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改革背景下基层审计机关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0-12-09 05:27吴袁宇
审计与理财 2020年6期
关键词:审计存在问题对策

吴袁宇

【摘 要】为提升审计改革背景下基层审计机关的工作效率,本文从信息化改革的角度出发,提出审计信息化改革的重要性,分别从信息化改革覆盖范围、意识观念、审计结构、审计独立性、技术系统等五大方面分析基层审计机关存在的问题,并对应提出几点对策,为基层审计机关审计功效的提升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信息化改革;审计;存在问题;对策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改革已广泛覆盖于各行各业当中,面对审计环境复杂多变的特点,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已亟不可待。基层审计机关作为开展审计工作的基础部门,是我国审计体系发展和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审计署对地方审计机关信息化建设等要求不断增强,改革必须从小到大要全面,为审计机关的审计信息化改革指明了方向。因此,为实现增强审计机关信息化管理能力,提高审计工作效力,需着重探究现今基层审计机关存在的不足并制定相应有效对策。

一、审计信息化改革的重要性

在信息化改革的新时代,大数据作为主要研究主体,其重要性遍布各个生产领域。其中数据作为审计的基本要素,当结构或者数目发生变化时,审计的难度也会随之增加,信息化审计应当成为当代最主要的审计方式。随着新时期改革的发展变化,大数据已经成为现代管理以及决策的主要依据,审计部门是专门为监督行政权力而设置的组织,其所掌握的数据信息在水准上要与监察对象维持统一。

信息化是以计算机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系统性规定服务流程,以实现工作效率的提升。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提过,要加强对大数据的技术运行,创造有特色的的“国家审计云”,实施审计的信息化改革,就是将信息技术与现实审计相结合,使审计过程中对数据信息更加充分利用,以便于审计信息能够共享,提高审计信息管理效率。

二、基層审计机关信息化改革存在的问题

1.信息化改革覆盖范围狭窄。

基层审计机关在改革后对计算机、大数据等一些创新性信息技术应用不多、使用范围相对较小,主要应用于经济财务、金融等相关部门,其他领域还是延续运用传统的手工做账方式,其工作效率低、整理资料繁琐等为审计信息化改革带来严重困难,影响了基层审计机关信息化改革体系的发展。当下来说,各公司采用的财务软件各不相同,还未创立一个便于统一的衔接接口,审计单位相应的财政系统难以进行有效连接,促使计算机适用性不高,人们难以准确利用信息技术实行网上审计,导致基层机关信息化改革覆盖范围狭窄,不利于信息化的发展与推进。

2.信息化改革意识观念薄弱。

受到传统审计经验的约束和限制,人们对改革创新的接受能力较弱,习惯于简单操作的审计过程。大部分基层审计人员对信息化技术改革背景下的项目审计发展了解不够,对审计信息化改革的意识观念不强烈,难以接受新鲜的方法技术,利用计算机信息化审计的意识不强,不能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其中,大部分基层审计机关主要职员较少,且审计业务骨干多为大龄化职员,对新科学技术的发展认知不够详细,对审计信息化改革更加不理解,本身以为简单的审计工作只需用手工开展审计,若利用新的信息技术,只会导致审计流程更加复杂。在传统手工对账审计过程中,相关审计依据只保存留有账单,仅关注资金的管理层面,而信息化改革后的审计工作主要集中于财务数据的收集,通过对采集数据进行分析,将所审计项目业务与其数据信息联系起来,搭建财务与业务数据之间的桥梁,可全面开展项目审计。

3.信息化改革审计结构缺陷。

在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过程中,若审计人员不能对计算机技术加以掌握利用,将会面临失去审计的资格和能力。在以后的审计过程中,对审计职员的技能掌握也越来越严格。如今各个审计部门虽不乏经验丰富的审计老干部,但是在基层审计机关中能取得相关计算机职称的人员却很少,甚至出现部分审计职员学历较低,不能够支撑改革后审计水准的提升。因此,为加强国家审计水平的提升,必须从基层审计机关的人员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做起,培养同时具备计算机信息化技术能力与审计业务能力的精英,是我们实现审计信息化改革的重要根本。

4.信息化改革审计独立性不强。

基层审计单位多数情况下在审计执法权的掌握方面难以具备独立性,在进行审计信息化改革的过程中,审计执法工作将会面临与许多相关执法单位的合作,在信息化审计过程中难免受阻,从审计部门所属角度来看,各个部门的权力都属于政府,我国的审计单位仅限于内部审计,难以表现出审计的监察作用。

目前基层审计机关的独立性主要被审计管理体制管辖,部分基层政府一般从当地政府利益出发,影响信息化审计工作的独立开展,间接打击审计人员的改革积极性。同时基层审计机关的编制管理、审计经费都受限于政府相关部分,信息化审计难以全面发挥作用。

5.信息化改革技术系统滞后。

现如今,相关审计实施系统主要为AO软件,其在发布以后未及时对数据采集模板进行更新,随着一系列相关财务软件升级过后,当时的信息收集模版难以正常进行数据的采集,提升了信息的匹配难度,降低了信息化改革下审计实际效果。同时,在基层审计机关中,很多业务都是属于资金业务量小的范畴,信息化技术在相应基层单位应用较少,AO软件的相关学习和应用也相对滞后。

三、加强基层审计机关信息化改革的对策

1.提高基层审计机关人员信息化素质。

面临新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基层审计人员要抓紧时间跟进改革的步伐,理解信息化改革对于审计的重要程度,为适应审计改革条件下加强基层审计机关审计夯下坚实的基础。基层审计人员要改变思维方式,适应审计改革新环境变化,加强信息化审计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增强信息化设计改革的意识形态,认清信息化审计改革对审计人员的职业规划和技能的重要性,认清审计工作效率的提升与信息化改革不可分割,认清国家和社会审计机关能力的提升发展与信息化改革不可分割,只有实行信息化审计改革,跟随国家科技创新的脚步,大力提倡行走审计科技创新之路,才能更好体现出审计系统的作用,才能保持国家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否则,难以监督各部门行政职权的公平合理使用,难以肩负起保持社会稳定发展的光荣使命。

2.构建基层审计机关人员信息化知识技能培训体系。

对基层审计机关人员开展信息化技术培训,是推进审计信息化改革,对原有审计职员进行新知识与技能提升的一种培养模式,是适应审计改革的鲜明方式。

基层审计机关应该将信息化技术知识培训放在首位,对各个层面的审计职员进行有效针对性的信息软件知识的培育,并按期办理计算机信息相关的审计培训班,鼓励广大工作人员报名参加学习,并将其作为一项工作内容考核指标,推广信息化审计改革教育,造就大量的复合型审计人才,为审计改革提供新生力量。

同时,在理论学习的同时需要注重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定期开展审计实战演练,将平时培训所学融入实际,有针对性的改正和完善审计工作人员技能的不足,建立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审计知识领域交叉的联系,实现审计经验与信息化技术的有效结合。最后,采取“互补学习”的一种方法,让老审计干部人员传授新人审计经验,让年轻人员带动老干部对信息化技术的吸收和掌握,采取新老结对的方法,发挥内部审计的互帮互助精神,将审计工作实践作为培养审计人才的唯一路径,以增强审计工作人员的实践应用能力。

3.推进基层审计机关人财物垂直管理。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意见,应该加强推进审计机关人财物的垂直管理,从根源上解决了审计机关对政府的依赖,切断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元之间的经济关联,减少政府对审计的间接干预和影响,令基层审计机关的人事以及财务等方面不受当地政府的约束,能够有效提升信息化改革下审计工作的办事效率,有利于基层审计机关开展信息化审计时更加公平公正。

4.全面推进基层审计机关管理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技术改革下审计的重点应集中于审计信息系统建立。首先,应该加强对AO的应用,及时更新完善AO系统的模板资料,使之与相应审计工作软件相匹配;然后建立一个基础性的审计数据库,管理被审计对象的基本资料、审计报告、相应法律法规等,便于相关审计资料统一管理与借鉴;最后要加强基层审计机关与相关政府、财务部门的审计联系,在各自应用系统内建立“沟通”桥梁,提升审计各参与方的兼容性,增加信息化审计的便利性。

四、结语

信息化技术改革是当前世界变化的一种趋势,而审计作为一种对权力和经济强有力的监督手段,更是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在信息化改革环境下,审计人员必须充分结合我国信息化发展情况,以专业的审计知识和理论为基础,以正确的技术化审计方法为手段,提升我国基层审计机关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刘芳.基层审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5):64-65.

[2]尹蘭梅.基层审计机关信息化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7,7(7):103-104.

(作者单位:沙洋县政府投资审计局)

猜你喜欢
审计存在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浅谈工程结算审计的方法与实践经验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从国家治理看审计反腐倡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