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新品种乌兰1 号选育技术报告

2020-12-11 09:25单平义黄晓丽耿文良
北方水稻 2020年4期
关键词:乌兰区域试验农艺

王 丹,单平义,宋 双,张 雪,黄晓丽,孙 奇,赵 秦,耿文良*

(1 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辽宁 盘锦 124010;2 公主岭市松辽农业科学研究所,吉林 公主岭 136100;3 辽宁省水稻研究所,沈阳 110101;4 开原市一产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 铁岭 112300;5 隆化县农业农村局,河北 承德 068150)

早粳晚熟粳稻新品种 乌兰1 号(原代号松辽1508)由公主岭市松辽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2019年3 月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准予在其适应生态区域种植推广。乌兰1 号(松辽1508)具有熟期适中,品质优良,丰产性好,抗逆性强, 适应性较广等综合农艺性状优异的特点,适于在北方稻区早粳晚熟品种生态区域种植,需≥10 ℃有效活动积温2 700 ℃以上。

1 选育过程

公主岭市松辽农业科学研究所北方稻区早粳晚熟粳稻品种遗传选育研究课题组于2007 年夏以优质秆硬抗倒基因资源材料早锦为母本, 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基因资源材料众禾一号为父本配组,进行品种间有性杂交,当年秋季收杂交种子F0代种108 粒,2008 年F1代材料与双亲比较, 具有生育优势及综合农艺性状超双亲, 尤其构成产量性状因素表现突出,丰产性、株型、穗型、粒型均为理想,符合育种目标。 2009 年F2代材料表现株系分离,按照育种目标,严格选拔符合育种目标的优良分离株系。 2010 年F3代材料~2011 年F4代材料选种圃试验,进一步严格选拔综合性状稳定,表现优良的符合育种目标的株系。 2012 年F5代材料进入鉴定圃试验,鉴定丰产性、抗逆性、品质、适应性等综合农艺性状。2013 年F6代材料~2015 年F8代材料品比圃试验,设对照(CK)品种吉玉粳,对试验品系的丰产性、抗逆性品质、适应性等综合农艺性状进行鉴定试验, 田间品系试验代号松辽1508 综合性状表现突出,超过对照品种及其他姊妹系。 品比圃3 a 鉴定试验结果:丰产性好,平均产量685.7 kg/667 m2,比对照品种吉玉粳平均产量633.4 kg/667 m2增产8.25%。 在选育过程中,田间试验没有发生任何病虫害, 较耐寒, 较抗盐碱,且品质佳,综合农艺性状表现优异。2016 年推荐参加内蒙古自治区区域试验,2018 年完成内蒙古自治区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品质分析、抗病鉴定等试验年限与程序, 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符合审定要求,2019 年3 月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乌兰1 号,审定编号:蒙审稻2019007。

2 选育创新

2.1 株型理想

双亲配组杂交,血缘关系远缘,有利遗传基因与优势遗传基因互补重组。 株型理想、紧凑,分蘖力较强,株高适中,是集丰产性好,抗逆性强,品质佳, 适应性较广等综合农艺性状优异的理想株型水稻新品种。

2.2 源库协调

具有源库协调的特性。植株叶片宽窄适中,剑叶角度小,两面受光,冠层基部增加光量,冠层光合作用率高,延长光合作用时间,利于有机物质积累,增加生物产量,结实率高。

2.3 根系活力强

通过对乌兰1 号根系研究, 主根比对照品种吉玉粳多1~2 条,根长长2~3 cm,大维管束多1个,因此,根系活力增强。

3 品种特征特性

3.1 植物学特征

3.1.1 幼苗性状 出苗较整齐,叶片绿色,长势茁壮。

3.1.2 植株性状 株高101 cm,株型紧凑,分蘖力较强,单株平均分蘖5 个,剑叶角度小,叶片宽窄适中、绿色。

3.1.3 穗部性状 穗长18.5 cm,略散穗型,穗分枝12~14 个,平均穗粒数122.1 粒/穗。

3.1.4 籽粒性状 椭圆形粒, 无芒, 颖及颖尖黄色,千粒重23.7 g,不易脱落。

3.2 生物学特性

较耐肥抗倒,抗逆性强,抗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及二化螟虫,较耐寒,生育后期轻霜过后功能叶片仍为绿色,成熟度好,籽粒饱满,结实率高,活秆成熟,呈秋优型生育态势。较抗盐碱,在土壤pH值8~8.5,含盐量0.25%~0.3%,生育正常,产量理想。 出苗至成熟生育期136 d,需≥10 ℃有效活动积温2 700 ℃以上,适于在北方稻区早粳晚熟品种生态区域种植。

3.3 抗病性

在3 a 区域试验中, 经辽宁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对稻叶瘟感病为0 级,表现高抗(HR);穗颈瘟的发病率为0.9%,表现抗(R),穗瘟损失率为4.1%,表现抗病(R)。 综合叶瘟和穗颈瘟鉴定结果:表现抗病(R)。 对纹枯病、稻曲病及二化螟虫均表现抗。

3.4 品质分析

2018 年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及制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测结果:稻米品质达到国标二级优质米标准。 米饭柔软、清香适口,是稻米加工企业创品牌,占领市场,具有竞争力强的品种之一。乌兰1 号品种稻米质量指标测试分析:出糙率84.4%,整精米率71.4%,垩白粒率2.5%,垩白度1.7%, 粗蛋白6.18%, 直链淀粉 (干基) 含量16.93%,胶稠度76.0 mm,食味评价85 分。

4 产量表现

2016 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区域试验 (A 组)平均产量607.6 kg/667 m2,比对照(CK)品种吉玉粳增产6.7%;2017 年区域试验(A 组)平均产量577.4 kg/667 m2,比对照(CK)品种吉玉粳增产1.1%。 2 a 区域试验结果: 平均产量592.5 kg/667 m2,平均比对照(CK)品种吉玉粳增产3.9%。1 a 生产试验结果: 平均产量600.5 kg/667 m2,平均比对照品种增产12.9%。由于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结实率好,出米率佳,造就了乌兰1 号品种丰产性突出,高产稳产,品质优良的特点。

5 栽培技术要点

5.1 培育壮秧

秧苗健壮,则生育正常,提高产量,也是移栽本田后个体发育旺盛, 构成理想群体的因素与基础。因此,稀播培育壮秧是水稻生产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技术环节。 育苗前将种子日晒2 d,增强种子活力,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浸种做好种子药剂消毒, 防止恶苗病。 大棚旱育苗播芽种子250~300 g/m2,秧龄35~40 d,叶龄4~4.5 叶;盘育苗播芽种子100~130 g/盘,秧龄30~35 d,叶龄3.5~4 叶;钵盘育苗播芽种子3~4 粒/孔, 秧龄40~45 d,叶龄4.5~5 叶。 乌兰1 号分蘖力较强,属于穗粒型品种, 建议其适宜移栽方式:30 cm×(16~17)cm,移栽壮秧3~5 苗/穴,壮秧稀播,生育旺盛,茎蘖健壮,穗大粒多,构造良好的生育群体型,为高产丰收奠定了基础。

5.2 本田整地

本田应先翻地、后泡田,水层约10 cm,旋耕。水泡4~5 d 后将水排出,灌新水再泡3 d 左右,再换新水,进行水平地,高低差不得超过2 cm,水平后再一次换水,可施除草剂,插秧前封闭,田面达到“地平如镜,泥烂如羹”,泥浆沉淀好即可移栽。

5.3 适时移栽

当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3 ℃即5 月中下旬移栽。插秧方式30 cm×(16~17)cm,3~5 苗/穴,移栽不可过早或过晚, 否则影响乌兰1 号的产量和品质。

5.4 合理施肥

施纯氮13~15 kg/667 m2,按底肥∶蘖肥∶补肥∶穗肥=4∶3∶2∶1 的分配比例施入。 施磷肥(P2O5)6.7 kg/667 m2,全部施入底肥。 施钾肥(K2O)5.3 kg/667 m2,其中70%用于底肥,30%用于水稻拔节期追肥。 施硅肥(Si)25 kg/667 m2,全部用于底肥。

5.5 科学灌溉

灌溉是否科学是影响水稻生育、 产量的重要因素, 所以水稻生育期间本田水分管理技术十分重要。根据水稻生育阶段采用不同的灌溉方式,稻田应浅湿干湿润水分管理, 为水稻创造有效分蘖的土壤环境。在北方稻区,目前都采用浅水或花达水移栽, 秧苗返青后至分蘖期均为浅水灌溉(3 cm), 以提高土壤温度促进植株有效分蘖,6 月底左右排水晒田6~7 d,控制无效分蘖,水稻孕穗期保持5~6 cm 水层, 以满足此生育阶段对水分的需求,灌浆期保持3 cm 水层,水稻生育后期干干湿湿灌溉,使根系活力增强,促进植株生育良好,籽粒饱满,提高结实率。对水稻生育前期施氮肥过多的田块,水稻植株生育过旺,易倒伏,要适时早排水晒田,晒到田面呈现裂纹,之后复水后间歇浅灌。 收获前15~20 d 停水。

5.6 适时收获

水稻成熟期黄化完熟率达95%以上,即9 月底至10 月上旬即可适时收获。

猜你喜欢
乌兰区域试验农艺
云南省稻品种审定标准(2022年修订)*
DK SPACES AND CARLESON MEASURES*
6个引进油棕品种农艺性状评价
茶桑种质资源筛选与农艺性状调查初报
农机需要农艺“标准”,农艺需要农机“灵活”——2021国际农机展不容错过的果蔬茶机械化论坛
基层农艺技术推广和应用的强化途径分析
杨艺晗??《壶》
鹰嘴豆新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评价
俄第一工程旅接收首辆“乌兰”—14无人灭火车
2008年襄樊市中稻品种区域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