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创业孵化平台服务地方双创机制研究

2020-12-09 05:24王俊翔
商情 2020年44期
关键词:双创创新创业

王俊翔

【摘要】在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高校的创业孵化平台及地方“双创”平台已是典型的创业形式,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然而,由于缺乏专业人士指导以及实际项目支撑,高校孵化平台建设普遍缺乏活力,成功率偏低。同样,地方创业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人才,尤其是地市级以下的创新创业平台,导致发展缓慢,甚至失败。如何将高校创业人才优势与地方双创平台有效融合,形成合作机制,使双方优势互补、抱团取暖、共同发展,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在分析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平台和地方双创目前的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从资源共享、平台运行、机制协调、信息沟通、管理等合作机制,为高职院校孵化平台同地方“双创”平台协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孵化平台  双创  创新创业

一、高职孵化和地方双创平台发展现状

(一)地方双创平台发展现状

李总理早在2014年9月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他指出,要在祖国的大地上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势态。根据2017武汉中国双创峰会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我国有创业孵化载体7533家,孵化企业20余万家,数量和规模已跃居世界首位。但在数据的背后,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创业孵化成功率偏低,根据《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大学生毕业即创业比例,从2011届的1.6%上升到2017届的3.0%,创业热情逐年提高,但超过半数的人3年后都退出了创业。双创孵化成功率偏低的问题在于缺乏孵化和创业的必备条件及有效的运行机制。比如地方创业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人才,尤其是地市级以下的创新创业平台,导致发展缓慢,甚至失败。

(二)高校创业孵化平台发展现状

为了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能力,高校也在积极开展高校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目的就是为在校大学生和刚毕业三五年的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土壤和环境。学生通过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可以把书本上的知识付诸实践,在创业体验中丰富创业知识、提高综合素质、总结经验教训。截止到2016年:包括高职类院校在内,目前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高校超过80%,建立了创新创业基地的也接近70%,众多高校在校生、毕业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应该说成绩喜人。但是在成绩的背后,我们必须面对一个事实,由于缺乏专业人士指导以及实际项目支撑,高校孵化平台建设普遍缺乏活力,成功率偏低,高校的人才资源优势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二、高职孵化平台与地方双创互动的必要性

通过对高校及地方创业平台孵化发展现状分析,我们发现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通过对一定模式的研究运作,使高校的创新创业人才资源优势与地方双创平台优势进行无缝对接,优势互补,是解决目前双方面临的困难与挑战的必经之路。

(一)有助于高校孵化平台及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

地方“双创”最大优势是具有与实际项目对接的操作平台,可以使学生对创新创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提供明确的方向;通过地方“双创”可以了解孵化企业在组织模式、投资模式、生产模式、营销模式的创新,对于高职创新创业平台的建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学生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平台提供明确的,可借鉴的方向。

(二)有助提高地方双创发展和服务地方经济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平台,具有人才资源优势。能为地方双创发展输入技术和创新人才,且人力成本较低,对于处于创业阶段的地方“创业”平台,是有效的人才补充和支持,同时促进地方双创的孵化服务地方经济。

三、国内外相關实践研究

美国作为世界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学生长夜能力的培养,在上个世纪 80 年代创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器,走在了世界前列。人才培养采用校企合作模式,鼓励教师将课堂搬到企业,下企业锻炼,与企业建立高效的校企合作关系,参观企业运作模式,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了解企业的运作方式、生产过程。运用已经掌握的创业理论知识设计富有创造性和可行性的方案来帮助企业解决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现实困难。

德国在大学生创业孵化方面也起步较早,从 20 世纪 80 年代末开始,德国高校开始进行校园孵化器建设。很多高校、教学单位都陆续与企业、产业园、研发机构展开日益密切合作。在企业每年接收大量实习生、创业孵化培养任务的同时,高校将校内的实验室、设备、实训场地等创业资源向企业开放,做到资源共享和互帮互助。

在北京召开的关于《面向 21 世纪教育》的研讨会,标志着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进入我国。会议强调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是社会未来的动力。2014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要求提高高职教育水平和办学质量,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职业院校和骨干专业。近些年来,由于城市化的加快以及地产等相关产业的发展,高职人才需求数量增加,为了使人才接轨市场,培养创业创新能力,相关高职院校陆续都设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平台或基地,包括景观设计工作室、室内设计工作室、建筑设计工作室等多种形式的创业孵化平台,但由于定位不准确,未与地方经济产业形成对接,缺乏合理机制,运营效果不佳。

综上国内外研究现状看来,国外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实践,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国内在大学生职业教育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也处于摸索的阶段,针对高职创业孵化平台服务地方双创方面的研究,更是鲜有涉及,对高职创业孵化平台服务地方双创工作机制进行研究对于解决当前的问题是可行的。

四、当前高职孵化平台服务地方双创现状

(一)高校创业平台与地方双创之间缺乏顶层设计

高校创业平台与地方双创都是为创业做准备和实践的载体,有共同的需求和共性特征,互补性较强。但目前两者之间的缺乏联系,没能利用双方各自的优势,形成优势互补和互动推力。

(二)高校创业平台与地方双创之间缺乏融合机制

高校创新创业平台有创新热情高涨的技术人才,地方双创具有可操作平台和政策支持,但缺乏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两者具有互补性。通过将高职创新创业平台融入地方双创,并将双创文化融入课程,可以使学生对创新创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五、高职创新创业平台服务地方双创机制

通过对高校孵化平台及地方“双创”分析,我们可以从资源共享、协调机制的建立、信息平台的建立等方面入手,建立协调发展机制。

(一)资源共享机制

要加强高职院校创业孵化平台同地方双创的互动联系,需要整合各自的优势资源,实现共享,才能实现1+1>2的效果。高校创业孵化平台的主要优势在于人才优势、技术优势、科研优势。因此,高校要发挥在人力、理论知识和科研成果等方面的优势,加强根据企业需求向双创企业提供人员技术培训、科研成果转让、人才互动交流、开放高校孵化平台资源等方面的支持,真正做到面向地方、服务地方。地方双创企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平台优势和社会实践的机会,为高职创新平台师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因此,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取长补短,促进知识共享、经验共享、资源共享,从而形成共赢。

(二)校内协调机制

高职院校创业孵化平台要想与企业建立持续、务实的合作,需要从学校层面建立相关机制,支持创业孵化平台与地方双创的联系。建立充分调动各院系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将院、系和专业各层面资源有机整合,依据不同的双创平台,对接相应创新创业平台,形成制度、层层推进,形成校内制度协调机制。

(三)信息沟通机制

2020的新冠疫情体现了信息化对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当今是信息化时代。利用好现代网络科技,对于構建与地方创新企业建立联系和沟通渠道非常必要,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平台传递信息,及时了解创新创业发展动向和需求,推介创业孵化平台服务项目及类别,积极参与相应并提供服务与支持。

(四)深度融合机制

探索高校创业孵化平台深度融入地方双创企业,将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融入创新体系,推动高校孵化平台与创新创业深度融合,鼓励高校以创业孵化平台为载体,与科研院所与规模以上企业组建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校企深度融合创新机制,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生态链中的重要一环,建立服务地方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

六、研究意义

(一)促进双创健康发展

地方中小企业与集团公司相比,在创新人才、技术创新、管理经验等方面明显处于劣势,充分利用高职院校具有人才和技术优势资源,利用高职院校孵化平台、设备以及其他拓展资源,一定程度上解决地方中小企业在创业过程中在创新人才、创新技术方面遇到的困境和难题,帮助中小企业成功完成项目孵化,做到真正地服务地方双创,帮助中小企业创业孵化。

(二)提高高校就业率

据相关资料显示,全国大学生毕业人数截至2017年,年毕业人数已达到了900 万,就业形势很严峻。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经济规模有放缓趋势,高职毕业生只有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才能在就业中占据主动。通过与地方双创进行互动,弥补高校创业孵化器在实践经验和技能方面的短板,还可以针对企业现实和长远的需要培养出符合企业发展的人才,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双赢[7],实现学习就业的“无缝对接”,提高学生就业率,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七、高职创业孵化平台服务地方双创实践

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创业孵化基地,创立了如景观设计工作室、室内设计工作室、建筑设计工作室、结构设计工作室、音乐艺术工作室等十多个子平台。

(一)建立内部培训机制

为促进创业孵化平台发展,学院建立了内部协调机制,有专门部门负责为平台提供培训,咨询等方面的支持。如组织到湘潭·长塘创新创业街的零一·众创空间路演室,举办“校企联合、共助创业”的创新创业主题座谈会,由专业的创业导师担任创业指导,为学生讲解在创业中遇到的问题。

(二)建立校企合作关系

风景园林设计专业的“绿芽景观”工作室是创业化基地子平台之一,主要成员由建筑系风景园林设计专业师生组成。工作室在专业老师指导下建立“组织结构、工作场地、人员组成、经费支持、运营制度”的“五个到位”运行机制,积极探索与地方双创平台合作和服务。内部构建了“成员培训、导师指导、项目实践”等服务体系。与包括湖南柏嘉园林、湖南月意生态集团、半山景观设计等企业和工作室建立了合作关系,形成了“院校顶层构架、学科密切相关、产业无缝对接、校企完全融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发展模式。

(三)平台资源共享

“绿芽景观”工作室在本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工作室空间承接相关企业设计任务,如2019年承接了半山景观设计工作室的别墅景观设计任务,获得较好的反响,为企业提供了人力和技术支持。同时,半山景观工作室也利用自身实际项目的优势,邀请学生到实际项目区考察,听取项目汇报,使学生了解行业、企业对成果的要求,为学生零岗位对接提供了可能。

高职创业孵化平台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特点,服务地方双创和经济发展,是一种双赢,是一种趋势。既为高职创业孵化平台发展提供了实践的机会,促进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所确定的—“零岗位”对接提供了可能。同时,地方双创平台充分利用高校孵化平台在技术、人员、硬件等方面资源,解决自身的发展困境。因此,高职创新创业平台服务地方双创是一个双赢,既增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激情和创业能力,也为地方双创平台、经济发展贡献了力量,体现了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

参考文献:

[1]解读李克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少不了一个“众”字.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5.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同意建立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函.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5.

[3]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中国政府网,2016.

[4]盛朝迅.现代化经济体系视野的“创新创业升级版”路径找寻[J].改革,2017.

[5]郝润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16.

[6]胡婕.国外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特点与启示[J].保山学院学报,2017,(6):79~80.

[7]王琼花,张业平,秦凤梅,邱玉辉.美国创业教育体系构成和支撑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13,(3):117~122.

[8]鲍伟红.高职产业园人才培养、创业孵化、服务社会三位一体的研究与实践探析[J].理论研究,2018,(3):5-6.

[9]孙惠敏,陈工孟.全球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报告[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双创创新创业
“四大板块、六大支撑” 协同式“双创”教学模式研究
工信部:五措施打造制造业“双创”升级版
山西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总数达27个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职业院校“双创”教育辨析:基于现实审视与理性思考
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园管理问题研究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