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毛乌素沙漠消失看天地之道与修身大道的社会重任

2020-12-14 04:08李景平
科学与财富 2020年30期
关键词:道观榆林道教

李景平

大家知道,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原。我们入道、修道,都是追求这个——道。大家耳熟能详的《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阐述道家生态观推崇的天人合一,尊重生命,善待万物。更强调天与地与人之间的自然生态平衡关系,及人与生态自然万物的同生共运。也告诉我们,人并不是自然界的主宰,两者的平等与互助的关系才是得以长久平衡共存共荣的道理。揭示了宇宙万物的形成,以及自然界的运行规律,这也在提醒我们要感恩天地,感恩大自然。如果不遵循自然规律,必将遭受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所以老子把“无为”视作最高原则,希望君王能顺乎自然,不干涉世间万物,任其自然消长变化,才是无为之道,所以大道不可违。

陕西省榆林地处荒漠的毛乌素沙漠之中。毛乌素沙漠是中国四大沙漠之一,总面积4.22万平方公里,其中一半面积在榆林境内。毛乌素沙漠就是因人为破坏生态才形成的 “人造沙漠”。历史上,榆林在秦国为上郡地,因森林茂密,榆树居多,加之水草丰美、牛羊成群,先后被封为榆林庄、榆林寨、榆林堡、榆林卫而富庶文明。自唐代起,由于守军、官府及边民的无节制砍伐、乱牧,加之频繁的战争,树木植被遭到严重毁损,从而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到了明朝中后期,林草土地开始严重祼露沙化,最后自然灾害频繁,百姓生产、生活变得十分困难,饥荒严重,被迫迁移,其土地逐渐变成毛乌素(蒙语:寸草不生之地)沙漠,这就是破坏生态违背了自然规律的大道,而得到自然界的报复。

解放后,榆林在党和政府领导下,逐步开始绿化治沙,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全面加快植树绿化治沙的步伐,并实施封山禁牧,逐步保护改善环境。此时,遍布全榆林全市12县区的各道观,有一大批致力道教修行人士,在榆阳区黑龙潭道观王克华、卧云山徐登堂两位高道的影响下,按照《太平经》人要安身立命于天地间,要想得到好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使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环境得到和谐安宁,然后人类才能长久安宁的要求。他们并响应毛主席“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开始自觉绿化美化各自道观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并且带动人影响着周边村民群众植树绿化,治沙致富,改善自然环境,恢复生态,来顺应天地之道。这些修行的人,以显而易见绿化环保行动的修行,用生态惠及百姓群众,来报答天。用生态环保行动,护念万物,来报答地,。

几年来,这些众修行者,有一分光明、添一分光明、有一分智慧、添一分智慧。植树绿化荒沙近万亩,给周边村民群众带来了生态环保实惠,证如太上老君在《清静经》上说哪样,大道是“无情”、无私的。是道以无情度有情,就是在度有情的众生。

他们各自的自觉绿化,只是小修行小志愿,2002年,在榆阳区黑龙潭道观王克华道长主导下,在卧云山道观徐登堂道长主持下,以及榆林市林业工程师“绿圣”朱序弼和多个国家的外国友人参加下,成立了“黄土高原国际民间绿化文化网络”(现为“榆林市绿色林业保护协会”),成为全国第一个民间绿化治沙组织,实施修行的大志愿,服务社会,担当社会责任。至此,网络聚集了一大批“爱绿、植绿、护绿、享绿”的道教和其他教派人士和专家、学者、企业家等绿色志愿者200多人,以及上百家道观寺院、村乡、社区企业等单位会员参加。大家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技术出技术,有苗木的出苗木,植树绿化荒沙。到2019年,网络协会绿化荒沙、荒山20万亩,其中班禅庙绿化2万亩,卧云山和黑龙潭各绿化3000亩,还在会员道观创办了20个民办植物园。其中卧云山道观创办了全国第一个民办沙地植物园,带领周边八个村的村民,栽植大扁杏、苹果等经济林5万亩,建成了国家沙漠森林公园,国家科技示范基地,使卧云山成为榆林城市后花园。黑龙潭道观建成全国第一个民办山地树木园,并和会员单位高西沟村都创建成为省、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和国家AAAA级景区。横山区兴龙寺关帝庙,因为其四季绿树成荫,三季有花、两季有果、一季有叶,成为横山区唯一的AAA级景区。现在近百个网络会员单位的道观寺院,成为榆林生态旅游重点景区,网络也成为全市生态建设的生力军,在荒漠的大西北,创造出一个个生态奇迹。这也充分践行老子说的,人要效法天、效法地、效法道,遵循道的自然法则,进而达到和谐共生的目的。网络的主要成员大都是修行道人,他们是在为国家分忧,为国家生态建设出力,是用绿化服务社会,提高百姓生产、生活质量,他们的修行也是在报效国家。

孝道,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国道教立教立言的基石。我们知道,道教修炼的终极目的是得道成仙。然而,道教先贤、清代刘一明大师谆谆告诫修道之人,慕道修仙之人,首先必须履行全社会共同认可的“人道”即孝道的价值。而道教的孝道,体现在国家的层面上,要求每一个出家修道之人,一定要热爱自己的国家,忠于自己的袓国,服务于祖国的人民,国家才能兴旺。也就是道教开山级经典《太平经》 “国兴家兴”。却国家兴旺,道教兴旺。参加网络的这些修道之人,正是通过绿化度众生报效祖国,更是他们的爱国、爱教情怀充分展现。

我们通过下列一组数字,说明榆林这些修道人爱国爱教,践行社会主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大道志愿的社会责任担当有多大。2019年榆林市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全市林木覆盖率分别由新中国成立初的60万亩和0.9%提高到现在的2157万亩和33%,沙区860万亩流沙全部得到治理。2020年4月,新华社发布《千年毛乌素沙漠消失》,历史生态得已恢复。榆林全市人均植树绿化5亩,而这些修行道人人均植树绿化2000亩,绿化量是普通人的400倍。全市形成了红、黄、绿各色相融的经济林果产业新形态,构建了带片网、乔灌草相结合的区域性防护林体系。粮食产量由过去每亩不足150公斤,增产到七八百公斤,农业经济收入成倍增加。目前,榆林风沙区大棚种植、育苗、沙漠旅游等蓬勃兴起,从事企事业单位150多家,年产值4.8亿元,从业人员10万余人。这就是恢复生态,得到“大道”自然恩泽,荒漠沙丘变成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

生态的改善,榆林年扬尘天气由过去100多天减少到10天以下。2018年,全年榆林城區监测二级以上天数为272天,其中达到一级标准天数为20天,成为全省唯一PM2.5年均浓度值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城市,榆林也因此,前后获得“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百强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等多种与生态环保相关的荣誉称号。通过上述事实,我们看这些修道人,为榆林市生态环境建设中所做的社会贡献是显而易见的,其修行志愿有多大,社会成效有多大,是有目共睹的,他们的成绩也得到党和政府的充分肯定。也就是这些修道人把道教的“齐同慈爱”所主张慈悲关爱的情怀爱惜动物、爱惜自己、爱惜他人、爱惜自然,让道教利人利物思想来净化人的心灵、净化社会风气,更让道教“仙道贵生,无量度人”的教义优良传统服务于时代、服务于人民、让服务于国家而彰显得淋漓尽致。

所以,他们不仅在“度己”,而且都已担负起“度人”的社会责任。同时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践行 “天人合一”“天父地母”“一切有形,皆含道性”和“人为万物之灵”等道教思想。更让榆林过去“沙中找绿难”到现在“绿中找沙难”的蜕变,为榆林社会做出巨大贡献。同时他们还通过道教生态绿化理念,让佛道教徒同植树,蒙汉信众同护绿,而成为榆林佛道同观、蒙汉同教宗教和谐、民族团结的纽带,很好地团结、教化、带领广大信众和道教徒关心社会的发展,支持国家建设和生态保护等公益活动,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证如清末道教内丹家黄裳说:“道在伦常,德在心性,切不可孤修兀坐,以求仙丹之就。”只有很好地履行做人的社会职责,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是修仙正道,履行好社会责任担当是修行大道。

猜你喜欢
道观榆林道教
榆林感怀
走榆林
臣道与人道:先秦儒家师道观的二重性
秦楚一柱,绝顶道观
性别权力视角下的越剧《道观情缘》研究
西夏道教补议
榆林力量
——为榆林抗洪救灾而作
道观行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
榆林出台特殊教育提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