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干部要提高事前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2020-12-14 08:36周东滨
政工学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机关干部机关部门

周东滨

有一种现象在机关干部中比较普遍:当遇到一件事情,比如接到上级的一个指示通知,或者下级的一个请示报告,或者同级机关(部门)的一个需要协调办理的工作后,常常是不动脑筋想想该怎么办,就原样地呈送给本部门领导,全由领导拿主意、做决定。领导拿主意、做决定,固然是理所当然、无可非议,但是作为承办具体工作的一般机关干部,就所分管的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决不是可做可不做的事情,而恰恰是必须要做的。因为机关干部的职责中就包含出主意、提建议。如果任何事情全指望领导亲自去想、去做,而自己只满足于上传下达、收收发发,这样的机关干部岂不成了“传话筒”“中转站”了吗?

一、从机关地位和作用来看,事前思考缺不得

机关干部作为党委、领导的参谋助手,其必备素质是能参善谋,主要职责是建言献策,其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影响到党委、领导的决心和决策。所以,那种一接到工作自己不思考怎么办而直接交给领导的现象,有悖于机关干部的职责要求。不论是对个人还是对集体,都有害处。

其一,限制能力提升。机关干部就是参谋人员,也就是古代讲的谋士。“肯于思考、善于思考”是机关干部应当经常保持的状态、经常坚持的行为。人的大脑就是一部机器,“用进废退”。如果机关干部遇事前不主动思考,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自然不会得到提高,久而久之甚至荒废掉。

其二,影响工作质量。机关工作分工细密,每个机关都各自分管一摊;而部门领导主要是统全局、抓大事的,有时对某一具体工作不一定会比具体办事人员知道得详细。如果机关干部能拿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对于领导拿主意、作决定会起到至关重要的参考作用。反之,就容易给工作质量带来影响,给工作开展带来被动,甚至有可能造成领导对某项工作作出不很恰当的决定。

其三,耽误事情办理。比如碰到棘手的工作,而正赶上领导不在位,有的机关干部由于养成了不善思考、不肯思考而事事依赖领导的习惯,偏要等着领导回来处理,以致有些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本可以办好的事情,却由于耽误而没有办好,最终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其四,弱化机关建设。可想而知,机关干部不会思考问题,不能参与谋划;部门领导事必躬亲、事无巨细,琐事缠身,没时间、没精力去学习、去思考,去做更应当做的事情,这样必然会影响到机关的自身建设。

可见,这种机关干部不肯思考、不善思考的问题决不是小问题。机关的地位和作用很重要。一名机关干部遇事总是缺乏思考,不会出主意、提建议,很难想象他会精通业务、干好本职。甚至可以说,缺乏事前思考的意识和能力,是不称职的表现。

二、只要从事机关工作,就要有事前思考的意识

机关干部之所以不习惯事前思考提建议,究其原因,主要是两方面:一是业务不熟练。特别是刚进机关的同志,正处在工作熟悉阶段,还想不出新的见解、提不出好的建议。这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客观存在的。二是观念有偏差。有的机关干部认为工作最终由领导拍板决定,由此想当然地把事前思考提建议当作与已无关的事了。这是需要警惕的,也是必须避免的。抱着这样的想法和态度,显然是把自身的角色摆错了,把机关干部的地位作用看低了。

巴尔扎克有句名言:“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是力量无边的人。”作为机关干部,决不能认为自己身轻言微就不愿思考问题、不愿提出建议了。机关是部队指挥机构,是“神经中枢”。机关的每件具体工作都是全面工作的一部分,都与中心工作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思考建议不能局限于具体业务工作本身,应站在“大政方针”的高度,站在本级党委、领导的高度去超前思考、主动建议。

“参谋”的水平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领导没想到的自己先想到,属于“优秀参谋”;第二层次,领导已想到的自己也想到,属于“良好参谋”;第三层次,领导早想到的自己没想到,属于“一般参谋”甚至“不合格参谋”。每个机关干部都有责任争做“优秀参谋”“良好参谋”,千万不要加入“一般参谋”和“不合格参谋”的行列。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真知灼见首先来自善疑多思。机关干部在事前多问几个为什么和怎么办,这很重要。比如,这项工作该怎样处理?从哪几方面入手?分哪些步骤实施?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考虑得越周到越好,哪怕所想的所提出的意见不妥当、不正确、不被采纳也没关系,应该再深入地想想,为什么会不正确、不妥当和不被采纳?想来想去,久而久之,思考建议能力就会提高。

三、立足工作实践,不断提高事前思考能力

机关干部思考要有独到见解。有的机关干部接到一项工作任务后,往往受到“领导是怎样讲的,书上是怎样写的,过去是怎样做的”这样的思维定势所束缚,因而在工作中出现因循守旧、照抄照转的现象。对于这类现象,毛泽东同志就曾尖锐地指出:“盲目地表面上完全无异议地执行上级的指示,这不是真正在执行上级的指示,这是反对上级指示或者对上级指示怠工的最妙方法。”确保在思想上不受到束缚,一定要开阔思路,不唯书、不唯上、不唯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想出好的见解,提出好的意见。

提高机关干部事前思考能力,部门领导也责无旁贷。机关中常常有领导对下属“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有的认为部属服从意识强,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就可以了;没能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传帮带,而是仅限于让他们忙于具体的事务性工作和做那些跑跑颠颠的琐事。针对这种现象,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有意识地对机关干部加强培养锻炼,把提高谋略水平作为培养的重点、把参与谋划能力作为考核的内容,不仅要看写了多少材料、干了多少具体事、加了多少次班,而且要看提了多少个好建议。

不要停留于“没有出差错的干部就是好干部”这样的认识层次上。更何况,机关工作本身就有全局性、协作性特点,有些工作推动和问题解决,非一人能力所能及,通常要涉及几个部门、几个单位,甚至需要上下左右通力合作。所以,开展一项工作任务前,部门领导不但要主动地征求一下具体办事人的意见,有意识地帮助他们提高独当一面的能力,还要适当地开展一些工作交流、集体讨论等活动,以做到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这对机关干部拓宽工作思路、提高谋划能力大有裨益。

“你有一个设想,我有一个设想,两个人交换的结果可能是各得两个设想。”组织工作交流、集体讨论的意义正在于此。作为机关干部,也要有意识地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由此想起这样一句话:“一旦体会过集思广益、众志成城的个中滋味,眼前便会呈现一片崭新的天地,人也仿佛脱胎换骨,而且更加确信未来还会有更多拓宽视野的机会。”

猜你喜欢
机关干部机关部门
王海龙作品选
在推进“两个机关”建设中践行新使命
强化使命担当 建设“两个机关”
把人大机关建设成为学习型机关
102个中央部门公开预算过“紧日子”成关键词
嘉定区人大代表、常委会领导、机关干部 摄影书画作品选登
人大机关走出去的第一书记
机关干部要重视公文写作能力的提高
激发机关干部事业心责任感的几点思考
我国多部门联合行动打击网上造谣传谣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