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市有机蔬菜产业发展路径及趋势展望

2020-12-16 05:38展玉尚颖颖陈云鹏
中国果菜 2020年4期
关键词:肥城市有机蔬菜

展玉,尚颖颖,陈云鹏

(1.肥城市桃园镇政府,山东肥城 271600;2.肥城市农业农村局,山东肥城 271600;3.肥城市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山东肥城 271600)

肥城市地处山东省中西部,泰山西麓,总面积1 277 km2,总人口97.3 万,耕地面积6 万hm2,是全国经济百强县,属季节性气候,四季分明。肥城市自1994 年开始尝试种植有机蔬菜,经过多年发展,2018 年,全市有机蔬菜种植面积已达1 万hm2,其中取得国际OCIA、欧盟BCS、日本JONA 等权威认证机构认证的有0.5 万hm2。全市现有各类有机农业生产基地286 个,有机蔬菜生产加工企业11 家。2018 年有机蔬菜出口创汇4 549 万美元,国内销量近3 万t,销售额7 347 万元,蔬菜主导产品的监督抽检合格率均接近100%。

凭借质量把关,肥城市打响了有机蔬菜的品牌,品牌优势日益凸显。目前,肥城围绕发展高端高质高效农业,大力实施以有机蔬菜为重点的“农业有机化”战略,推进农业园区的标准化、产业化和品牌化发展。

1 肥城市有机蔬菜的发展途径与经验

近年来,肥城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突出有机蔬菜发展,围绕精致化生产、高值化加工、链条化发展、品牌化运营“四个特色”,以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为引领,建基地增面积、强标准创模式、树品牌扩市场,全市以有机蔬菜为主的有机农业已成为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民致富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

1.1 高度重视有机蔬菜发展

肥城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有机蔬菜的发展,制定各项措施积极支持有机蔬菜产业:一是健全组织机构,组建专门的有机蔬菜产业发展办公室;二是搞好政策扶持,设立了有机蔬菜产业发展基金,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发展的政策措施;三是强化宣传推广,着力培育形成浓郁的有机食品文化,助力有机蔬菜发展,自2006 年以来连年举办国际有机农产品发展论坛及博览会,打开了对外合作与交流的窗口。

1.2 严格质量控制,保障优质安全

1.2.1 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

在有机蔬菜种植上,各生产区要求严格按照有机蔬菜要求的环境条件和生产操作规程,对如何防虫灭虫、施肥、除草等作了明确规定[1-3],并在全市有机蔬菜基地全面推广应用。根据不同出口国和地区对有机蔬菜的质量标准要求,先后制定了有机绿菜花、菠菜等几十个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使各类有机蔬菜产品的生产有标可依。

1.2.2 实施全程化质量监管体系

近年来,肥城市把有机蔬菜作为特色优势产业进行重点培植,投资4 000 多万元,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平台,将“有机蔬菜”品牌作为生命线层层设卡保护。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管理制度、部门环节管理制度,加强农业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建立起有权必有责、失职必追究的监督机制。设置了从播种到采收的全程质量可追溯控制系统,让每一棵有机蔬菜都有“身份证”,可以从餐桌追溯到产地,让老百姓吃得放心。此外,还积极效仿相关追溯企业的做法,对蔬菜生产基地实行档案化管理,按照“有生产规程、生产档案、产品品牌、检测设备、包装标识、龙头依托、管理责任人、技术负责人、质量安全追溯和微机联网”十有标准进行规范化建设[4],做到有据可查、有源可追,保证了有机蔬菜的生产安全。

1.3 建立带动型科技服务体系

肥城市农业相关单位为助力有机蔬菜发展,积极开展了农民大培训和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建立了带动型科技服务体系。

近年来,肥城经济开发区每年都邀请高校和科研院所有机蔬菜种植方面的专家到现场指导,通过查看有机蔬菜种植现状,了解当地土壤、水质等自然条件和有机肥料使用情况,对有机蔬菜的生产过程进行现场指导,并与基地农户就有机蔬菜的种植、销售和发展交换经验做法,对有机蔬菜种植、施肥做进一步指导,并帮助发展有机蔬菜的村进行品种规划,以提高有机蔬菜种植和管理水平,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和技术支撑。

1.4 创新运作模式,完善产业链条

有机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建立市场化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靠优化资源配置、调整利益关系,实现科学发展、多方共赢。肥城市在发展有机蔬菜方面总结并推广了股份制合作社、协会、家庭农场、企业自主经营等模式,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以及企业和农民的利益联结,引导农户进“社”入“会”。以农业龙头企业和产业协会为基础,以市场、配送中心、专业合作社甚至农民经纪人为核心,把分散种植的农民集中并带动起来,形成利益和责任联结机制。同时,通过专业合作组织,进一步提高“社员”和“会员”的质量安全意识和科技种菜技术,为蔬菜的安全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促使集体经济、农民收入同步增加[5-7]。

本着利益均沾、多方共赢的原则,肥城市大力推广了三种有机蔬菜发展基地带动模式,促进了有机蔬菜基地的稳定发展:一是鼓励引导农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有机蔬菜原料基地;二是鼓励引导优势农业龙头企业上规模、提档次,集中连片发展基地;三是完善“企业+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融合一二三产业发展,提高全产业链价值。

1.4.1 集约化生产组织模式

采用“土地入股”合作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运作模式,把农民、土地集中起来,把菜地变成工厂,把农民变成工人,分配方式计件拿工资,年终有分红。合作社对外链接龙头企业,对内向会员提供技术、物资、销售等全方位服务,按一定比例提取服务费,三方共赢[8-9]。自2009 年起,肥城市政府每年提供部分农业产业专项扶持资金,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同时,每年列出专项资金,扶持农业合作社发展。目前,全市有机蔬菜专业合作社约300 个,入社农户约有4 万户。

1.4.2 家庭农场模式

在有机蔬菜生产的发展模式上,肥城市相关单位积极引导具有资金、技术、信息优势的种植大户与龙头企业合作,发展家庭农场,由农场与龙头企业签订合同发展生产。通过联系市内新合作、华联、富世康等知名品牌商超,签订了长期订单合作意向,巩固发展肥城市本地市场,让有机蔬菜进入千家万户,让老百姓吃上放心安全的有机蔬菜。

1.4.3 企业自主经营模式

鼓励企业与农户签订土地租赁合同,直接发展基地。公司制定年度种植计划,雇佣当地群众种植有机蔬菜,由公司发放工资。持续加大了对有机蔬菜产业创建品牌工作的关注和支持,积极组织企业开展先进管理认证体系培训,鼓励企业采用HACCP、ISO22000 等先进质量管理模式,目前全市11 家规模以上蔬菜加工企业全部通过国际体系认证。2014 年“肥城市有机蔬菜协会”注册为集体商标,“边院有机蔬菜”注册为证明商标,开启了肥城有机蔬菜高端化发展之路。此后,“肥城土豆”“肥城绞瓜”“肥城白菜”先后成功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兴润农之源蔬菜水果”获评山东省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边院蔬菜”荣获泰安市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18 年,肥城市新申报的“三品一标”认证有109 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总数达到10 个,实践证明由企业直接发展和管理有机蔬菜基地,促进了基地管理水平的提高,积极开发国内市场,能够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与国内大中型超市开展适销产品对接。

2 肥城市有机蔬菜产业的发展前景

有机蔬菜在国外早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日本有机蔬菜普及率高达80%,美国普及率更高,而我国有机蔬菜普及率很低,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与人们生活水平有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物的要求更趋向安全、营养,有机蔬菜会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2.1 有机蔬菜向有机农业领域拓宽

随着人们对有机蔬菜重视程度的提高,有机蔬菜的领域逐渐向全部农产品拓展。目前,全市基本形成了以有机蔬菜为引领,有机果品、有机茶、有机食用菌等多品种多系列的发展态势,已建成有机农业生产基地286 个,有机蔬菜增加到30 多个品种,带动致富农民10 万余人。

2.2 有机蔬菜市场逐渐扩大

随着经济的发展,肥城有机蔬菜市场不断拓展,更加注重国内市场的转变,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实现国内销量最大,争创有机蔬菜发展的“第五大全国之最”,即通过面向大中城市,扩大国内外销售。

近年来不断有国外考察者来肥城市考察有机蔬菜生产基地,签订了有机蔬菜供应合作意向协议。肥城市在创下了“发展有机蔬菜最早”“编制规划最先”“面积规模最大”与“加工出口最多”“四个全国之最”的基础上,正在努力打造“第五个全国之最”,即进军国内大城市高端市场,实现“国内销量最大”。

2.3 有机蔬菜产业链条逐渐向相关领域延伸

促进产业链向生态旅游农业延伸,加快发展有机农业观光基地,开发有机食品餐饮等项目,宣传有机食品文化,培植特色旅游亮点[10]。此外,肥城市农业相关部门还积极效仿国内成熟地区的做法,聘请大学专家教授进行规划设计,着手建设现代农业开发区,主要建设现代农业展览馆、有机农产品物流园和优产农业示范园等园区,建成了集生产、加工、科研、展销、旅游功能于一体的全国知名有机农业示范园区,为肥城市有机产业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猜你喜欢
肥城市有机蔬菜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奇怪的蔬菜
纯净天然有机 为您献上一杯道地药茶
小鹿和泥塘
蔬菜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机农业,“机”在何处?
爱是什么
山东省肥城市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的经验与做法
体育教师参与学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四点做法
有机心不如无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