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铁岭县凡河镇振义家庭农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经验

2020-12-11 09:25李轶修
北方水稻 2020年4期
关键词:分蘖秧苗示范区

李轶修

(铁岭市农业科学院,辽宁 铁岭 112000)

为落实辽宁春玉米粳稻抗逆丰产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在铁岭县凡河镇五角湖村振义家庭农场安排布置了水稻丰产抗逆增效核心试验示范区。 主要研究内容为水稻高产耕层构建及地力保育关键技术, 重点摸索试验水稻高产群体构建及高效栽培关键技术。 试验规模约13.3 hm2, 本田土壤类型为淹育型水稻土草甸土田,地下水位1 m,采取井灌灌水方式。

1 品种选择

采用铁岭市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优良品种铁粳11,搭配美锋669、辽粳399、辽星21、粳优653。

2 育苗

采取工厂化大棚育苗方式, 流水线式机械播种作业,营养土旱育苗。

2.1 营养土准备

育苗客土来源于附近村旱田地表层20 cm 左右,取土拉回保存1 a,循环使用。

2.2 苗床土消毒、调肥、调酸

育苗床土中掺入哈尔滨益农科技生产的壮秧剂进行消毒、 调酸处理。 每袋调制剂规格 (15±0.15)kg,可育500~600 盘(塑料硬盘)苗床土,合计85~100 m2。 1 m2营养土掺入85 g 复合肥(15-15-15 西洋牌硫酸钾型复合肥)。

2.3 适时抢早

3 月初扣育苗棚,4 月10 日播种育苗,5 月16~17 日插秧。 较当地水田提早5~7 d。

2.4 精量稀播育壮苗

播前晒种3 d,选种后浸种(水中加氰烯菌脂防恶苗病)5~7 d,于育苗前1 d 捞出控干,使用亮盾种衣剂包衣,阴干备用。

播量95~105 g/盘。 使用千金于苗后除草,避免苗前除草产生药害。 出苗时间4 月20~24 日。

2.5 秧苗期管理

注意秧苗期温度、水分管理,做到适时通风炼苗,防治青枯病、立枯病。 本试验于稻苗1 叶1 心期、2 叶1 心期用金阿组合兑水淋苗床或喷雾预防治疗青枯病、立枯病和减轻低温冻害。

2.6 插秧前“三带”下地

插秧之前实行秧苗“三带”,即带肥(二铵60 g/m2)、带药(福戈0.48 g/盘,25 盘苗用药12 g)、带生物调节剂, 有利于促进缓苗发根及防治秧苗细菌性褐斑病、稻水象甲、一代二化螟、潜叶蝇等病虫害。

3 本田生产

3.1 整地

3.1.1 深翻作业 首先对土壤耕层剖面确认安全深度,4 月30 日用雷沃554 型拖拉机牵引驱动圆盘犁对示范区稻田深翻。耕翻效果与铧式犁相似,但耕翻质量不如铧式犁。 深翻作业深度20 cm,打破犁底层。

3.1.2 泡田耙地 5 月8 日泡田,5 月13 日耙地。

3.2 机械插秧

5 月17 日使用久富插秧机进行机插秧。 机插秧时间比往年提早,延长了水稻生长期。

采用宽窄行和等距方式插秧, 自东至西4 个区插秧密度如下:等距30 cm×14 cm、宽窄行(37+17)cm×18 cm、宽窄行(37+17)cm×16 cm、宽窄行(33+17)cm×16 cm。

3.3 施肥

3.3.1 底肥 底施27-13-15 复合肥25 kg/667 m2。

3.3.2 返青肥 5 月25 日追施返青肥硫铵10 kg/667 m2。

3.3.3 分蘖肥 6 月8 日追施分蘖肥尿素5~6 kg/667 m2。

3.3.4 调整肥 6 月25 日于肥少地块补施尿素2 kg/667 m2。

3.3.5 穗肥 7 月9 日施尿素2.0~2.5 kg/667 m2。

3.3.6 保叶壮粒肥 7 月21 日、8 月9 日无人机喷洒磷酸二氢钾。

3.4 水分管理

3.4.1 移栽 插秧时保持3~5 cm 水层。

3.4.2 返青期 水层2~3 cm,以防死苗,促进返青。

3.4.3 有效分蘖期 分蘖期间采取浅水灌溉为主,水层1~3 cm,浅湿交替,间歇灌溉,后水不见前水。

3.4.4 分蘖终止期 分蘖末至幼穗分化前, 在有效分蘖终止前, 根据长势长相及时进行烤田、晾田,控制无效分蘖,促进根系发育。

3.4.5 幼穗形成抽穗开花期 进入拔节孕穗阶段逐渐建立水层,水层3~5 cm。 保证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及光合作用的水分供应。

3.4.6 灌浆—乳熟—蜡熟期 该时期是干物质积累,增加粒重的重要时期,采取间歇灌溉。 乳熟期灌溉以湿为主,灌水后自然落干1~2 d,再灌下一次水; 蜡熟期灌溉以干为主, 灌一次水自然落干3~4 d,再灌下一次水。

3.4.7 黄熟期 排水晒田促进成熟,于收获前7~10 d 停水。

3.5 病虫草害防治

3.5.1 病害防治 ①稻瘟病:防治2 次,在破口始期(7 月21 日)、齐穗期(8 月9 日)各用药1 次,无人机喷洒呲唑醚菌酯加三环唑; ②纹枯病:结合泡田打捞菌核带出田间,实行浅湿干灌溉,7 月4 日用无人机喷施噻呋酰胺。

3.5.2 虫害防治 虫害主要是稻水象甲、潜叶蝇、二化螟、负泥虫。 在秧苗“三带”基础上,5 月25 日扬撒水陆全颗粒剂防治潜叶蝇、稻水象甲;6 月初在二化螟成虫羽化初期,放置性诱剂及诱捕器,田间设诱捕器1 个/667 m2,每个诱捕器内放置性诱剂1 枚,诱捕器底部距离作物顶部10~20 cm;6 月28 日无人机喷施毒死蜱,防治二化螟、负泥虫;7月21 日、8 月9 日无人机喷洒吡蚜酮,防治蚜虫。

3.5.3 主要杂草防除 ①插秧前使用丙·氧·恶草酮封闭灭草,将喷雾器去掉喷嘴,于耙地结束水沉淀清亮后,把药液喷洒在田间,每瓶250 ml 喷施0.166 hm2, 施药至少72 h 后插秧。 插秧后7~10 d 进行第二遍除草,施用丁草胺110 g/667 m2、吡嘧·苯噻酰45.5 g/667 m2、 草克星13 g/667 m2。②6 月20 日, 出现野慈姑的个别地块用灵斯科丹(氯氟吡啶酯)进行定点喷施。 防治萤蔺(水葱)用安达星(嗪吡嘧磺隆)。③池埂除草用灭生性的除草剂农达(草甘磷乙丙胺盐),选择无风天气用挡板挡着喷施,避免雾滴漂移对水稻造成药害。

4 产量结果

9 月30 日省内专家组正式验收。 10 月16 日用久保田588 型半喂入式收割机实收过秤, 示范区平均产量680 kg/667 m2。 其中项目区内小块田格(2 334.5 m2)长势极佳,实收产量达738.6 kg/667 m2,创辽北历史纪录。

5 高产原因分析

总体上看,2019 年铁岭市主产区水稻生育进程较常年延迟,分蘖高峰和拔节时间均延后,虽然后期温度提升后快速转入生殖生长, 但营养生长期被压缩,抽穗期延迟3~5 d。 主要原因是6 月上旬分蘖期气温偏低,7 月末8 月初又遭遇利奇马台风导致的连续低温阴雨寡照积水等影响, 很多农户稻瘟病防治效果不佳或者错过停雨间隙无法用药, 加之雷雨大风强对流天气较多, 水稻稻瘟病、纹枯病较重。 造成结实率、千粒重下降及品质低下,最终导致水稻产量下降,表现欠收。

在这种气候条件下, 分析示范区获得高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条:

一是采用铁粳11、美锋669、辽粳399、辽星21等省内各科研院所优良品种,发挥了其增产潜力。

二是通过稻田深翻,作业深度20 cm,打破了犁底层,改善了土壤结构,增加耕作层,有利于稻根的生长,增强了土壤保肥力。

三是示范区采取密植、 减肥技术与深耕相结合,使后期潜在养分能够充分发挥,起到前控后促作用,前期避免水稻生长过旺,适当密植以增加基本苗来补足单位面积总穗数, 防止因减肥而影响分蘖,同时避免因密度大早封行,利于水稻均衡稳健生长。

四是实行浅湿干间歇灌溉并适时晒田,创造了大气向土壤直接供氧条件,起到了增强根系活力的作用。生育前期促使根系发达,蹲苗稳长;中期晒田控制无效分蘖,达到群体协调发育,增强抗倒伏和抗病虫害能力;后期干干湿湿,以气养根,保证水稻活秆成熟。 2019 年坚持在适当的时机断水搁田晒田,使示范区水稻表现“根深、秆壮、谷实”。

五是适时早育早插,相对延长了水稻生长期。示范区由于提早7 d 插秧, 使水稻秧苗及早进入生长分蘖时期,有效缩短稻田返青时间。

六是始终树立“防重于治” 的病虫害防治观念,在水稻生长各个阶段密切跟踪调查,对病虫草害及时预测预报,确保最佳时机及时防治,药剂选用得当,对症施治,收到良好的防病虫草害效果。

猜你喜欢
分蘖秧苗示范区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玉米分蘖产生的因素及去留对产量的影响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农民
浅析水稻分蘖与产量
高梁去留分蘖比较试验初报
图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水稻旱育秧、温室两段育秧在分蘖与成穗上的差异
着力打造“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升级版
插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