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防拔管医用上肢保护性约束装置的研制与应用

2020-12-15 07:58包芙蓉胡玉兰张云霞石建秋曾维凤陈燕
医疗装备 2020年22期
关键词:棉垫拉链保护性

包芙蓉,胡玉兰,张云霞,石建秋,曾维凤,陈燕

广汉市人民医院 (四川广汉 618300)

治疗、手术以及抢救等情况下的置管管理,对抢救患者生命和维持健康具有重要意义[1]。管道安全管理为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之一。非计划拔管又称意外拔管,是指患者有意或任何意外所致的拔管,即非医务人员计划范畴内的拔管[1]。意识障碍患者由于不能配合治疗,临床常需使用保护性约束,确保治疗顺利进行。因此,保护性约束患者肢体成了临床常用的辅助治疗方法。

目前,临床使用较多的约束装置有传统约束带、约束手套、约束衣服等,常见约束相关不良事件包括皮肤损伤、肘关节与床档/床板擦伤、患者自行解开约束带、上约束手套不便、约束手套手背不能输液治疗、对约束肢体不能保暖等。为此,针对我院传统约束工具的缺陷,我们自行设计、研发制作了手袖套一体式拉链结构的新型医用上肢保护性约束装置,用于意识障碍置管患者,并获得了国家专利证书。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约束手板采用腕部至手掌板状结构表面加棉,上下两条约束条,在板状结构背侧使用魔术贴;约束外套取透气性好的材料(冬季款为棉布,夏季款为网眼透气性尼龙材料),腕关节与肘关节加棉垫,选用拉链式构成约束手袖套,在输液常用部位手背、前臂开口。

1.2 装置组成

该医用上肢保护性约束装置见图1,其中1为手部固定装置,2为上固定条带,3为上开口,4为下开口,5为下固定条带,6为肘关节保护棉垫,7为第一弯曲部,8为拉链,9为第二弯曲部,10为主固定套,11为弹性固定带,12为小夹板。

1.3 制作方法

(1)外固定套:材料选用耐磨、吸汗、透气的布料,总长53 cm,总宽15 cm(小号14 cm),拉链选双头拉链;在固定外套手背和前臂位置各留长7 cm、宽4 cm的开口,手腕部两侧(据约束外套头端20 cm)及肘关节(据约束外套头端40 cm)各上两条约束系带;在距离手指方向35 cm(肘部)位置加厚棉垫。(2)内固定手板:总长33 cm,宽11.5 cm,掌根靠近腕部位置加厚棉垫;距指尖顶点8、17.5、27 cm处沿手板边缘各定制一根宽6 cm的固定带,固定带头端用魔术贴连接固定。

1.4 使用方法

该装置主要用于意识障碍或需保护性约束上肢的置管患者。其具体使用方法如下:(1)签署约束知情同意书,即医师/护士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决定是否使用保护性约束,在医师下达约束医嘱后,由护士与患者家属沟通,待取得配合后,家属签署保护性约束知情同意书;(2)先用内固定手板固定患者整个手掌,将患者手掌及手指置于手板正面(指尖齐手板远端),分别将上下两根固定带按照手掌大小牵拉固定带到对侧魔术贴固定;(3)将外固定套套于内固定板至上臂,前端齐指端手板,调整上下布套开口位置,将手部治疗观察所需的管路(输液管、指尖血氧饱和度检测管等)牵出开口位置,约束套内缘固定手板拉上拉链,然后将外固定套的上下系带固定在床档;(4)消毒后可重复使用。

2 应用效果

选取ICU、神经外科需保护性约束的意识障碍置管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约束部位均为上肢,对照组使用传统约束带,观察组使用新型约束装置。编制查检表(包含要素:约束患者的总例数;约束患者总日次数;约束无效,包括患者自行解开或脱出约束具;约束处皮肤或关节有无损伤,包括约束处皮肤是否淤血青紫、关节有无损伤),通过10 d的观察,进行效果对比。结果显示,两组均无约束关节损伤;观察组约束处皮肤损伤、约束无效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效果比较(%)

3 新型约束装置的优点及创新

3.1 有效约束,预防患者拔管

因患者体内置管引流袋/瓶要求低于身体水平,所以引流袋/瓶位置应固定在床沿水平下。传统约束带因只约束手腕,对患者手指无约束,极易导致患者自拔管路。此款新型约束装置,内固定手板装置加外套,将手指固定在硬质手板和手套内,避免了患者手指直接接触管道,减少了患者自拔管道的风险因素。

3.2 保护约束肢体,防止关节及皮肤损伤,增加舒适感

传统约束带因固定在床档,患者腕部、肘部关节为对抗约束的着力点,所以此处常见约束相关皮肤损伤,表现为皮肤淤血、青紫,甚至关节损伤;当定时放松约束时,容易抓伤皮肤。此款新型约束装置,在腕部及肘部有加厚棉垫,可预防患者肘关节与床部摩擦伤;手指有固定手板加外套,保护了手部,杜绝了指甲对皮肤的抓伤及拔管事件;同时,患者手指可在手套内自由活动,增加舒适感。

3.3 保持约束肢体腕关节、手掌功能位

内固定小夹板分体设计,根据手腕部的功能位弯曲并垫有棉垫,使约束手腕处于功能位,促进患者肢体康复。

3.4 使用拉链式,便于约束操作和肢端循环观察

末端为拉链式,便于随时观察及操作,同时不影响持续指端血氧饱和度的监测。

3.5 保暖,不影响约束上肢管路治疗

传统约束带为了防止约束肢体拔管,需要将患者上肢与被盖间隔开,容易导致患者整个上肢暴露在被盖外,如冬季不利于手臂保暖。新型约束装置为袖套式穿戴,可有效保暖;同时,外固定套有上开口(手背位置)与下开口(前臂位置);在保暖的同时不影响输液及上肢末梢血氧饱和度的监测。

3.6 便捷,易于约束

固定床档的固定带无须传统约束带的双8字套法,使用更便捷、易掌握。

4 讨论

非计划拔管是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之一,也是衡量护理风险防控落实到位的有效指标。对意识障碍,特别是该类置管患者进行保护性约束是保障治疗顺利进行的常用辅助措施。据研究报道,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为0.3%~14%[2-3],危重症患者占发生非计划拔管患者的73%,其中,老人以及小儿占78%,在住院期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相对较高,为非计划拔管的高危人群;其次,意识不清,特别是躁动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风险增加,占57.1%[4],因此,保护性约束装置的有效约束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举措。

为了实现安全、有效的约束,对保护性约束工具进行改进尤为必要。新型保护性约束装置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使用便捷,降低了患者非计划拔管的风险和因约束不当所致的相关肢体损伤,提高了管道风险管理及防坠床风险管理的质量水平;此外,其材质属于医院常用的低值易耗产品,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专利号:ZL 2017 2 0501642.9),具有实用性、安全性、先进性,且覆盖面广。

猜你喜欢
棉垫拉链保护性
腐植酸:盯住东北三省5650 万亩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发力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简简单单的拉链,也有自己的复杂历史
一种联合肠腔化疗治疗结肠癌热疗棉垫的设计
一种脑视觉头盔仪保护套的设计与应用
拉链
别怪我吃得慢
宁夏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及技术模式探讨
保护性开发利用高铝煤炭资源的必要性及相关建议
跟踪导练(四)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