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稻区水稻工厂化育秧常见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2020-12-11 09:25付立东郑舒文郭素华阙补超姜宝龙
北方水稻 2020年4期
关键词:播量工厂化线虫病

付立东,郑舒文,郭素华,阙补超,姜宝龙

(1 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辽宁 盘锦 124010;2 盘锦市大洼区东风镇农业服务中心,辽宁 盘锦 124200)

近些年来, 盘锦滨海稻区水稻机插秧技术有了突飞猛进地发展。 机插面积已超过10 万hm2,占水稻种植面积的99%以上,平均单产也已超过了650 kg/667 m2,这与国家政策扶持,农业劳动力价格攀升,插秧机性能及整地质量提高,尤其是与工厂化育秧技术进步密不可分[1]。 水稻工厂化育秧是以工业的理念管理农业生产, 包括营养土配制、智能化浸种消毒催芽、自动化流水线播种、大棚育秧四个生产车间。 通过统一供种、浸种、消毒、催芽,统一施肥、供水、控温,统一防治苗期病虫草害等技术措施创造适宜秧苗生长的棚内温度、湿度及养分等有利条件,促进秧苗健康生长,培育适宜机插的毯状秧苗[2,3]。 水稻工厂化育秧是实现水稻育秧规范化、供秧商品化、插秧机械化的有效途径, 是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键环节[4,5]。 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闭式小拱棚软盘育秧相比[6],工厂化育秧有了较大的进步,最突出的表现是秧苗的密度均匀、株高整齐、盘根成毯,但工厂化育秧在品种选择、播量确定、水分温度控制、病害预防、 药剂施用上仍有些技术问题有待于完善。

1 品种选择

在品种选择上有的人多注重高产而忽略了稳产与优质。以盘锦稻区主栽20 余年的超高产水稻品种“盐丰47”为例,在风调雨顺的年份可获得750~850 kg/667 m2, 最高产量可达到913 kg/667 m2,比一般品种增产50~100 kg/667 m2。 但2019 年因有的农户对穗颈瘟预防不佳,造成了稻谷减产5%以上。 一个高产品种, 同时具有抗病(包括条纹叶枯病、稻瘟病等)、抗倒、耐盐碱、耐冷耐热等特点,确保多年高产,才能成为盘锦滨海稻区的高产、稳产品种。同时稻米品质对稻米销售也有一定的影响。 只有外观品质好, 消费者才能购买;只有好吃,消费者才能再次购买。因此,在选择优良水稻品种时,既要注重高产,还要注重稳产与优质,以确保水稻生产稳步向前发展,确保农户持续增收。

2 播量确定

在播量确定上有的人多注重漏差率的降低而忽略了对秧苗素质的影响。 工厂化育秧属于高密度育秧,播种量是手插秧的3 倍以上[2]。 针对盘锦稻区主栽品种“盐丰47”而言,单产达到700~750 kg/667 m2时,其收获穗数27 万穗/667 m2左右、成粒110 粒/穗左右。 依据“盐丰47”在盘锦中等肥力土壤及常规栽培管理条件下的秧苗成穗数5.0 穗/株左右,得出移栽基本苗5.4 万株/667 m2为宜。机插水稻行距30 cm、穴距18~21 cm,得出移栽基本苗4.4~5.1 株/穴。 若种子发芽率及成苗率均按照95%计算,需要播种5.0~5.7 粒/穴。 以钵毯盘648 孔/盘为例(横向18 钵、纵向36 钵,每钵面积2.51 m2),适宜播种量为3 240~3 694 粒/盘,再考虑机械移栽的植伤影响,适宜播量3 400~3 800粒/盘,对于千粒重为25 g 左右的品种而言适宜播量为90 g/盘。 若增加播量单位面积基本苗数增加,在单次取秧面积相同的条件下,可有效降低漏差率;但在增加播量同时,由于单株所拥有生长空间及根系所吸收养分的减少, 水稻秧苗素质有所降低。

3 水分管理

3.1 浸种

在生产上常见种子吸水不足, 播后出苗不齐等问题。 浸种时种子吸水多少受水温和浸种时间两因素影响,当种子吸水量达到种子重量的25%时就具备了萌发能力。种子吸水不足,播种后需要继续吸水才能萌发, 若此时育苗营养土无法提供充足的水分供应,如受播种时浇水不足、置床表面含水量较低、 盘内营养土水分散失较多等因素的影响,势必造成种子吸水不足而停止萌发。 因此,在适宜温度与浸种时间条件下, 使种子吸水达到饱和含水量是确保出齐苗的第一要素。 种子吸足水的明显标志是颖壳颜色变深、呈半透明状、胚部膨大凸起、胚乳变软、折断米粒无声响。 有条件的可采用催芽后播种,不仅可缩短出苗时间,而且还有利于苗齐苗壮。

3.2 播种

在生产上常见播种时浇水过多,肥料、药剂流失等问题。工厂化育秧播种时浇足水,可确保种子萌发到出苗对水分的需求。但浇水过多,势必造成营养土中的氮磷钾等养分、 防治青立枯病与矮化处理等药剂的流失。 播种浇水适量的标志是浇水后盘内营养土表面无积水,盘底部略有水渗出,播种1 h 后能湿润覆盖土。

3.3 置床补墒

在生产上常见置床表层含水量过低, 置盘后倒吸营养土中的水分,使种子萌发受阻。置床表层含水量的高低对确保种子萌发出苗有较大的影响。若置床含水量过低,势必要吸收营养土中的水分,降低营养土含水量,使种子因吸水不足造成萌发受阻,出苗不齐;若置床含水量过高,因其氧气供应不足、温度提升过慢而影响种子发芽。正确的做法是播种置盘后1~3 d,采用微喷给水,使置床表层10~20 cm 呈湿润状态。

3.4 苗田管理

在生产上常见供水过勤、过多,既不利于秧苗根系的生长,又容易造成秧苗徒长。管水的原则是缺水浇水, 见湿见干。 当盘面营养土明显变白发干,或清晨叶尖无水珠吐出时浇水,或中午秧苗叶片出现萎蔫,浇水要浇透,盘底有水略渗出。 当局部秧苗缺水时,采用人工浇水补给。

4 温度控制

4.1 浸种

在生产上常见因浸种积温不够而造成种子吸水不足。 水稻浸种一般需要大于10 ℃有效积温约100 ℃, 通常采用水温13~15 ℃浸种6~8 d。若提高浸种液温度,浸种所需积温明显降低。如在供氧条件下采用32 ℃温水浸种,2 d 即可出芽。

4.2 秧苗管理

在生产上常见因通风不及时使棚内温度过高而造成秧苗徒长。 正确的做法是播种后适时适当通风, 确保种子及秧苗在适宜的温度下萌发与生长。播种至出苗前以增温保湿为主,最高温度不高于32 ℃; 出苗至1.1 叶龄期温度控制在25~28℃, 最高温度不高于30℃;1.1~2.5 叶龄期加大通风炼苗, 温度控制在22~25 ℃, 最高不高于28℃;2.5 叶龄期以后温度保持20~22 ℃, 最高温度不高于25℃;气温稳定在12 ℃以上时昼夜通风。

5 病害预防

在水稻恶苗病、干尖线虫病、青枯病、立枯病预防上, 有的人多注重化学药剂防治而忽略了农艺措施防治。

5.1 恶苗病与干尖线虫病

水稻恶苗病、干尖线虫病属于种传性病害,由于防治措施不当, 其近些年来的危害有加重的趋势。若严把种子田检验检疫关口,在销售无上述两病害种子的基础上再辅助药剂防治, 既可降低药剂防治成本,又可减少环境污染,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生产上多采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3 000倍液浸种防治恶苗病; 采用56 ℃温汤浸种或采用18%杀虫双水剂500 倍液浸种防治水稻干尖线虫病。

5.2 青枯病与立枯病

水稻青枯病是由于秧苗叶片蒸发大于根系吸收所造成的生理失水所致, 受害严重的秧苗青绿枯死。 低温寡照,营养土湿度大、养分供应不足等原因导致秧苗根系发育不良、抗逆性降低,同时棚内温度高、 湿度大、 通风炼苗不及时造成秧苗徒长, 以及水分无法及时供应等也是导致青枯病发生的原因。

水稻立枯病属于土传性病害,气温过低、温差过大、营养土pH 值偏高、光照不足、播量过大等因素使秧苗素质变差、抗病能力降低,从而被镰刀菌、立枯丝核菌等真菌趁虚而入所致。表现症状主要有秧苗变黄、基部有赤色霉状物、根茎之间容易拔断,发病较重的整片死亡。

解决方案是配制优质营养土, 采用77.2%的固体硫酸调至pH 值4.5~5.5。 播种量控制在3 400~3 800 粒/盘。 采用隔离层分隔秧盘与置床,隔盐、增温、改善通透性。 采用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拌种。 秧苗1.5 叶龄期采用30%恶甲水剂(24%恶霉灵+6%甲霜灵)1 000 倍液喷浇。 按照“3.4 苗田管理”与“4.2 秧苗管理”加强水分管理与温度管理,提高秧苗素质。

6 药剂施用

在药剂施用上, 有的人们多注重药剂防治效果而忽略了药害。

6.1 干尖线虫病防治

水稻干尖线虫病生产上通常采用药剂浸种消毒防治。如果药剂浓度增大1 倍,或浸种药液温度提高1 倍,在防治效果明显增加的同时,种子发芽率也将受到较大影响。 解决方案是按照“5.1 恶苗病与干尖线虫病” 的相关措施加强对水稻干尖线虫病的防治,降低药害。

6.2 壮秧剂施用

壮秧剂在水稻秧苗生长过程中不仅提供氮磷钾等养分,而且还具有防止秧苗徒长、预防青立枯病发生等功效。 但近年由于过量施用常有药害发生,尤其是大棚内温度较低时药害更为严重。主要症状表现为植株矮小,叶片深绿、宽厚,有的秧苗还有分蘖发生。 解决方案是按照壮秧剂使用说明书用量拌匀后施用(有条件的采用搅拌机搅拌),适时适当通风,确保秧苗在适宜温度下生长。

6.3 稗草防治

稗草是水稻秧田的主要杂草, 其出苗虽晚于水稻,但因其生长速度明显高于水稻,至秧苗移栽前稗草叶龄大于水稻1~2 片。 有的人为提高防治效果及加快稗草死亡速度而加大药剂施用量,常常出现秧苗叶色变浅、株高变矮等药害。解决方案是于稗草叶龄2.0~3.0 片、 秧苗叶龄1.5 片以后,采用10%氰氟草酯乳油1 500 ml/hm2兑水450 kg 喷雾防治稗草。喷药时避开高温,喷药后2~3 h封闭大棚,避免药害发生。

猜你喜欢
播量工厂化线虫病
南阳市优质小麦豫农516播量优化试验
工厂化循环水尾水治理系统技术
粘土地不同播种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我国启动松材线虫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
不同播量对小麦品种天麦119 适应性的影响
工厂化、小棚、大汪子…… 400精英齐聚山东,探讨北方养虾新思路
家畜类圆线虫病的分析、诊断和治疗
羊消化道线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检查与防治
松材线虫病在山东省的风险分析
全龄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专用蚕品种“中2016×日2016”繁育性能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