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俯卧位通气对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疗效评价

2020-12-09 08:24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19期
关键词:血氧插管气管

丁 欣

(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重症医学科,江苏 常州 213000)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危急重症,有着非常高的病死率,有调查指出,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死率高达40%,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理、心理健康。机械通气是临床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主要手段,通过采取合理的通气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死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的5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当作研究对象。均符合Berlin2012年关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相关诊断标准[2]。男29例,女21例;年龄58~85岁,平均(70.13±4.24)岁;中度(氧合指数101~200 mmHg)36例,重度(氧合指数≤100 mmHg)14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俯卧位通气治疗,接受护理干预。

1)俯卧位通气治疗。应用呼吸机为患者实施有创通气治疗,行气管切开术或者是气管插管,建立有效的人工气道。患者取俯卧位,选择SIMV通气模式,参数设置:呼吸频率15次/min,潮气量6mL/kg,吸气时间1.0s,FiO260%,峰流速50L/min。

2)护理干预。①呼吸道护理。俯卧位通气治疗过程中,受到体位的影响,易引起导管移位、脱出,影响通气治疗效果。利用口腔固定器、胶布等,将导管固定住,并使患者头偏向一侧,并使用头圈固定,以便于观察呼吸道情况、保证呼吸道通畅[3]。定时充分叩背协助患者排痰,有必要的情况下可应用振动排痰机。②管线护理。对气管插管、呼吸机管道、深静脉置管、胃管、引流管等各种管线,做好固定,避免管道移位、滑脱。③生命体征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若患者出现气道痰量增多、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等情况,及时变换为仰卧位通气。④预防并发症。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各管路滑脱移位扭曲、误吸、皮肤黏膜压伤等情况,以避免严重后果的出现。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吸入氧浓度、氧合指数、气道痰液引流量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用±s表示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俯卧位通气治疗基本情况及并发症

50例患者进行了245次俯卧位通气治疗,2~7次/人,平均4.9次。俯卧位通气治疗时间为5~11.8h,平均(8.2±0.5)h。气管插管滑脱2例,皮肤黏膜压伤1例,胃内容物反流1例,并发症发生率8%。

2.2 俯卧位通气治疗对血气指标及气道痰液引流量的影响

治疗前患者的动脉血氧分(74.56±13.54)mmHg、脉搏血氧饱和(81.56±4.57)%、氧合指数(165.64±22.47)、气道痰液引流量(7.58±1.34)mL

治疗后患者的动脉血氧分(95.34±18.76)mmHg、脉搏血氧饱和(97.06±1.54)%、氧合指数(206.51±25.04)、气道痰液引流量(13.55±2.27)mL,

治疗后动脉血氧分、脉搏血氧饱和、氧合指数、气道痰液引流量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的吸入氧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低氧血症、呼吸窘迫,是一种急性弥漫性炎症性肺损伤,由于肺自重增加、肺血管通透性上升,而导致肺含气组织大幅度减少[4]。因此,临床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关键在于改善低氧血症、纠正缺氧状态,这就需要机械通气治疗。临床实践发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仰卧位通气治疗时,心脏对肺造成了一定的压迫,且膈肌向头侧位移,再加上重力作用,导致背侧肺泡萎陷,使得前胸部肺泡通气/血流比增大,而背侧肺泡通气/血流比降低[5]。

本研究中得出,俯卧位通气,由于局部膈肌运动及重力作用发生了改变,有利于促进气道痰液引流,从而可以减少气道阻力,增加肺泡通气,这对于促进氧合改善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由于体位原因,俯卧位通气对呼吸道护理、管线固定、皮肤护理的要求相对较高,容易出现气管插管移位滑脱、皮肤黏膜压伤、胃内容物反流等并发症。因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过程中,必须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

猜你喜欢
血氧插管气管
气管切开术后不同类型气管套管的并发症及处理策略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血清白蛋白和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互关系
光棒引导下气管插管技术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气管狭窄病人导管插管二例
Pathological abnormalities in splenic vasculature in non-cirrhotic portal hypertension: Its relevance in the management of portal hypertension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在胸外科中的应用
基于无线技术的医用血氧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基于STM32血氧心率检测仪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