习,以此来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完成师资力量的建设。

(二)利用“互联网+”对课程进行指导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国内的起步比较晚,在课程的建设方面仍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基于此,高校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相关的课程指导。教师可以采用一些网课的形式来展开教学活动。另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的实践作业,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以此来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形式来收取学生的作业,与学生展开互动,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于教师开展下一步的教学工作安排。

(三)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从本质上来讲,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因此,高校要注重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目前而言,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实践活动,主要集中在校内,而且存在比较严重的抄袭现象,因此,高校不仅要扩大学生的实践范围,更要杜绝学生实践作业抄袭的情况。学校可以联合一些传媒机构,特别是一些新兴的互联网传媒机构,与之建立合作关系,安排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后的活动,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完成,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最后,学生还应该积极投入力量,建立相关的实践基地,让学生有充足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互联网+”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需要做出积极的改变,不仅要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更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建设,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适应“互联网+”的变化,把握“互联网+”发展的脉络,只有这样,才能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猜你喜欢
编导师资广播电视
重庆市乡村体育师资配置现状及培养路径研究
决策权动态流转:国民政府初期华侨教育师资政策考察及当代启示
试析新时期的电视台编导工作
阿里文化的使者——访阿里地区象雄艺术团舞蹈作品《甲·宣》编导白芨、《果沃情》编导次旦达瓦
论电视编导艺术的创新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