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病源流犀烛》臌胀导引法的原理阐释及功法编纂

2020-12-09 12:27王莹魏玉龙郭佳美胡庆川魏泽仁张佳蕾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5期
关键词:丹田意念

王莹,魏玉龙*,郭佳美,胡庆川,魏泽仁,张佳蕾

(1.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北京;2.河北新奥集团新绎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河北 廊坊)

0 引言

臌胀临床以腹大胀满,绷急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显露为特征。其基本病机总属肝脾肾受损,气滞、血瘀、水停腹中,为本虚标实之证[1]。本病发病缓慢,病情缠绵难愈,为临床常见性、多发性、难治性疾病。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现代医学的肝硬化腹水与之相符合。目前,肝硬化腹水是慢性进行性肝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肝硬化由代偿期转为失代偿期的一个重要标志[2]。相关数据显示[3],肝硬化发生腹水1 年病死率达15%,5 年病死率达44%,严重危害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临床对肝硬化腹水的患者以限制水钠摄入、使用利尿剂、补充白蛋白、抗感染等为常规治疗方法。其发挥作用快,短期内效果显著,但具有较高的复发率,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传统医学治疗以行气利水、活血化瘀、利尿为主[4]。常规的治疗方式有中药内服、外敷,针灸推拿等。同时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本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5-6]效,但这诸多的治疗方式都是将患者置于被动治疗的过程,忽视了患者自身的主观调控性。

导引,最早在《庄子·刻意》中记载:“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导为“导气令和”,引指“引体令柔”。即主体运动配合呼吸吐纳及意念的综合作用。在中医“治未病”领域,相较于药物、针灸、推拿等被动疗法,更加注重身心同调,通过开发人体内在防治疾病潜能达到健康的目的,且其养生康复作用也逐渐被临床研究所证实[7]。通过参阅古籍发现,清代医家沈金鳌所撰的《杂病源流犀烛》一书中除记载臌胀疾病的源流证治及药物治疗之外,还记载其导引及运功方法[8]。沈氏在《犀烛》中所用的气功功法,主要引自明代曹士珩所著《保生秘要》,惜其原书已散佚。笔者以李占永、李晓林校注的《杂病源流犀烛》为蓝本,摘录臌胀导引相关原文,对原文条目加以梳理分析后将其操作进行重新整理,结合臌胀的病因病机,深入理解臌胀导引法内涵,以拓展肝硬化腹水等臌胀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思路。

1 导引原文摘录与原理评析

1.1 原文摘录

《杂病源流犀烛·臌胀导引法》:坐定擦手足心极热,用大指节仍擦摩迎香二穴,以畅肺气,静定闭息,存神半响,次擦手心,摩运脐轮,按四时吐故纳新,从玄雍窍转下至丹田,扪气面,撮谷道,紧尾闾,提升泥丸,下降宫,复气海,周天一度,如此七七,身心放下半炷香许,如久病难坐用得力人扶背,慎勿早睡,恐气脉凝滞,神魂参错,效难应期,手足可令人摩擦,患轻者,一七能取大效,重则二七、三七,五臌胀尽消,屡屡取验,妙入神也[9]。

《杂病源流犀烛·运功》:反瞳守归元,念四字诀,定后斡旋,推入大肠曲行,提回抱守,能清臌胀,气胀加推散四肢,时吐浊吸清,饮食宜少。降气安心,而食自然加。或病酒过用汤水而放,宜通其二便,摩脐轮肾轮二穴,吹嘘其气,或开腠理,以泄微汗,其胀自效,血胀加运血海效[9]。

1.2 术语考释

由于原文中相关词语晦涩难懂,通过查阅文献及相关词典,现解析如下。

名词术语考释

动词术语考释

1.3 原文释义

《杂病源流犀烛·臌胀导引法》中说道:坐好后将手足心搓热,用双手拇指按摩迎香二穴(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可以宣畅肺气。入静,意守呼吸。两手搓热,绕肚脐顺时针摩擦。按照四时吐故纳新,从悬雍窍转到下丹田。吸气舌抵上腭,使气向上走使面部发热,收腹提肛,提气沿督脉上升,呼气使气缓缓下降胸部中丹田,再至下丹田,为一小周天,如此七七四十九次,放松入静燃半炷香时间。如久病难以坐下,需要用人帮助扶背部。不宜早睡,以免气脉凝滞,神魂颠倒,精神错乱,效果难以应期。手足可令人帮助摩擦,病情轻者,七天能取很大效果,严重者十四天、二十一天,三十五天臌胀尽消,屡屡取验[10]。

《杂病源流犀烛·运功》中说道:闭目内视守归元,念四字诀(吸抵撮闭),入静后再运功,沿大肠九曲运气,吸回真气,仍意守归元,能清臌胀。气胀加推散四肢,呼吸吐纳,饮食宜少,待降气使心神安定,饮食会慢慢增多。饮酒、饮水过度而致病,应当通其二便,按摩脐轮、肾轮(即十四椎下旁开1.5 寸的肾俞穴)二穴,吸入自然之清气,吐出身体之浊气。或者开腠理(皮下毛孔),使汗微出,臌胀慢慢会有效缓解。血胀(有瘀血的臌胀)加运气血海(足太阴脾经穴,屈膝,在髌骨内侧上二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有效[10]。

1.4 原文评析

原文中提到按揉迎香穴,此穴位于手阳明大肠经,与手太阴肺经相表里,肺开窍与鼻,按摩迎香穴有宣畅肺气之作用。肺主皮毛,为相辅之官,主宣发肃降,可调节全身气机的升降,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肺的功能正常,水液才能下输膀胱,从而促进水液的排泄。因臌胀为气水互结,本虚标实之病,后世医家常选用开利肺气来治疗臌胀[11]。按揉迎香穴可改善肺宣发肃降的功能,促进水液排泄,缓解臌胀之症状。待入静后,意守呼吸,因人们在意识的支配下,通过主动的、自觉的调整和控制呼吸的次数及深度,通过调节气的升降出入改变整个机体的机能活动,助于气的正常运行,帮助练习者更好的入静。同时相关研究表明,当人体处于入静状态时,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会降低。因臌胀为慢性病,日久病人会处于焦虑状态,此法对于缓解病人的压力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12]。两手搓热,绕肚脐顺时针摩擦,肚脐处为神阙穴,居于人体正中,任督二脉经气交会于此处,另有足阳明胃经夹脐,足太阴之筋结于脐,足少阴肾经与冲脉夹脐上行,足厥阴肝经上行入脐中,可谓一穴而系全身。外联经络毛窍,内应五脏六腑,为诸脉汇聚之处,总理人体诸经百脉,故能转枢上下,补虚泻实,可升可降,统领三焦,主治百病,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元阳不足,脏腑虚损的各种相关疾病[13]。神阙穴与肝、脾、肾、三焦关系密切,中医学认为臌胀的发生是肝、脾、肾、三焦功能失调引起水液停聚于腹中所形成的,时常按揉脐周可作用于肝脾肾三焦,扶助宣导此处经脉之气,驱除病邪。原文中提到按四时吐故纳新,在《养性延命录》中记载:“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明代冷谦著《修龄要旨》又将此六字诀按照五脏的关系与四季配属,按照春夏秋冬四时节序,配合五脏属性及无音的发音口型,以呼吸、意念和肢体导引,吸入天地之清气,吐出脏腑之浊气,使气机畅行于五脏六腑之中[14],六字诀以吐故纳新为特点,吸清吐浊,以调节脏腑机体功能,调动不同脏腑经络气血的运行,使气血在正常的运行轨道中加强其活动能量,促进脏腑的新陈代谢,使壅塞者通。有学者应用生物物理学方法,证明六字诀发音在能量分布区域和共振峰频率变化方面均有一定的规律,不同发音能治疗不同脏腑疾病[15]。人体正气充沛,气机调畅,脏腑阴阳平衡对于维持机体健康、防御病邪侵袭具有重要作用。《东医宝鉴·气》亦云:“周流一身以为生者气也,苟内无所伤,外无所感,何气病之有哉!”“百病皆生于气”。气机郁滞不畅常是臌胀发生发展的肇端,故运用适当的预防手段,改善人体气的运行状态,使人体气机畅达,对于防止臌胀的发生与传变非常关键[16]。原文中提到,屡屡应验秒如神也,研究者[10]指出,臌胀为难治性疾病,气功作为辅助疗法,有一定效果,但秒如神未免夸张。

因臌胀初起,肝脾先伤,气滞湿阻,此时以实为主,久之肝脾日虚,病延及肾,肾火虚衰,不但无力温助脾阳,蒸化水湿,且开合失司,气化不利,而致阳虚水盛,水津失布。原文提到,闭目内视守归元,此处意为用意念去观想丹田的位置,此处指下丹田,因下丹田男子藏精、女子养胎处所,又是调整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的中心部位,意守此处有发动内气、贯通经脉之功效。《摄生三要》中指出:“有存神脐内者,谓命蒂所系,呼吸所通,存之可以养育元气”。元气为生命之根,意守丹田,可以使经气沿经下传到此处,使之元气充足,可以激发经脉之气,集聚于丹田,形成真气升降开阖的枢纽,促进经气的运行以疏通经络,调畅气机,养气助阳[17]。培补肾之元气,引火归元,温煦下焦,助水气化,以缓解臌胀。按揉脐轮、肾轮,也正为此意。念“四字诀”( 吸、抵、撮、闭),最早见于明代胡文焕编的《类修要诀》。意为行气开始用鼻吸气,舌抵上腭,紧缩肛门,轻闭气,调练后气可通尾闾、夹脊到头顶,从任脉下行,入下丹田,它是通过吸气加意念来引导内气沿任督运行。因任督二脉参与了全身气血循行,督脉为阳脉之海,统领一身阳气,任脉统领一身阴经,具有调濡养气血、补肝脾肾的作用。因臌胀日久肝脾日虚,病延及肾,肾火虚衰,无力温煦助阳,故从任督二脉论治可以达缓解臌胀之效[18]。若气胀,加上推四肢结合呼吸吐纳。《素问·汤液醪醴论》曰:“平治于权衡,去菀陈莝,微动四极,温衣,缪刺其处,以复其形。开鬼门,洁净府,精以时服,五阳已布,疏涤五藏,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气乃平”。概述了治疗水气病三法主要包括,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莝,消散水的蓄积,去除瘀血等。因久则气血凝滞,隧道壅塞,瘀结水留更甚,可运气血海穴位,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

2 臌胀导引法整理及应用分析

原文中论述的导引功法较为复杂,笔者在对原文分析的基础之上重新整理,并对其操作方法及功法机理做详细分析。

2.1 预备式

(1)操作方法:采用平坐式,坐在凳子的前三分之一,两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调整两脚位置,使两小腿与地面垂直,向上伸腰,使躯干与大腿保持垂直,两手掌心向下,自然安放在大腿上。头正颈松、松肩坠肘、含胸拔背、沉胯、收腹敛臀,目视前方,面带微笑,自然呼吸,全身放松。

(2)操作提示:若病情严重者,平坐不适,可自行选择仰卧式练习,全身放松即可。

(3)机理分析:本式操作的目的是让操作者全身放松,很快进入气功状态。考虑到臌胀病人的身体状况,宜采取坐式。

2.2 调畅肺气

(1)操作方法:①接预备式,双手搓热,全身放松,双眼微闭,用双手的拇指腹分别放到两侧迎香穴上,做缓慢旋转按摩。②配合呼吸,大拇指尖轻柔地下按时用口呼气,抬举时用鼻子缓缓吸气。③双手下落自然叠放于小腹,安静下来,全身放松。把注意力轻轻的放到呼吸上,意守呼吸。

(2)操作提示:操作者在按揉时,宜缓慢进行,呼吸宜缓慢、细匀。

(3)机理分析:本式通过点揉迎香配合呼吸,意在开宣肺气。《黄帝内经》中说:“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反之,时常按揉迎香,利于肺气调畅。《素问·经脉别论》中说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肺主行水,为水上之源,肺气可调节和维持水液代谢平衡,配合呼吸,助于气的运行。因臌胀为水气互结之病,调节气机有助于缓解臌胀症状。

2.3 叠掌揉腹

(1)操作方法:①接上式,两手搓热,双手相叠置于在脐部,做旋转按摩。②放松安静,鼻吸气,气沉丹田,舌抵上腭,口呼气时,据四季分别选择不同的吐字发音。即春( 嘘),夏(呵),秋(呬),冬(吹)。慢吸慢呼。③完毕后,全身放松,意守丹田(小腹部)。

(2)操作提示:按摩腹部的频率及时间,可根据操作者自身的舒适度自行调节。在操作六字诀时,呼吸宜均匀细长不憋气。

(3)机理分析:本式揉腹可增加腹壁肌肉和肠道平滑肌的张力,促进胃肠功能,有利于水液便排出。《厘正按摩要术》在谈到脐部时曾说:“人身之有脐,犹天之有北辰也,故名曰天枢,又曰神阙,是神气之穴,为保生之根”,“脐通五脏,真神往来之门也,故曰神阙”。可见,脐部在人体腹部的重要性。因臌胀为湿浊之气蕴结中焦,水谷精微失于输布,时常按揉腹部有助疏通经络,调节中焦气机的升降,同时配合呼吸,助于气的运行,从而利于臌胀症状的缓解。

2.4 意念行气

(1)操作方法:①接上式,将意识收回体内,然后轻轻的放到下丹田(小腹)处。②吸气,收腹提肛,用意念引气沿督脉上升至头部,鼻吸莫呼,舌抵上腭,使气沿胸腹正中线缓缓下降至下丹田,再以意念引导着气沿着大肠九曲向下运行,呼气。③如此反复操作后,意守下丹田。

(2)操作提示:以意领气时,用意要慢,切不可操之过急,以免发生不适。

(3)机理分析:本式为意念性操作,反复一呼一吸,可充分发挥肾纳气的作用,可以使气血通畅,补益元气,荡除身中结滞。神为生命的主宰,意识对气具有统帅作用,正所谓“意到气到”[19]。通过用意识引导呼吸,将气息缓慢传递到下丹田处,使腹部自然地起伏鼓荡,在充实饱满的状态下腹肌向四周产生紧张内裹之势,可达到按摩腹内脏器的作用[20]。同时,中医治病强调“因势利导”,“给邪以出路”,以意引气沿着大肠九曲下行,就是给郁滞的气机以宣导[21],气行则水行,水湿自去,利于水液代谢,缓解症状。

3 结语

导引在我国用于养生治病有5000 余载历史[22]。《吕氏春秋》载:“昔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气郁阏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宣导之”。

导引的发明和产生就是为了解除身体的不适,缓解病痛。作为一种身心锻炼方法,最大限度的调动人体自身内在的潜力,具有主动调控身、心、息三个方面的特色。导引养生法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在养生康复、调节情志等方面具有多功能的治疗价值,且非损伤免介入的优势,也逐渐引起临床的重视[23]。

臌胀为本虚标实之病证,其发生是由于肝郁气滞,中州不运,湿热凝聚结痰,瘀阻血络,更由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三焦气化不利,气血运行不畅,水湿不化聚而成水,机体阴阳失调、正气虚弱为其根本。通过对臌胀导引法分析可知,此导引法动静相兼,形审合修,通过“摇筋骨,动肢节”,发挥经络穴位在疾病治疗中的特殊作用,以梳利关节、疏通经络。配合有规律的呼吸运动,以调和气血、培育真气,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同时,用意念引导气血的运行给邪以出路,推动激发气在经络中的运行。导引法肢体运动、呼吸操作及意念引领三者有机结合,导气令和,引体令柔,针对于臌胀病之气机不利,液运行不畅,脉络瘀阻,腹部硬满胀如鼓的不适症状,可使机体达到身心同调,从而缓解病情。

同时,臌胀为慢性疾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的长期反复作用,经久难愈,所以在治疗的同时应当注重疾病预防。《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有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早期对疾病进行有效控制及预防,病愈后防止疾病的复发。治未病理论在个体健康状态的调养及慢性病管理方面有着巨大优势,对于慢性疾病通过医养结合,发挥中医在慢性病中的预防、维护、健康管理等功能,以降低发病率和患病率,延缓发病周期[24]。《杂病源流犀烛》所记载的臌胀导引法具有重要的“治未病”价值,从养生及预防的角度都值得深入研究,为更好的继承和发扬古人的养生理念与方法,需探究古代导引法的科学性,并提高其在当今时代的实用性[25]。本团队将在下一步开展临床试验,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其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丹田意念
菜市场离我只有一百步
唤起人工触觉 实现“意念控制”的假肢
追求原始冲动和意念的自由释放
少林内劲一指禅丹田功(三)
少林内劲一指禅丹田功(三)
意念修复功法
少林内劲一指禅丹田功(一)
太极拳推手练功“用意”浅悟
唤醒丹田方法之我见
“唤醒丹田”之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