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血小板和血小板平均体积的变化及意义分析

2020-12-15 09:04郑文慧
中外医疗 2020年32期
关键词:国药准字白细胞骨髓

郑文慧

厦门市海沧医院肿瘤科,福建厦门 361026

对于恶性肿瘤患者而言, 在化疗完成后骨髓抑制比较明显[1],往往会表现为外周血全细胞减少[2],特别是对于白细胞和血小板而言会出现明显的降低, 此时患者容易出现感染和出血, 需要予以有效的处理措施[3]。因而, 在临床上需要应用敏感性较高的指标来对其骨髓造血情况进行观察。 研究表明[4],血小板平均体积是患者骨髓功能恢复的早期指标, 在患者化疗前后的变化比较明显[5]。 该研究特对该院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之间的150 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血液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方便抽样方式选取该院恶性肿瘤患者, 总共选取150 例,所有患者均为初次化疗患者,其中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30 例,男性18 例,女性12 例;年龄在41~78 岁之间,平均为(51.2±3.5)岁。 肺部肿瘤患者64例,男性34 例,女性30 例;年龄在40~80 岁之间,平均为(48.1±2.1)岁。 乳腺肿瘤患者38 例,年龄在36~75 岁之间,平均为(45.2±4.6)岁。胃部肿瘤患者18 例,男性8例,女性10 例;年龄在35~70 岁之间,平均为(41.1±3.2)岁。 所有患者均经过组织病理诊断,并通过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和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于结直肠恶性肿瘤患者而言, 采用FOLFOX 方案,药物为奥沙利铂(国药准字H20169587)+亚叶酸钙(国药准字H20165523)+5-氟尿嘧啶 (国药准字H20174584)。对于肺癌患者而言,采用AP 化疗方案,药物分别为培美曲塞(国药准字H20174584)+顺铂(国药准字H20154547)以及培美曲塞(国药准字H20174584)+卡铂(国药准字H20178745);对于乳腺癌患者而言,采用FEC 方案, 药物为环磷酰胺 (国药准字H20165547)、5-氟尿嘧啶(国药准字H20174584)、表柔比星(国药准字H20136547); 胃癌患者采用FOLFOX方案,药物为奥沙利铂(国药准字H20169587)+四氢叶酸 (国药准字H20148545)+5-氟尿嘧啶 (国药准字H20174584)。药物剂量需要依据不同患者的体表面积、身体情况和疾病程度来进行个体化制定, 化疗方式为静脉化疗。

1.3 观察指标

WBC(白细胞);PLT(血小板);MPV(血小板平均体积)。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 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和血小板平均体积变化

对比口腔颌面部肿瘤、肺部肿瘤、乳腺肿瘤、胃部肿瘤在血小板指标、血小板平均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 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白细胞、血小板和血小板平均体积变化

化疗3~6 d 后和16~20 d 后白细胞指标、血小板指标、血小板平均体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化疗后,白细胞指标和血小板指标随之下降,而血小板平均体积下降后上升。 见表2。

表1 不同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和血小板平均体积变化()

表1 不同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和血小板平均体积变化()

分类血小板(×109/L) 血小板平均体积(fL)口腔颌面部肿瘤(n=30)肺部肿瘤(n=64)乳腺肿瘤(n=38)胃部肿瘤(n=18)203.3±40.7 201.2±43.1 180.8±39.4 186.1±38.6 9.80±2.09 10.10±1.85 9.75±1.89 9.81±2.02

表2 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不同天数白细胞、血小板和血小板平均体积变化()

表2 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不同天数白细胞、血小板和血小板平均体积变化()

时间(d)白细胞(×109/L)血小板(×109/L) 血小板平均体积(fL)3~6 7~10 11~15 16~20 5.11±0.12 3.76±0.11 2.88±0.31 4.22±0.25 185.2±38.4 165.1±36.7 140.2±37.1 180.3±39.5 9.61±1.70 7.94±1.34 10.01±2.11 9.86±1.89

2.3 化疗前后血小板和血小板平均体积变化

在化疗后, 不同分期患者血小板指标和血小板平均体积变化较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化疗前后不同分期恶性肿瘤血小板和血小板平均体积变化()

表3 化疗前后不同分期恶性肿瘤血小板和血小板平均体积变化()

分期血小板(×109/L) 血小板平均体积(fL)I 期II 期III 期126.4±37.5 154.2±41.4 183.4±38.4 9.14±2.30 8.01±2.10 8.67±2.04

3 讨论

骨髓造血组织当中的巨核细胞生成了血小板,其作用是用来维持人体血块收缩和血管内皮完整性。 并且在血小板的释放、促凝、黏附、聚集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血小板的数量能够对患者骨髓造血情况进行反映, 而血小板的平均体积也是反映血小板活化的重要指标。在一般情况下,新生的血小板体积比较大,致密颗粒含量也比较大, 其中活性物质的释放情况也比较多,也会出现比较强的黏附功能和聚集功能。 另外,血小板体积还能对人体血小板减少的现象和原因进行判断。

血小板属于骨髓成熟后的巨核细胞胞质脱落下来的小块胞质,其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6],并且在数量和大小、体积等方面和生成速度有着密切的关联[7]。 其数量的多少对患者骨髓造血情况有着直接性的反应,血小板平均体积则是观察血小板大小的重要参数, 同时也属于一种十分重要的活性指标。 从一般的情况上分析,对于体积较大的血小板而言一般生成时间比较短,其中存在着较多的颗粒,能够释放出大量的活性物质,在聚集功能和黏附功能方面也有着比较强的体现。 而对于血小板平均体积而言, 也属于一种血小板数量的鉴别指标,一旦患者外周血小板遭到破坏,其血小板平均体积就会增高, 而如果患者骨髓损伤造成了血小板降低,则相应的平均血小板体积也会降低。

该研究中,口腔颌面部肿瘤、肺部肿瘤、乳腺肿瘤、胃部肿瘤在血小板指标、血小板平均体积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于恶性肿瘤患者而言,其血小板指标和血小板平均体积都会出现相应的变化, 但是不同类型肿瘤之间的变化不大, 因而这两种指标可以作为恶性肿瘤患者的诊断指标, 但是不可将其作为肿瘤类型的鉴别指标。化疗3~6 d 后和16~20 d 在白细胞指标、血小板指标、血小板平均体积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化疗对于恶性肿瘤患者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并且对患者造血功能也会有着显著的改善效果, 当化疗完成后患者的造血功能恢复基本恢复,那时血小板指标也会达到顶峰。 化疗后患者的血小板指标和血小板平均体积都会出现明显的变化,但是当患者疾病进展到III 期后,化疗的作用就会慢慢下降,各项指标也会慢慢恢复到患者化疗之前,因而在恶性肿瘤患者早期予以化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王雄[8]等研究中,分别针对肺部肿瘤和胃部肿瘤的各项指标观察发现肺部肿瘤中血小板指标为(203.5±31.5)×109/L,血小板平均体积(10.54±1.39)fL;胃部肿瘤中血小板指标为 (195.1±29.5)109/L, 血小板平均体积(10.05±1.65)fL。在宋雪[9]等研究中对化疗16~20 d 后的相关指标进行了记录,其中血小板指标为(184.5±24.8)×109/L,血小板平均体积为(9.99±1.21)fL。 在湛允波[10]等研究当中,III 期患者中, 血小板指标为 (189.2±33.6)×109/L,血小板平均体积为(8.67±1.23)fL。 以上各项指标与该文研究结果大致一致,该研究III 期患者中,血小板指标为(183.4±38.4)109/L,血小板平均体积为(8.67±2.04)fL。 侧面映证了该研究的科学性。

综上所述, 通过血小板平均体积评价肿瘤患者化疗后骨髓造血恢复,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国药准字白细胞骨髓
Ancient stone tools were found
白细胞
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中骨髓抑制与骨髓照射剂量体积的关系
关于注销盐酸吡格列酮片等15个药品批准文号的公告(2019年 第50号)
更 正
骨髓穿刺涂片联合骨髓活检切片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鸡住白细胞虫病防治体会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发布2013年1~2月份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违法广告的公告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发布《2010 年第12 期违法药品广告公告》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