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期望差距与民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

2020-12-14 03:48王炳成郝兴霖崔巍
商业研究 2020年9期
关键词:商业模式创新民营企业

王炳成 郝兴霖 崔巍

内容提要:实际绩效与期望目标间的差异是推动民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动力,但期望顺差与期望落差下实现商业模式创新的不同条件与不同企业在环境、资源以及企业家精神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导致相关研究结论上的不一致。基于此,本文通过构建绩效期望差距下民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要素联动模型,并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考察要素联动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1)民营企业要实现商业模式创新,存在“顺境-维持”、“顺境-危机”、“逆境-穷困”、“逆境-潜力”与“逆境-警示”5种可供选择的条件组态;(2)在期望顺差下,期望差距的持续性与范围性不同处于高水平时更易实现商业模式创新;(3)在期望落差下,期望差距的持续性与范围性不同处于低水平时更易实现商业模式创新,而强企业家精神能够推动企业在短时期小范围的期望落差下实现商业模式创新;(4)在绩效期望差距下,环境动态性成为推动商业模式创新的关键动力,而资源丰裕度与企业家精神只要一种较强就有利于实现商业模式创新。

关键词:民营企业;绩效期望差距;商业模式创新;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48X(2020)09-0001-10

一、引言

商业模式创新是民营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企业既可以在绩效期望落差的状态下被迫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也可以在期望顺差的情况下主动开展商业模式创新。但在不同的期望差距状态下,由于企业的资源条件不同,其实现商业模式创新可应用的要素也必然不同。

关于商业模式创新的相关研究主要从其定义构成[1]、影响因素[2]、过程机理[3]以及结果影响[4]等角度展开。其中,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因素有资源基础、环境机遇以及动态能力等[5]积极因素,还涉及环境波动、资源制约以及领导抵制[6]等阻碍因素。但绩效期望差距对商业模式创新影响的研究较少,虽有文献[7]考察绩效期望差距与企业创新变革间的关系,但主要探讨的是期望差距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由于不同类型的创新活动所需要的创新资源与创新路径存在较大差异,以往研究成果难以直接应用于商业模式创新领域。

通过文献梳理,一方面,不同特征角度的绩效期望差距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截然不同,而现有研究对绩效期望差距的考量大多集中于期望差距的状态或强度[8],这难以深入把握民营企业在跨时期、多元化绩效困境或顺境下所开展的创新活动的差异性。由于实践中无论是绩效期望顺差还是绩效期望落差状态下,民营企业均可能实现商业模式创新,故仅依据企业在特定时间点的绩效期望差距状态来决定是否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是不充分的。而结合绩效反馈不一致与多目标管理[9]等研究可以发现,当绩效期望差距的持续时间与存在范围不同时,其对组织创新所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因此,若能综合分析期望差距的持续性与范围性,将有助于论文更加深入地理解期望差距与商业模式创新间的权变关系。另一方面,根据社会嵌入理论,个体是嵌入在组织中的,而组织又是嵌入在环境中的,因此商业模式创新不仅会受到创新者与组织内部特征的影响,还会受到企业外部环境的推动作用。虽然已有学者针对创新者特征[10]、企业资源条件[11]和外部环境[12]等各种要素与商业模式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但大多探讨的是各要素独自对商业模式创新所产生的影响,而商业模式创新的实现往往是多要素联动而非单一要素作用的结果,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各相关要素对商业模式创新产生的联动作用。

本文將根据“个体-组织-环境”这一系统性研究框架以及相关理论成果,探讨环境动态性、资源丰裕度与企业家精神等要素的联动对民营企业在绩效期望差距下的商业模式创新所产生的影响。

二、绩效期望差距下民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要素联动模型构建

商业模式创新是一种复杂的系统性创新行为,需要从整体、多元的视角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审视。论文结合理论分析与相关研究成果,在绩效期望差距持续性与范围性的基础上,基于“个体-组织-环境”的视角,选取环境动态性、资源丰裕度与企业家精神作为商业模式创新的前因变量,以构建绩效期望顺差与绩效期望落差下实现民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多要素联动模型。

(一)绩效期望差距持续性

绩效期望差距持续性指企业在某种差距状态下的持续时间跨度,其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可从两种角度加以审视。其一,期望差距持续时间的不同会影响企业对自身绩效状态的判断。例如,短暂的期望落差由于缺乏一致性与稳定性,企业并不一定会将其定性为真正的期望落差,也就难以由此产生创新变革,而长期的期望落差则更易引发企业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关注。其二,创新者会对企业绩效结果的产生原因进行思考,当其将期望差距归因于绩效目标不合理时,就会对目标进行调整[13]。以期望落差为例,当绩效长期不理想时,创新者可能会认为目标过高,而随着期望落差持续时间的增加,这种认知会不断强化,并最终导致绩效目标的下调,此时创新者会依据新的目标来判断经营状况,原本低于期望目标的绩效水平可能满足甚至超过新的目标,而期望落差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也会随之改变。

(二)绩效期望差距范围性

范围性指在多个绩效测量指标中,企业实际绩效能够达到期望水平的数量,包括绩效期望顺差范围性与期望落差范围性两方面。其中,期望顺差的范围性较强,表明企业在多个绩效指标上均达到了预期水平。企业在进行创新决策时会综合分析不同的绩效指标[14],且已有研究指出,当企业在多个绩效目标均存在期望落差时,会降低对创新活动的投入力度[15]。此外,当企业的各个绩效指标所反映的绩效水平不同时,容易提高绩效反馈结果的模糊性与混杂性,而综合考虑期望差距的范围性能够更加真切地反映企业的绩效情况,从而有利于本文更为全面地研究绩效期望差距与商业模式创新之间的关系。

(三)环境动态性

环境动态性能够描述企业外部环境的动态变动程度,是民营企业在绩效期望差距下开展商业模式创新所不可忽视的关键要素。一方面,根据权变理论,外部环境是企业战略调整与组织结构变革的重要推动力[16]。环境的急剧变化会使原有商业模式的价值降低,为了维持已有市场地位或改善经营现状,民营企业会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另一方面,环境动态性会提高企业获取市场信息的成本,影响创新者的可感知冒险能力与事态控制能力,增加企业做出正确创新决策的难度,故其也可能会阻碍商业模式创新的实现。

(四)资源丰裕度

本文所研究的资源丰裕度指可供企业用于商业模式创新的现存资源量或潜在资源量,以有形资源为主,其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丰富的组织资源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投入[17],增强对创新失败的承受能力,而相关资源的缺乏会制约企业的创新路径,因而资源更丰裕的企业具备更强的创新条件。另一方面,企业缺乏特定的资源会激发其通过创新来寻找新机遇与新资源的动力,而资源过多会提高企业集中利用资源的难度,导致企业创新成本增加,故组织资源也可能对商业模式创新产生消极影响。因此,研究绩效期望差距下的商业模式创新有必要综合考虑目标企业的资源丰裕度。

(五)企业家精神

创新者特征也是影响民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决策的重要因素。作为创新者特征的重要衡量角度与企业无形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家精神除了能推动个体积极投入创新创业活动外,还能幫助企业提高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其蕴含的创新精神与冒险精神等是民营企业家实现商业模式创新所不可或缺的能力和品质。同时,企业家精神不仅存在于上级领导层次,执行层员工所具备的企业家精神在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也已日益显著[18]。当创新者拥有较强的企业家精神时,不仅有利于各种商业模式创意的涌现,而且能够推动创新者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来克服商业模式应用过程中遭遇的种种困难和阻碍。

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构建了绩效期望差距下民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要素联动模型,如图1所示。通过该模型,能够进一步明确上述5种条件变量与民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之间的关系,并且有利于论文通过fsQCA方法来获取民营企业实现商业模式创新的条件组态,以此来指导企业的创新实践。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论文以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为主要研究方法的原因包括:(1)根据构型理论,商业模式创新作为一种复杂的系统性创新行为,并非是单一条件变量造成的,需要依靠多个条件的组合作用才能够实现,同时,论文研究绩效期望差距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需要综合考虑期望差距的不同特征角度,而fsQCA在探讨多要素组态对结果变量的影响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2)由于获取符合本研究要求的民营企业案例较为困难,论文共收集了71家民营企业作为研究样本,这难以满足传统统计分析方法对于样本数据量的需求,而fsQCA方法重视样本选取的代表性而非数量,适用于较小规模的样本数量[19];(3)在变量赋值与校准方面,论文所涉及的部分条件变量属于连续变量,而fsQCA能够更好地区分不同样本在特定变量上的细微差距及其对结果变量的影响,相较于csQCA等定性比较分析方法而言更具优势。

(二)样本选择与资料收集

论文以民营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为了避免新会计准则对数据的影响,样本资料的选取时间设定为2010-2017年。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各条件变量所需数据从CSMAR数据库的“民营上市公司”等数据中心获取,同时研究人员还将所获取数据与WIND、CCER、财新网以及巨潮资讯等权威信息源进行校对,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2)结果变量,即是否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由研究人员在收集样本企业相关访谈记录、会议报告以及公司年报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专家评价获得。

同时,在样本选取的过程中,本研究设置了如下筛选标准:(1)考虑到样本数量的适宜性,论文主要以深证主板A股上市民营企业为研究样本;(2)排除ST、*ST等经营状态异常的企业;(3)排除所需研究资料缺损严重的企业;(4)排除金融行业以及公共事业类型的企业,以避免政府管制与特殊企业性质对研究结论的影响;(5)排除连续三年及以上未有财务信息的企业。最终,本研究获取了71家样本企业,各样本企业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三)变量测量与校准

1.条件变量

(1)绩效期望差距各维度。根据样本企业的绩效期望差距状态,将其分为绩效期望顺差与绩效期望落差两组,再分别开展针对性研究。本文借鉴Chrisman和Patel(2012)[20]的观点,采取历史绩效对比的方式测量样本企业的绩效期望差距。具体而言,参考了贺小刚等(2017)[21]的测量方法,以总营业收入为经营绩效的测量指标,以2014年为目标年度,计算了样本企业目标年度(t)的经营绩效与该企业在(t-1)年度(权重为0.6)和(t-2)年度(权重为0.4)经营绩效加权平均值的差值,并根据差值的正负来确定样本企业的期望差距状态。最终发现在71家样本企业中,47家企业处于绩效期望顺差,而剩余24家样本处于绩效期望落差,与市场实际情况较为接近,且满足QCA的案例数量要求,即当条件变量数为n时,案例数量不应小于2n-1个。

本研究借鉴Audia等(2000)[22]的方法测量样本企业的绩效期望差距持续性(Egd)。计算了样本企业在2012-2014年各年度的绩效期望差距强度,并以2014年的绩效期望差距状态为基准,将“其余两年状态与之均相同”的样本赋值为1;“仅前1年状态与之相同”偏向于具有期望差距持续性,为避免fsQCA软件将其定性为“转折点”,参考Fiss(2011)的做法将其赋值为0.51;而将“其余两年状态与之均不同”的样本赋值为0。

本研究借鉴李溪等(2018)的方法测量样本企业的绩效期望差距范围性(Egr),分别以总营业收入、资产收益率(ROE)和托宾Q值为指标测量了样本企业的绩效期望差距状态。与期望差距持续性的测量方法相似,本研究以根据总营业收入测得的期望差距状态为基准,将“其余两种指标测得的状态与之均相同”的样本赋值为1,“仅一种指标测得的状态与之相同”的样本赋值为0.51,“其余两种指标测得的状态与之均不同”的样本赋值为0。

(2)环境动态性(Ed)。本研究参考了曾德明等(2004)[23]的方法测量样本企业的环境动态性。以样本企业五年以上的营业收入变异系数来衡量其环境动态性,即计算样本企业在2010-2014年这五年内的(主营业务收入标准差)/(主营业务收入均值)。

(3)资源丰裕度(Ra)。本研究借鉴宋铁波等(2017)[24]的观点,将能够应用于组织创新的资源分为潜在可支配资源(所有者权益总额与负债总额的比值)、未沉淀可支配资源(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与沉淀可支配资源(管理费用与销售费用之和与销售收入的比值),并以三种资源的均值来衡量样本企业的资源丰裕度。

(4)企业家精神(Es)。运用面板数据测量企业家精神的研究多以区域性研究为主,针对具体企业层面的较为少见。本研究借鉴叶作义和吴文彬(2018)的企业家精神衡量体系,以人均固定资产、人均无形资产、人均专利数量、董事会独立性和人均销售收入为衡量指标,在求得各指标计算结果后通过归一化处理消除量纲的影响。最后,以各指标的得分之和来衡量目标企业的企业家精神水平。

通过资料收集与计算处理,本研究最终获取的各个条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2.结果变量

本研究的结果变量为“企业实现商业模式创新(BMI)”,具体测量方法如下:首先,通过企业官方网站、领导讲话、公开会议和公司年报等途径获取样本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相关信息;随后,借鉴Chen和Miller(2007)[25]等的做法,对结果变量的衡量进行延后处理,即从所获取的信息中筛选样本企业在目标年度后三年内(即2015-2017年)的商业模式创新情况;最后,根据样本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情况为结果变量赋值。

3.模糊集变量赋值标准

由于除了绩效期望差距持续性(Egd)和绩效期望差距范围性(Egr)以外的条件变量均为连续变量,故需要先明确变量的隶属度校准规则。相较于清晰集只有0和1两个值,模糊集可以在0与1之间进行连续取值,精确性更高。其中,变量得分越接近于0表明样本在该变量上越不符合描述,相反则越符合。本研究借鉴Garcia-Castro和Francoeur(2016)[26]的做法,以对应指标的25、50和75分位值作为该变量完全非隶属、转折点和完全隶属的校准值,各模糊集变量的隶属度校准参数或变量的赋值标准如表3所示。

四、绩效期望差距与民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定性比较分析

(一)单变量必要条件分析

依据构型理论,商业模式创新这一结果变量能否发生并不仅由某单一条件变量所决定。若存在某一条件变量是结果变量的必要条件,则当该变量进入真值表分析时,可能会被简约解除去。因此,在进行组合分析之前,有必要先针对单变量开展必要条件分析。一般而言,需要测量各条件变量的一致性(Consistency)水平,若一致性大于0.9,则可判断该条件变量为结果变量的必要条件,各变量必要性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根据表4可知,各个条件变量相对于结果变量(BMI)的一致性水平均小于0.9,即不存在实现民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单一必要条件。因此,需要进一步开展条件组态分析。

(二)绩效期望差距下民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定性比较分析结果

在fsQCA2.5软件中输入经过校准处理的各案例模糊集变量得分,并选择复杂真值表算法(Fuzzy Truth Table Algorithm)后,研究人员获取了包含各种逻辑组合及其对应的一致性水平和样本数量的真值表。此时,需要设定“最低案例数”与“一致性门槛值”以排除不符合要求的逻辑组合。借鉴Campbell等(2015)[27]的做法,论文设定“1”为本研究的最低案例数,“0.80”为一致性门槛值。在随后的标准分析(Standard Analyses)过程中,会先通过布尔运算得到复杂解,进而可运用简单和困难两种反事实分析获得简洁解和中间解。其中,仅进行简单反事实分析能够得到中间解,而同时进行简单反事实分析与困难反事实分析则可得到简洁解。通常选取中间解作为进一步研究分析的对象,因为其被视为三种解中的最优解。在中间解所包含的各个条件变量中,仅属于中间解的条件变量称为“辅助条件”,而同时属于中间解和简洁解的条件变量称为“核心条件”。通过上述分析过程,论文最终分别获取了在绩效期望顺差与期望落差状态下实现商业模式创新的条件组态,结果如表5所示。

(三)民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条件组态分析

根据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结果,本研究将分别对绩效期望顺差与期望落差情形下各条件组态的内涵与机理进行逐一分析。论文借鉴了Fiss(2011)[28]的条件组态表述方法,各组态表达式中的“~”代表逻辑关系“非”,“*”代表逻辑关系“与”。

1.绩效期望顺差下商业模式创新条件组态分析

(1)组态~Egd*Egr*~Es*Ra → BMI表明,当民营企业处于范围较大而时间较短的绩效期望顺差时,若能拥有丰裕的组织资源,虽然创新者并未具备强大的企业家精神,但仍可实现商业模式创新。一方面,在这种全方位的经营顺境中,民营企业对商业模式创新的信心会得以提高。此时企业虽然取得一定成功但并未长久存续,创新者不会因长期的期望顺差而对现有模式产生依赖,相反,可能会为了保持竞争优势而对商业模式进行不断的完善。另一方面,根据资源基础观,企业所具备的资源条件是其进行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Greve,2008),能够增强民营企业对创新不确定性与绩效变动的容忍度与适应弹性,丰裕的组织资源能够推动顺境下的民营企业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来延续良好业绩。研究人员将该组态命名为“顺境-维持”型。

(2)组态Egd*~Egr*Ed*Es*~Ra → BMI表明,當民营企业在少数绩效指标上持续处于期望顺差且环境变动激烈时,虽然资源较为欠缺,但较强的企业家精神仍能推动企业实现商业模式创新。首先,这种长时期的成功体验能够激发创新者的创新动力,在企业家精神所蕴含的时局把握与机遇捕获能力的影响下,民营企业将有更强的信心和动力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来扩大自身业绩优势。其次,相关资源的欠缺能够激发组织创新者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来获取独特资源,进而提升自身名誉与市场价值的欲望。最后,虽然企业当前正处于期望顺差,但高环境动态性提高了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降低了民营企业原有商业模式的价值。在这种环境危机的影响下,为了维持市场空间、扩大竞争优势,民营企业将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本研究将该组态命名为“顺境-危机”型。

2.绩效期望落差下商业模式创新条件组态分析

(1)组态Egd*Egr*Ed*~Es*~Ra → BMI表明,当企业处于长期、全方位的期望落差且环境动态性较强时,虽然资源条件较为欠缺,创新者的企业家精神较弱,但企业仍会努力开展商业模式创新。根据前景理论,消极绩效反馈会迫使企业进行创新变革(Chrisman和Patel,2012)。而当期望落差长时间存续且在不同指标上均得到体现时,企业所面临的危机更为严峻,此时民营企业为了阻止经营失败的进一步扩大,将产生更强的创新动力。同时,外部环境与组织资源会影响企业的创新决策[29],当环境充满动态性且资源短缺时,企业危机感会进一步加剧,开展商业模式创新的迫切性也更为显著。尽管过强的压力会制约期望落差对创新的促进作用,但实践中仍有部分企业希望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来改善这种穷困的处境。本研究将该组态命名为“逆境-穷困”型。

(2)组态~Egd*~Egr*Es*Ra → BMI表明,当民营企业处于持续时间较短、范围较小的绩效期望落差时,若创新者拥有较强的企业家精神且企业的创新资源较为充裕,则更易实现商业模式创新。虽然低于预期目标的绩效反馈结果会使企业更为主动的进行创新,但长期或多方面的失败经历也会增强创新者对失败的恐惧感,降低企业通过创新来改善经营绩效的信心与动力[30],而当绩效期望落差的范围性与持续性均较低时,企业仍对商业模式创新持有较强的自信心。同时,丰裕的组织资源能够为组织创新活动提供基础,而企业家精神中所包含的机遇识别与冒险精神能够为民营企业提供强大的创新动力,二者的相互结合有助于推动企业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改善经营绩效。部分指标所反映的暂时性期望落差在此时更多是起到一种警示作用,故本研究将该组态命名为“逆境-警示”型。

(3)组态Egd*~Egr*Ed*~Es*Ra → BMI表明,当民营企业在少数绩效指标上处于长时期的期望落差时,若创新资源较为充裕且环境充满动态性,即使创新者未具备较强的企业家精神,仍可能实现商业模式创新。一方面,期望落差对创新的推动作用是以企业将“差”绩效归咎于自身经营问题为前提的[31]。当绩效期望落差长时期存在时,企业难以再将经营问题归因于外部环境,而会更多关注造成经营困境的内因。此时,即使创新者的企业家精神不强,企业在商业模式方面存在的不足仍会被进一步察觉和明晰。另一方面,小范围的期望落差与丰裕的组织资源意味着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与潜力,对创新失败的承受能力也较强,而高环境动态性意味着行业需求的不断变化,会使企业原有商业模式的价值持续降低,这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动力。本研究将该组态命名为“逆境-潜力”型。

通过上述条件组态分析,本研究分别探讨了民营企业在绩效期望顺差下实现商业模式创新的2种条件组态,以及在绩效期望落差下实现商业模式创新的3种条件组态,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在各条件组态图中,条件变量落在外圈表示该变量较强,落在内圈则表示该变量较弱。

(四)研究结果讨论

绩效期望差距与企业创新变革间的关系已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其中Lewellyn和Bao(2015)[32]发现,在鼓励创新的社会文化背景下,面临期望落差的企业会在研发创新方面投入更多的资源,然而他们并未深入研究企业自身特征对创新的影响,而本研究运用fsQCA方法获取的民营企业在绩效期望差距下实现商业模式创新的多种条件组态综合分析了资源条件、企业家精神等案例企业特征要素对商业模式创新的联动作用,能够进一步完善其研究结论。此外,贺小刚等(2017)[33]探讨了期望落差强度的变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实现了对该领域内不一致研究结论的合理解释,而本文则从期望差距的持续性与范围性出发,探讨这两种期望差距特征维度的变化对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同样能够实现对以往不同研究结论的阐释。通过深入分析各条件组态,研究人员发现:

(1)民营企业在期望顺差与期望落差下实现商业模式创新的条件组态存在差异。一方面,绩效期望顺差的持续性与范围性不同时处于较高水平时,更易实现商业模式创新。企业行为理论指出,当企业处于显著的绩效期望顺差时,管理者会为了维持现有的绩效奖励或规避潜在风险而减少创新投入(Mezias等,2002),但当绩效期望顺差并不显著时,企业仍然面临着绩效提升的压力,为了巩固经营绩效,管理者会努力提高创新投入。通过分析本研究获取的“顺境-维持”与“顺境-危机”条件组态可以发现,当民营企业处于范围较小或持续时间较短的非显著性期望顺差时更易实现商业模式创新,部分验证了企业行为理论的上述观点。

另一方面,期望落差的持续性与范围性不同时处于较低水平,或创新者拥有较强企业家精神时,能够推动商业模式创新。该结论得到了期望落差归因领域研究的部分支持,相关研究指出只有企业将期望落差归因于自身经营存在问题时,才能切实的推动创新变革。同时Lucas等(2018)[34]指出,当不同绩效指标的反馈结果不一致,即期望落差范围性较小时,企业更可能将期望落差归因于绩效目标设定不合理等外在因素,较少关注自身经营问题;而李溪等(2018)认为,当期望落差的持续时间较短时,企业同样更可能将其归因于市场变动等外部环境因素。本研究获取的“逆境-穷困”和“逆境-潜力”条件组态部分支持了上述观点,发现只有持续性与范围性不同时较低时,创新者才更易将期望落差归因于企业自身的经营缺陷,期望落差的绩效反馈效果才能得以真正发挥。此外,王炳成等(2016)指出,企业家精神所包含的创新精神与机遇捕获能力等能够推进商业模式创新,而本研究获取的“逆境-警示”条件组态发现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在短时期、小范围的期望落差下把握创新机遇的关键要素,支持并扩展了他们的观点。

(2)强环境动态性是绩效期望差距下推动民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关键要素。本研究发现无论是期望顺差还是期望落差,环境动态性所隐含的未知风险均可能推动商业模式创新,该结果与McDonald和Westphal(2003)結论部分一致,他们认为环境压力会影响组织对事态控制能力的感知,并且能够提高决策者在组织困境下的冒险性创新动机。而本文通过研究发现,强环境动态性对经营顺境下的商业模式创新决策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实现了对其研究成果的补充。除此之外,郭蓉和文巧甜(2017)[35]指出,当业绩反馈结果模糊,即企业对绩效状况未形成整体而明确的评价时,创新者从环境动态性中感知到的风险性将更强,其创新变革动机也将被进一步提高。本文获取的“顺境-危机”和“逆境-警示”组态支持了他们的观点,在这两种组态中,绩效期望差距的范围性较低,表明在不同指标下衡量出的绩效状态存在较大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绩效反馈的模糊性与创新者准确判断企业经营状态的难度,而在此时强环境动态性能够推动企业实现商业模式创新。

(3)民营企业的资源丰裕度与企业家精神二者不同时缺乏时,更易实现商业模式创新。根据资源基础观,企业特有且稀缺的组织资源是其进行战略变革、从而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基础[36],而这其中不仅包含资金、设备等有形资源,还包括創新能力与意愿等无形资源。本文分别以资源丰裕度和企业家精神来衡量这两种资源,发现除“逆境-穷困”型外,各条件组态中均包含高资源丰裕度或企业家精神,彰显了创新资源对于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性,验证了资源基础观的核心理念。而“逆境-穷困”型在二者同时缺乏的情况下仍能实现商业模式创新的原因可以理解为:部分困境中的民营企业不甘于就此走向衰落而希望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实现逆袭。但这种“放手一搏”不仅缺乏创新资源的支撑,而且似乎缺乏理性,因为根据威胁-刚性理论(Audia和Greve,2006),困境中的企业一旦创新失败将面临严重的财务危机,为了维持生存其会更加的保守和谨慎。

五、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

本研究基于企业行为理论与社会嵌入理论,结合“个体-组织-环境”研究框架,构建绩效期望差距下民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要素联动模型,以71家民营上市企业面板数据及相关质性资料为样本,探讨环境动态性、资源丰裕度与企业家精神等要素的联动对民营企业在绩效期望差距下的商业模式创新所产生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1)民营企业在绩效期望顺差与期望落差下实现商业模式创新的条件组态存在较大差异,前者的持续性与范围性不同时较高时更易实现商业模式创新,后者的持续性与范围性不同时较低时更易实现商业模式创新,而企业家精神是民营企业在低持续性、低范围性期望落差下实现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动力。(2)在绩效期望差距下,环境动态性所蕴含的技术变迁与市场波动能够提高民营企业创新者的危机意识,是推动商业模式创新的关键动力之一。(3)在绩效期望差距下,当民营企业的资源丰裕度与企业家精神不同时处于较低水平时,更易实现商业模式创新,二者的“不可共失性”体现了创新资源对于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作用。

(二)管理启示

一方面,民营企业应建立全面客观的绩效评价体系,依据准确的绩效反馈结果,审慎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不仅要纵向追溯不同时期的绩效状况,还要横向分析各项指标的绩效表现。具体而言,对于期望顺差下的民营企业,不应因长期处于经营顺境而回避创新,而应根据环境变化及时更新商业模式,防止因市场变迁等原因造成的企业商业模式价值下降,克服“富则思安”的规律,积极培育企业“富则思远”的创新理念。同时,民营企业也不可忽视短期或小范围的绩效期望落差,而应努力把握其产生的根源,并据此进行及时而理性的商业模式创新,以免错失转型良机。

另一方面,民营企业还应持续关注外部环境变化,注重企业家精神的培养与创新资源的积累。当经营环境充满动态性与不确定性时,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与生存条件将更加恶劣,此时原有的商业模式可能成为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桎梏。为了维持良好绩效或摆脱经营困境,企业应根据环境变化及时对商业模式进行动态调整。同时,为了更好地把握市场需求变化,抓住发展机遇,民营企业还应注重企业家精神的培养,因为根据研究结论可知,当资金和设备等有形的创新资源缺乏时,创新者的企业家精神是推动民营企业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来摆脱经营困境或延续经营顺境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Khanagha S, Volberda H, Oshri I. Business Model Renewal and Ambidexterity: Structural Alteration and Strategy Formation Process During Transition to a Cloud Business Model[J].R&D Management, 2014, 44(3): 322-340.

[2] Doz Y L, Kosonen M. Embedding Strategic Agility: A Leadership Agenda for Accelerating Business Model Renewal[J].Long Range Planning, 2010, 43(2-3): 370-382.

[3] Sosna M, Trevinyo-Rodríguez R N, Velamuri S R.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Through Trial-and-error Learning: The Naturhouse Case[J].Long Range Planning, 2010, 43(2-3): 383-407.

[4] 罗兴武,项国鹏,宁鹏,等. 商业模式创新如何影响新创企业绩效?——合法性及政策导向的作用[J].科学学研究,2017,35(7):1073-1084.

[5] 吴晓波,赵子溢. 商业模式创新的前因问题:研究综述与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7,39(1):114-127.

[6] Koen P A, Bertels H, Elsum I R, et al. Breakthrough Innovation Dilemmas[J].Research-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0, 53(6): 48-51.

[7] Kuusela P, Keil T, Maula M. Driven by Aspirations, But in What Direction? Performance Shortfalls, Slack Resources, and Resource-consuming vs. Resource-freeing Organizational Change[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17, 38(5): 1101-1120.

[8] Shinkle G A. Organizational Aspirations, Reference Points, and Goals Building on the Past and Aiming for the Future[J].Journal of Management, 2012, 38(1): 415-455.

[9] Kotlar J, Fang H, De Massis A, et al. Profitability Goals, Control Goals, and the R&D Investment Decisions of Family and Nonfamily Firms[J].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2014, 31(6): 1128-1145.

[10]王炳成,张士强. 商业模式创新、员工吸收能力和创新合法性——跨层次的实证分析[J].科研管理,2016,37(11):1-10.

[11]刘贵文,李凯健,张应珍,等. 技术变革背景下在位企业资源基础与商业模式创新:二元动态能力的中介作用[J].管理评论,2019,31(7):252-263.

[12]Faghih N, Dastourian B, Sajadi S M, et al. A Framework for Business Model with Strategic Innovation in ICT Firms: The Importance of Information[J].Bottom Line, 2018, 31(1): 16-41.

[13]Baucells M, Weber M, Welfens F. Reference-point Formation and Updating[J].Management Science, 2011, 57(3): 506-519.

[14]陈明淑,李佳雯,陆擎涛.高绩效工作系统与企业创新绩效——人力资源柔性的中介作用[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8(6):119-124.

[15]李溪,郑馨,张建琦. 制造企业的业绩困境会促进创新吗——基于期望落差维度拓展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8(8):174-192.

[16]Lawrence P R, Lorsch J W. Organization and Environment: Managing Differentiation and Integration[M]. Homewood, IL: Richard D. Irwin, 1967.

[17]张震.创新数量、创新质量与企业规模[J].经济问题,2018(12):56-60.

[18]王炳成,张士强,王俐,等. 商业模式创新、员工企业家精神和企业文化的跨层次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6,28(4):39-51.

[19]杜运周,贾良定. 组态视角与定性比较分析(QCA):管理学研究的一条新道路[J].管理世界,2017(6):155-167.

[20]Chrisman J J, Patel P C. Variations in R&D Investments of Family and Nonfamily Firms: Behavioral Agency and Myopic Loss Aversion Perspective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12, 55(4): 976- 997.

[21]贺小刚,邓浩,吕斐斐,等. 期望落差与企业创新的动态关系——冗余资源与竞争威胁的调节效应分析[J].管理科学学报,2017,20(5):13-34.

[22]Audia P G, Locke E A, Smith K G. The Paradox of Success: An Archival and a Laboratory Study of Strategic Persistence Following Radical Environmental Change[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0, 43(5): 837-853.

[23]曾德明,周蓉,陳立勇. 环境动态性、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J].财经研究,2004,30(3):67-74,84.

[24]宋铁波,钟熙,陈伟宏. 期望差距与企业国际化速度:来自中国制造业的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2017(6):175-192.

[25]Chen W, Miller K D. Situational and Institutional Determinants of Firms′ R&D Search Intensity[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7, 28(4): 369-381.

[26]Garcia-Castro R, Francoeur C. When More is not Better: Complementarities, Costs and Contingencies in Stakeholder Management[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16, 37(2): 406-424.

[27]Campbell P T, Mahmud E, Marshall J J. Interoperator and Intraoperator (in) Accuracy of Stent Selection Based on Visual Estimation[J].Catheteriz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 2015, 86(7): 1177-1183.

[28]Fiss P C. Building Better Casual Theories: A Fuzzy Set Approach to Typologies in Organizational Research[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11,54(2): 393-420.

[29]Arrfelt M, Wiseman R M, Hult G T M. Looking Backward Instead of Forward: Aspiration-driven Influences on the Efficiency of the Capital Allocation Proces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13,56(4): 1081-1103.

[30]Duan J, Kwan H K, Ling B. The Role of Voice Efficacy in the Formation of Voice Behaviour: A Cross-level Examination[J].Journal of Management & Organizaton, 2014, 20(4): 526-543.

[31]Iyer D N, Miller K D. Performance Feedback, Slack, and the Timing of Acquisition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8,51(4): 808-822.

[32]Lewellyn K B, Bao S R. R&D Investment in the Global Paper Products Industry: A Behavioral Theory of the Firm and National Culture Perspective[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2015, 21(1): 1-17.

[33]贺小刚,朱丽娜,杨婵,等. 经营困境下的企业变革:“穷则思变”假说检验[J].中国工业经济,2017(1):135-154.

[34]Lucas G J M, Knoben J, Meeus M T H. Contradictory yet Coherent? Inconsistency in Performance Feedback and R&D Investment Change[J].Journal of Management, 2018, 44(2): 658-681.

[35]郭蓉,文巧甜. 成功、失败和灰色地带的抉择:业绩反馈与企业适应性战略变革[J].南开管理评论,2017,20(6):28-41.

[36]Wernerfelt B. 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84, 5(2): 171-180.

Performance Expectation Gap and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of Private Enterprises:

The Linkage Mechanism of Environmental Dynamics, Resource Abundance and

Entrepreneurship

WANG Bing-cheng, HAO Xing-lin, CUI Wei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266590, China)

Abstract:The difference between actual performance and expectation goal is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to promote the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of private enterprises. However,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different conditions of realizing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under the expectation surplus and expectation gap and the differences in environment, resources and entrepreneurship of different enterprises lead to the inconsistency of research conclusions.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linkage model of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elements of private enterprises under the performance expectation gap, and uses the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method of fuzzy sets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factor linkage on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1) in order to realize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private enterprises have five optional conditions: “favorable environment -maintenance”,“ favorable situation- crisis”,“ adversity-poverty”, “adversity- potential” and “adversity- warning”;(2) under the expectation surplus,when the persistence and scope of expectation gap is at high level, it is easier to realize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3) under the expectation gap, when the persistence and scope of expectation gap is at low level, it is easier to realize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while strong entrepreneurship can promote enterprises to achieve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under the short-term and small-scale expectation gap;(4) under the performance expectation gap, the dynamic environment becomes the key driving force to promote the innovation of business model, and as long as there is a strong resource abundance and entrepreneurship, it is conducive to the realization of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Key words:private enterprises; performance expectation gap;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fuzzy 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責任编辑:周正)

收稿日期:2020-05-27

作者简介:王炳成(1974-),男,山东青岛人,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创新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郝兴霖(1997-),男,山东烟台人,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创新管理;崔巍(1982-),男,济南人,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7BGL037;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ZR2019MG025;青岛市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项目编号:QDSKL1901129。

猜你喜欢
商业模式创新民营企业
2019上海民营企业100强排行榜
2018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2017上海民营企业100强排行榜
菜鸟网络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商业模式创新与企业竞争优势间的内在机理分析
科技型中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驱动力研究
2016上海民营企业100强排行榜
“互联网+”下的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分析
基于“大数据”的商业模式创新探究
关于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