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开展线上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2020-12-14 02:20张静
就业与保障 2020年16期
关键词:生涯就业指导毕业生

文/张静

2020 年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复杂严峻。一方面,供给侧毕业生总量大,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总数874 万,加之2019 年未就业毕业生100 万左右的存量,2020 年预计有近1000 万的毕业生需就业;另一方面,需求侧乏力,岗位需求总量下降。受到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中小微企业招聘需求下降显著[1]。贸易战也使得计划出国深造的学生变数增加,多项因素的叠加影响,给毕业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对于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保障“稳就业”都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就业指导以线下课程、团体辅导、第二课堂活动等形式开展,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普及,加之非常时期学生无法线下学习,使得就业指导工作全面向线上迁移,适应形势变化。开展有效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就业成为高校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传统就业指导的主要形式

计划经济时代,我国高校主要是毕业生分配制度,计划分配安排工作对于就业指导的刚性需求较弱,但在实行“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就业政策后,就业指导工作对高校就业工作的意义越来越重要,经过20 多年的发展,就业指导工作的形式日益多样,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种。

(一)就业指导课程

2007 年各高校按照教育部的通知要求开始设立就业指导的相关课程。十多年过去,大部分学校已将就业指导课程设为必修课或选修课,列入学生培养方案中。课程相较于其他辅导形式,约束性更强,课程教育逐渐成为覆盖全校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主阵地,就业形势分析、简历制作、面试等指导内容主要通过课程讲授,但就业指导课程多是大班授课,学生的参与度较低,互动性不强。

(二)团体辅导

团体辅导主要是以工作坊的形式开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大班授课不同,团体辅导一般会将参与人数设定在30 人以内,因此学生的参与感更强。同时,团体辅导会设计更多互动活动,利于激发学生对职业生涯的规划与思考,学生的获得感更强。还有一类团体辅导是以求职能力提升训练营的形式开展,主要包含企业参观、模拟面试等活动。就业指导体系较为完备的高校将团体辅导作为第一课堂教育的有效补充,实现一二课堂的互融互促,提升就业指导效果。

(三)就业指导体验活动

由于高校校级就业指导部门工作人员较少,近几年,高校开始引入校外的企业共同参与学生的就业指导,第三方公司创新能力强,生涯指导体验日、企业嘉年华等活动形式新颖,覆盖面较广,逐渐成为就业指导教育的重要组成部门。这类活动将就业指导从教室内延伸到体育馆或大型广场,体验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是单独的主体,活动结束可获得适合自己的唯一报告,较好地满足了就业指导的个性化需求。

(四)生涯咨询

生涯咨询的定义是:“通过一对一或团体的方式,由专业生涯咨询人员协助个人克服与生涯准备、生涯试探、生涯选择、生涯适应等有关的困难与问题,清除情绪与认知上的障碍,达成生涯、工作角色与各种生活角色之间的融洽和谐,以增进个人的生涯发展与生活适应[2]。”就业指导工作发展之初更注重就业指导的覆盖面,但随着“90后”“00 后”的学生成为毕业生主体,他们不再满足通用性的指导,更加注重个性化问题的解决,生涯咨询能够有效解决学生个体问题,但是由于高校师资力量不足、专业的咨询师有限,这项工作只在部分高校落地。

二、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的新背景、新形势

(一)就业形势复杂严峻

1.岗位需求大幅缩减

近几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尤其是2020 年经济受到的冲击更强烈,餐饮、旅游、娱乐、交通运输等行业都出现了短时期的停工,这些行业招聘需求比往年下降显著。软件业、计算机服务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受影响程度相对较小[3]。高校要在就业指导中开展就业形势讲解分析,帮助学生客观认识就业形势的变化。

2.国家战略性行业及国家政策性就业机会增多

一方面,新动能发展和传统动能的改造升级隐藏了大量机会,为此,教育部与相关行业联合举办了10 多场网上大型招聘活动,各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也在积极为大家寻找与专业匹配度高、需求更贴近的岗位需求;另一方面,国家专项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为了促进毕业生就业,国家和各省市都出台了很多促进就业的政策,比如研究生扩招、招录科研助理、农村特岗教师、城乡社区岗位、中小微企业就业补贴等,为毕业生兜底就业提供充分保障。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要做好就业政策的宣传,组织学生报名参加符合自己职业规划的政策项目,为待就业毕业生提供更多选择。

(二)学生求职渠道发生变化

1.学生的求职渠道向线上迁移

当前毕业生的招聘活动主要以线下双选会和企业进校举办宣讲会为主,非常时期,学生无法返校,企业不能进校,所有的招聘活动都改到线上进行,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求职方式,完全没有任何可借鉴的经验,高校要研究新形势,为毕业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2.学生参与实习比例不高

高校在人才培养环节都设置了实习实践内容,但由于学校实习时间较短,组织人数较多,大多实习只是“走马观花”地认识实习,学生难以投入到岗位实际工作中,实习效果难以保证。参与公司项目的就业实习,高校就业指导要鼓励毕业生自主寻找实习机会,为就业提早做好准备。

(三)学生的择业意向有局限性

1.学生更加青睐稳定的岗位

中国吸纳劳动力最强的是中小微企业,但根据调研数据,学生择业更倾向体制内、大企业就业,希望寻找稳定性较强的岗位。而体制内、大企业招聘岗位需求较少,竞争更激烈。

2.学生的意向择业地区向家乡、大城市倾斜

随着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成为毕业生的主力军,回家乡陪伴父母成为毕业生择业时的考虑因素,倾向生源地就业的学生比例逐年增加[4]。同时,部分在大城市读书的学生认为大城市具备更强的治理能力和更高的管理水平,也更倾向到北上广等大城市就业,为自己获得更好的保障。

3.慢就业比例增加

一方面,毕业生当年出国深造的阻碍因素增多,申请出国的学生大学期间没有为就业做准备,缺乏求职竞争力,会选择第二年出国;另一方面,受到岗位需求下降和毕业生人数增加的影响,学生求职积极性下降,本科生春招求职失败会归因到学历无法胜任工作而选择第二年考研。

三、开展线上就业指导教育的路径分析

(一)加强平台建设,进行线上课程授课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以及非常时期居家上课的要求,各高校普遍开始线上教学。高校老师们开始各显神通,到网上去寻找各种视频“利器”,如腾讯课堂、企业微信云课堂、Zoom,等等,以满足教学需求。就业指导类课程也顺势进入线上教学。

一是要选择适合的教学平台。就业指导课程是一门互动性较强的课程,所以要选择一个互动性较好的线上平台,如腾讯课堂、G直播,学生可以随时和老师进行语音交流,交互感更强。线上课程利于更好地调动互联网资源,要提前准备线上视频链接,授课过程中可直接联网打开,还可以链接企业校友,带学生云参观走访企业[5]。运用调研统计类的软件工具、金数据和问卷星等在课程中随时收集问题的答案,增强课堂互动。

二是要进一步充实授课教师团队。线下课程由于受到地点、时间的限制,部分适合为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校外导师无法授课,但线上课程可以结合专业、学生需求,邀请企业招聘负责人、毕业生、校友等共同参与课程,与学生分享职场信息。

三是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就业指导课程是体验式课程,教师单一讲授填鸭式的方式难以保证授课效果。翻转课堂可以让学生在上课前先去收看相关的慕课,上课时,教师带领同学们进行修改简历、模拟面试等活动,课程从传递知识转变到提升技能。

(二)建设多媒体矩阵,开展多形式的就业指导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新媒体是学生广泛使用的媒体平台,就业指导工作要结合学生需求,以学生喜爱的方式开展,才能更好地发挥指导效果。各高校已经也都在线上就业指导开始了各类探索,截至2020 年4 月底,北京市开展了线上讲座、直播等活动1140场,16.25 万毕业生参与,7.4 万人次毕业生通过网络、微信、电话等进行“一对一”就业指导咨询。新媒体已经成为就业指导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要灵活运用新媒体平台,做好线上就业指导。

表1 新媒体平台下就业指导工作相关内容

(三)建设精准就业系统,开展定向推荐和精准帮扶

充足的就业岗位是学生就业的前提,精准匹配岗位是学生顺利就业的保障。做好学生需求的摸底和调研,才能做到精准推荐岗位,提高岗位、信息的有效性。

高校要建立“就业进展系统”,帮助学生梳理填写意向就业地区、就业行业、就业岗位等信息,为学生精准推荐。鼓励学生填写希望获得的就业帮扶,学校结合学生需求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对于报考公务员、编制的学生开展指导;对于求职期望较高的学生加强就业观引导,帮助学生更充分就业;对于求职技能较差的学生,重点做好线上帮扶和指导。

猜你喜欢
生涯就业指导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吐槽退役生涯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我的地下工作生涯
生涯教育:未来已至,未来可期
一颗负责的心——我的班主任生涯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