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急诊护理中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2020-12-09 00:46梁庆元莫小燕徐少云陈改丽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15期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病情

梁庆元 莫小燕 徐少云 陈改丽

(阳江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广东 阳江 529500)

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为急诊科常见病[1],通常是因高空坠落、交通事故等导致严重创伤,进而引起的失血性休克[2]。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主要表现为大量失血后体液流失多及血液流失量大,患者需要及时接受规范的治疗和护理,以积极预防并发症[3],控制病情进展,改善临床预后。常规护理较为系统化,无法结合患者的病情开展针对性护理服务,因此并发症发生率高,护理效果并不理想。急诊护理干预具有预见性特色,能通过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落实急诊护理工作,进而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4],降低死亡率,使患者获得良好的临床结局。现探究2018年3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92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采用不同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可行性,内容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92例患者均确诊为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入组时间为2018年3月-2019年4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2组,对照组男女之比为25:21,年龄20-70岁,平均(45.61±5.84)岁;致伤原因为34例交通意外伤,9例压砸伤,2例钝锐器伤和1例其他创伤;损伤类型为41例开放性损伤和5例闭合性损伤;休克严重程度:轻度27例,中度12例,重度7例。观察组男女之比为27:19,年龄21-69岁,平均(45.95±5.73)岁;致伤原因为33例交通意外伤,8例压砸伤,3例钝锐器伤和2例其他创伤;损伤类型为40例开放性损伤和6例闭合性损伤;休克严重程度:轻度29例,中度11例,重度6例。2组年龄、性别、致伤原因、损伤类型以及休克严重程度等资料对比差异小,P>0.05,满足研究对比要求。

2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措施。内容包括维持呼吸道畅通;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包括瞳孔、意识和尿量等变化;结合休克的程度,快速建立多条静脉通路,使血容量得到及时补充;及时采取止血措施,必要时行中心静脉置管以及切开静脉;将急诊手术术前准备工作落实到位。观察组实施急诊护理干预。(1)院前急救护理:在接到急救电话后,需安排专人及时登记,将患者的基本情况及信息详细记录清楚,并快速调度车辆,安排医护人员出诊。结合现场急救人员打来的电话初步判断患者的病情,将转运推床、监护仪器、药物和器械等各种急救物资准备好。及时通知相关科室的医护人员,将各项急救准备落实到位。(2)合理评估:创伤后1小时内是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最佳时机,接诊时,医护人员需结合患者的症状、伤口出血情况、意识状态以及体征等作出初步判断。及时组建急诊护理小组,待患者入院后,尽快完善各项辅助检查,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将周到全面的护理计划制定出,并密切配合医生开展各项抢救措施。(3)病情观察:①神志观察。患者创伤及失血早期,机体尚具备一定的代偿能力,且神志基本清醒,但会产生紧张、烦躁和抑郁等不良情绪,随着休克逐渐加重,将转变为失代偿期,导致缺氧症状加重,脑组织血供减少。故护理人员需严密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和神志,若发现其出现意识逐渐模糊、感觉迟钝及表情淡漠等情况,应考虑为病情恶化,需及时报予主治医生,及时辅助检查处理。②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休克后患者体温下降,若护理时体温异常上升,提示可能出现其他感染,应及时报予医生,并协助妥善处理,以免引起严重后果。休克初期患者脉搏明显增快,其后变细速,合并心律不齐,而晚期脉搏细微缓慢,或无法感觉脉搏,并且患者呼吸频率及幅度将代偿性增加,护理时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和血压,若呼吸出现加深、加快和变浅等表现,或鼻翼煽动,则提示病情恶化,需立即给予处理;急救期间需间隔0.5小时测量1次血压,并对血压测定值详细记录,若血压恢复稳定,则可逐渐延长测量时间。(4)及时抢救:开启绿色急救通道,遵照“先治疗后交费”的人性化的原则,尽量减少急救时间,以免病情延误,带来严重后果;建立2条静脉通道,穿刺上肢静脉,将留置针置入其中,确保呼吸道畅通,密切配合医师开展手术止血、输血补液、包扎等措施,若患者伴有骨折,还需给予适当制动,避免骨折移位使软组织或周围神经受损。(5)并发症预防:由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与严重程度均较高,因此护理人员需落实急救观察及管理,妥善处理各类并发症,对尿量、SpO2和ECG行无创监测,对CVP和MAP行有创监测,以及时发现血液流动力学变化。若监测时发现患者尿量<20mL/h,需检查是否存在肾功能衰竭;液体复苏时,需定期测定患者的血常规与凝血功能,以免引起凝血功能障碍。(6)心理疏导:部分患者意识较为清晰,受疾病的折磨,患者易出现绝望、恐惧和烦躁等消极情绪,部分患者甚至抗拒治疗、护理,进而降低治疗效果。针对此种情况,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沟通,给予患者充分的安抚,将积极配合抢救的意义告知患者,使患者情绪保持稳定,进而提高依从性。

3 评价和观察指标:(1)评价指标[5]。①临床症状均消失,轻度休克者恢复,中重度休克者转为轻度为有效;临床症状依旧明显存在,休克程度未见变化为无效;临床症状加重,休克症状愈发严重甚至死亡为恶化。②参考GQOLI-74(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6]调查生活质量,调查指标包括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和心理功能,每项指标评分为0-100分,评分愈高,提示生活质量愈理想。(2)记录2组并发症。感染、水电解质紊乱、脏器功能衰竭。

5 结果

5.1 2组护理效果对比:对照组有效34例,无效10例,恶化2例,有效率为73.91%;观察组有效42例,无效4例,恶化0例,有效率为91.30%。2组护理效果对比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421,P=0.0278)。

5.2 2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对照组躯体功能评分为(78.45±6.94)分,社会功能评分为(72.46±7.02)分,心理功能为(75.94±7.45)分,物质生活状态评分为(74.26±5.88)分,整体评分为(74.93±6.51)分。观察组躯体功能评分为(85.21±6.34)分,社会功能评分为(83.59±7.11)分,心理功能为(86.34±7.48)分,物质生活状态评分为(85.69±5.48)分,整体评分为(85.62±6.37)分。2组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5.3 2组并发症对比:对照组护理期间出现4例感染,2例脏器功能衰竭与5例水电解质紊乱,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3.91%;观察组仅出现1例感染和2例水电解质紊乱,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52%。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有统计学价值(x2=5.3919,P=0.0202)。

讨 论

据资料显示[7],机体遭受严重多发伤打击时,将严重损伤到组织器官,促使机体在短时间内丢失大量的体液及血液,造成有效循环血量快速下降,器官、组织供氧不足,功能及代谢紊乱,最终导致肾脏、大脑等重要器官因供血不足而产生不可逆损伤。若患者受到严重创伤后未及时接受有效的治疗,极可能因失血过多造成失血性休克,甚至引起死亡。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病情复杂且严重,治疗难度大,需对患者采取行之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方能最大程度提高抢救成功率,挽救患者的生命。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护理干预在急诊护理中的运用效果优于常规护理,不仅能提高救治效果,改善生活质量,还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理状态,使之获得良好的临床结局。胡芳[8]研究中对62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采取急诊护理干预,救治成功率为93.55%,与本次观察组研究结果对比差异小。与常规护理相比,急诊护理干预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模式,能结合患者的病情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进而提供给患者全面周到的护理服务,以巩固救治效果,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急诊护理干预由患者入院后即对其进行合理的评估,并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析,再采取有目的性护理措施,此举能减少风险事件,有效预防并发症;另外,通过急诊护理干预对患者展开评估,能使护理人员动态观察及了解患者的病情,进而为救治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杜雅明,孙永芳[9]认为,对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施以急诊护理干预能综合评估患者的生理状况,预测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便于发现异常后能及时处理,能阻止病情恶化,提高救治效果;同时,结合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针对性心理疏导,不仅能使患者的护理配合度得到提高,还能增强其心理承受力,减轻因生理疼痛引起的生理应激反应,最终有效保证整体疗效。

总之,护理干预应用于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猜你喜欢
失血性休克病情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骨盆骨折伴失血性休克的早期疗效观察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效果观察
急诊抢救严重多发伤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