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 三维重建技术在足踝部损伤诊断价值分析

2020-12-15 09:04冯刚段雪艳陈雷何晓
中外医疗 2020年32期
关键词:足踝三维重建准确率

冯刚,段雪艳,陈雷,何晓

厦门市第三医院放射影像科,福建厦门 361100

临床骨科中足踝部损伤是一种常见疾病, 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多因交通事故、跌倒、坠落等原因导致。 若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不仅会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还会降低其生活质量[1]。 加之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使得足踝部损伤发生率明显呈上升趋势,会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2]。 以往,临床诊断骨关节损伤主要采用CT 平扫或X 线检查等方法,该诊断方法均具有一定诊断效果,但诊断准确率欠佳。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和诊断技术不断发展,64 排螺旋CT 三维重建技术因具备有扫描速度快、空间分辨率高等特点,使得临床逐渐使用64 排螺旋CT 三维重建技术诊断骨关节损伤,因其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高, 临床骨科医生可在疾病诊断中获得有效依据[3-4]。该研究主要分析CT 三维重建技术在足踝部关节损伤诊断价值分析, 该研究对该院2018 年3 月—2020 年3 月收治65 例足踝部损伤患者因采用不同诊断方法予以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65 例足踝部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按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对照组32 例,男17 例,女15例;年龄19~54 岁,平均年龄(36.17±2.72)岁;车祸损伤8 例,坠落损伤9 例,跌倒损伤8 例,其他损伤7 例。 研究组33 例,男16 例,女17 例;年龄20~56 岁,平均年龄(37.56±2.83)岁;车祸损伤9 例,坠落损伤8 例,跌倒损伤7 例,其他损伤9 例。 纳入标准:临床资料均齐全者;临床依从性和配合度高者。 排除标准:临床资料未齐全者;临床依从性和配合度较低者。 该次研究已获得医疗伦理委员会知情和同意, 两组患者对该次研究均知情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64 排螺旋CT 轴扫,将电压设置为120kV、有效mAs60、螺距设置为1.0、扫描层厚设置为5 mm、窗位设置为450 HU、窗宽设置为1 800 HU;扫描结束后,原始数据减薄重建,重建层厚为0.625 mm。 研究组则在扫描结束后上传扫描数据至工作站, 并对扫描数据行三维处理。

1.3 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检出率:腔内骨折、累及关节面检出率情况;比较两种诊断方法诊断准确率、漏诊率及误诊率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运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运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检出率

研究组腔内骨折、累及关节面检出率为90.91%,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0,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检出率比较[n(%)]

2.2 准确率

研究组确诊30 例、漏诊2 例、误诊1 例,准确率为90.91%比对照组高6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46,P<0.05),见表2。

3 讨论

足踝部损伤在临床骨科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高,通常是由交通事故、坠落、跌倒等多种原因所导致。 一旦发生足踝部损伤,若未及时接受有效治疗,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还会使其生活质量严重降低[5-6]。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交通业与建筑业不断增加,致使交通事故、坠落跌倒等发生率也随之上升,同时因社会人口老龄化加重,导致我国骨关节损伤发生率明显呈逐年上升趋势,对人们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7]。 以往,临床多采用CT、X线等方法诊断足踝部损伤,虽然有着一定的诊断效果,但该诊断方法诊断价值不高[8]。 目前,CT 三维重建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为临床早诊断和早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该研究主要分析CT 三维重建技术在足踝部损伤诊断价值分析,该研究针对该院收治65 例足踝部损伤患者临床资料予以分析。

表2 两组患者准确率比较[n(%)]

该研究显示研究组确诊30 例、漏诊2 例、误诊1例,准确率为90.91%,明显比对照组高65.63%;研究组腔内骨折、累及关节面检出率为90.91%,明显比对照组高71.88%(P<0.05),结果与肖寄余等[9]临床研究结果[CT 三维重建准确率94.0%比常规CT 技术高(P<0.05)]资料相符合,表明临床使用CT 三维重建技术诊断足踝部损伤,其诊断检出率及诊断诊断率高,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诊断价值较高。 分析原因考虑是在临床上,X 线、CT 扫描均是足踝部损伤诊断常用方法,但由于足踝部致伤原因较多,可累及较多关节组成骨,而常规CT 扫描无法有效显示患者骨折错位、移位等具体情况,因此该诊断价值并不高[10]。 为了提升足踝部损伤诊断准确率和检出率, 临床逐渐将64 排CT 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于疾病诊断中,其诊断价值高。 足踝部是人体运动系统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关节一旦出现损伤,会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 因此,临床需及早对足踝部损伤进行早诊断和早治疗。 近年来,由于医疗技术不断发展,64 排CT 三维重建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 应用效果显著,并得到临床医生及患者的认可和满意。 该技术主要使用容积扫描将横断面的信息情况清晰显示出来,可完整显示患者骨关节损伤部位,能明确其损伤部位和解剖层次,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依据[11]。 64排CT 三维重建技术主要通过多平面成像将骨折线的走向情况清晰显示出来, 可以准确显示比较复杂的骨折线,能够有效评估患者椎管狭窄具体程度。 同时,该诊断方法通过遮盖表面影像, 多角度扫描图像进行成像,并经过三维成像辨别其解剖结构及复杂性,从而保证其诊断准确率[12]。 此外,该技术不仅能将患者关节损伤具体位置、大小、走向、形态、范围等情况清晰显示,还能显示其软组织血肿或关节腔内积血等情况, 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有效依据[13]。 而临床将CT 三维重建技术和CT 检查联合使用,可构建原始的图像三维图像且能得到扫描图像冠状面图像以及矢状面图像,通过查看任意斜面与曲面图像, 医生能全面了解患者骨关节损伤具体情况, 为临床及早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依据[14]。 受到时间、样本等因素,CT 三维重建技术在足踝部损伤的深入价值,有待临床研究补充。

综上所述,临床将CT 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于足踝部损伤诊断中,其诊断检出率及诊断率高,能为临床提供有效依据。

猜你喜欢
足踝三维重建准确率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准确率比较探讨
高速公路车牌识别标识站准确率验证法
基于关系图的无人机影像三维重建
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技术在腔镜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儿童足踝部复合损伤显微外科修复术后护理27例
小腿外侧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美容中的应用
关节粘连松解术在足踝部损伤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