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的有效应用价值分析

2020-12-15 10:48黄倩倩钟彝蝶张艳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免疫学风湿性关节炎病程

黄倩倩 钟彝蝶 张艳

【中图分类号】R4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11--02

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呈密切相关性,系异质性、系统性典型病变,虽病程较为缓慢,但伴随病程递进,可对四肢及全身多关节累及,造成非常明显的损伤和危害,所具致残率较高。此外,其对于脏器的负面危害亦不容小觑[1-2]。国内相关研究显示, 我国约有300万人患有RA, 发病率为0.32%~0.36%[3]。但对其进行早期诊断,并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可使治療效果得以最大程度优化,并促使致残率降低。通常,临床对该病主要采取实验室诊断方法予以鉴别,诸多文献均有提及,以免疫学指标的测定水平对该病予以诊断。故,本研究以至我院治疗病例予以100例选取,并将其结果与100例健康者进行对比,以探究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研究内容具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基本资料

以2019年6月~2020年6月为病例选取时间区间,以我院2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患定义为观察组,同时遴选同期体检健康者定义为对照组,前者行行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后者接受常规检验,其中观察组男、女比例为52/48,病人年龄均在30~60 岁,年龄平均为(40.5±3.6)岁,病程为0.3~5 年,病程平均为(2.1±1.5)年;对照组男、女均为50 例,病人年龄均在30~60 岁,年龄平均为(39.5±3.3)岁,病程为0.5~5.5 年,病程平均为(3.2±1.8)年。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

1.2 方法

1.2.1 抗角蛋白抗体 (AKA) 检测 对该指标的检测用具采用由北京和杰创新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所生产、提供的AKA检测试剂盒,严格遵从说明书上所写进行依序操作。取患者静脉血,分离血清后,实施1:10比例稀释,经由间接荧光免疫分析法实施测定,观测食管角质层予以荧光形态呈现,于显微镜下对其表现形态予以仔细观察。

1.2.2 抗核周因子抗体 (APF) 检测 对该指标的测定同样采用由北京和杰创新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所予生产并提供的APF检测试剂盒,血清稀释的比例为1:20,同样取间接荧光免疫分析法实施测定,观测食管角质层所予以的荧光形态,经由荧光显微镜予以其形态的直观观察。

1.2.3 类风湿因子(RF) 检测 对该指标的测定经由西门子系列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实施,所采用测定方法依据为比浊法。所应用试剂与系统均与购进仪器匹配,遵从说明书上所写程序依次操作。若RF测定浓度>20IU/mL,则给予阳性结果判定。

1.2.3 补体 C3 和 C4 以及免疫球蛋白 G(IgG) 检测 对该指标的测定经由西门子系列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实施,所用测定方法依据为比浊法,所应用试剂与系统均与购进仪器相匹配,所执行的每一步操作均与说明书中所写相符合。IgG正常值范围判定为7~16g/L,补体C3、C4的正常范围赋值则分别为0.9-1.8g/L、0.1-0.4g/L[3]。

1.3 统计学方法分析

研究所涉数据均予以收集,并经由SPSS22.0施以统计分析,两组间计量资料的表述形式为(),数据的检验则通过t进行;计数资料的表述形式为(%),数据的检验则通过 χ2进行,以P<0.05示意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研究对象AKA和抗 APF指标对比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AKA、APF阳性率水平为91(91%) 显著高于对照组12(12%),差异呈现显著性(P<0.05)。

2.2 两组研究对象IgG、补体 C3、 和 C4 J及RF指标对比(,IU/mL)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病人IgG 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补体 C3 和 C4 水平明显高于观察组,RF、抗CCP的测定水平,观察组与对照组相较呈现明显升高态势(P<0.05),见表1。

3 讨论

RA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疾病, 病程持续2年,患者即可发生骨关节破坏,且为不可逆性。近年来认为, 早期诊断并及时赋予患儿可对病情进行控制或缓解的药物治疗,可对其骨关节破坏情况及严重程度予以改善,同时促进良好预后的获取[4]。近年来, 作为RA诊断的早期特异性指标, AKA和APF也逐渐应用于RA的检测中。在RA的早期阶段, 甚至是在RA临床症状出现之前, AKA和APF即可出现有利于提高临床对类风湿关节炎病例的诊断准确性。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RF、IgG测定水平、抗角蛋白抗体(AKA)与抗核周因子抗体(APF)测定阳性水平同比于对照组显著为高(P<0.05),补体C3、C4的测定水平同比对照组表现为低,且所有数据间的差异均呈现显著性特点。

综上,使用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方法,对临床所予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患而言,可提高其诊断准确性,从而施以及时且有效的治疗。

参考文献

欧阳娟, 余东阳, 李真, 等.AKA、CCP、RA33、RF、ESR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7, 38 (7) :880-882

张静思, 陈鑫, 陈斌.RF、抗-CCP、AKA及GPI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J].重庆医学, 2015, 44 (13) :1788-1789, 1793.

夏燕, 向阳, 冯佳, 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罹患椎体骨折危险的Meta分析[J].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6, 31 (2) :226-229.

猜你喜欢
免疫学风湿性关节炎病程
翻转课堂与沉浸式教学法在免疫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蒙医温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蒙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应用及临床有效性分析
枣庄地区小儿支原体肺炎实验室检验结果及流行特点的研究
脉冲射频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观察
中医药院校《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教材分析与创新
浅谈民语言医学生免疫学实验教学的体会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让人笑翻的实习医生病程记录
紧张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