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你的共情力被人利用

2020-12-10 06:46路录
女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施暴者刘某共情

路录

常说成年人的崩溃就在一瞬间,前阵子,一名外卖员因等餐时等不及就砸东西,被店员打哭。网友纷纷说,外卖员压力太大了。这是共情,当代打工人谁不是压力大呢?我们在平时压抑太多,只需要一个契机就能情绪失控。于是,网民纷纷表示理解,最后也相安无事。

透过互联网,我们仿若进入了一个共情时代。

可倘若,过度共情呢?这就涉及一个词:网暴。

李宇春在《说唱新世代》里说了一句话:我们有的时候抨击网络的施暴者,但是在我们抨击的时候我们又变成了那个施暴者。她提到角色互换,说到感同身受。这是共情。

还记得今年5月末发生的“广州方圆小学哮喘女孩遭体罚致吐血反转事件”吗,起初是一位学生家长刘某发帖指认教师刘妍,涉及故意伤害和受贿。一时间,舆论矛头指向教师刘妍,对发帖人不断发出“善意”,网民们人肉刘妍,大肆对其进行谩骂,偶尔有一两位稍微理性些的网友指出其中存在的疑点,也被疯狂抨击。

当事件反转,所谓的“血迹”也不过是化妆品和水,当事人亦无法提供孩子患有哮喘病的相关病例证明,其中指认的情节也不过是为扩大影响编造的。而帖文所说的体罚之事是去年12月10日发生的,因指认者刘某女儿以及其他4位学生违纪被罚跑10圈,教师刘妍也在12月12日被免去班主任、组长等职务,并被全校通报批评。刘某在今年5月将此事以另一种面貌在网上披露,我想,也许她觉得这个处罚对刘妍来说轻了,于是利用网民们的共情对刘妍实施报复。她想要得到什么结果呢?不得而知。

这让我想起两年前一个事件,在游泳池里,一女医生被13岁男孩性骚扰,医生丈夫当场教训了这个男孩。事后,男孩家人到医院殴打当事医生,想以医闹一事让这名医生被开除,并截取视频片段放于网络,加上言论引导,医生一家被人肉。几天后,这名医生服药自杀。自杀前,她发了一个短信给调解民警:“对不起,是我做错了,我对整件事负责,一条命顶一个心理创伤应该够了吗?”

在特定的情况下,人们被引导到某一个位置上,他们不会想到自己在这个特定情况里担任的角色会给他人带来什么影响,即便明白,也或许很乐于成为这个角色。因为,每个人对某个人某件事的共情有自己偏好。在这个偏好的影响下,我们的情绪浓度激增,在这种状态下,甚至把“作恶”正当化,自诩为正义联盟,充当“审判者”这一角色。殊不知,自己也只是被利用的一粒棋子。

在上述两个事件中,无非就是“他还是孩子啊!”这一偏好。而当事人也不过是利用这一共情的偏好设置功能做出利己行为。当这种情绪到达某一个临界点,“嘭——”

事实上,在面对一个事件,我们也只能与其中一两个人共情,因为共情力的容纳度有限。那我们要如何不被他人利用,而是真正地表达善意,达到利他行为?当然不是让你成为一个“理中客”。尽管如此,我们也要尽量用理性在共情情緒里找到一个支点,尽量不让自己的共情力被他人利用了,成为自己厌恶的那一片“雪花”。

猜你喜欢
施暴者刘某共情
共情疲劳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青瓦台常驻记者吃霸王餐?
乘客被司机“遗弃”后死亡,司机是否担责
人们为什么不想感同身受
“白丝带”,协助家庭暴力施暴者开展“自救”
不科学的安慰会伤人
配偶与他人同居,多久能追责
迟到罚款撞领导
校园暴力施暴者的施暴行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