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背景下头面部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防护*

2020-12-09 06:09邵世蓉胡琳娟薛海英
关键词:防护用品粘贴医疗器械

邵世蓉 胡琳娟 薛海英 陈 敏 高 丽

德阳市人民医院,四川 德阳 618000

2019年12月至今,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确诊人数已达到77 046人,其中湖北省占到总人数的83.18%,其余患者分布在其他地区[1]。考虑到湖北省是本次疫情最严重的灾区,全国各地医院都在全力以赴的支援湖北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各地区在支援武汉之前也将剩下的16.8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安排给留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和护理。虽然战斗阵地不同,但是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治疗、护理和防护工作都是统一标准[2-3]。我院所在地区也是国内除湖北之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数量比较多的地区之一,我院被定为新型冠状病毒诊治医院。从得到任命通知开始,在我院领导的带领下,各科室都在全力备战,力争给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最好的治疗和照护,尤其是发热门诊、感染科、呼吸病区和分子检验室更是本次抗击肺炎的重要科室。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中常见医用防护用品使用范围指引(试行)》[4]要求,所有一线医护人员必须按照严格标准穿戴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防护面罩、隔离衣、防护服等个人防护用品。通过电视台等媒体传回的信息显示,一线医护人员在工作一个班次之后,头面很多部位都会留有很明显的压痕,严重者出现红肿和血丝,这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高强度传染性、物资缺乏等导致的一线医护人员需要一次性工作4~8 h甚至更长的时间有关,再加上防护装备的封闭性和高强度的工作会加重人体汗液的排出,这些条件都极易给一线医护人员造成器械压力性损伤,其中一线医护人员的头面部是危险部位[5-6]。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 (device related pressure injuries, DRPI)[7]是指为了诊断和治疗而有计划地使用器械,由于体外器械产生压力而造成患者皮肤和/或皮下组织(包括粘膜)的局部损伤,该损伤完全符合器械的式样和形状,包括皮肤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和黏膜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为了更好的做好一线医护人员的防护工作,保证其生命健康,我院结合国内外先进的医疗器械压力性损伤防护经验,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了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防护措施,应用到发热门诊、感染科、呼吸病区和分子检验室的一线医护人员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发热门诊、感染科、呼吸病区和分子检验室工作的138名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8]:①在我院参加本次抗疫的临床一线医护人员;②工作年限在1年以上且从事本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达到3周;③每次工作时间达到4~8小时,甚至更长;④医护人员工作期间需要全程穿戴防护装备;⑤首次使用防护装备前头面部无损伤;⑥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①中途因事退出;②对防护材料过敏;③不符合以上纳入标准。将入组人员按照1~138进行随机编号,奇数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防护,偶数为观察组采用头面部医疗器械进行防护。其中对照组医护人员男性8例,女性61例,年龄22~46(34.09±3.55)岁,佩戴隔离防护用品平均时间为9.23~11.54(10.08±1.27)h;观察组医护人员男性11例,女性58例,年龄23~45(35.11±3.17)岁,佩戴隔离防护用品平均时间为9.19~11.64(10.32±1.76)h;两组医护人员年龄、性别和佩戴隔离防护用品平均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干预方法

我院作为本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定点医院,尤其是在发热门诊、感染科、呼吸病区和分子检验室工作的医护人员都需要在值班期间穿戴防护装备,针对目前的特殊情况,我院结合国内外先进的医疗器械压力性损伤防护经验,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进行相关压力性损伤的防护,此举措已经院感及相关专家审核批准可以应用。为了更好的对比本次防护的优势,专门成立研究小组。小组成员由国际伤口治疗师2名、伤口专科护士3名、护士长2名组成,国际伤口治疗师负责对整个干预过程的监督和指导,伤口专科护士及护士长负责对两组医护人员进行效果监测和记录。具体的干预措施如下。

1.2.1对照组 对照组医护人员给予常规防护,医护人员在上班前进行严格的洗手消毒工作,并按照医院规定穿戴好防护装备。

1.2.2观察组 观察组医护人员给予头面部医疗器械进行防护。在开展防护之前先告知医护人员本研究的意义和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定义,并为组内成员详细介绍穿戴防护服容易发生损伤的部位,医护人员发生的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常见于鼻部、脸颊部、额部、耳廓后部和耳廓后方[9](图1)。

图1 医护人员DRPI的常见部位

具体操作流程:①评估及用物准备。评估:评估防护用具的型号、软硬度,防护用具佩戴处皮肤的情况。用物准备:敷贴的裁剪尺寸如图2和图3。②选择不致敏、粘贴合适的敷料,推荐使用薄型水胶体敷料。③根据防护用具、受压部位、形状进行敷料裁剪,鼻翼两侧、耳后适当裁剪以增加顺应性。④使用生理盐水、清水或湿纸巾进行皮肤清洁,包括清除受压部位的皮屑、皮脂等;清洁后擦干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⑤无张力粘贴,尽量保证粘贴平整,避免过度牵拉或褶皱引起张力性水疱或进一步损伤;沿敷料按压一圈,可将手搓热后用手捂半分钟,确保敷料粘贴牢固。⑥依次粘贴鼻部、脸颊部、额部、耳廓后部和耳廓上方,粘贴效果如图4。⑦穿戴防护用品后要再次检查其密闭性,见图5。

图2 薄型 10*10水胶体敷料 图3 压边异型水胶体敷料

图4 粘贴效果图

图5 穿戴防护用品后效果图

1.2.3注意事项[10]

①在开展操作前注意评估防护用具的型号,确定敷贴粘贴的位置。②操作前注意评估防护用具佩戴处皮肤的情况,有无破损、红肿、潮湿等情况,必要时使用皮肤液体保护膜等保护措施。③在粘贴敷贴之前,注意清洁皮肤[11]。④粘贴敷贴时采用无张力张贴法,将敷料贴于易发生压力性损伤的重点部位。⑤敷料在使用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过敏现象,若出现不适请立即停止使用。⑥去除敷料时一手按压皮肤,另一手同时撕除敷料,避免撕脱伤,撕除敷料后清洗皮肤,去除残留黏胶,可使用润肤露进行皮肤保护。

1.3 观察指标

1.3.1压力性损伤 Ⅰ期:指压不变白的红斑,皮肤完整;Ⅱ期:部分皮层缺失伴真皮层暴露;Ⅲ期:全层皮肤缺失;Ⅳ期:全层皮肤和组织缺失[12]。

1.3.2皮肤舒适度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13]测评护理人员对舒适度的感知。将10 cm长的直线平均分为10份,从左到右依次标明数字0~10,0一端为“最舒适”,10一端为“最不适”。

1.4 资料收集方法

本研究作者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线医护人员,在开展调查之前,将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告知研究对象,征得医护人员本身同意之后开展研究,在干预3周后由小组成员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防护效果的数据收集和整理,在伤口专科护士、护士长监督核实之后由本研究作者对数据进行分析。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人数、百分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医护人员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损伤分期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医护人员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损伤分期比较[n(%)]

2.2 两组医护人员皮肤舒适度比较

观察组皮肤舒适度评分为5.12±1.72,对照组为6.48±0.92,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23,P<0.001)。

3 讨 论

针对以上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可知,观察组医护人员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仅为2.90%,明显低于对照组医护人员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P<0.05);除此之外,观察组医护人员的损伤程度也相对较轻,仅为第Ⅰ期,而对照组医护人员的损伤程度分布在第Ⅰ、Ⅱ、Ⅲ期;提示我院使用的头面部医疗器械取得了很好的防护效果。这种防护方案不仅详细分析了医护人员在穿戴防护装备后容易受压的具体部位[14-15],还采用了我国目前比较流行的水胶体敷贴。这种敷贴由羧甲基纤维素钠构成,可在局部形成低氧张力,促进微循环,改善组织缺血缺氧,能够吸收液体,形成凝胶,促进损伤部位的上皮细胞爬行,加快组织的修复。其中国内研究者夏杰及其同事也将这种敷料应用到医护人员的损伤防护中[16],极大的改善了医护人员的损伤情况。除了选用了特殊材质的敷贴,我院也针对人体头面部的特殊结构,将敷贴进行适当的裁剪,以达到在使用时能够保证封闭性。为了保证每位一线医护人员都能够正常使用,并做了图文说明,方便需要的一线医护人员进行及时的学习,更好的保证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减少器械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医护人员的舒适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也说明医护人员对我院采用的头面部医疗器械防护工具的效果还是非常满意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一线医护人员不仅需要忍受高强度、高负荷的工作任务,还要面对随时可能被感染的危险,如果整个头面部出现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将会给医护人员的防护工作带来阻碍,进而影响一线医护人员更好的照护患者。我院防护方案的应用彻底改善了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情况,本研究结果也印证了谢亚东[17]的研究结果。

综上,我院采取的防护措施对全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背景下头面部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取得了很好的防护效果[18]。鉴于本次的防护方案在图文说明的情况下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在确保隔离效果的同时降低了一线医护人员的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率,提高了一线医护人员的舒适度,值得在当前情况下在其他兄弟医院进行推广和应用,以期保护更多的正在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

猜你喜欢
防护用品粘贴医疗器械
基于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自动曝光控制降低CT检查中受检者辐射剂量的研究
医疗器械检验数据修约问题的探讨
《工作场所粉尘危害防控检查要点
——工会参与尘肺病预防实用指南》—— 检查要点20 为劳动者提供适宜的个人防护用品,并确保正确使用和良好维护(连载六)
外来医疗器械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医院医疗器械维修中存在的问题及维修管理策略
家用医疗器械监管现状与发展趋势
让落叶生“根”发声——以《树叶粘贴画》一课教学为例
加强劳动防护用品管理确保职业健康安全
A ski trip to Japan
What Would I Change It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