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引领的我国公共图书馆导读服务研究

2020-12-14 04:36董乐
新世纪图书馆 2020年10期
关键词:文化引领阅读活动资源建设

摘 要 面对目前社会上存在的阅读消遣化、功利化现象,本文基于文化引领内涵,论述了公共图书馆文化引领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并阐述了公共图书馆导读服务所要实现的目标和方向,认为公共图书馆导读服务在保持与我国社会主导价值同步引领的基础上,要以培育全民对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为目标,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文化引领方向。最后就如何发挥文化引领作用,从图书馆的资源建设、阅读活动,以及移动网络媒体平台等方面提出了公共图书馆所要采取的导读服务策略和措施。

关键词 文化引领 公共图书馆 导读服务 资源建设 阅读活动 微媒体平台

分类号G250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20.10.008

Abstract In the face of the phenomenon of entertainment and utilitarianism in the current society, based on the connotation of cultural guidan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historical mission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public librarys cultural guidance, and expounds the goal and direction of public librarys reading guidance service. It holds that on the basis of keeping pace with the leading values of Chinas society, the public librarys reading guidance service should take the cultivation of the national cultural identity of the whole people as the goal, and take the advanced socialist culture as the cultural guidance direction. Finally, on how to play the leading role of cultur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ervice strategies and measures of public library from the aspects of library resource construction, reading activities, and micro media platform.

Keywords Cultural guidance. Public library. Reading guidance service. Resource construction. Reading activities. Micro media platform.

0 引言

當代我国的主流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包含了中国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然而,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社会中有那么一些庸俗、低俗、媚俗,拜金、拜物主义的文化大行其道,导致有部分人缺失正确的价值诉求和清晰的价值观,人们对于阅读越来越消遣化、功利化,其阅读越来越倾向于浅阅读和微阅读,追求短暂的视觉感官刺激和心理怡悦已成为一种常态化现象。功利式阅读代替经典阅读,快餐式阅读代替品味精读,阅读不再经典、不再深刻、不再触及灵魂,正在成为人们阅读的主导,无法使人们真切感知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特色。图书馆作为传播文献信息资源的枢纽、开展社会教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单位,在此就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勇于承担起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使命[1],在对馆藏资源的遴选、加工、集萃的基础上,以正确的文化引领向读者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以丰富的馆藏资源和多样的服务方式引导和帮助读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 文化引领的内涵

文化不仅是由人类在长期物质生产、生活中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具有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思维方式等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它是人类相互之间进行交流的一种具有显著区域特征的意识形态,是对客观世界感性上的知识与经验的升华[2]。

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民族品格,民族志向正是靠着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乃至文化引领在历史的长期潜移默化的熏陶下慢慢形成的。因此,文化已经成为各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关系着社会文明进步,关系着国民素质提高,更关系到国家和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战略目标的实现[3]。从这一层次上看,我国的文化引领的内涵就在于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的正确方向,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先进文化为前提,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让家国情怀根植心灵、浸润灵魂。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得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等产生深刻变化,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促使人们对于社会发展的思想认识越来越具有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可以说,由于文化与社会、经济、政治联系的日益紧密,文化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广泛而深刻,越来越成为凝聚人心和激发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文化作为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已成为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此时注重文化引领是适应国内外社会发展中新形势新变化的必然要求[5]。

只有注重文化引领,才能为增强我国的经济硬实力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让全国人民在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的过程中,使我国文化软实力有一个大的提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得到了不断改善,但也要看到我国的文化发展同经济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还不完全适应,文化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还有待加强。社会中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扭曲、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还时时发生。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我们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社会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5]。

能否以文化引领把各族人民凝聚起来,在全社会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共同理想信念[3],形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合力,形成强大的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向心力和归属感,已经成为事关我国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决定性因素。在这里,文化引领是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是推动社会文明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其实质就是在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注重人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更好地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实现国富民强新跨越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动力、有力的舆论支持和良好的文化氛围[6]。

2 文化引领是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历史使命和初会责任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社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其必然的应有职责和义务,而公共图书馆作为我国文化建设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充分发挥文化引领功能也就自然成为公共图书馆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首先,公共图书馆社会职能赋予了其具有文化引领的历史使命。早在20世纪70年代,国际图联(IFLA)在法国里昂召开的图书馆职能科学研讨会上,就将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和开发智力资源四个方面的任务列为图书馆的职能[7]。其中,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可以引申为文化传承;社会教育职能可诠释为开启民智,提升全民文化素质;传递科学情报可以理解为帮助读者更好地利用文献信息资源,开展服务咨询的工作;开发智力资源可以引申为发挥社会教育功能,培养人才,因此图书馆的四大职能均可以诠释图书馆文化引领的历史使命。2008年,我国《图书馆服务宣言》也表明了“图书馆努力促进全民阅读,为公民终身学习提供保障,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的责任[8],从而确立了图书馆为大众提供社会教育的地位和重要使命,在时代背景下阐释了图书馆的文化引领作用。

其次,相关法律的规范明确了公共图书馆的文化引领责任。公共图书馆自诞生始就是为社会民主、公民文化权利而设立的一种制度保障。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1949版)》,“公共图书馆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产物,也是终身教育过程中,民主信念的实证”的表述,国际图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及各国均在相关制度文献中强调并深化了公共图书馆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制度的价值存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公共图书馆法》的制定和落实也全方位地从设立、运行、服務等方面对公共图书馆进行了规范,不仅加强了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更是健全了国家对于公共图书馆在保障公民享有文化权利方面的权利[9]。在《公共图书馆法》中规定“公共图书馆是指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收集、整理、保存文献信息并提供查询、借阅及相关服务,开展社会教育的公共文化设施”[10]。《公共图书馆法》还进一步明确了公共图书馆所承担的社会价值,即“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传承人类文明,坚定文化自信”[11],从条文规定中不难看出,发挥图书馆文化引领的作用是公共图书馆必然承担的应有责任。

最后,公共图书馆发展愿景是其发挥文化引领的担当体现。图书馆发展愿景是随着客观环境和图书馆内在因素的变化,图书馆员在工作过程中对于事业目标追求所达成的群体共识,它为图书馆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基本方向与行为指南,以保证图书馆价值观在内容上与时代发展要求相吻合。其发展愿景中所表达的文化思想、发展方向、服务内容是公共图书馆确立文化引领目标与战略制定的依据,也是对图书馆发挥自身文化引领作用的具体反映和担当体现。当前,时代和形势发展不仅对图书馆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也带来了新挑战。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标准“业务建设”部分也把图书馆文化引领提高到了重要高度。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主阵地、主渠道和生力军,在培养文化自信、提升人民文化素质方面所担负的重要责任,面对新要求和新挑战,亟需研究制定新的行为指南和发展目标,确立在当前的文化价值观、使命和愿景,以实现图书馆文化引领目标。

3 基于文化引领的我国公共图书馆导读目标和方向

公共图书馆要担负起和完成文化引领的历史使命和责任,需要图书馆在读者服务中得到体现,尤其是在导读服务中牢牢把握社会发展潮流,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滋养民族心灵、培养文化自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重塑我国主流文化的感召力。因此,公共图书馆的导读服务所要实现的目标和方向,笔者认为主要是在培养文化认同性、传播文化先进性、保持文化同步性等方面开展服务。

3.1 以培育全民对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为目标

文化认同在我国历史上超强地凝聚着中华民族,成为其生存与发展最不可或缺的基础。那些具有勤劳、智慧、勇敢、爱祖国、重集体、爱家庭、重教育等民族性格和民族习俗的文化认同,是我国历来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在社会思想意识日益多元化的新形势下,有必要以爱国主义教育、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作为核心的精神力量来培育和推进文化认同,因为文化认同所产生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和看法,对我国全社会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共同理想信念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3]。

我国公共图书馆承担着传承中华文明的历史使命,应以传播弘扬中化民族优秀文化、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做为文化认同的目标和方向,以使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每个人有着强烈的归属感、依赖感,让他们在思维、行为方式和目标指向上有着正确的文化意识和价值观。

文化认同并不能自然而然地产生作用,它依赖于公共图书馆长期积极主动地推动文化认同[3],需要图书馆在内容上选取有影响力、经得起时间考验、具有广泛性、能引起社会大众广泛共鸣的优秀文化,通过长期的丰富的社会阅读活动,把我国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赋予极其厚重的文化感情色彩和文化底蕴,潜移默化地变成每个人内在的文化信念,成为人们最普遍的自我意识或自我理解的心理认同。

3.2 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文化引领方向

文化对社会存在的积极作用取决于它的先进性,而先进文化也就必然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环境下通过对原有文化的批判与继承、借鉴与创新、整合与筛选基础上形成的意识形态反映和积淀。从这一层意义上说,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在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历程中,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与西方文化中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相结合而产生的先进文化,其基础是社会主义荣辱观,其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其精髓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其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会主义文化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12]。

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文化引领的方向,才能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才能全方位凝聚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激发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为我国社会文明进一步发展打下智力基础,建设好中华民族大家庭。

公共图书馆在传播知识文化的过程中,应注重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文化引领方向。首先要站在一定的历史高度上,大力推广学科前沿知识和社会先进文化,大力倡导社会正能量,实现对大众文化的价值观引领,因为任何时代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社会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某些要素或特质也蕴含和呈现着大众文化的多样价值取向和追求,被大众文化所折射。因此这就要求公共图书馆在传播文化知识时应消除大众文化中存在的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的思想影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大众的文化价值观中,转化为人民大众的文化诉求和价值追求。其次,提高对文化多样性的包容,积极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明的成果,挖掘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并赋予其时代性的解读,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多元价值观念的文化共识,通过开展丰富的民族节日、纪念日、读书节等阅读活动,营造一个大众乐于参与乐于接受的“文化生态”,将符合我国社会实际的核心价值观融入大众文化中去。

3.3 要保持与我国社会主导价值的同步引领

“立足现实需要,最大限度地形成全社会思想共识”,是公共图书馆文化引领的目标指向,基于此,公共图书馆导读服务需要与社会主导价值同步建设,不能脱离当下的时代背景。文化引领只有充分体现时代特点,反映时代要求,图书馆所开展的阅读活动才能具有粘性和吸引力。

首先面对当代中国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公共图书馆需要在各类阅读活动中通过传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教育同化、感召人们,讲好中国故事,以此促进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要有针对性地引导人们对当下各种社会思潮的思想源流、本质内容、价值取向、现实样态、社会作用有客观准确地分析判断,不仅要引导人们认识到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社会思潮在社会发展方式和社会理想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冲击,而且要使人们警惕诸如文化保守主义、“普世价值”观等社会思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隐蔽性破坏,以确立和维护我国社会主导价值[6]。

其次要保持与我国社会主导价值的同步引领,不仅要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同步,与时代发展同步,积极汲取多样而流变的非主导价值观念中有生命力的有益成果,不断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还应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处理好群众文化的思想性与娱乐性、艺术性与市场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等之间的辩证关系,与人民群众日新月异的精神文化同步,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下最大程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使人民群众由拥护党的政策进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 基于文化引领的图书馆导读服务策略与措施

所谓导读服务,是公共图书馆基于文化引领的目标和方向在读者阅读过程中对其施予积极有益的指点和辅导,以帮助读者在文化思想深度和广度上加强对某一方面主题、事物、事件的阅读理解。基于此,笔者认为公共图书馆要发挥公共图书馆文化引领的作用,实现文化引领的目标和方向,需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图书馆导读服务质量和水平。

4.1 整理挖掘馆藏文献资源,丰富导读服务的知识信息内容

图书馆文献资源可以说是图书馆的立身之本和核心价值所在,而基于价值链视角对馆藏文献资源进行整理挖掘利用可以说是馆藏文献资源价值的最大化。当前,随着人们的文化需求和阅读水平的不断提升,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已不能仅限于能否为用户提供满意的文献资源服务方式和态度,还要取决于读者对图书馆提供文献资源的满意程度,包括图书馆员的知识服务水平,以及对文献资源的内容价值判断上。因此公共图书馆应当依照遴选、加工、集萃的要求整理挖掘馆藏文献资源,才能为导读服务在文化引领内容、知识价值上打下良好的资源基础。

公共图书馆要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结合数据关联与文本挖掘技术[13],从已有的大量馆藏文献资源数据中抽取可用的知识,做好文献资源的信息整理挖掘工作,保障导读服务工作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内容、社会价值引领。公共图书馆必须对纷繁的文献信息资源进行分析,即使在已经确定的领域里, 图书馆馆员也不能简单地将不同来源的各种文献资源一概收入,而是首先要对显示在面前的文献资源进行分析甄别、整理, 从文献主题、文献内容、载体形态直到记录格式等都进行一系列的選择、规范、整序,才能以某种标准方式将它列入馆藏文献资源系统,形成有针对性的文献资源馆藏体系,保证用户能够获取有价值的文献[14]。同时,要深入到社会,加强与政府部门、社会各界专家、学者的联系与沟通,对相关的文献资源情况进行调查,根据他们的建议开展文献资源的采集工作,扩大文献资源采集的覆盖面,以获取到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文献。以南京图书馆对馆藏文献资源整理和开发为例,截至2018年底,南京图书馆根据馆藏珍贵文献和特色地方文献已整理加工了具有江苏地方特色的全文数字化资源,制作了口述历史影像历史等记忆类资源和讲座、专题展览等数字资源,建立了中国近代文献图像数据库、馆藏民国连环画数据库、老商标和老广告数据库、江苏地区老报纸数据库等一系列专题数据库,拍摄剪辑出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江苏红色历史文化、江苏传统表演艺术等一系列地域文化视频资源。

4.2 积极开展各类阅读活动,营造全民健康向上的阅读氛围

自上世纪90年代“提倡全民读书,建设阅读社会”知识工程以来,促进全民阅读,提高全民文化素质一直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各级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深厚的馆藏文化底蕴,根据读者的阅读需求及特点, 在引领全民阅读中开展了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据统计,目前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开展了具有地域特色的阅读活动,并且活动频率正逐年提高,规模不断扩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的文化需求。

公共图书馆所开展的阅读活动,其要旨就是要引导读者好读书、读好书,有效激发全民阅读的兴趣,并让阅读成为全民的一种生活习惯,让他们充分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南京图书馆自2010年起每年都组织“南图阅读节”活动,活动紧紧围绕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西游记》 《水浒传》 《三国演义》 《红楼梦》《论语》《孟子》《老子》等经典名著开展主题阅读,邀请名家、学者开展公益讲座和在线互动,陈列展示相关主题馆藏图书,举办读者知识竞赛等,同时通过“陶风图书奖”评选,选出群众喜爱阅读的优秀图书。南京图书馆还在官网上开设了年度、季度图书推荐专栏,发布各种书目推荐榜,专设了“国学图书”阅览专区,每月定期向读者推荐经典图书[15],并于2018年11月正式增设荐读台,以传统展台与新媒体互动融合的形式,向广大读者推荐各类读物。截至2020年1月底,已经成功开办了“美之为美”“岁岁年年”“知兴替,明得失”“陶风图书奖”等六期活动[16]。除此以外,还围绕当下发生的时事热点开展主题展览、讲座教育,通过联系相关学科知识和回顾历史事件,了解当下世界各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帮助读者建立起更加科学的世界观,提高其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8]。这些活动让广大读者从传统文化中吸收到了营养和智慧,从思政教育中树立了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营造了一种群众乐于参与乐于接受的健康向上的良好的社会阅读氛围。

4.3 做好线上线下导读服务,构建健康的互动网络信息环境

伴随着互联网、移动网的普及和新媒体的飞速发展,文化及信息的传播方式和手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对手机、平板等移动硬件的高度依赖性,已经成为当前的典型用户行为特征,直接改变着人们的阅读方式。头条、抖音、微信、微博等阅读平台把控着阅读内容,以实时互动的阅读新模式占用了人们大部分的闲暇阅读时间,改变了读者的阅读过程和阅读感受,人们的阅读习惯乃至思考模式已由传统的深度阅读向“碎片化阅读”转变,不仅打破了原来阅览室的限制, 而且使其阅读范围及选择空间已变得更加自由、灵活和宽泛。人们阅读行为的这些变化, 加重了导读服务的难度及复杂性。对读者来说, 是面对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如何进行有效选择的问题, 就图书馆人来说, 导读由原来简单的服务工作变成了真正的网络导航[17]。

为了更好地服务读者、传承优秀文化、促进知识传播,公共图书馆在坚守传统的导读服务项目(图书借阅排行榜发布、主题图书推荐专架、出版导读型阅读报刊、发表导读专文等等)外,还应与时俱进地推出微信公众号好书欣赏、QQ 在线推广、网络分享互动、评论型数据库等新媒介导读服务,以此吸引更多的读者参与到图书馆阅读活动中[18]。例如,南京图书馆为了进一步扩大“南图阅读节”和荐读台的影响力,打破了传统的单向传输传播的导读方式,除了在馆内大厅进行图书推荐展览、放置荐读台外,还构建了线上O2O的宣传闭环模式,通过微信、微博、网站等多种网络平台与读者互动,使得沟通更加顺畅,第一时间得到了读者的反馈[19]。

5 结语

基于文化引领的公共图书馆导读服务,在传统服务工作中主要是以推荐阅读书目、开展阅读活动、举办讲座展览等为主,即使现在所谓开展的线上线下服务,也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图书馆的服务模式。而随着5G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到来,全社会的知识传播模式有可能发生改变,导读服务将向广度、深度发展,形成一种个性化、嵌入式的科研创新合作交互型知识服务模式。图书馆在导读服务中不仅要收集、 整理、 分析潜在的用户信息和结构,更要时刻关注用户的阅读特征和文化需求,及时根据统计数据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因此公共图书馆要更好地发挥公共图书馆的文化引领作用,除了在技术支撑下开展导读服务,还要坚持不断创新服务理念,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不仅要在5G技术、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等支撑下转变服务方式、拓展服务功能,还要求图书馆员在更深层次的知识服务和精准化服务上做好知识多元化的储备,加强自身的政治、科技文化水平,拓展自身的知识结构,以更加贴近各类读者的不同文化需求来开展个性化的导读服务,增加公共图书馆导读服务的影响力,形成文化引领的辐射力,吸引更多的读者利用图书馆。只有这样,公共图书馆才能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加强文化的认同性,保证文化引领的先进性,保持与时代脉搏同跳动。

参考文献:

刘川生.高校在建设文化强国中的时代使命与责任[J].中国高等教育,2011(21):4-5,19.

孙梓译.新时代我国文化创新所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D] .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9.

茹先古丽·吾满尔.论提升现代文化引领力的途径[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0(4):61-65.

何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路径探究: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角[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6):64-67.

贺先平.更加注重文化引领[N].广西日报,2011-12-13(015).

齐秀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需提升价值引领力[J].学理论,2012(17):281-282.

赵达雄.图书馆四大职能的传承与创新[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0(1):12-15.

董乐.发挥公共图书馆的文化引领作用:从被动服务向主动引领转变[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0(4):13-15.

赵明东方. 法治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的安全保障义务[J]. 区域治理,2019(45):193-195.

余凯璇. 《公共图书馆法》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工作探析[J].老区建设,2019(24):72-76.

韩永进,肖庆. 铸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文化支撑[J].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2020(1):17-29.

曹子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J]. 北京党史,2020(1):36-43.

张影.基于数据关联与文本挖掘技术的图书馆文献资源开发利用研究[J].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19(4):48-51.

王宗義.文献集藏与整理是图书馆的根本职责:“冷静面对新世纪”丛谈之二[J].图书馆,2000(3):12-15.

周菁. 论公共图书馆在推动全民阅读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关于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工作的思考[J]. 艺术百家,2016(S1):378-380,394。

南图增设荐读台,进一步提高精准化服务水平 [EB/OL].[2019-06-28]. http://www.jslib.org.cn/pub/njlib/njlib_gqsb/201811/t20181107_163817.htm.

沈蓉蓉.深化高校图书馆导读工作的思考[J]. 现代情报,2006(11):163-164,166.

李双明.公共图书馆导读服务之我见[J].公共图书馆,2019(3):71-73.

栾雪梅.“微时代”的经典阅读推广策略[J].图书情报工作,2016,60(18):115-121.

猜你喜欢
文化引领阅读活动资源建设
浅析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
倡导全民阅读 建设书香城市
教学资源库建设和共享机制研究
加强校园人本管理 营造和谐育人氛围
保定旅游资源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
移动学习方式下实验教学资源建设的研究
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基于文化引领的资源整合探讨
基于文化引领的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的业务创新浅析
电子商务课程中的文化引领探究
开展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