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结构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0-12-14 02:20陈怡君
就业与保障 2020年16期
关键词:受访者研究生因素

文/陈怡君

随着新经济的蓬勃发展,各国纷纷启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成为国际竞争的新赛场[1]。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关键在于教育。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系统工程。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也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并相继颁布多项举措,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日益活跃、创业热情愈发高涨,使得我国高校毕业生创业率在短短几年内迅速提升至3%左右[2]。但是,我国大学生创业平均成功率不足5%,与国际平均水平和欧美发达国家28%创业率与20%成功率相差甚远。究其原因,创新创业能力的不足是导致其创业成功率较低的主要因素。由此可见,我们必须重新审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与效果,重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助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弯道超车。

作为年轻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研究生具有的丰富知识储备和创造力,是符合我国创业要求的主要人群。相较于大学生,研究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创新创业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以及社会实践经验,更具有创新创业的可能性与成功性。深入探析并精准识别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结构及影响因素,是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前提。因此,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引下,探讨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包含哪些关键因素,以及哪些因素影响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是当前高等学校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有利于破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供给由“被动影响”转变为“主动推动”,有利于解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服务由“普适化”转变为“精准化”,对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有一定的意义。

一、概念解析

(一)创新创业能力及其构成因素

国外没有“创新创业能力”这一说法,学者对创新创业能力分别进行研究。国内对“创新创业能力”的概念界定也尚未达成统一,但多数学者从“创新能力”与“创业能力”结合的角度加以研究。

本研究中所指的创新创业能力指成功完成创新创业活动所必备的能力、素质和心理特征要素集群,具有综合性、过程性、价值导向性。创新创业能力有些是通过先天获得,有些是通过外界刺激或影响而后天习得,不同领域、不同形式的创新创业活动,所需的创新创业能力也不尽相同。

(二)创新创业能力影响因素

首先,学界普遍认为创新创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并纷纷从宏观和微观视角入手,对影响因子与影响层次进行研究。从影响因素层次上来说,大多数学者习惯于以个体内、外为界,划分为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或以个人、家庭、学校、社会为出发点,将影响因素层次细化为三到五个方面。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在初步提出研究问题,梳理理论框架之后,我们将对研究问题进一步分解,提出本研究的分析框架和研究设计。并说明研究的可靠性、伦理性与存在的局限之处。

(一)研究问题

创新创业能力影响创新创业行为,本研究旨在描述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包含哪些因素,分析哪些外界及个体因素影响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形成与提升。其中每一个主要问题又包含若干次级问题:

1.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构成因素

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有哪些要素层构成,各要素层又由哪些具体因素组成。

2.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影响因素

影响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形成、培养和提升的内、外在关键因素有哪些,从哪些角度来说明和描述。

(二)研究理论

研究生创新创业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复杂过程。创新创业能力中所包含个人因素及环境因素因个体不同而不同,且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要素也错综复杂。鉴于此,本研究采用质化研究方法中最科学、权威的研究方法之一——扎根理论进行研究。通过对受访者的深度访谈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并采用Nvivo11 软件对访谈资料进行三级编码,反复比较、挖掘理论,构建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影响因素的框架体系,并详细阐述各个影响因素对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作用关系。

扎根理论起源于20 世纪60 年代的美国,现广泛应用于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等领域。扎根理论强调从原始资料中提升理论,认为只有通过对原始资料的深入分析,才能逐步形成理论框架,研究的过程是一个从下往上不断归纳、不断浓缩的过程,包含开放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编码这一套三级编码过程。

(三)样本的选择

1.学校的选择

本研究所选择的高校是近几年来获得“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 强”和“创新创业试点高校”的6 所西安高校: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邮电大学、西安外事学院、西安培华学院、西京大学。之所以选择这几所高校的原因:第一,陕西省政府大力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并颁布多项政策文件从政策上予以支持、保障;第二,陕西省作为全国高等教育大省,每年向周边地区输送数以百万级的优秀人才,对服务地方经济、激活区域活力发挥重要作用;第三,陕西高校70%大多集中在省会西安,对西安高校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陕西地区整体现状;第四,本研究所选择的6 所高校,均是近几年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有突出成绩或先进经验的,且这六所大学涵盖一流大学、普通高校、民办院校,学校类型丰富,有一定的代表性。

2.个案的选择

本研究遵循“目的性抽样”原则,即抽取那些能够为本研究问题提供最大信息量的人或事[3]。当访谈进行到第17个受访者后,达到了“理论饱和”,即新增的受访者已经无法为本研究带来新的概念和理论,随即停止了抽样。这最终的17 个样本中,西安交通大学3 人、西北工业大学2 人、西安邮电大学5 人、西安外事学院3 人、西安培华学院2 人、西京大学2 人、分别占比17.6%、11.8%、29.4%、17.6%、11.8%和11.8%;男生有13 人,占比76.5%,女生有4 人,占比23.5%,涵盖文、理、工、法、艺等学科门类。

(四)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1.资料的收集

质性研究资料收集,是一个不断调整、反思的过程:第一阶段的数据收集为第二阶段数据加工提供信息、修正的依据;第二阶段是第一阶段数据收集的补充与完善。在两轮资料收集过程中,研究者主要通过访谈、观察获取资料。

(1)设计访谈提纲

围绕研究主题,在翻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编制访谈提纲。提纲包括三部分内容:向受访者解释本研究中关于创新创业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概念;收集受访者的基本信息:学校、专业、年级、性格特征、创新创业经历等;以及对创新创业能力构成及影响因素的问题。

(2)实施深度访谈

研究人员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的形式,与受访者通过面对面、电话、视频的方式进行逐一访谈。整个访谈历时三个月之久。在征询受访者的同意后,每位受访者接受了不少于30 分钟的访谈,访谈全程用录音笔进行了录音,并根据不同情况与受访者实际表现,围绕研究主题做适当的调整或追问。受访者的语气神态、叙述重点、表情动作等也进行了记录,以供后期使用。

(五)研究的可靠性与研究伦理

1.研究可靠性

本研究采用“参与者检验法”进行信度检验,即将研究结果反馈到被研究者,看他们有什么反应,以便对于资料中的错误进行纠正[4]。本研究对随机对几位受访者进行回访,进行10 分制打分评估。最终,从受访者反馈的打分可以检验该访谈具有良好的信度。

2.研究伦理

本研究是主要从研究者本人与被研究者个体、及其两者之间的互动来考虑研究伦理。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秉承自愿和不隐蔽原则。主动向研究对象说明研究目的并表明自己的身份。其次,尊重个人隐私与保密原则,将一切有关的高校名称、人名进行匿名化编码处理。再次,坚持公正合理原则。对研究对象持信任的态度,不进行有意引导或误导。最后,秉承公平回报原则,对研究对象做出适当的公平回报。

三、研究结果

(一)创新创业能力构成因素分析

首先,根据受访者认为较为重要的创新创业能力构成要素及提及频率,经过开放编码,综合整合,初步选取34 个创新创业能力构成要素(见表1)。

表1 创新创业能力构成因素及其提及频次表

表2 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结构设想模型

其次,进行主轴编码。在Nvivo11 软件中,将所有初始代码与原文进行反复比对,把意义相似或相同的能力要素初始代码进行合并,删除提及频次较低的或与主题相关性较弱的、无关的能力要素,经研究组成员讨论,概括整合,构建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结构设想模型(见表2)。

由表2 可知,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由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知识、创新创业实践、创新创业素质4 个一级维度,21 个二级构成要素构成,其中创新创业知识和创新创业实践主要通过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获取,而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素质的影响因素更为长期、复杂。

创新创业思维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是创新创业行为产生的内驱力与必要条件,属意识形态,包含:欲望、兴趣、动机三个构成要素。

创新创业知识是指个体要完成创新创业活动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学科专业知识经济财会知识与组织管理知识等四个要素的总和。

创新创业实践指个体主动将自己或他人的想法付诸创新创业实践的能力,包含:机会把握、抗挫能力、学习能力、领导力、人际交往与沟通的能力、创新创造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八个要素。

创新创业素质指个体完成创新创业活动自身所必备的心理素质,包含:自信、乐观、坚韧、冒险、勇气、责任等六个要素构成。

(二)创新创业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高校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构成因素访谈结果的描述统计分析,得出所有可能影响高校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因素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并根据上述文献综述中多因素分析研究,将影响因素层次细化为国家、社会、高校、家庭、个人五个维度,从而搭建出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影响因素框架示意图。

根据研究生的主体性,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影响因素可以划分为个人内部因素和环境外部因素两大类。外部环境在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旨在为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提供平台和服务,包含国家、社会、高校和家庭四个维度,呈现客观性;个人内部因素,属个体内部驱动,呈现主观性,指研究生自发主动地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更多的是根据内在需求。

国家维度包括政策保障、制度支持两个主要因素。从1996 年教育部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2 年教育部确定清华、人大等9 所大学率先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试点,以及近几年中央一系列促进创新创业政策的密集出台,反映出国家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研究生创新创业。并制定专项经费、指导服务、平台场地等优惠政策,保障创新创业实践的顺利开展,促进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图1 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影响因素框架

社会维度包括社会环境、市场需求两个主要因素。健康、稳定的社会环境不仅能为研究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优质平台,还能为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提供扶植与服务。另外,研究生创新创业活动也必须随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而动态调整以匹配、适应。

高校维度包括学校软硬件环境、知识体系、师资建设等三个主要因素,是开展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的主要渠道场所。首先,学校环境软硬件环境中包含制度环境、人文环境与硬件环境三方面。制度环境由学校制度与学校组织框架组成,为学校顺利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与组织保障。人文环境为校园文化氛围的体现,学生自发成立创新创业类学生组织与社团协会或通过微信公众号、网站或广播形式发布创新创业类讲座、课程、竞赛等信息营造浓郁的校园创新创业范围,可潜移默化的影响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形成与提升。硬件环境主要指学校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的平台、场地等,如设立创新创业专项实验室,积极宣传、组织、承办创新创业类赛事,高校自主建设或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孵化基地等;其次,高校创新创业知识体系为研究生获得创新创业知识的主要来源与渠道,由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方式三部分组成。课程体系为创新创业知识体系的外显;教育内容,着重体现对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意识的唤醒与能力的提升,而有效的教学组织可提高教育效率与效果;最后,学校师资也可由创新创业教师来源、结构、科研情况与所受培训情况等四方面衡量。创新创业教师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另一主体,是研究生开展创新创业学习、实践的促进者与引导者,是人才培养工作中的核心资源与保障,对学生开拓创新与成果转化影响巨大。

家庭维度包括家庭背景、家庭教育和家庭经历三个主要因素。家庭是学生接触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客观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氛围对学生性格、品德的养成起正向作用,反之亦然。同样,家庭成员中有创新创业经历或成功案例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与行为目标起着巨大的影响。

个体维度包含个体心理特征、人口变量两个主要因素,心理特征主要包含气质性格、个人动机、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特质,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除了与先天因素有关,还受后天的环境、教育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人口变量主要涉及研究生的年龄、性别、先前经验等客观变量。

四、结语

为进一步明确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相关情况以及存在问题,本文运用文献梳理、深度访谈等形式对六所高校进行信息采集,并运用Nvivo11 软件分析研究生能力构成因素以及影响因素,得出的结论以期为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提供一定依据。

猜你喜欢
受访者研究生因素
今天,你休闲了吗?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解石三大因素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怎样理解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