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院儿科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

2020-12-14 14:18张财云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61期
关键词:感染性病历支原体

张财云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云南 昆明 650031)

婴幼儿呼吸道屏障功能弱,对病原体抵抗力不足,呼吸道疾病时有发生,儿科住院患者中感染性疾病占比较高,抗生素不合理的使用难以达到治疗效果,且容易产生耐药性、发生二重感染及相关的不良反应,儿科抗生素的使用尤为值得关注。本次研究对某院儿科出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地进行医嘱干预,促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某院儿科2018年1月31日~2019年6月30出院病历(期间病历总共4344份)100份,其中男46例(46%),女54例(54%);年龄分布为1个月-18岁,平均(4.5±1.3)岁。

1.2 方法

对病历资料进行调查,记录临床诊断,使用抗生素病例数,抗菌药物使用品种和频率、使用疗程、用药合理性情况。

2 结 果

2.1 抗生素应用情况

随机抽取的100份病历资料中,74名患者使用了抗菌药物,占比为74%;26名患者未使用,占比为26%。单独用药42例,二联用药28例,三联用药4例,所占比例分别为56.76%、37.84%、5.40%。住院时间为2天~30天,平均8.6天;临床诊断分别是支气管肺炎33例[1]。支原体肺炎17例,上呼吸道感染12例,EB病毒感染3例,其他9例。

2.2 联合用药情况

单独使用一种抗生素的病例中使用最多的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19例,其次是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4例。二联应用抗生素的病例中,应用最多的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红霉素12例,伴随复杂感染的患者多使用碳青霉烯类(美罗培南)抗生素或糖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

2.3 抗生素的使用频度

常用抗生素共4类,按其使用频率由高到低分别是青霉素类、头孢类、大环内酯类类、碳青霉烯类。

3 讨 论

从调查的结果看,急性呼吸道感染(ARI)在某院的住院患儿数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为65%,儿童免疫功能较差[2]。

易发生感染性疾病,且病情进展快,较成人难以控制,抗生素在儿科应用较广,抗生素在发挥抗感染作用的同时也容易发生不良反应,不合理使用可造成耐药性、二重感染等,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药对儿童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3]。

肺炎支原体(MP)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特别是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有文献报道,CAP的病原菌为MP的占比为10%-40%,且有增加的趋势。在抽取的病历中,感染性疾病患者中支原体检测呈阳性者较多26例,近年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病例明显增多[4]。

经验性治疗和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导致细菌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尽早进行病原学检测,确定病原菌,并根据检测结果合理选择相应的抗生素,可减少经验性使用抗生素带来的风险[5]。病历资料结果显示某院儿科住院患者病原菌的确认比较及时[6]。

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入院当天即进行相关的病原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选用合理的抗生素。

抗生素静脉给药可较快发挥药效,但该给药途径增加了儿童身体过敏、静脉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等风险[7]。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在该院儿科的使用频率非常高,且给药途径多为静脉给药口服抗生素治疗安全性更高[8]。

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且较轻,考虑其安全性、耐受性和经济学价值,序贯治疗对提高患儿免疫功能,治疗成本效果较优,费用较低,安全性高,患者病情稳定后可以推荐使用口服给药[9]。适当减少静脉给药的天数。儿童家长由于受焦虑情绪的影响[10]。都希望医生能尽快把孩子的病治好[11]。对医生的治疗方案不配合,相关医务人员应该多进行抗生素合理应用的宣传,提高广大家长对儿童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危害的认识。从抽取的病历资料来看,抗菌药物使用专项整治活动几年以来,某院儿科在治疗儿童感染性疾病时,抗生素的使用较为规范[12]。

但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考虑收住的患者多是经下级医院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多数为感染性疾病,抗生素使用比例较高,医院相关科室间更好的协作,并做好抗生素使用的监督工作,可能更有利于儿童抗生素的合理使用[13]。

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有效、经济依然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感染性病历支原体
正确认识儿童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感染一定是性病吗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机械振动辅助排痰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
《思考心电图之177》
“病例”和“病历”
支原体对生殖健康的危害
临床表现为心悸的预激综合征B型心电图1例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数字化病历档案管理构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