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软籽石榴产业发展思路探索

2020-12-16 05:38李庚兰高正清梁明泰刘家迅张珏
中国果菜 2020年4期
关键词:软籽石榴云南省

李庚兰,高正清,梁明泰,刘家迅,张珏

(1.云南省永胜县农业局园艺站,云南永胜 674200;2.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云南昆明 650205)

石榴(Punica granatumL.)营养丰富,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果实中含有维生素C 及维生素B,有机酸、糖类、蛋白质、脂肪,以及钙、磷、钾等矿物质。从栽培面积和产量来看,截止2017 年,我国石榴栽培总面积达9.3 万~10 万hm2,总产量达169.71 万t,我国石榴栽培面积和产量已经超过世界石榴原产地伊朗,位居世界第一,但相比苹果、柑橘和梨等大宗水果,我国石榴种植面积并不大,仍然处于小水果的状态[1]。

软籽石榴是石榴的一种,各方面性状表现优异,尤以成熟早、籽粒大、色泽鲜(籽粒红色)、果实大、果红色美观、果仁特软等特点突出,经济效益十分显著。软籽石榴的食用体验较好,是目前云南省石榴发展的主流,也将成为云南省石榴主产区更新换代的品种。云南省94%的山地资源为发展高原软籽石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加之云南省特有的优势气候资源,为生产优质石榴及相关产品奠定了坚实基础,发展软籽石榴可以有效促进云南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对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 软籽石榴的品种优势

软籽石榴与中国传统硬籽石榴相比,各方面性状表现优异。

1.1 果实成熟早

在滇中地区自然状态下软籽石榴一般在1~2 月芽就开始萌动,3~4 月开花,7 月份以后果实陆续成熟,8 月果实完全成熟。比其它石榴品种早成熟30 d 左右,比省外特别是陕西、河南荥阳的软籽石榴提早1~1.5 个月。

1.2 果实经济性状好

籽粒大,百粒质量为56.2 g;平均单果质量为406 g,最大的为1 610 g。色泽鲜艳,籽粒为红色。果肉出汁率高,为91.4%;含糖量高,为17.5%。果籽粒似玛瑙水晶,果红色美观[2]。

1.3 早实性与丰产性好

管理良好的果园,栽植第二年可部分开花结果,第三年平均每株结果5 kg 左右,第四年每667 m2产量可达770 kg 左右,第五年进入丰产期。自花坐果率可达33.3%,异花授粉坐果率更高,可达83.9%。

1.4 籽软可食

种子退化、硬度极软,食之无渣、适口性强、容易吞咽,可食率高,食用时甜汁欲滴,改变了人们吃石榴吐籽嫌麻烦的问题,特别适合儿童、老年人食用,有助于消食化积。耐贮藏,可作为鲜食或加工用品,是人们最喜爱的水果之一,古人把它作为“果中珍品”[3]。

1.5 经济和社会效益高

小苗定植后(1~2 年生苗),第2 年可部分开花结果,第4 年可全部开花结果,5 年达到丰产期,7 年以后进入盛果期,株产40~60 kg,产量高的株产达150~200 kg,每667 m2产量可达3 000~4 000 kg,产值超万元,是集庭院绿化、植树造林、水土保持和经济效益为一体的、具有较高价值的经济林树种。

1.6 栽培适应性广

海拔在1 200~1 900 m 的云贵高原地区是最适宜种植软籽石榴的地区,无论是平原、丘陵、沙滩都可种植,种植管理相比苹果、梨、桃等果树更为简单。

1.7 自身特性优良

植株矮化,适于矮化密植;枝条柔软,整形修剪容易,果实裂果现象少,抗寒性及抗旱性强[4]。

2 软籽石榴产业存在的问题

软籽石榴在云南省分布范围非常广泛,广大的生产区域和各异的生产条件,对云南省软籽石榴产业发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目前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优良品种少

目前软籽石榴的主栽品种普遍存在“优点很突出,缺点很致命”的业界共识,优点是种仁柔软可食、果重粒大、外形美观、早熟,与传统硬籽石榴有非常明显区别;缺点是树体抗寒性差,籽粒风味寡淡,果实不耐贮藏(通常为30 d)、不同地区种植同一品种品质千差万别。

2.2 盲目引种

引种时,基本不进行试验,而直接进行示范种植,在软籽石榴次适宜栽培区域,甚至不适宜栽培区域,未进行必要的引种试验,盲目大面积的引种栽培,引进来的品种纯度差,软籽、硬籽品种混淆,亲缘关系较远等,给软籽石榴生产造成较大的损失。

2.3 基础理论研究薄弱

与苹果、梨、桃等大宗水果相比,石榴(软籽石榴)理论研究成果很少,对软籽石榴资源缺乏系统整理,对已有研究成果也尚未做到充分整合与利用;对软籽石榴各生育期的需肥需水规律、叶片光合作用、抗逆性、水分养分高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还未见报道[5];对软籽特性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研究不足,极大地限制新品种的选育;科研工作非常薄弱,软籽石榴基础理论研究工作落后。

2.4 栽培技术落后

软籽石榴除了长势弱、抗性差、雌蕊退化严重、坐果率低外,普遍存在枝条细密、柔弱、下垂,极易形成分散状,新技术普及推广不快,现有的技术体系未能满足生产需求,机械化应用、节水灌溉、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有机种植等方面较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导致软籽石榴品质下降,甚至因病虫害以导致整株、整片乃至全园死亡及果实大量腐烂,不利于软籽石榴的规模化发展,单位面积产量较低,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区域生产规模不大、规模化种植程度不高,多为散户种植[6]。另一方面,大型龙头企业不多,规模化加工程度不够,使得软籽石榴种植集约化程度低。种植成本不断提升与产品价格不断下降,使产品生产的“双重挤压”加大。产品深加工程度不高,产品附加值低。国内多为粗加工,原料供给质量的不合格使得加工企业很难批量生产出优质产品。考虑到目前国内初级农产品和深加工产品之间的价格差较大,云南省软籽石榴产业在提升产业附加值方面仍大有可为,亟需进行不同区域栽培技术的研究、创新与集成。

3 解决对策

针对软籽石榴在云南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严峻挑战,为使软籽石榴产业更好地助推云南美丽乡村建设,提出了云南省软籽石榴的发展对策与建议。

3.1 强化良种培育

云南省软籽石榴种质资源较少,要进一步强化国内外软籽石榴种质资源引进、收集、保存工作,不断丰富云南省软籽石榴种质资源。在此基础上,加快云南省软籽石榴遗传多样性、分子生物学、逆境胁迫、生理生化、适栽区域、成花机理等基础理论研究工作[7],加强软籽石榴种质资源创新利用等研究,培育出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产量高、品质优良的软籽石榴新品种,为生产提供良种支持[8]。

3.2 开展引种试验

云南省软籽石榴产业还处于引种示范的起步阶段,但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广,应在适宜区域大力推广。面对云南省软籽石榴发展态势,相关机构应发挥其职能作用,依据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以及软籽石榴的生物学特性,充分利用当地小气候,针对性地开展引种试验、品种评价鉴定和品种登记认定等工作,避免盲目引种和不经引种试验就直接示范种植所造成的损失,不断完善新品种的引种试验制度[9]。

3.3 实施适地适树

云南栽培石榴的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气候资源和土地资源,形成了许多优良的地方石榴品种和不同气候类型的栽培模式[10],这为发展云南软籽石榴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强化适地适树,提高软籽石榴树的抗病性和抗逆性,继而减少农药使用,才能实现软籽石榴绿色或有机生产[11]。

3.4 强化技术支撑,积极稳妥推进

在引种试种的基础上,积极稳妥推进。针对软籽石榴生长结果特性,结合不同栽培区域土壤、气候实际情况,从培育大苗、建园、栽培模式、整形、修剪,到土肥水、花果管理及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环节,广泛开展软籽石榴栽培技术创新与集成,培训更多的种植户,制定软籽石榴地方标准,积极稳妥推进云南省软籽石榴产业的发展[12]。

3.5 强化政府支持,做好指导服务

积极发挥各级政府的职能作用,从资金、土地、技术、管理上做好指导服务。用好脱贫攻坚项目、资金等,对软籽石榴产业发展给予倾斜支持,以支持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为主;此外,以低效林地为主,结合退耕还林、低效林改造等项目,推广发展软籽石榴,做好林地流转服务;建立产业发展专家服务团,从品种选育、栽培管护、病虫害防治、市场营销等服务[13];相继开发石榴茶、酒、饮料、盆景、医疗保健品、化妆品、籽油等产品,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推动软籽石榴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持久地为振兴云南美丽乡村建设发挥巨大作用。

4 小结

未来云南省软籽石榴产业在生产技术方面将朝着标准化、省力化、集中化、机械化、水肥一体化的高效栽培方向发展,向国际先进的栽培模式看齐。软籽石榴品种栽培比例会越来越高,种类也将更加丰富[14]。

猜你喜欢
软籽石榴云南省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省淮北石榴再添新品种
石榴红了
软籽石榴秋季管理技术要点
陕西潼关:做好石榴越冬管理 助力产业提质增效
石榴籽
紧紧抱在一起的“石榴籽”
对云南省“农危改”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软籽石榴的种植管理技术及其推广措施探析